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德育教案優秀范文(通用3篇)
小班德育教案優秀范文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學說兔寶寶和兔媽媽換傘時的對話。
2、通過傾聽故事,知道要為他人著想,不能只想著自己。
活動準備:
課件PPT;
實物:大小傘各一把。
活動過程:
一、實物導入
1、出示大、小雨傘各一把,問:這是什么?它們有什么不同?
2、誰來幫老師挑選一把雨傘?為什么給老師挑選大雨傘而不挑小雨傘?
3、請幼兒分別撐一撐這兩把傘,感覺上有什么不同?
二、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看圖講故事
1、引導幼兒觀察圖一,問:
圖上有誰?它的手上拿著什么?
小結:兔媽媽左手撐著大傘,右手拿小傘。走去幼兒園接兔寶寶回家。
2、引導幼兒觀察圖二,問:
(1)兔媽媽撐起了什么傘?兔寶寶呢?
(2)這樣可以嗎?為什么?
(3)怎么辦?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請說說。
小結:兔媽媽撐著小傘,雨水把兔媽媽的衣服淋濕了;兔寶寶撐大傘走也走不動。
3、引導幼兒觀察圖三:問:
(1)兔寶寶也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你們知道兔寶寶是怎么和媽媽說的呢?(媽媽,請您跟我換一下傘好嗎?)
(2)請個別小朋友扮演兔媽媽和兔寶寶練習換傘的對話。
小結:兔寶寶主動和兔媽媽換小傘。
4、引導幼兒觀察圖四,問:
你們看看現在怎么樣?
小結:兔媽媽撐起大傘帶著撐著小傘的兔寶寶高高興興回家了。
三、小結,情感提升。
1、提問:小兔和媽媽是怎樣相親相愛、互相關心的?
2、你愛自己的媽媽嗎?你為媽媽做什么?
3、小結:爸爸媽媽愛我們,我們也要愛他們。
小班德育教案優秀范文 篇2
活動目標:
1、能分辨出“哭、笑、怒”三中表情。
2、學習簡單的自我介紹,能說出自己的名字、年齡和屬相。
3、敢于大膽的與人交往。
活動準備:
1、準備哭、笑、怒三種表情的面具及其幼兒玩的小卡片。
2、紅絲線如干(幼兒總人數的一半)。
活動過程:
一、以情景導入活動:
1、教師自我介紹:
教師:“我的名字叫,我是周老師,我屬×,今年×歲了!”
2、認識表情:
教師:“我的背后有三張面具,你們看看,這三張面具在干什么?”
“請你們猜猜,這個人是在笑,還是在哭,或者是在生氣?”
教師與猜對的幼兒握手、親近,以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
3、講述面具上表情的故事。
二、和朋友做游戲:
1、和朋友玩。
教師:“今天我們要來玩一個游戲,《找朋友》。我們用這一根根紅線來找我們的朋友,然后和朋友一起來做游戲。”
2、教師的手拽朱紅線的中間,兩邊的幼兒扯住絲帶的兩端。教師松手,拉住同一根帶子的幼兒即為朋友。幼兒間互相介紹自己的名字、愛好。
3、游戲仿佛進行,用于幼兒互相間的認識。
4、幼兒兩兩相對玩表情游戲,每對一套小卡片。玩時要說出對方的名字和卡片的表情。
5、“看你朋友的臉”的游戲,教師依次發口令,幼兒做動作:
教師:“看你朋友的鼻子,鼻子下面干凈嗎?”
“眼睛里面有什么?”
“伸出舌頭,看看能不能舔到下巴。臉頰、鼻子?”等等(引發幼兒做和觀察各種奇形怪樣的表情,激發輕松情緒。)
小班德育教案優秀范文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小椅子是好朋友,懂得愛惜自己的小椅子。
2.學會正確搬椅子的方法。
重點:
知道小椅子是好朋友,懂得愛惜自己的小椅子。
難點:
學會正確搬椅子的方法。
活動準備:
好習慣寶寶貼畫。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播放哭的聲音,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這是誰在哭呀?
2、出示小椅子哭的圖片,引導幼兒猜想小椅子怎么啦?
教師:今天我聽到了一張小椅子在傷心的哭,小椅子為什么會哭呢?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基本部分:
1.幼兒聽故事《傷心的小椅子》,萌發愛護小椅子的情感。
2教師:小椅子為什么會哭?
2教師小結:小椅子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一定要好好愛護它。
2.師幼共同觀看動畫,學會輕拿輕放小椅子。
2教師:你的小椅子在哪里?你和你的椅子是好朋友嗎?
2根據動畫情節,引發幼兒思考:
教師:一開始,小椅子為什么不愿意和小朋友們做朋友?
教師:老師告訴小朋友怎樣搬小椅子?
2教師請個別幼兒示范正確搬小椅子的方法。
2教師:生活中,還可以怎樣來愛護小椅子?
2教師小結:我們要愛護小椅子,輕輕拿輕輕放,不傷害它,這樣小椅子才喜歡我們,愿意和我們做朋友。
3.玩《開火車》的游戲,練習有序地雙手拿、放小椅子。
2游戲玩法:引導幼兒搬著小椅子跟著聽著音樂一個跟著一個走,音樂停止,幼兒輕輕的放下小椅子,音樂響起時,幼兒又能輕輕的搬起小椅子一個跟著一個走。
教師提醒幼兒游戲時,要愛護自己的小椅子,注意不能讓椅子發出聲響。
4.欣賞圖片,強化幼兒愛護小椅子的意識。
2教師依次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進行觀察。
2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萌萌和豆豆是怎樣愛護小椅子的?
2引導幼兒向萌萌和豆豆學習,做一個愛護小椅子的好寶寶。
三、結束部分:
1.教師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展示兒歌的內容。
小椅子雙手搬輕輕拿輕輕放愛護桌椅我最棒
2.誦讀國學經典,感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離婁章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