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數學數一數比一比教案(精選3篇)
幼小銜接數學數一數比一比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按一定順序數出物體的數量,會認、讀10以內的數。
2.初步掌握用不同的方法數數的過程。
3.初步感受數的規律,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掌握數數的方法,能按一定的順序數數。
教法與學法
1.教學本課時,教師可以把“美麗的校園”的情景圖制作成掛圖或動畫課件,也可以用本學校的照片實施教學,還可以按照一定的順序讓學生現場表演,幫助學生觀察、計數。
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對情景圖內的事物有序觀察,數出圖中的人物、物體的數量。
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
預設B拍手歌引入法:
師:同學們,我們一起把學過的“拍手歌”唱一遍吧!
預設C游戲導入法:“尋找小金猴”。
游戲規則:教師組織8名學生,離開座位圍成一個圓圈,然后由1名同學開始,從1到10連續報數,報“10”的同學離開,剩余同學繼續往下報數,每次報到“10”的那名同學離開,最后剩下的一人就是要尋找的小金猴。由此導入本課課題。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數數。
(1)讓學生觀察教材第2頁“美麗的校園”情景圖,提取圖中信息:
①國旗高高飄揚,老師和同學在談話。
②單杠、小木凳、垃圾桶整齊擺放。
③花兒怒放、鳥兒飛翔,遠處的'大樹郁郁蔥蔥。
(2)提出的問題:
人和物各有多少?同學們都來數一數。
自主學習,分組討論,探究解題方法。
(1)通過討論、交流,找出各種物體的數量。
(2)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展示自己組的成果。
(3)老師總結數數的方法。
①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畫面。如:按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從遠到近的順序。如圖:
②把圖中的事物進行簡單分類。如:分別數一數有多少棵樹……如圖:
③逐一數出人或物的數量。如圖:
(詳見配套課件部分)
順承數數,研學認數。
在總結數數的基礎上,老師提出問題:怎樣認讀這些數?
(1)通過數圖中事物,知道物體的個數可以用數表示,有幾個事物,就用幾表示。如:圖中有1面就用“1”表示,2個就用“2”表示,3個就用“3”表示,4個就用“4”表示……
(2)認讀1~10各數,可以先從1讀到10,再從10讀到1,最后老師指一個數學生讀一個數,進行集體交流。
(詳見配套課件部分)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在學習完本課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及時消化吸收,請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討論這節課的內容,然后教師提出質疑問題,學生通過交流探討進行系統整理。
質疑:當多種物體放在一起時,怎樣正確數出其中一種物體的個數?
學生在一起討論,聯系上面學過的知識,總結出方法:多種物體放在一起,先確定要數哪一種,然后尋找相同的物體,用做標記的方法數,就能正確數出這種物體的個數。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
“本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還有什么是不明白的呢?”
在師生共同總結之后,回顧學過的內容,鞏固數數的方法,掌握學生對1到10各數的認讀情況,然后銜接下節課學習任務,思考如下問題:
采用什么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多少?
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
回味課堂,發現亮點之處:通過質疑的討論使學生的學習進入了二次消化吸收的過程,這次內化對于學生掌握數數的方法起到了強化作用,知道數數時按一定順序數,數到最后一個物體所對應的那個數,就是這些物體的總數。
反思過程,有待改進之處:在和學生探究數數的方法的時候,教師應避免死板地依靠教學時總結的方法,要鼓勵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數數方法。例如,讓學生自己先數,然后在小組內交流,最后全班進行交流,讓學生說出自己數的方法和數的結果。
幼小銜接數學數一數比一比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第2-5頁的內容,第2、3頁是一幅美麗的畫面,圖中有教師、學生、鮮花、樹木、樓房,人和物的數目注意用到10以內的各數。新教材豐富的教學資源,不僅將數擴展到20,而且畫面中,每個數量出現了多種角度數的話,還會數出很多,這就給予學生創設了充分觀察、探究的空間。在教學中,注意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數畫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學生的數數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數到,只要教師心中有數,在學生數出以后能給及時正確的評價即可。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對1~10的認識,以及按順序數數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數學活動,初步體會數學的樂趣。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數數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會觀察圖片的方法,用語言表達觀察的結果。
課前準備
第2~3頁彩圖(或相應多媒體課件),第4~5頁彩圖,10以內的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小朋友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小學生了,要與老師一起學習很多的數學知識。數學知識是很有用的,學會它你就能增長本領,會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問題。大家想不想學好數學?我們平時很多時候要用到數數,大家會從1數到10嗎?誰來數一數?(伸出兩只小手,互相數一數同桌小朋友有幾根手指。與老師一起一邊伸手指一邊數數。)
(二)看圖數數
1.激發觀察興趣
(1)師出示教科書第2~3頁彩圖。
(2)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小朋友們高高興興地上學來了。大家看看這里都有一些什么?把你的發現告訴同桌的小朋友。
(3)問:誰來說一說這幅圖上都有些什么?還有什么?
