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教案范文(精選9篇)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教案范文 篇1
一、教學目的
教育學生懂得在集體生活中,與人合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教育學生懂得,學會與人合作對自己的成長有好處;引導學生在與同學相處時,學會與人交往。知道與人合作有利于自己的成長;學會與人合作,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愉快。
二、教學準備
寫有與人合作方法的字幅及成語、配樂錄音故事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今天我們先來聽個故事,聽完故事后請同學們講一講自己聽到了什么
2.學文明理
(1)聽了剛才的故事,我們來看看課文中三年級(2)班的科技活動搞得很成功的竅門是什么請同學們自己看書找竊門。
(2)找到了三(2)班的竅門后,請一名同學給大家讀一計[咨詢臺]中的話,看一看是否有道理。
3.活動明理
(1)請同學們看看黑板上的詞語,以小組為單位,找一找哪些行為對自己學會與人合作有好處。
(2)現在我們共同編個童話故事,老師說一句,然后同學們按順序每人添上一句,使我們的故事動聽又有趣。
同學們說說自己在做故事接龍游戲時的感受。
(3)現在我請五組同學,每組兩名,為大家表演猜成語的小品。
(教師將準備好的成語字條拿出,請學生抽簽,并請學生根據簽上的內容進行表演)
(4)現在我們來做出包圍圈游戲:
全班同學分成兩組,一組扮演包圍者,一組扮演突圍者,然后說說自己的感覺。
4、總結全課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教案范文 篇2
一、教學目的
幫助學生了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培養廣泛的興趣。
二、教學準備
字謎答案扇形的小蘋果找座位圖四組數學口算機錄音機配樂錄音帶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教師:今天我們先來聽一段錄音故事。(播放麥克斯韋小時候的故事配樂錄音)
2.學文明理
提問:誰來說說小小的麥克斯韋為什么喜歡提出許多問題/
(學回答后教師小結)
教師:同學們說得很好,麥克斯韋對什么事情都好奇,都想知道究竟,這是一種學習的興趣。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學習的興趣,麥克斯韋最后城為了英國著名的科學家。
許多有成就的人,他們從小對自己身邊的'事物有極大的興趣。衣同學們看看書上還為我們介紹了其他的人。
(學生自己閱讀課文中有關達爾文及嚴文井的故事)
教師:聽了剛才的故事,看了書中的課文,請同學們說說看書的想法。(學生自由發言)
3.活動明理
(1)請同學們分組說說自己的興趣是什么說完后再選一名代表給全班同學說說你們組的發言情況。
(2)做個放松小游戲
出示課前準備好的字謎條幅粘貼在黑板上,請學生猜。將學生猜中的答案隨時粘貼在字謎的旁邊,并為猜中答案的學生發一顆智慧星。
(3)誰來幫助蘋果娃娃
分別將扇形的填字游戲及寫有“青、晴”等文字的蘋果貼在黑板上,誰給蘋果娃娃找到座位,就請誰把蘋果娃娃帶到他的座位上。
(4)開個小擂臺賽
分別出示口算比賽題,每次兩名同學比賽,看誰能當擂主,教師為擂主頒發證書。
(5)想想自己最感興趣的課有哪些把它填在書中的表格中,填寫完后再想一想自己為什么會喜歡這些課對自己不喜歡的課,想個辦法使自己對這樣的課有興趣。最好能將這個辦法寫在表格后面。
4.總結全課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教案范文 篇3
教材分析:
《找涼快》是一節探究避暑方式的健康活動。幼兒的體溫調節功能還不成熟,炎炎夏日如果不注意保健就有可能會中暑。本次活動通過討論、總結生活中已知的避暑經驗,通過圖片、視頻豐富喝溫開水、樹下乘涼等幼兒不常用經驗。最后通過情景再現感受喝完溫開水后慢慢展開的絲絲涼爽,知道溫開水比冷飲更利于避暑,從而獲得健康的避暑方法。
教學目標:
1、知道喝溫開水、洗澡、樹蔭下乘涼、適當吹空調等主要的避暑方法。
2、初步掌握夏天自己保護的方法,增強自己保護的意識。
3、引導幼兒樂于交流,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能防暑、涼快方法(洗澡、喝溫開水、吹空調等)的圖片筆、紙等。
活動建議:
一、教師與幼兒共同討論,了解夏天避暑的好方法。
提問:夏天來了,我們會覺得很熱,熱了怎么辦?有什么好方法能讓自己涼快一些?二、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簡單畫出讓自己涼快的方法
