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數學優秀教案(精選13篇)
幼小銜接數學優秀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學習5的分解。
2、在記錄中觀察發現5的分解規律。
3、樂意參與操作活動。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二、活動準備
5顆糖果、3個動物布偶。每位幼兒一張記錄紙,鉛筆。
三、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學習5的分解。
活動難點:發現5的分解規律。
四、活動過程
1、每位有5顆糖果(可用別的東西代換),兩個動物布偶,一張記錄紙和筆。老師利用布偶向幼兒提問:5顆糖果要分給兩位好朋友吃,請小朋友分分看,共有多少種方法,并請小朋友將分類的方法記在記錄紙上。表揚積極參與的小朋友。
反思:通過這次活動,我體會到:作為老師應充分地相信幼兒,放手讓幼兒去探索、思考、并鼓勵幼兒克服困難,直到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急于告訴幼兒答案。大膽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實物時,在操作過程中他們逐漸體會到一個數可以分成兩個數,進一步理解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
2、請幼兒介紹糖果的分法。
反思:在介紹分法過程中,幼兒通過表過加深數分解含義,可以減少老師的講解演示。
3、老師在白板上把分糖果的情形記錄下來,并引導幼兒回答:
5顆糖有多少種分法?(4種)
5人分解怎么排列才更有規律?
(引導幼兒發現遞增遞減的排列順序----一邊的數字越來越大,另一邊的數字越來越小。)
反思: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給幼兒充分的思考空間,了解兩組數的互換與互補規律關系,讓幼兒自己知道這樣的分法即有序又整齊,也記得牢,不會漏掉,也不會重復。
請小朋友按照這個順序自己將記錄紙上5的分解重新排列。
反思:記錄將加深幼兒對知識的認識。
4、與幼兒重溫3、4、5的分解方法。
反思:老師可以要求幼兒運用新的規律重溫知識,促進幼兒知識遷移的方法,培養幼兒的推理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5、請幼兒觀察分解的現象,說出其中的規律。(3有2種分法,4有3種分法,5有4種分法。)
幼小銜接數學優秀教案 篇2
課時: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認識“>”“2,2”“
師:現在,這邊的拔河比賽開始了,這一次比賽公平嗎?
生:公平。
師:為什么?
生:每一對都是兩名。
師:對,很好,左邊一隊兩名,右邊一隊也是兩名,2等于2,我們可以寫作2=2!=”等于號
小結:
我們認識了大于號,小于號,等于號,例如:5>3 ,2”“<”“=”的意義。課時:第6課時
教學內容:認識平面圖形、學會分類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使小朋友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和球形.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圖形.2.認識頂點、邊和角,并進行點數。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課時:第7課時
教學內容:10以內的加減法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加法減法的含義2.讓學生掌握5的加減法
3.使學生學會解答簡單的口述加減法應用題,培養學生初步分析問題的能力
幼小銜接數學優秀教案 篇3
《比大小》活動設計
活動內容:
愛兒坊幼兒園學前班數學教材第18頁《開火車》。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50以內的數,學會比較數的大小。
2.通過游戲的過程使幼兒經歷發現、歸納數學知識的過程,感知學習方法。
3.通過游戲活動,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樂。
活動重點和難點:
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主要是認讀50以內的數,感知數的大小,理解數的順序。在活動的過程中感知學習方法,體驗學習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卡通數字卡片、獎勵小星星、紅旗一面、
2.《春天在哪里》音樂
活動過程:
一、準備春游坐火車——認知50以內數。
1.:數數游戲
師:小朋友,天氣暖和了,春天來了,老師要帶大家去春游,好嗎?我們開著我們的小火車去吧!老師找個火車頭來數一數今天有多少老師和小朋友要坐我們的火車,一起來吧……
。ㄅ氖殖枨堕_火車》,傳紅旗,嗚……聲唱出停,紅旗在誰手中誰來點數,其他小朋友小聲跟數。學生跟著拍手唱。)
師:如果每節車廂坐10個人,需要幾節車廂?如果5個人呢?(教師引導幼兒10個10個數,5個5個數,分別說出需要的車廂數。)
。òl現幼兒的閃光點及時表揚)
2.認讀數字寶寶。
教師任意出示數字卡請幼兒認讀,誰讀對就把卡片給誰,每人一張。
3.數字寶寶坐火車。
幼兒先聽清老師的要求,邊唱歌邊走坐到指定車廂。
6節車廂分別坐含有2、3、5、1、4、的數字。
師:把你們每節車廂的數字寶寶放上來看看自己表現怎么樣?看看每節車廂坐了幾個人?
。ㄓ變赫f出每組的人數,說說單雙數)
(獎勵秩序好、表現好的幼兒)
二、開火車春游——比較數字寶寶的的大小
師:我們春游的小火車就要開了,請數字寶寶們扶好坐好我們去田野里找找春天的消息吧!
。◣熒渤枨缎』疖嚒愤呑鰟幼,請表現好的的數字寶寶先下車找找春天的秘密吧!請四人下車)
1.比較第一組數的大小
師: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呀?這四個數字寶寶都是誰呀?你知道他們誰最大誰最小嗎?
