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 走向現代世界第一課 全球性的震蕩 教案
1.原因[活動五]閱讀討論學生小組討論后派代表發言,師生共同得出結論: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是——德意日法西斯妄圖稱霸世界。2.簡況[活動六]七嘴八舌話二戰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戰形勢示意圖》要求:閱讀二戰形勢示意圖,結合你已有的知識儲備,說說關于二戰,你知道些什么?引導學生重點介紹:(1)時間:1939—1945(2)戰爭的發動者:德意日法西斯(3)重要轉折點: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展示圖片或錄像)(4)性質:一場法西斯侵略與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與邪惡的戰斗(5)結果:意德日法西斯相繼投降,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但是戰爭讓6000萬人失去生命,交戰雙方物資總損失40000億美元。
適時介紹第一顆原子彈的使用及其危害。(1945年8月6日,美機在廣島投下當量為2萬噸tnt炸藥的原子彈,日本居民死難78150人,受傷和失蹤51408人。8月9日,美機在長崎投擲第二顆原子彈,居民死難23750人,受傷43020人。)
[活動七]討論:為什么反法西斯戰爭能最終取得勝利?一方面突出全世界熱愛和平的國家和人民聯合起來,建立起反法西斯同盟,與法西斯進行殊死斗爭;另一方面強調法西斯反人類的本質必然使它走向失敗,而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必然取得勝利。承轉:戰爭教育了人民,人民贏得進步,爭取持久和平是億萬人民關心的頭等大事。——3.聯合國的創立時間:1945年10月24日 目的:維護人類的持久和平 主要創立國:美英蘇中等(可以補充:當前聯合國維和行動的資料)
第二課時[規模空前的戰爭浩劫(下)
教學要求: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對兩次世界大戰有更系統的認識,并能更深刻地認識戰爭帶來的災難,從而培養起熱愛和平、珍惜和平的觀念;通過引導學生探討科技的兩重性,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兩次世界大戰的異同點
難點:科學技術的兩重性
新課導入
敘述:上節課我們學習了20世紀初爆發的兩次規模空前的戰爭浩劫,它們就是——
生: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敘述:今天,就讓我們再來審視這兩次世界大戰方方面面的情況吧。
出示課題:規模空前的戰爭浩劫(下)
新課教學
(一)兩次世界大戰的異同點
活動一:比一比,填一填。
不同點
類別
對象
根本
原因
起止
時間
戰爭
發起國
重大事件
結果
性質
一 戰
二 戰
相同點
……
承轉:兩次世界大戰的共同點之一就是大量新式武器運用于戰爭,新式武器的出現說明了什么的進步?——科技。科技的發展與人類社會的發展關系十分密切。
(二)科技與人類
問:你能舉出現實生活中科技促進人類生活的實例嗎?
生舉例后,再追問:科技是否對人類生活只有促進作用?如果不是,請舉例說明。
生舉例后,引出:關于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利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導出——
活動二:唇槍舌戰話科技
正方——科學技術的發展造福于人類
反方——科學技術的發展毀滅著人類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科技發展本身無害,關鍵在于把科技用在哪里。我們應該把科學技術用于提高人類抵御災害的能力,改善人類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一句話:我們應用科技造福于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