三、請幼兒相互交流讓自己變涼快的方法,教師將根據畫面內容集中歸納擺放圖片。如:洗澡、喝溫開水、適當吃冷飲、少運動、適當吹空調和風扇等。
四、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說出能讓自己涼快的各種方法。
洗澡或游泳;應在有陰涼的地方活動;少穿些衣服,穿吸汗性強的棉汗衫、短褲以及涼鞋等;適量地吃冷飲、吃西瓜,多喝水、綠豆湯;適當地吹空調和電扇;少劇烈活動等。
五、和幼兒討論吹空調、電扇和吃冷飲都應注意什么?讓幼兒了解夏天自己保護的基本常識。
六、引導幼兒在幼兒園找涼快。說說自己在哪里找到了涼快。
七、活動延伸
樹蔭下乘涼,感受樹木給人們帶來的舒適愜意。提問:在太陽地里站著有什么感覺?哪里比較涼快?
教師可帶領幼兒在幼兒園的樹蔭下講故事,感受樹蔭的涼爽,知道綠化給人類帶來的好處。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中,孩子們通過對“涼快招數”的研究,在不斷的嘗試操作、探索感知、體驗分享來發現熱水變冷的不同方法,并進一步發現里面的科學道理,并讓幼兒從中體驗到了科學探索的興趣,培養幼兒從小愛科學。同時也達到同伴相互合作的能力。在活動中,老師觀察孩子們的生活,將生活中的常見現象與幼兒進行討論,讓孩子們結合生活經驗進行交流,貼近幼兒生活,將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進行提升。在活動中孩子以自己不同的記錄方法進行記錄,并進行解讀、交流,讓孩子們自己用記錄的方法來尋找答案,充分調動了孩子們探索的積極性。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教案范文 篇4
要想讓自己健康成長,使自己生活得愉快,就要學會與人合作。下課的,同學們要認真的看看書上[實踐園]中的十六月條有關學侍與人合作的內容,并按照書中的要求,把它畫下來,看看自己的蘋果樹是否美麗。
一、教學目的
情緒對人的學習和生活影響很大,教育學生要做情緒的主人,才能適應社會生活;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掌握調控情緒的方法,做一個快樂的小學生。
二、教學準備
準備活動中所要用的各種情景問題。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三年級小學生還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對交往過程中的糾紛、誤會不善于處理,表現為遇事容易沖動,感情用事,從而影響同學關系,自己也很苦惱。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控制情緒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做一個令人喜歡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情感,遇到不同的事,就會有不同的感受,但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這樣在與同學的交往中,才不會感情用事,在學習和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今天我們學習《做情緒的主人》這一課。
2.學文明理
(1)讀遍課文,讓學生思考。
A關成的學習成績為什么退步了
B小花是怎么對待跳繩失利的
分組討論,然后派代表在全班發言。
(2)議一議
如何調控自己的不良情緒呢
A、宣泄法。 B、轉移法。 C將心比心。 D、挫折不一定都是壞事。
3、活動明理
(1)演一演
建議6位小品扮演者提前進行排練,尤其要挑選好女主角王小燕,以確保表演成功。議論時,如果時間允許,可多請幾位同學談談看法。
師:王小燕愛生氣好不好為什么
生:不好,生氣影響身體健康。
生:生氣容易使人得病。生:生氣容易影響同學關系。……
學習要專注
一、教學目的
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注意特點、培養自己的注意能力。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提高注意的穩定性。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同學們坐在教室里聽講,教師講相同的內容,為什么學習的效果不一樣呢這除了與本人的努力程度有關,還與注意力集中不集中有關。下面我們學習一課與注意力有關的.課文,題目是《學習要專注》。
(二)學文明理
(1)教師讀一篇課文,然后讓學生默讀一遍。