(幼兒舉手回答,教師給予肯定獎勵。)
2.比較第二組數的大小
。◣熒渤枨埖诙M數字寶寶下車。)
師:這四個數字寶寶又是誰呀?誰最大?誰最?。
幼兒自主交流,派代表回答。
3.數字寶寶排排隊。
師:我們春游的小火車要過橋了,我們要按順序一組一組過橋,你能給每組的數字寶寶按順序排排隊嗎?
(請還沒有參與活動的幼兒下車四人或六人一組。)
。1)第一組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隊。
。2)第二組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
師:你是怎么比較這些數的大小的?
總結歸納:比大小,看數位,
兩位要比一位大,
都是兩位看高位,
高位相同看個位。
三、春游進行時——開火車游戲。(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1)幼兒以10人為一組,在規定時間內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成一隊,玩開火車找春天游戲。
(2)幼兒和朋友交換數字卡片,按照不同要求排隊進行游戲。(評價幼兒游戲活動,獎勵表現突出的幼兒)
四、活動延伸。
回家比比家里人的年齡,你會發現什么?
《比大小》活動設計說課材料
丁家中心幼兒園:田小燕
一、說教材
《比大小》是愛兒坊學前班數學下冊主題三“數字的家”的一節活動課。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學習經驗,制訂出本次活動課的活動目標為:
1.引導幼兒認識50以內的數,學會比較數的大小。
2.通過游戲的過程使幼兒經歷發現、歸納數學知識的過程,感知學習方法。
3.通過游戲活動,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樂。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數字概念對幼兒來說是較抽象的,光靠教師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那怎樣引導幼兒輕松學習呢?為了幫助幼兒掌握活動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活動中結合周圍環境和季節特點,以幼兒為主體,以春游為主線,以游戲為主導。根據幼兒認知過程的直觀形象性,主要采取數、認、讀、比結合法來充分調動幼兒的思維活動,以唱、玩、贊穿插 進行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自信。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進步的方法讓他們在游戲中體驗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四、說活動過程
活動中我為了防止了“一言堂”和“滿堂吼”的現象,注重幼兒秩序性的培養及探索能力的發展,設計了以下的過程:
1.設計一條活動主線
在本節活動課中我設計了春有這樣一個符合季節環境特點的情境主線。以開火車這樣一種幼兒喜聞樂見的游戲為主導,在“準備坐火車——開火車春游——春游進行時”三個環節中,第一環節引導幼兒豐富對50以內數的認識;第二環節通過有順序、有目的的關注來引導幼兒嘗試比較數的大小,說出自己的想法,發現真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一個環節:幼兒體驗學習快樂,教師發現存在問題。整個活動調動了幼兒身體、感官、思維的活動,使枯燥抽象的數字在游戲中變得生動有趣,從而達到幼兒園保教活動以游戲為主的目的。
2.培養一種快樂習慣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尤其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戶外活動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同樣的游戲也有玩膩的時候。通過開火車游戲的不同玩法,所帶給孩子們不一樣的快樂感受和體驗。我希望孩子們能培養出一種探索意識,獲得一種探索的習慣。
3.關注每一個幼兒發展
每個孩子都有獲得表揚和贊許的權利,每一位老師也有表揚贊許孩子的義務。在每個孩子天真稚嫩的童心中,對表演贊許的渴望不亞于花兒對陽光的渴望。每一個幼兒都有他獨特的個性,活動能力和身體各方面發展不盡相同,所以在工作及這節課中我都一直去留心發現每一個幼兒點滴的進步,并及時說出來。在活動中鼓勵那些不積極,不善于表達的幼兒參與活動,我發現:“多給機會,多進步。”
五、活動延伸
回家比比家里人的年齡,你會發現什么
鼓勵幼兒把學到的知識用于生活,激發幼兒的興趣。
幼小銜接數學優秀教案 篇4
教案欄目每天為您提供優質的大、中、小班最新教案,包括語言、音樂、美術、游戲等多個全面的類別,是幼師們的充電加油站,更多名師公開課視頻、高清PPT課件、配套資料等你來學習交流。通過猴子媽媽買水果的情境活動,引導幼兒體會減法的含義,理解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的實際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活動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減法的含義,理解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的實際意義。
2.體會由多到少,由有到無的過程,并能正確計算5以內加減法。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產生喜歡數學的情感。
活動準備:小猴子和猴媽媽、桃子、香蕉及5以內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題pp圖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學習得數是0的減法?
師:猴子媽媽買回來2顆桃子和3根香蕉,大大的桃子和香香的香蕉都很誘惑,小猴子饞得直流口水,它想了想,還是先吃桃子吧,它一會就把2顆桃子吃光了。
。1)師:你們可以根據將小猴子吃桃子過程列一道算式嗎?(2-2=0?)
師:為什么是0?你們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2)師:小猴子吃完桃子就自己玩去了,玩累后回到家,看到那大大的,香香的3根香蕉,又把3根香蕉吃完了。
。3)師:請你們再將小猴子吃香蕉的過程列一道算式。(3-3=0)
(4)總結規律?
