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我們居住的社區中班社會教案(精選6篇)
幼兒園我們居住的社區中班社會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社區的各種公共設施,認識自己作為社區的一員與這些設施的關系。
2、了解公共設施對于社區居民生活的意義,從而形成愛護社區設施的意識和行為。
3、激發和增進學生對于自己所生活社區的親近之情。
4、通過新舊社區的對比和社區內設施的變化,使學生體會到社區的發展乃至社會的進步。
教學準備:
1、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區都有哪些設施,最近又增添了哪些新設施。
2、如果有條件,教師可搜集(或拍攝)社區公共設施的圖片,以備交流中使用。
教學過程:
1、導入,學生閱讀教科書10~13頁,并結合自己的觀察,想一想,這些照片說明了什么,和自己所了解到的情況相似嗎?請幾個學生發言。
2、全班討論。教師提問:“請同學來說說書中展示了社區中的哪些設施?你們生活的社區中有哪些設施使書中沒有出現的?”
3、學生說,教師板書,分為兩大類:新添置的和已有的。
4、討論:A、為什么要增添這樣的新設施?B、新設施對于我們的生活意味著什么?(不同社區的同學將可以相互比較討論,了解不同社區人們生活的必要,教師再補充一些材料,以充實學習活動。)
5、教師,肯定學生對自己生活的社區有了比以前更豐富的了解和認識。
6、布置作業:把上課的內容講給家長聽。
幼兒園我們居住的社區中班社會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介紹自己的居住地,了解什么是社區
2、通過調查交流活動,使學生知道自己居住的社區環境、設施、機構、標志。
3、通過討論交流活動,使學生感受社區里優美的環境、齊全的設施機構給居民帶來方便、美好的生活。
4、通過制定“我是社區小主人”倡議書活動,激發學生熱愛社區、保護社區環境、愛護社區設施的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自己居住的社區有哪些設施機構,給居民帶來什么方便。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感受社區的設施機構給居民生活帶來的方便。
教學過程:
一、 介紹自己居住地,理解什么是社區(6分鐘)
1、介紹自己居住地
師: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都住在一定的地區內,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根據自己的住處結成小組,現在請組長介紹自己的組是哪個社區的。
(生:組長介紹,組員起立。)
2、感受生活在同一社區內的人們之間的聯系,了解什么是社區
師:(請一個組起立,做采訪)看到有這么多同學和你居住在同一小區,高興嗎?平時你們有什么聯系? 現在互相打個招呼、握握手吧。
師小結:不論你居住在城市的小區、街道,還是農村的村子中,大家共同生活、彼此聯系,這就形成了“社區”(板書:社區)
一起讀讀社區的定義。(投影出示社區概念)問:你是哪個社區的?
3、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自己居住的社區,也看看來自哪個社區的同學表現的最優秀。(板書:看看我們的)生齊讀
二、 師生共同匯報調查結果,了解社區環境、設施、機構、標志(14分鐘)
1、師介紹自己社區情況:
師:同學們都介紹自己住在哪里,你們知道老師住在哪個社區嗎?
師:我居住在新興社區,想看看曹老師居住的社區什么樣子嗎?我特地在星
期天拍了很多社區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要求:看看老師居住的社區里有什么設施機構,覺得這個社區怎么樣?
播放課件(允許學生邊看邊輕輕讀出來)
提問:覺得曹老師居住的社區怎么樣?
2、學生交流匯報自己的調查結果:
(1) 師:前幾天曹老師也給同學們發了調查表,布置同學觀察自己居
住社區的情況。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你的調查結果,然后
組長組織大家填寫匯報單。
(2) (投影出示匯報單)要求:自己社區有什么,打勾,表上沒有的,
自己補充。常見的標志,能畫的要畫出來。
(3) 生小組活動,師巡視指導。
(4) 組織交流:師鼓勵,發“社區小主人”獎
(5) 小結:聽了同學的介紹,老師知道了大多數社區里環境優美,有
許多的設施、機構、標志。(板書)這些設施機構有什么作用呢?
三、 感受社區環境設施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13分鐘)
1、(投影出示故事)讓生自由讀讀,說說知道了什么。
2、師:社區里的公用電話給居民和外地民工帶來了方便,你們社區里的設施機構給你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方便呢?
