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小鼓教案(通用3篇)
大鼓小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感受歌曲的強弱變化,掌握× ×∣ ×∣的節(jié)奏型。
2、引導幼兒學唱歌曲,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大鼓、小鼓各一面,鼓槌;圖譜;樂曲《春天》、《春天在哪里》錄音磁帶。
2、事先排好律動,學會練聲曲《春天真美麗》。
3、幼兒成半圓坐好,中間空出空隙。
4、鋼琴伴奏,黑板、夾子、遮蓋布等。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導入師:"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出來唱歌跳舞了,我們也來唱歌跳舞吧。" (幼兒聽《春天》的音樂做律動,并找個位置坐好。
二、練聲《春天真美麗》。
師:"小朋友,春天美嗎?我們一起來唱《春天真美麗》吧!"(教師彈琴,引導幼兒練聲。)
三、學唱新歌。
1、教師有表情地范唱歌曲,幫助幼兒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詞。
師:"春天真美麗,小朋友在春天里唱歌跳舞真快樂,大鼓小鼓也來唱歌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他們唱了些什么?"
2、出示圖譜,幫助幼兒理解圖譜的含義。
3、引導幼兒邊看圖譜邊演唱歌曲。
4、出示大鼓小鼓,幫助幼兒感受歌曲的強弱,引導幼兒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表現(xiàn)歌曲的強弱。
6、引導幼兒跟著鼓聲來唱歌。
四、放音樂《春天在哪里》,引導幼兒到教室外面去尋找春天,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唱得真不錯!現(xiàn)在老師就把大鼓和小鼓放在我們的音樂區(qū),等一下,感興趣的小朋友可以來這里一邊敲鼓一邊唱歌,好嗎?小朋友你們看,春天來了,美麗的花兒開放了,我們一起跟著音樂到外面去尋找春天吧!"
活動反思:
是一節(jié)奧爾夫音樂活動。活動目標主要讓幼兒喜歡和教師、同伴一起參加音樂游戲;感受大鼓、小鼓的不同的節(jié)奏,發(fā)展音樂感知能力。
活動準備有大鼓和小鼓;活動過程中,小朋友們很喜歡敲大鼓、小鼓,打節(jié)奏。活動的重難點是激發(fā)幼兒喜歡參加音樂游戲的興致并感受大鼓和小鼓不同的節(jié)奏。
在本次活動中,小朋友們知道dong dong 和 tong tong,但在唱的時候,有的孩子不能區(qū)分強弱,什么時候唱的高,什么時候唱的低,覺著好玩有趣,象聲詞唱的都一樣高。因而在唱之前,要讓幼兒多聆聽感知。上課過程中,幼兒對于歌曲的學習雖然有些困難,但最終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初步的運用強弱對比,實物演奏的方法來演唱歌曲。在用大鼓小鼓敲擊樂器“感應強弱”時,小朋友很積極的敲,但節(jié)奏、強弱把握有待提高,部分幼兒節(jié)奏感不強,拿到樂器會敲個不停。對此,在發(fā)樂器之前,可先讓幼兒拍手,拍身體不同部位先進行練習,熟悉節(jié)奏;對于小朋友能力的預設不夠準確,關注不夠多,這一點主要體現(xiàn)在歌曲教學中,遇到問題未能靈活解決,老師掌控課堂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大鼓小鼓教案 篇2
大鼓和小鼓小班打擊樂教案
活動名稱:大鼓小鼓(小班打擊樂)
活動目標:
1、在做做玩玩中感受聲音,體驗探索聲音大小的樂趣。
2、通過身體樂器鞏固歌曲《大鼓和小鼓》的音樂節(jié)奏,并用樂器演奏歌曲。
活動準備:
1.進場音樂《快樂拍拍拍》
2.音樂《大鼓小鼓》
3.圖片:大鼓和小鼓
4.塑料小瓶。豆子4筐
5.鈴鼓
活動過程:
一、進場音樂《快樂拍拍拍》,帶領幼兒用小手拍拍,初步感知節(jié)奏Tata,titita
二、自制沙錘,感知聲音的大小。
1.出示大鼓和小鼓的圖片,讓幼兒觀察鼓的大小,并用身體樂器感受大鼓小鼓不同的聲響。
2.自制樂器沙錘,用樂器來表示聲音。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教師出示一個小瓶),你能讓她發(fā)出聲音嗎?
師:教師出示豆子。(今天老師還為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的'豆子,那豆子和小瓶子在一起能發(fā)出聲音嗎?(幼兒自由探索自制沙錘)
并用手里的沙錘探索大鼓和小鼓的聲音。(力氣大發(fā)出大聲和力氣小發(fā)出小聲)
三、歌曲《大鼓和小鼓》
1.傾聽音樂,帶入歌曲《大鼓小鼓》,嘗試用自制樂器進行兩種節(jié)奏型伴奏tata(tongtong) titita(dongdongdong )
2.帶入樂器(鈴鼓)表演
今天小樂器也來到了我們身邊,讓我們和小樂器一起來給大鼓和小鼓伴奏吧!
3.樂器分組表演(一組敲鼓,一組搖鈴)
四、小樂器累了,讓我們輕輕地把它們送回家吧,活動結束
大鼓小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區(qū)分音的強弱。
2.學會唱《大鼓與小鼓》這首歌。
3.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xiàn)能力。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重點:
辨別區(qū)分聲音的強弱。
活動難點:
會正確表現(xiàn)聲音的強弱。
活動準備:
大鼓、小鼓。
活動過程:
1.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強與弱。如:拍手和點手心,拍手心和拍手背,拍腿和拍肩等。
2.認識強弱記號。
教師準備兩幅圖片,上面畫有f和p,告訴小朋友f表示強,p表示弱,并用動作表示出來。
3.學習歌曲《大鼓與小鼓》
。1)小朋友敲擊大鼓、小鼓,進一步感知音量的變化。
(2)欣賞并學唱《大鼓與小鼓》,小朋友用聲音的大小來表示大鼓、小鼓的強弱變化。
4.用節(jié)奏樂器演奏,注意聲音的強弱并表現(xiàn)出來。
活動延伸:
1.在活動室里放置強弱記號f、p。
2.表演唱《大鼓與小鼓》。
評量:
能用動作、音量表現(xiàn)聲音的強弱。
分析:
此次活動通過身體的動作來感知強弱,通過學唱歌曲辨別強弱,使小朋友在游戲中學會了區(qū)分聲音的強弱,從而發(fā)展了小朋友的音樂感知能力。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為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采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xiàn)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