師:2-2=0 和3-3=0這兩道算式,你們發現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小結:兩個相同的數相減得0。
2.擴展練習
。1)森林里要舉行化妝舞會了,小猴子和猴媽媽高興地去參加。門票就是一道算式,答對了才能進去。
。2)大象抽到的算式題是:5- =0;小猴子抽到的算式題是: -4=0.猴媽媽和小猴子都順利拿到了門票。
。3)師:小朋友請你們說說猴媽媽的算式中,那個框該填數字幾?小猴子的的算式中,那個框又該填數字幾?
4.小猴子和猴媽媽玩累了,猴媽媽說小猴子表現好,準備給它網購禮物。你們一起看看快遞公司的小羊在忙什么吧,一起幫它數數有多少快遞要郵寄的。(幼兒完成幼兒用書p13頁作業)
活動延伸
留意生活,看看生活中哪些可以用5以內的減法計算。?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完整教案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幼小銜接數學優秀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根據圖形的不同特征進行分類。
2、用數字與標記記錄分類的結果。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教學準備
幼兒用書附不干膠(一) 黑板畫紅色圓形和黃色方形,四盆花 教學PPT 4頁 蠟筆36支
教學過程
1.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好多小伙伴,其中有兩個有顏色的寶寶,你們找到它了么?(紅圓圓,黃方方)
2.它們有很多很多的兄弟姐妹,它們一起出來玩耍,結果玩到太陽落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你們·愿意幫助它們回家么?
幼小銜接數學優秀教案 篇6
1.教學課程:1:學習十以內相鄰數
2.學習二十以內分與合
2.教學重點:學習十以內的相鄰數,二十以內的分與合。 3.教學目標:1.讓家長認識到幼小銜接課程的必要性
2.讓孩子能掌算數的基本能力
4.教學準備:兩個面具(喜洋洋,懶洋洋);兒童幣,禮品小橡皮擦,鉛筆,橡皮5.教學過程:師;(教師帶著面具走進教師)小朋友們大家好啊!我是誰啊?幼;喜洋洋
師;喔噢,小朋友真聰明,想不想跟我進羊村看看啊?幼;想
師;去羊村的路很遙遠,我們需要乘著火車去哦!敢不敢啊?(不敢的小朋友就站在后面)幼;敢
師;我的小火車馬上就要出發了哦!(跟著老師把小手拿出來,小嘴嘟起來,跟著老師一起說滴滴滴滴篤篤篤火車出發咯)幼;滴滴滴篤篤篤火車出發咯師;羊村到啦!(出示圖片,圖片上有三棟房子)小朋友你們會說哈嘍嗎?幼;會
師;等下老師的手開始斗得時候,小朋友就開始說哈嘍嘍嘍。小朋友準備好了嗎?幼;準備好啦師;開始了哦
幼;哈嘍嘍嘍嘍(圖片翻開給他們看)
師;喔噢,小朋友們真棒,老師給你們鼓掌(一二說一二的時候寶貝們就拍兩下手哦!])小寶貝們也給自己鼓個掌吧!老師幼;一二
師;好了,小寶貝們看看圖片上面有什么啊?幼;房子
師;寶貝們知道這些都是誰的房子嗎幼;不知道
師;它們分別是喜洋洋,懶洋洋,美羊羊的家,它們家是不是都挨在一起的啊?幼;是
師;那我們來看看數字和數字之間是不是挨在一起的吧!(出示卡片123)小朋友們來看看1的鄰居是誰啊?(舉手回答老師哦)(答對了就給一個神秘禮物)
幼;二
師;這位小朋友真棒,大家給他鼓個掌吧!(一二)師;那2的鄰居有誰啊?(動作示意他們要舉手)幼;1和3師;一二
師;這么難的都沒有難到你們,哼,鄧老師太不甘心啦,老師這次要考你們一個難的
師;看來小朋友們都學會了
幼小銜接數學優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樂意積極動手操作、測量,體驗鋪地磚帶來的快樂。
2、能不受形狀、顏色的干擾,正確比較和判斷圖形的大小。
3、體驗面積守恒,學習用測量單位測量比較圖形大小的方法。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自然測量的經驗。
2、12×12CM彩色卡紙32張以上;6×24CM彩色卡紙32張以上;貼有相應圖形的KT版共10張,其中圖1兩張,圖2四張,圖3四張;記錄表一張;鉛筆、橡皮、剪刀各4-5份。
活動過程:
1、出示兩種(圖1、圖2)房子地面圖,引導幼兒通過“鋪地磚”比較面積的大小。
。1)創設情境導入活動。
導入語:最近老師買了新房子,這就是一號二號房子的地面圖。我想選一間大的給媽 媽住,你覺得一號房和二號房哪間更大?