(2)(分組討論:吳義為什么成績不佳,學習時為什么要專注)
(三)學生活動
1、說一說,討論后,找代表發言。
吳義為什么成績不佳除了自己努力程度不夠以外,更主要的是上課精神不集中,學習不專注,邊聽邊玩,經常走神兒,所以老師講的知識他沒有聽到,作業當然就不會了。
幫助學生歸納出以下幾點:A、要用眼,仔細看。B、要用耳,仔細聽。C、要用腦,勤思考。D、要動口,敢發言。E、要動手,認真寫。
請記住:課堂學習是我們小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聽講時要努力排除干擾,自覺聽講。
2、走迷宮
可以讓同學們自己先走,看能不能走出,然后同組相互啟發,培養合作精神。
想想做做:三年級的學生還不能很好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注意力容易分散,通過“想想做做”或在規定時間內開展競賽,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注意力。
3、做一做
根據小學生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和控制能力差的特點,通過行為規范進行訓練,一旦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注意力也就集中了。
訓練時特別注意三點:
A、保持良好坐姿:趴在桌上聽講容易疲勞,也容易影響身體的發育。
B、注意排除干擾:課桌上不要放容易分散注意力的文具,當自己注意力分散時,心理就要暗示自己,寫出明顯的警示語提醒自己。
C、怎樣調節自己的課堂行為呢:人注意某一事物的時間是有限的,一般來說,剛上課時需要注意力轉移,盡快轉移到這節課上來。當我們聽講或思考一段時間后,就會產生疲勞;當老師在抄板書的時候,我們可以放松一下;教師總結和歸納時,又要集中精力,把重點記住。
(四)總結全課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教案范文 篇5
一、教學目的
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只有養成好的習慣,學習和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成績。從各個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二、教學過程
1.導入
師:你們生活中、學習上經常有成功和失敗的時候,原因是什么呢這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有關。有了好的習慣就可以幫助你獲得成功;沒有好的習慣就可能影響你的學習成績。可見,好的習慣對一個人的成長有多么重要。我們今天就學習新的一課《學習要有好習慣》。
2.學文明理
(1)教師通過放錄音,講[檔案館]里的故事,引導同學思考:佳佳在班上出了丑,到底是誰的.錯應該怎樣做可分組討論,然后找代表進行匯報。
(2)教師按課文提示,幫助學生明事理,讓學生明白:習慣有好壞之分,但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養的。我們應該不斷約束自己,養成好的習慣。
3.活動明理
(1)演一演
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產生不同的情緒體驗,從而學習劇中人物的某種精神,如:
熊姐姐是一個辦事認真的人,所以取得了好的效果,教育學生要向熊姐姐學習,做作業的時候認真仔細,不丟三落四,從小養成認真負責的精神。
熊妹妹是一個做事不認真的人,比較馬虎,但她能知錯就改,這種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克服缺點,培養自己的好習慣,沒有這種精神也不行。
(2)填一填
教師在黑板上寫兩段話,讓學生讀,并思考在空白處填上什么詞語,才能使勉勵子完整。目的是使學生記住,只有辦事認真才能有好結果。學生填空時,不拘于詞語的準確,只要意思對就行。
如:熊姐姐是一個辦事認真的人,所以能取得好的效果。
熊妹妹是一個辦事不認真的人,但她能知錯能改。
4.總結全課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教案范文 篇6
【教學對象】
初中二年級學生
【教學課時】
1課時(45分鐘)
【設計意圖】