3、小組里說一說。
4、集體交流。
5、師:我們每個社區幾乎都有超市,說說你或你的家人在那里買過什么?平均一周去幾次?一周去幾次“人民商場”?為什么經常去社區超市,不常去大商場?(方便)
6、考一考:(投影出示考題)讓生先自由讀讀填填,再選一人訂正。
7、想一想:小明居住在這樣的社區里,感覺怎么樣?老師為什么對自己的社區很滿意?你對自己居住的社區滿意嗎?為什么?
四、 共同承諾,激發學生熱愛保護社區的情感(7分鐘)
1、小結過渡:社區里優美的環境、齊全的設施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更加美好。我們做為居住在社區里的居民,社區的小主人,該怎樣
愛護環境、保護設施呢?(追問:你見到過不愛護環境、破壞設施的現象嗎?這會給我們帶來什么不方便?你想對他們說什么?)
2、小結:你們說的太好了,老師覺得你們真是講道德、有責任心的社區小主人。如果社區居民都能像我們這樣想、這樣做,我覺得我們的社區家園一定會美麗、舒適。
3、我們這些社區小主人都做了承諾,要愛護我們的社區家園。現在我們一起來制定倡議書,讓全社區的人都行動起來共同愛護我們的家園吧。
4、(出示投影)能做到的、愿意做的請站起來,大聲向別人倡議吧。
幼兒園我們居住的社區中班社會教案 篇3
教學意圖
綜述現在我們的房子大部分都是一個社區或公寓,孩子們對于社區也都知道。活動中孩子們通過剪、貼、擺放明白建造社區是不容易的。
活動目標
1、能按要求正確的剪、貼并合理擺放房子、樹的位置。
2、樂意和大家合作合理的來擺放房子和樹的的位置。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重難點
能按要求剪、貼、擺放房子和樹。
教具準備
(小朋友的書-美工)、每人一把剪刀,每組一個雙面膠。
活動流程:
1.觀看視屏"社區的房子"。
幼兒觀看視屏"社區的房子",了解社區的房子是怎樣的。
社區里有些什么?這里的房子都是怎么樣的?
2.教師示范。
教師出示美工"社區的房子",并說明剪、貼要求,并合理的擺放房子和樹的位置。
3.幼兒操作。
教師發放美工"社區的房子"。
幼兒自由操作,教師適當的指導。
幼兒制作好后分組進行擺放。
4.展示作品,分享成果。
幼兒園我們居住的社區中班社會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自己所居住的社區的名稱、地址及一些公共場所設施。
2、初步萌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準備:
1、請家長在雙休日帶幼兒對所住社區的設施進行一些調查了解,幼兒以繪畫方式記錄在表格里,家長可幫助加上文字說明。
2、幼兒園所在社區地圖一副。
3、將調查表帶回園,布置成專欄,以便交流與分享。
4、幼兒調查表人手一份:我居住的社區社區里哪些設施
教學過程:
一、初步了解社區的含義。
1、出示幼兒園所在社區地圖。
提問:地圖上有什么?我們幼兒園所在社區的名字是什么?社區里有哪些公共設施?
2、教師介紹幼兒園所在社區名稱,使幼兒知道在我們的城市里有許多社區,每個社區都有名字和地址,還有一些為居民服務的公共設施,初步懂得“社區”的含義。
二、介紹自己所居住的社區。
1、提問:你的家住在哪個社區?社區里有些什么?由幼兒介紹自己所在社區的名字和調查結果。
2、介紹“社區”的含義——社區是城市的基本組織單位,是人們居住的地方,一個社區的居民常在一起共同生活、學習,一起開展文化娛樂活動。社區為居民提供服務和一些公共設施,居民則要愛護社區,維護社區環境整潔,遵守社區居民公約。
幼兒園我們居住的社區中班社會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感受居(村)委會與每個居民生活的密切聯系,了解居(村)委會在社區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理解居(村)委會的不同產生方式,比較不同方式的特點,初步理解直接選舉的優越性。
3、養成關心公共事物、熱心社區活動、積極為社區服務的態度。
4、初步理解民主、平等在社會生活中地現實性,為培養學生的現代民主意識打基礎。
教學準備
教師了解學校所在地區居(村)委會地資本情況,包括設在哪里、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大致的工作內容等。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書18~19頁給我們展示了一組畫面,誰來說一說這組畫面表達的是什么意思?“請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2、自由討論:書中地情景你遇到或聽說過嗎?你對此有什么看法?你覺得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選取較典型地問題,將其寫在黑板三。)
3、探究活動。“同學們為了解決問題想出了一些好辦法,但是你們想出的這些好辦法怎樣才能其作用?應該把這些辦法送到哪些部門,應該告訴誰呢?類似這樣地事情應當由誰來負責?”