。2)幼兒操作。引導幼兒通過給房間鋪地磚,發現一號房二號房是一樣大的。
(3)通過引導幼兒交流鋪地磚的注意事項,引導幼兒發現:鋪地磚的時候要注意不能空也不能重疊。
2、幼兒二次操作。引導幼兒在用長方形地磚測量完二號房需要的地磚數量后發現兩塊地磚的大小一樣。
(1)教師提出要求:請小朋友用長方形的樣磚比一比、量一量鋪滿二號房需要幾塊地磚?并引導幼兒討論測量方法。
。2)幼兒分組操作。
。3)請幾個幼兒介紹自己的發現,并在記錄表上進行記錄。
。4)觀察記錄表,發現正方形磚與長方形磚的面積關系。
3、幼兒再次操作,在嘗試運用已知的經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面積的守恒。
。1)教師介紹操作要求:請幼兒用長方形磚鋪三號房子。
。2)幼兒操作,教師鼓勵幼兒合作,并鼓勵幼兒在遇到商量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可以向老師及他人求助。
。3)幼兒交流。請幼兒說一說一共用了幾塊地磚?在鋪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
4、帶著“用拼拼剪剪的方法試一試正方形、長方形的地磚還能變成什么圖形?”的問題結束活動。
活動提示:
。1)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是排除形狀的干擾感受面積的守恒。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判斷圖形面積時孩子的思維很容易受到形狀的干擾。因此,活動中設計了三次操作,引導幼兒通過操作、推理、驗證,通過自己的體驗建立守恒的概念。
(2)活動的教具和學具可以投放到區角?梢栽趯⒌卮u通過剪貼變形及設計其它的房間地面圖等活動中引導幼兒反復操作,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守 恒。
。3)提請家長配合:帶孩子到廣場、公園,仔細觀察地磚的樣子,也可以利用數格子的方法比較感受面積的守恒。
幼小銜接數學優秀教案 篇8
4.它們有兩個房子,一個紅色的,一個黃色的,你們覺得這8個小伙伴應該怎樣住呢?
(都住在紅色的房子里)
。t色小朋友住紅房子,黃色小朋友住黃房子)
5.噢,那我們看一下8位小朋友是不是這樣選擇房子的呢?
。≒PT播放紅色圖形寶寶回家,回紅房子)
6.它們找到自己的家了么?
7.那剩下的黃色圖形寶寶是不是也能找到自己的家呢? (PPT播放)
8.剩下的黃寶寶也回到了自己的黃色房子里,咦,家住在紅色房子里的寶寶有幾個?(4個)家住在黃房子里的有幾個寶寶?(4個)所以4+4=?(8)所有的小朋友都找到家了么?(找到了)
9.圖形寶寶回家睡了個美美的覺,它們現在想去自己的好朋友家里玩耍,它們的好朋友有兩個房子,一個大一點,一個小一點。
10.哎呀,這可怎么辦呢?這么多的寶寶該去哪個房子玩呢?小朋友幫他們出出主意吧。 |(一起去小房子)
11.哇,房子這么小,大哥哥大姐姐好像連門都進不去呢! (一起去大房子)
12.一起去大房子,8個兄弟姐妹擠在一個房間里,小弟弟說:“我的屁股都被擠在外面了呢 (小的去小房間,大的去大房間)
13.咦,這個主意聽起來不錯哦,我們一起看一下弟弟妹妹是不是去了小的房間呢?(PPT展示小圖形去小房間)
14.還剩下三個大哥哥大姐姐,它們舒舒服服地進了個大房間(PPT展示)
15.PPT展示數字5.3.5個小朋友住在了小房間,3個大姐姐大哥哥住進了大房間,你們和他們都找對了房間。
16.打開課本,指導完成課本上的圖形分類(做一道題發放一次幼兒用貼)
17.指導完成第3頁數糖果,并指導幼兒說出哪個動物分到的糖果比別人的少(小豬)它有幾顆?(4顆)小兔和小狗分到幾顆?(1顆)
18.在黑板上講解給花瓶涂色,四個花瓶,分別裝有5朵、6朵、5朵、4朵小花(幼兒數數后的到的結果)
19.師示范把有5朵小花的花瓶里面的小花涂上顏色(師發蠟筆)
20.幼兒自己完成幼兒用書給花瓶涂色
21.作業安排:數學練習冊第3頁
22.結束教學
幼小銜接數學優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感知許多物體(圖形)可以分成相等的二份,并知道整體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體及等分后的一份叫整體的二分之一。
2.培養幼兒探求知識的興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圖形,操作材料若干(綢帶、橡皮泥、米、蘋果)。
2.工具若干、(尺子8條、剪刀8把、水果凍盒人手2個)教師示范用物、小刀一把、天平一架及幼兒操作材料圖形各一套。
3.背景圖一幅(寶殿)、金鑰匙一把、判斷卡若干。
4.錄音機及有關錄音帶。
活動過程
一、幼兒第一次嘗試(探索實物的二等分)
1.提出要求:今天老師給小朋友綢帶、,橡皮泥、米、蘋果。請小朋友動腦筋把這些實物分成兩個相同的部分,就是分后的兩個部分是一模一樣的(重復一次,加以強調),可以利用尺子、剪刀、水果凍盒這些工具來分。