情緒,是人對客觀現實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產生的一種態度體驗。隨著年齡的增加,學生的情緒發展也開始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征。青春期是人生中身心都有大幅度變化的時期,隨著內抑制和自己控制能力的發展,中學生的反應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情緒正日趨豐富而強烈。情緒調節和利用得如何,影響著中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初中生最突出的情緒特點——不穩定性,即易變性,在較短的時間內,情緒可以發生很大變化。如上午還是興高采烈,下午也許就會垂頭喪氣——情緒表現的反差極大。而且,學習中的一些微小的刺激都可能引起情緒的變化。有時自己也不知為什么,情緒就會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在心理上,他們也不愿再像小孩子一樣服從家長和老師,他們希望獲得像大人一樣的權利,因此經常固執的與父母老師頂嘴。臉上過早的出現抑郁,深沉等表情,而缺失了屬于青春期孩子的純真笑容。另一方面因生長發育還不成熟,心理正處在一種不安的狀態,加上認知能力發展水平的局限,致使初中生的自己控制能力差,在學習、生活中容易成為情緒的俘虜,受到情緒的困擾。
所以,我們要幫助和引導中學生調節好自己的情緒,掌握情緒自己調節的方法,努力培養積極的情緒,使消極的情緒向積極的方面轉化,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教學目標】
1、了解情緒的多樣性。
2、加深體驗,探究調適情緒的方法。
3、幫助學生學會控制情緒,努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教學重點】
這次活動的重難點就是在活動中幫助他們覺察情緒,認知情緒,學會控制情緒,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教學難點】
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教學方式】
結合多媒體,通過課堂游戲和情景再演等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去體驗,引導學生正確認知情緒,引導學生調控好自己的情緒。
【教學準備】
環境準備:課前學生分好組,各組圍桌而坐,選好組長和記錄員。 材料準備:情境卡片、ppt、視頻、情緒補救卡。 【教學過程】
一、熱身游戲,主題導入
目的:這個活動最主要是熱身,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 形式:互動游戲,通過采訪的話題,讓學生初步覺察心情。 感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情變化,這種心情我們稱為情緒。 《小烏龜出行記》(該故事講的是小烏龜隨著不同的氣溫穿衣、脫衣。每組圍成圈,左手手掌朝下,右手食指向上,頂在旁邊同學的左手手掌下。每聽到小烏龜這個詞,左手要迅速合上,抓住旁邊同學的右手食指)。在游戲過程中,特別關注情緒表現較大的學生,比如說被抓住的;抓住別人的,僥幸逃脫的等等。游戲結束,采訪一下這些學生,問:當你被抓住的時候,你感覺怎么樣?(平靜——緊張——興奮、激動或者失望、懊悔)
教師點評:在這個活動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情變化,這種心情我們稱為情緒。剛剛同學們已經體驗了幾種情緒,其實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很多種情緒。
二、揭開情緒的神秘面紗,了解情緒的多樣性
目的:通過視頻,讓學生進一步認知情緒,這個是對第一個熱身 活動中學生體驗情緒的一個補充。
形式:短視頻欣賞 感悟:情緒多樣性
(一)視頻簡介:(1)《少年派漂流記》中人虎對峙場面;(2)《好爸爸,壞爸爸》中在辦公室外等著與老師談話的爸爸;(3)《世上只有媽媽好》母子分別的場景。
(二)視頻賞析:
1、視頻(《少年派漂流記》中人虎對峙場面):感受派與老虎對峙時那種緊張、恐懼的情緒。
2、視頻(《好爸爸,壞爸爸》中在辦公室外等著與老師談話的爸爸):感受孩子不知道老師會跟家長說什么的焦急情緒,不知道父親會有什么反應的忐忑心情。
3、視頻(《世上只有媽媽好》母子分別的場景):感受曾經相依為命的母子倆被迫分開時的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苦心情。
教師點評: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我們難以避免一些事情,正如視頻中的碰到危險,親人分離,最常碰到的還有考試不理想被批評等。這些事很容易引起我們情緒的波動。當我們發現我們的情緒不對勁時,我們如何來面對它呢?是受它控制?還是做情緒的主人呢?接下來我們就來做一回小演員。
