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教案誰來了(通用3篇)
中班語言教案誰來了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理解圖片,創編兒歌內容,感受兒歌的語言美,體會學習兒歌的樂趣。
2、學習有感情的朗誦兒歌,會用動作表現兒歌內容。
3、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課件(瓜和藤、蜜蜂和花,小朋友手拉手)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習有感情的朗誦兒歌,會用動作表現兒歌內容。
難點: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你們有好朋友嗎?你的朋友是誰?(引導幼兒完整的說:我的朋友是誰,我和誰好。)
(二)完整觀看課件,引起幼兒興趣師:這里有一個關于兒歌的小電影,請仔細看看,你看到誰和誰是好朋友。(引導幼兒完整的說:誰和誰是好朋友,誰和誰好)
(三)分段欣賞,學習兒歌。
(1)藤蔓和瓜好師:他們是怎么樣好的?你們能做一做嗎?(理解不吵也不鬧)小結:誰和誰好?藤蔓和瓜好,他們手拉手,不吵也不鬧。
表演藤蔓和花好。
(2)蜜蜂和花好師:它們是怎樣好的?蜜蜂做了什么?花又做了什么?我們一起做一做。
小結:誰和誰好?蜜蜂和花好,蜜蜂來采蜜,花兒仰臉笑。
為什么蜜蜂和花好?
小結:是呀,花里面有花粉,蜜蜂每天都要去采花粉然后帶回家釀成香甜的蜂蜜。
分角色表演蜜蜂和花好。
(3)我和小朋友好師:你和好朋友一起做什么呢?
小結:誰和誰好?我和小朋友好,我們一起唱歌又跳舞。
(四)教師完整朗誦兒歌,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師:你們真了不起,這么小就會編詩歌了,長大了一定能成為詩人和作家,我把大家編的詩歌朗誦一下。
(五)給兒歌起名字。
(六)朗誦兒歌,體會意境。
師:現在我們用好聽的聲音把兒歌完整地說一遍。(教師邊說邊指圖)師:你們說的非常棒,我們給兒歌加上好看的動作說一說。
(七)延伸活動:
剛才詩歌里說,蜜蜂和花好,其實,花還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你們猜猜看,誰還會和它好呢?
活動反思:
本節語言教育活動我采用談話的方式導入,讓幼兒理解不僅人類有自己的好朋友,其他動物和植物都有自己的好朋友,欣賞兒歌《誰和誰好》,利用畫面使幼兒理解誰和誰好,他們是怎樣好的。在此基礎上學習兒歌,體會意境。整個設計緊扣主題,課堂中孩子的學習興趣也很濃厚。尤其是表演環節達到了整節活動的高潮。不足之處就是幼兒記憶詩歌內容時形式比較單調,如果能加上圖譜,讓孩子直觀形象的加深記憶,在動靜交替中學習詩歌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中班語言教案誰來了 篇2
活動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孩子的個人衛生意識非常差。“飯前便后要洗手。”這是衛生常識。所謂衛生,是講究清潔、預防疾病等。開展此次活動《誰在廁所里》。學習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培養幼兒從小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好習慣,尤其是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
活動目標:
1. 理解繪本《誰在廁所里》的主要內容。
2. 嘗試用語言和動作等方式表達小動物在廁所里的有趣表現。
3. 懂得從小要講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的道理。
4. 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5. 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動準備:
1. 白板課件、背景音樂。
2. 操作圖人手一份,問號貼紙人手一張。游泳圈一個。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播放進場音樂,去動物園玩。
2.觀察圖片
(二)集體閱讀,初步了解繪本內容。
1.觀察圖片(二)。
仔細看看,發生什么事情?