2.幼兒嘗試(放音樂),教師巡視鼓勵幼兒積極動手、動腦,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時間5分鐘)。
3.反饋嘗試結果。
A.提問:
、(出示綢帶)小朋友剛才你是用什么方法、什么工具把綢帶分成兩個相同的部分?(對折、用剪刀剪開、用手撕開)如果綢帶很長很長,不好直接拿起來比較,又該怎樣分?(用尺子量)
、(出示米)把米分成兩個相同的部分怎么分,用什么工具來分?(用水果凍盒量出兩杯,這一杯和另一杯一樣多)可如果米很多,這樣分起來要很長時間,用什么方法會省事一些?(大桿秤)
、(出示橡皮泥)橡皮泥用什么方法、什么工具來分成兩個相同的部分?(分開比一比)下面我們用天平來稱一稱是否準確(教師實驗稱重量),小朋友的眼睛雖然很亮,可是用儀器測才是最精確的。
④蘋果你們又是怎么分的(用刀切),對了,老師沒給你們準備小刀,所以小朋友就不知怎么辦了,現在老師也看準了把它分成兩瓣,用刀切時可要注意安全,別傷著手,如果要更準確些就可用天平稱一稱。
B.教師小結:像這些實物,我們把它分成兩個相同的部分叫二等分(幼兒跟讀),什么叫二等分?(就是把物體分成兩個相同的部分)
二、幼兒第二次嘗試學習幾何圖形的二等分,探索怎樣的圖形可以“二等分”
1.提出要求:(出示幾何圖形)生活中有許多的東西可二等分,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的是幾何圖形,現在請小朋友用折的辦法把幾何圖形二等分,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圖形都可以二等分。
2.幼兒嘗試,教師巡視,引導幼兒可以相互討論。(放音樂)
3.幼兒反饋嘗試結果。
A.提問:
、(出示所有圖形)哪些圖形可二等分?(幼兒講,教師演示)
、谀男﹫D形不可以二等分?為什么?(因為它們對邊不一樣長)
B.比較等分后的結果。
(出示長方形)下面我們來看看等分后的一份和原來的一份相比哪個大。(原來的一份大)分后的一份正好是原來的一份的一半,我們把這一半叫做整體的二分之一(老師手勢演示)。
三、游戲“搶金鑰匙”
1.講解要求和玩法(出示背景圖)。下面我們來玩搶金鑰匙的游戲,游戲時我們分成兩組(一二組合為一組,三四組合為一組),每組都要回答許多題目,就是區別這些卡片上的實物是不是二等分,記住每人只答一題,答對了前進一步,再請后面的小朋友答,后面的若答錯了,請別的小朋友幫忙,哪隊先拿到金鑰匙哪隊為勝,回答是不是二等分聲音一定要響亮。
2.幼兒游戲,教師判斷幼兒答得是否正確,如錯誤禁止前進。
3.游戲結束!陵犇玫搅私痂匙,下面就讓我們整理好操作物品(教師示范),跟她們到寶殿里去玩(結束放音樂)。
幼小銜接數學優秀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思維品質、肯動腦、愿挑戰、激發幼兒喜歡探究數學的興趣,正是我園積極探索的內容。有趣的重疊現象就存在于我們周圍的生活,我們將其轉換為具有教育價值的教學內容,讓幼兒在操作探究重疊現象中獲得空間目測、空間組合、判斷思維、仔細觀察等能力的發展。
教學目標
1.在操作中感知兩個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時會變成一個個新圖案,并獲得遮擋現象的經驗。
2.在操作中培養幼兒的空間目測、空間方位、想象組合、分析判斷、仔細觀察等能力。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1.每位幼兒一份操作學具,一支鉛筆,兩份操作卡。
2.教具:透明的圖形四份,教具紙4大張。
教學過程
一、魔術游戲導入,初感重疊現象。
1.師引入: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張透明的圖形,上面有什么?
幼兒:這一張上有一個紅色梯形,那一張上有兩個紅色圓形……
2.師變魔術:現在我要變個神奇的魔術給大家看,請小朋友仔細看哦!
(師邊變魔術邊說:"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師將兩個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變成了一輛紅色小汽車。)
師:咦!變成了什么?(小汽車)猜猜是怎么變出來的?
幼兒:你是將兩個圖形合在一起的……
師:你們太有才了,一下子就將我的魔術看破了。對,象這樣邊對邊,角對角地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疊。這兩張圖形完全重疊后變出了一輛小汽車。真是太有趣了!
評析:運用變魔術的形式導入,不僅創設了一個有趣的游戲情境,激起幼兒探索重疊現象的欲望,而且讓幼兒在游戲中理解了完全重疊的現象。孩子們在"哇!變出一輛小汽車了"的驚呼中,學習的興趣被點燃了。
二、獨立操作材料,感知重疊后的變化。
1.猜測和實驗重疊現象
(1)幼兒猜測
師:我們接著再來變魔術。瞧!(出示兩張透明圖形)如果將這兩張透明的圖形(圖1)完全重疊,你們認為會變成這里的(圖2)哪一幅圖案?
評析:在幼兒獨立稍作自測后,師再請幼兒回答,并注意詢問幼兒的不同想法,這樣司以給幼兒思考的空間。
師:看來,小朋友的看法不一樣,那么怎樣才能知道哪個小朋友的想法是正確的?