三、加深體驗,探究調適情緒的方法
目的:貼近學生,了解不同的情緒會導致不同的結果。激發強烈 的調控情緒的意愿。
形式:情景續演。
感悟:控制情緒,我的情緒我做主。
投影出示4個不同的場景,每個組抽取一個場景,組內學生討論并嘗試上臺表演。
場景一、在教室,小王不小心撞到小周的桌子,桌子上的書掉到了地上……
場景二、在家,小紅正在做作業,耳機里放著最新的流行歌曲,媽媽進來了……
場景三、在課堂,小顧正在認真的看著英語書,連老師走到他的面前都不知道,英語老師從他的英語書里拿出一本偵探小說……
場景四、自習課,你回頭看了一下后桌的同學,老師把你喊起來…… 教師點評: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惱,如果不正確面對它,就會產生一些不好的情緒,就會影響到你的人際關系與生活。所以,老師在這里要給大家幾點建議:
1、學會承受——這是必須的,世界就是這樣,有疾風暴雨,有春暖花開,做好準備,接受洗禮;
2、學會寬容——都是同齡人,你我他,人格平等,沒有區別、沒有分別,只有時間上的前后,原來你也在這里,我們一起長;
3、學會理解——青春期撞到了更年期,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有了質疑、頂嘴,那是你在長大、為成熟的你做準備,所以和老師、同學、長輩頂嘴了,一定要道歉,別讓他們擔心;
4、學會愛——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物,是多么新鮮而生機勃勃。人也一樣,不必牽掛著過去的難過和不愉快,現在,正是又一個開始。
四、不良情緒已經產生,適當進行情緒補救 目的:第三個活動的引申 形式:送給孩子一張情緒補救卡。 感悟:語言的魅力。
人無完人,當你的不良情緒影響了你與周圍的人的感情,那也不要擔心,送給孩子一張情緒補救卡。希望在課后,對你曾傷害過的人或者忽視過的人,說出上面的話。
A、對不起 。
B、請原諒 。
C、謝謝你 。
D、我愛你 。
五、教師寄語: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喜怒哀樂,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是情緒的奴隸,任它支配自己的行為。如果說情緒是奔騰的“洪水”,那么理智就是一道堅固的“閘門”。讓我們做情緒的朋友,陪伴你的情緒。讓我們的臉上時刻充滿陽光。
【教學反思】
這堂心理活動課以小烏龜的故事的開始,那個小烏龜每次出門都要看一下天氣情況,而每天的天氣情況都是不一樣的,而我們的情緒就像多變的天氣一樣,碰到不同的事會有不同的情緒表現。如何讓我們的身體適應多變的天氣呢?我們就要穿或脫衣服。那當我們情緒波動較大時我們就要需要學會承受、學會寬容、學會理解、學會愛,這樣我們才不會做出讓人后悔的行為。整堂課條理清晰,環節的設計緊湊有序。本課立足于學生,讓學生親身體驗情緒,課堂氛圍活躍,效果較好。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教案范文 篇7
一、輔導理念
在近幾年的從教經歷中我發現,雖然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物質需求越來越豐富,但是有些孩子卻很難快樂起來。過重的課業負擔和越來越多的家庭問題,讓本該天真爛漫的孩子的臉上笑容越來越少。在為這一現象心痛的同時,我也在思索,如何能挖掘孩子身上最原始的快樂源泉,還原孩子快樂的本質。
三、輔導內容
孩子們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滋生一些不快樂情緒,從而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只能通過合理的心理輔導讓孩子們都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設計的輔導重難點是:引導學生會運用多種方法正確對待、轉化不快樂情緒,表演轉化不快樂情緒的過程。
四、輔導策略
本節課的總體結構設計為:
1、情境導入。
2、情緒體驗。
3、探究轉化不良情緒的辦法。
這節課我將運用游戲、表演、多媒體輔助手段、探究法、辨析法、體驗法、激勵法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輔導過程。
五、輔導過程
(一)情緒體驗:
1、引導學生說說在剛才游戲中有哪些快樂,學生在說的同時,教師把快樂的卡片帖在黑板上,并板書本節課的輔導內容《做一個快樂的孩子》。
2、游戲“情緒筒”(多媒體輔助)
道具:便條紙、兩個筒子、數顆球。
(二)不快樂情緒的轉化:
卻后變成水發現:在心平氣和狀態下呼出的氣體冷卻后,水是澄清透明的。在憤怒、生氣狀態下呼出的氣體冷卻成水后,水中沉淀物卻呈紫色。