2.數圖中的數量
(1)小朋友們認真地數一數,這里有幾面國旗?(配合學生回答,貼一面國旗圖。)
(2)師:一面國旗,就可以用數字“1”表示。(同時在圖右邊對應貼出數字卡片“1”。)
(3)教師領讀,學生自己小聲讀。
(4)小朋友們再找一找,圖中還有哪些也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
(5)小朋友們再數數看,你又發現了什么?有多少?
(三)認讀1~10各數
1.10個數都數完后,教師先領讀各數,然后同桌兩個小朋友互相讀一讀。
2.可以打亂順序指數讓學生讀。
(四)數身邊的事物
師:這幅圖上這么多事物的數量能用數來表示,那么我們身邊的事物能不能也用這些數來表示呢?
你有幾個鉛筆盒?幾枝鉛筆?
第一行有幾位同學?幾位男同學?幾位女同學?
我們教室有幾扇窗戶?幾只日光燈?
你的右邊有幾位同學?左邊有幾位同學?
黑板的上邊貼了幾個字?
(五)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數了美麗的學校里面的紅旗、花、樹木和鴿子等許多東西,還數了我們身邊的門、窗、鉛筆等事物。下課后,小朋友們還可以數一數我們校園里的事物。放學后,再數數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家人。
幼小銜接數學數一數比一比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初步經歷從場景圖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認識按順序數數的方。
3.通過數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用點子圖表示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初步體驗按順序數數的方法。
教學用具準備
教科書第2~3頁的教學掛圖(或掛圖制成多媒體課件),1~10數字卡片一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小朋友們:上學了,你已經是一個小學生了。從現在起,你將和老師一起在這所學校共同學習、生活,探討許多數學問題,學習很多的數學知識,大家高興嗎?
談話:小朋友們都愛玩,你們最想到哪兒去玩呢?
(學生交流)
這節課老師要帶我們班的小朋友到美麗校園去。
二、自主探索,維持興趣。
1、初步感知。
出示教科書第2~3頁掛圖(或掛圖制成多媒體課件),出現一所“美麗的鄉村小學”情境圖。
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在美麗校園里,你們看見了什么? 分小組交流后集體交流。
師:對,這是一所美麗的鄉村小學。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小朋友們高高興興地來上學了。大家看一看,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這里有一位老師,還有很多小朋友。
生2:這里有一座大樓。
生3:這里有一面國旗。
生4:這里有小朋友在踢球,有小朋友在跳繩……
2、數數交流。
提問:美麗校園里有好多東西,你們能數出它們各有多少個嗎?
學生先自己數一數,再數給同桌聽。
教師說明:我們在數圖中這些人或者物體的個數時,先數比較少的,再數比較多的,也就是說按從少到多的順序數出圖中事物的個數。
數出數量是1的。
師:圖中數量是1的有哪些?
生1:一面國旗,一座樓房,一位老師 ……
師:(表揚)同學們說得好。一面國旗、一座樓房、一位老師,都可以用幾表示?
生:用1表示。
出示數字卡片1,老師領著學生讀一讀,學生自己再小聲讀一讀。
數出數量是2的。
師:圖中數量是2的都有哪些?
生1:有2個同學在跳繩,2個同學在給老師敬禮……
師:(表揚)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有2個同學在跳繩鍛煉身體;有2個同學很懂禮貌,在向老師問好,可以用幾表示?
生:用2表示。
出示數字卡片2,請學生讀一讀。
依次數出其他數量的事物。
認讀1~10各數。
按從小到大的順序讀一讀這些數。
教師出示數字卡片1~10,讓學生辨認(順次認、打亂認)。
3.數數身邊的實物。
三、課堂演練
練習一 1、2題
四、小結提升,興趣延伸
談話:數與我們的生活緊緊相連,你們想與它們交朋嗎?你們打算今后怎樣做?
學生自由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