幼兒:我們可以來做實驗、可以象剛才那樣變魔術……
師:這個主意不錯。你們那兒也有兩個這樣的圖形,請小朋友從碟子里拿出來實驗一下。
(2)幼兒實驗
(3)幼兒交流
師:這兩張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之后究竟變出了哪個圖案?
幼兒:最后一個……(師請一幼兒給正確的答案做上標記。)
評析:這個環節主要目的是讓幼兒初步學會空間目測和空間組合的方法,而這個方法的獲得是讓幼兒先猜測,而后讓幼兒通過自己獨立的操作實驗和反思實現的。同時教師要有機引導導幼兒明白,在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下,我們唯有做實驗.用實驗來驗證出真正的結果,這才是做科學的真諦和精神。
2.目測和想象重疊現象
(1)師幼共同目測
師:剛才我們通過實驗找到了準確的答案,現在我們要提高難度:我們不做實驗,只能用眼睛看,腦子想,請你仔細看一看,想一想,如果這兩張透明的圖形(圖3)完全重疊,會變成后面的(圖4)什么圖案?(注意提醒幼兒靜心思考、獨立思考、有自己的見解。)
幼兒:第三個,第二個……
師:現在的答案有三種,讓我們來仔細地觀察一下。先看第二個,不同意的小朋友請說出你反對的理由! (先引導幼兒觀察不對的圖案,同時在觀察中引導幼兒學會運用排除法以及目測觀察的方法:觀察圖案的位置。)
(2)幼兒獨立操作
師:小朋友很聰明,通過觀察圖案的位置就能找出準確的答案。你們自己想不想獨立試一試?(想)每位小朋友那兒都有一份操作卡(圖5),請你用剛才的方法,仔細地看一看,如果前面兩張透明的圖形完全重疊,會變成后面的什么圖案,找出來后做上一個標記。做前面三道題就可以了,第四道題有點難,有小朋友想挑戰一下就試一試。開始吧! (在操作中,教師注意提醒幼兒獨立思考、學會自查。)
(3)幼兒相互交流
師:讓我們來相互交流一下!請觀看大圖片!說一說這兩張圖形完全重疊后變成后面的哪一個圖案?(在交流過程中,對于有不同想法的操作題,教師要引導幼兒講述理由;并注意用排除法推理判斷。尤其是要注意引導幼兒交流第三道題、第四道題中的圖案遮擋現象。)
(4)幼兒檢查糾錯
師:孩子們!你們都做對了嗎?如果有做錯的,請再去仔細想一想,將正確的找出來。其實生活中這樣重疊和遮擋的現象很多,只要我們用小眼睛仔細去找一找,一定會有很多發現。
評析:幼兒能運用已獲得的經驗和技能,進行獨立的空間目測、空間想象,組合思考。教師的一句:"不同意的請說出你的理由!第四題有點難……"拔動了大班幼兒勇于挑戰、敢于闡述的心弦,操作中的冷靜思索與交流中的熱烈辯論形成了很好的思維氛圍,這正是我們斫期待的……
三、變換重疊的方法,感知多變的重疊現象。
1.師:老師還帶來一個更難的問題,想不想再來挑戰一下!
剛才這兩張圖形完全重疊后變出了一種圖案,那我們還可以怎樣重疊變出什么新圖案?請小朋友去試一試吧!比比誰發現的最多!請將你變出的圖案在這張紙上(圖6)找出來。
2.幼兒操作
3.相互交流
師:孩子們!你們發現這兩張圖形完全重疊后能變出多少種圖案?(先請幼兒說,然后請幼兒演示個別圖案的重疊方法。)
師:看來不斷地旋轉這兩張透明的圖形,讓它們完全重疊后會變成不同的新圖案。還沒發現這么多圖案的小朋友再去試一試。
評析:在幼兒獲得了兩張透明圖形完全水平重疊后會產生一種新圖案的經驗后,教師設計本環節的操作,使幼兒的經驗在探索中得到了提升。在孩子們"太神奇了……"的驚嘆聲中我們的活動得到了延伸。
幼小銜接數學優秀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減法的含義,理解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的實際意義。
2.體會由多到少,由有到無的過程,并能正確計算5以內加減法。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產生喜歡數學的情感。
活動準備:
小猴子和猴媽媽、桃子、香蕉及5以內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題pp圖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學習得數是0的減法?
師:猴子媽媽買回來2顆桃子和3根香蕉,大大的桃子和香香的香蕉都很誘惑,小猴子饞得直流口水,它想了想,還是先吃桃子吧,它一會就把2顆桃子吃光了。
。1)師:你們可以根據將小猴子吃桃子過程列一道算式嗎?(2-2=0?)
師:為什么是0?你們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2)師:小猴子吃完桃子就自己玩去了,玩累后回到家,看到那大大的,香香的3根香蕉,又把3根香蕉吃完了。
。3)師:請你們再將小猴子吃香蕉的過程列一道算式。(3-3=0)
。4)總結規律?