2、分小組討論,你都經歷過哪些事情,讓你很不高興,那時候你又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怎樣轉化成快樂情緒的?小組討論后選出最有效的方法,匯報給同學們。
(三)延伸拓展,學以致用
(四)小結
六、輔導效果
本次活動的設計不但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情緒,更重要的是通過本次活動能夠恰當合理的轉化不快樂的情緒。而且在游戲、表演及小組討論等環節的參與中,使班級更有凝聚力,師生關系也更加融洽。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教案范文 篇8
教學內容:
不當“小皇帝”
主題:
克服任性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幫助學生認清任性的壞處。
2、通過活動,引導學生自覺改掉任性的壞毛病。
教學重點:
認清任性的壞處。
教學難點:
改掉任性的壞毛病。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小品——任性的“小皇帝”
教師要事先挑選好六名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時指導學生進行排練(強調臺詞的語調和神態,注意形體動作以及道具的設計)。
1、教師課堂點題:同學們,任性是我們生活中常常會見到的,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任性的問題,先請大家觀看一個小品。
2、出示思考題:
(1)誰是任性的“小皇帝”。
(2)“小皇帝”有那些壞毛病。
(3)任性又有那些壞處。
3、提出觀看要求:認真觀看、積極思考,告訴學生這就是對同學的尊重。
二、討論
1、討論方法指導:討論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也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在討論的過程中,要各抒己見,求同存異,要心平氣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虛心、仔細地聽取別人的見解。
2、就以上問題分四人一組相互討論。
3、根據小品內容,結合自身情況,討論任性有那些壞毛病和壞處。
三、展開
1、自我測試,完成調查卷(要求認真、如實的填寫,告訴學生誠實是一個人的美德)
2、找出克服任性的`方法
3、針對調查卷所出現的任性問題全班進行討論交流。
四、小結
1、自我評價:這堂課我們主要討論了一個什么問題?你認清了任性的壞處了嗎?在你身上是否存在任性的問題,找到改正的辦法了嗎?你學會討論的方法了嗎?你有收獲嗎?
2、教師小結:今天我們討論了“任性”,大家都很認真,也在克服任性方面動了不少腦筋,相信同學們一定不愿做任性的孩子,對嗎?
五、總結:
任性是一個大壞蛋,千萬別和它做朋友。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教案范文 篇9
一、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認識日常生活中笑、生氣、哭的情緒變化,并產生相應的體驗。
2、學習用語言表達感受,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調節自己的情緒。
3、體驗關愛、分享的快樂。
二、活動重難點:
正確認知自己的情緒,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
三、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音樂,相關材料,三個大班幼兒。
2、心理準備:幼兒坐成半圓形。
四、活動過程:
1、游戲《找朋友》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通過游戲幫助幼兒熟悉同伴,拉近與教師、同伴的心理距離。)
2、創設情境,引導幼兒體驗感受情緒的變化。
(1)介紹三個大班幼兒,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2)情境:三名幼兒在一起玩耍,很開心,結果開始爭搶玩具,相互開始生氣,最后一名幼兒沒有搶到玩具,開始哭……
(通過創設情境讓幼兒更直觀的對這三種情緒變化的過程產生共鳴,幫助幼兒理解。)
3、幼兒體驗。
(1)嘗試用語言去講述自己的感受及情緒經驗,并學學笑、生氣、哭時的表情。
(2)引導幼兒講述“生氣、難過哭時可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