4、引導學生說出居(村)委會、居(村)委會主任。
5、那么有誰知道居(村)委會主任是怎樣產生地呢?(將學生答案寫在黑板上)
6、教師: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在社區地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需要有專門的人來負責解決,并對居(村)委會主任的產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下次課,我們還要更加深入地探討這個問題。“
7、布置作業:學生向家長了解自己家所在地居(村)委會主任是如何產生的。
第二課時
1、導入。
2、“上次課,老師請同學們向家長了解自己家所在地居(村)委會主任是如何產生的,同學們的收獲如何?”請幾個學生只自由發言。
3、自由討論、列舉你家所在地居(村)委會的名稱、設在哪里、負責哪些工作、怎樣產生的,候選人又是怎樣產生的。
4、小組探究,在眾多選舉方式中,你們決等哪一種選舉方式更合理。
5、全班交流。各小組向全班介紹自己討論的結果。重點在于說明本小組認為哪種方式好,為什么?允許不同意見,但要說明理由。
6、教師,布置作業:寫寫你打算為社區做的事情。
幼兒園我們居住的社區中班社會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加強語文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實踐生活中學習語文、應用語文。
2、在社區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樹立社會責任感,更好地發展個性。
3、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尤其是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學習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學會整理資料,能選擇最好的方式展示學習成果。
4、學習幾種應用文的寫作(調查報告、倡議書、公約、演講稿),能夠獨立地完成以“在社區活動站的日子里”為題的作文。
【活動指導】
一、活動準備
1、成立活動小組。
在同學們自主選擇的基礎上,將全班學生分成四個學習小組。小組內自由推薦小組長、副組長。組長負責本組的活動,副組長協助組長工作。
2、在教師的指點下各小組制定詳細的活動方案。
二、活動過程
1、了解我們的社區。
⑴調查自己所在社區的人口狀況。
⑵考察所在社區的環境保護情況。
⑶完成人口、環境調查報告。
2、傾訴我們的心聲。
在對社區人口及環境現狀有了初步的認識摸底之后,進行第二項活動,為改造、建設文明社區出謀劃策。
⑴制定文明公約。
小組長帶領同學們深入到社區各家各戶,廣泛聽取社區群眾的意見,然后商定公約內容。內容確定后,要與社區管理員協商,再出臺施行。
⑵發表一次演講。
首先要明確演講目的:針對社區不文明現象表明自己的態度,號召大家行動起來,共同為消除不文明現象努力;然后小組討論構思演講稿;最后由一位同學在社區集會上進行演講。
3、伸出我們的雙手。
完成了前面的兩項活動,學生已逐漸融入到了社區生活中,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第三項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社區小主人。
⑴與草地為伴。
要求學生關注社區的綠色,爭做綠化社區志愿者。學生要對自己所分管保護的那片綠地進行跟蹤管理,并以日記形式把管理情況記錄下來,與同學交流。
⑵豐富社區文化的行動。
社區里有宣傳欄,要求學生在小組長帶領下以宣傳欄為陣地,辦一期豐富多彩的墻報,給社區居民送一股清新的文化春風。
三、寫作指導
1、要求:以“在社區活動站的日子里”為題寫一篇文章。
2、如果學生按計劃扎實地進行了實踐活動,完成這篇文章是有內容可寫的。比如可以寫一寫活動過程中最難忘的一個細節,可以談一談與同學合作的感觸,可以寫一寫參加了社區活動后對自然對社會產生的一些新想法。
3、學生自由寫作完成后,分小組交流。小組長組織評選優秀習作向全體同學推薦。
四、活動總結
1、綜合各小組活動資料以及社區群眾的反饋意見,對各小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只要學生認真參與了就給予肯定)
2、舉辦一期板報,刊出學生優秀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