師:2-2=0 和3-3=0這兩道算式,你們發現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小結:兩個相同的數相減得0。
2.擴展練習
。1)森林里要舉行化妝舞會了,小猴子和猴媽媽高興地去參加。門票就是一道算式,答對了才能進去。
。2)大象抽到的算式題是:5- =0;小猴子抽到的算式題是: -4=0.猴媽媽和小猴子都順利拿到了門票。
。3)師:小朋友請你們說說猴媽媽的算式中,那個框該填數字幾?小猴子的的算式中,那個框又該填數字幾?
4.小猴子和猴媽媽玩累了,猴媽媽說小猴子表現好,準備給它網購禮物。你們一起看看快遞公司的小羊在忙什么吧,一起幫它數數有多少快遞要郵寄的。(幼兒完成幼兒用書p13頁作業)
活動延伸
留意生活,看看生活中哪些可以用5以內的減法計算。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完整教案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幼小銜接數學優秀教案 篇12
設計意圖與背景:
小排序是一項很平常的數學活動,但是怎樣引導幼兒學習是家關注的一個問題。在這里,我們嘗試以游戲的形式,在簡單、輕松的活動中,讓幼兒自主地探索,學習。活動的材料,我們采用蒙氏教育材料,通過感覺統合,促進幼兒發展。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正確獲得小、差異變化的知覺。
2、在活動中能膽進行嘗試。
3、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方體玩具、包裝盒
活動過程:
1、游戲:“搭火車”
(1)幼兒嘗試游戲。
師:“小朋友們瞧,老師帶來了好玩的積木寶寶!
“看看,它們是什么樣的?”
“它們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再想一想,感知立方體及它們的不同;顒又校變赫f出了“上面有許多正方形”、“它們小不一樣!”“有小的、有的!”)
“你們想玩嗎?”“我們玩一個搭火車的游戲吧!”
“看看哪個寶寶能干,搭的火車漂亮!”(老師先不提要求,讓幼兒自由操作,老師參與幼兒的活動,注意發現是否有幼兒按規律進行排序。)
(2)討論小結。(在幼兒的活動中發現規律,既肯定了幼兒的探索,又激起
幼兒的學習興趣。)
(音樂集中幼兒、觀察選擇能按小順序排列的火車)
師:“寶寶搭的這列火車真漂亮!我們來看看它是怎么搭的!
(丁政和蔣佳茜兩位小朋友是按小規律排列的,我們請他(她)說一說他們是怎樣搭的,但是小班幼兒的表述能力還不行,所以他們不知道怎樣說,于是,老師和小朋友一起邊看邊說:的火車頭,身體越來越小。表揚了這兩位幼兒,他們非常的開心。)
(3)老師示范。
師:“老師也想玩一玩這個游戲。寶寶們看,老師也來搭火車!”
“看看誰最?讓它做火車頭!再找個的做身體,找哪個?看看,還有誰?搭上去。再找哪個?———”
“火車搭好了!嗚嗚嗚,開!”
(老師以平等的身份和心態積極參與游戲,在活躍的氣氛中,不經意地起了示范作用。同時幼兒也非常喜幌師“學習”他們,老師這種方式的示范吸引了幼兒全部的目光。)
(4)幼兒按小順序搭火車。
師:“你們都會這樣從到小搭火車嗎?”
“好,我們再來試一試。”
“這個游戲好玩嗎?你們開心嗎?”
(集體學習了這一內容,再進行一次的練習)
2、游戲:“長高了”
(1)幼兒嘗試游戲。
師:“積木寶寶也很開心。現在,它們想和我們玩‘長高了’的游戲了。我們一起來玩吧!”
(請先按小順序排好的幼兒將老師那邊的積木也排好。)
(有了“搭火車”這一內容的鋪墊,這一次的初次探索中,能按小規律排列的小朋友明顯變多了,同時,也有幼兒是由小到進行壘起的。)
(2)討論小結。
師:“我們拿出小手指好了,看一看,這里的積木寶寶是怎樣長高的!”
(師生邊指邊一起說:越來越小、越來越小)
(共同看看、學學按到小壘起的方式。但是從小到壘起,也是一種方式,老師不能否定,在這里,可以先將這種方式放一放,待以后幼兒探索更多的游戲方法中再提一下。)
(3)幼兒再次游戲。
師:“你的積木寶寶也會這樣長高嗎?”
“好,我們再來玩一玩!”
(4)將積木寶寶送回家。
師:“積木寶寶累了,我們送它們回家休息吧!”
3、幼兒自由探索游戲
師(拿出一盆包裝盒玩具):寶寶們看,這是什么呀?(包裝盒)
“它們一樣嗎?”“有的,有小的,有高的,有矮的。”
“它們也想和你們玩剛才的游戲呢!你們愿不愿意呀?”
“玩具要回家了,我們也送它們回家吧!”
(這些包裝盒是幼兒家庭生活中常見的方體,但是,爸爸媽媽往往把這些當作垃圾棄置一旁。在這里,幼兒看到了利用這些“廢品”也可以玩好玩的游戲,他們既體驗到了游戲的樂趣,又激發了他們的想象能力。)
4、結束游戲。
師:“寶寶們,今天的游戲玩得開心嗎?下次還想玩嗎?那我們下次再來玩!”
