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歷史第1課 鴉片戰爭的烽煙教案
第1課 鴉片戰爭的烽煙
知識梳理
1.林則徐虎門銷煙
(1)鴉片戰爭的背景
①為了 、 和 ,英國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來源:]
②清朝的 政策和中國 的經濟形態,頑強抵制了英國工業產品的傾銷。
③ 流毒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也直接威脅到清朝的財政。
(2)虎門銷煙
①為了抵制鴉片, 帝派 擔任欽差大臣,去廣東查禁鴉片。
②1839年6月3日,林則徐開始在廣州 海灘當眾銷毀收繳的鴉片。
③意義:虎門銷煙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勇氣,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
2.中英《南京條約》
(1)鴉片戰爭的爆發: 年6月,鴉片戰爭正式爆發。
(2)鴉片戰爭的結果:1942年英國逼迫清政府簽訂《 》。
(3)《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①開放廣州、廈門、 、寧波、 為通商口岸。②中 國賠款 萬銀元。③割讓 給英國。④英國商人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4)《南京條約》的影響:《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 條約。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了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來源:第一范文網]
3.魏源與《海國圖志》
(1)鴉片戰爭后,一些愛國知識分子受清政府戰敗求和的刺激,開始睜眼看世界,尋求救國良方。 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2)魏源編著的《 》系統介紹了世界各 國的地理、歷史和科技發展狀況,提出了“ ”的主張。
●要通過仔細閱讀教材,把握鴉片戰爭的背景:從外因(英國為了擴大國外市場)和內因(鴉片對中國的危害)兩個方面來思考。
●要記住鴉片戰爭爆發和結束的時間以及結果。對《南京條約》的內容,可通過表格表示。重點把握:通商口岸、賠款數額、割讓土地以及對中國的影響。
疑難突破
1.鴉片戰爭前后英國的社會概況
1640年,英國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到了18世紀60年代,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在紡織業中,機器大生產開始代替工場手工業。19世紀中期,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推動了工業的迅速發展。隨著工業的飛速發展,英國在世界各地掠奪殖民地,開辟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 在亞洲,18世紀中期,英國控制了印度;19世紀初,占領新加坡和緬甸的一 部分;1838年侵入阿富汗,又強迫伊朗簽訂不平等條約;英國還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