誰在廁所里呢?它在廁所里干什么需要這么長時間。
2.集體閱讀圖片(三)或(四)。
幼兒隨意猜測。
教師示范猜測。
小結語:到底誰在廁所里?它在廁所里干什么?請到后面的書袋里找找你覺得最有可能的答案。
(三)共閱繪本,猜測聯想。
1.幼兒自主了解內容,教師巡回指導。
2.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四)完整欣賞,鞏固提高。
1.投票。
2.揭示答案。
3.完整閱讀繪本。
(五)結束活動,養成教育。
活動延伸:
將圖書投放到語言區供幼兒合作閱讀。
活動反思:
繪本教學,一種全新的課型,它給孩子們的不是壓力,只有興趣,孩子們愿意去思考下一步的故事情節,推測主人公的命運,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學會了探索,激發起他們閱讀欲望。開闊了思維方式。在不知不覺間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活動中也讓幼兒懂得從小要講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的道理。
中班語言教案誰來了 篇3
活動意圖:
“誰和誰好?”經常是孩子們口中心里提及的問題,班級里面也總有孩子說“我和好”“我們是好朋友”……這是他們上幼兒園的動力和源泉。此次活動的開展是讓孩子知道生活中也有很多事物是兩兩相配的,互幫互助的。學習這首好歌不僅了解生活中相互的事物,也讓孩子感受朋友間在一起的歡快。
活動目標:
1、樂意為生活中常見的事和物尋找聯系,并講述自己的理由。
2、能遵守游戲規則,體驗競賽游戲的快樂。
3、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清楚自己想說的事。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重難點:
愿意講述事物之間聯系的原因。
活動準備:
材料材料包、ppt。
活動過程:
一、兒歌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朗誦兒歌,幼兒欣賞。
今天,我帶來一首關于好朋友的兒歌,名字叫《誰和誰好》。請你們來聽一聽。兒歌里都說了什么。
你聽到了誰和誰好?他們是怎么樣好的?
小結:誰和誰好?藤兒和瓜好。它們手拉手,不吵也不鬧。
為什么他們手拉手,不吵也不鬧?
小結:因為他們住在一起,離得近,天天在一起,所以他們手拉手不吵也不鬧。
你還聽到了誰和誰好?兒歌里還說到誰和花好?
小結:誰和誰好?蜜蜂和花好,蜜蜂來采蜜,花兒仰臉笑
蜜蜂做了什么?花又做了什么?
小結:花里面有花粉,蜜蜂每天都要去采花粉然后帶回家釀成香甜的蜂蜜。
仔細看,還有誰和誰好?
小朋友之間又做了什么?他們的心情怎么樣?
小結:誰和誰好,我和小朋友好,大家唱起歌,開心又快樂。
二、完整欣賞:
教師和幼兒稍作動作表現兒歌內容。
三、幼兒操作材料《誰和誰好》
過渡語:除了我們剛學到的兒歌,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朋友,讓我們去找一找。
觀察要點:觀察幼兒是否能夠將事物進行聯系,并簡單說說理由
集體交流:請幼兒說說自己配對的原因?
誰和誰好,說出你的原因。
總結::原來在我們的周圍,有許多事物都能夠找到誰和誰是好朋友,事物之間是存在聯系的。
活動延伸:
繼續尋找事物之間的聯系。
附:兒歌《誰和誰好》
誰和誰好?藤兒和瓜好。
它們手拉手,不吵也不鬧。
誰和花好?蜜蜂和花好,
蜜蜂來采蜜,花兒仰臉笑。
誰和小朋友好?我和小朋友好,
大家唱起歌,開心又快樂。
活動反思:
教學活動來源于兒歌《誰和誰好》,引發幼兒去關注生活中各種事物的關聯。通過活動,幼兒在智慧火花的碰撞中,激活了思維,展示了潛能。抓住機會挖掘他們潛力,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不足之處:
活動中,沒有意識去整合知識,教育機智上還應多加思考,教學的過程中,語言不夠精煉、準確,回應不夠精煉,在方式方法上應多加變化。在教學中,應該多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使幼兒在語言方面能夠得到一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