活動延伸:
利用這些玩具,進行多種形式的游戲。
活動評析:
幼兒時期,興趣是其學習活動中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幼兒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能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對象,且能取得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動都應重視興趣的培養。在幼兒階段,游戲是幼兒興趣的出發點和歸宿。本礁,從教材的選編到教法的設計,較多的考慮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輕松地認識、理解了學習內容,很好地達到了預期設計的活動目標。
幼小銜接數學優秀教案 篇13
活動名稱:
《好擔心》
活動目標:
1.理解豆豆和莉莉擔心的事情,知道上小學即將面臨的變化。(重點)
2.梳理交流有關上小學擔心的問題,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難點)
3.能消除擔憂,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變化。
4.能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5.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課件,表征圖、記號筆、音樂、黑板等。
2.經驗準備:提前與幼兒交流關于上小學的話題。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了解幼兒面臨上小學時的心情變化。
提問:馬上要上小學了,你的心情怎樣?做了哪些準備?你們有沒有擔心的事情?
小結:對于馬上進入小學的你們來說,心情是開心的、興奮的、激動的,你們努力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為上小學積極準備著。
二、利用課件、表征、同伴交流等多種形式,理解、梳理、交流有關上小學擔心的問題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和傾聽,梳理豆豆和莉莉擔心的事情。
提問:豆豆和莉莉擔心什么?
小結:豆豆和莉莉擔心的事情可真不少,他們的擔心包括生活、交往和學習三方面,今天就請小朋友們來忙解決他們的擔心。
2.分組討論,利用表征、圖片的形式解決生活方面的問題。
(1)提問:為什么不能遲到?怎樣做才能不遲到?
小結:少看電視、提前整理好書包、定好鬧鐘、早睡早起都是不遲到的好方法。
(2)提問:小學里的廁所和幼兒園的一樣嗎?怎么不一樣?什么時間上廁所?
小結:小學里的廁所和幼兒園的不一樣,幼兒園是每個班里都有一個廁所而小學卻不是,小學里的廁所又分為男廁和女廁。小學里上課時間不能上廁所,要合理的利用課間休息時間,不要玩。
3.情境模擬解決交往方面的擔心。
提問:你在生活中是怎樣交朋友的?“害怕老師怎么辦?”
小結:微笑地主動打招呼并介紹自己會讓你交到新朋友,稱贊別人、說說彼此的愛好、互相助都是交朋友的好方法。小學老師會像幼兒園老師一樣關心你、愛護你、教你學本領。犯錯誤時老師批評你只是針對這件事情,老師不會因為你犯錯而不喜歡你。
4.利用視頻解決學習方面的擔心。提問:當你遇到不會的問題時怎么辦?
小結:當你學習上遇到困難時要自己努力,動腦思考、書籍查詢都是不錯的方法,如果還解決不了的話記得同學和老師都會助你。小朋友們,不管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遇到困難,老師和同學都會給子你助。
三、結合幼兒生活,說一說自己擔心的事,同伴間討論解決。
提問:豆豆和莉莉的擔心己經解決了,你們還有擔心的事?誰能他想想辦法?
四、出示有關小學圖片,激發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向往。
小結:小學生活豐富多彩,希望小朋友進入小學后用心感受。希望你們在班快畢業的這段時間努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為上小學做好充足的準備!
課后反思:
再過幾個月,孩子們就要進入小學了。對孩子們而言小學生畢竟是一個陌生而又有誘惑力的地方,向往小學又有所擔憂是幼兒入學前較為普遍的心態。社會活動《好擔心》通過馬上進入小學的豆豆和莉莉兩個角色說出了孩子們普遍擔心的問題,通過本次活動主要讓幼兒了解即將面臨的入學變化幼兒園與小學的差異,以及化解憂慮以正確的心態和策略面對變化。本次活動,我充分給與幼兒膽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機會,使他們從擔心轉變為放心,適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為他們進入小學做好心理準備,最終以健康愉悅的心理狀態進入小學。
活動開始,我利用錄音、圖片播放的形式讓幼兒感同身受了解豆豆和莉莉所擔心的事情,及時助幼兒進行梳理共分為生活、交往、學習三方面。引導幼兒運用表征、討論、情景模擬等多種形式助豆豆和莉莉解決它們的擔心,在這一環節我以正面的提問為主,比如:問什么不能遲到?為什么上課時間不能上廁所?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表述不能這樣做的原因更為深刻。豆豆和莉莉的擔心解決了緊接著提問:你們還有擔心的事情嗎?孩子們紛紛表述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上的各種擔心和憂慮,這時我重點引導幼兒進行相互之間解決擔心,讓他們明白同伴之間的助會讓自己更快的適應小學生活;顒幼詈螅也捎昧瞬シ庞嘘P小學的照片及歡快的音樂,讓幼兒了解到豐富多彩的小學生活,激發幼兒對小學的積極向往的心態。
教師的自身素養是一節優秀的教育活動的重要因素,在本次活動中的師幼互動中感知到自身的不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認真對待每次教育活動,多與幼兒進行有效互動,多給與幼兒有效回應,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提升我的自身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