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一單元教案
綜合探究一 保護我們身邊的古老文明
教學目標
通過對某處文物古跡現狀的了解,切身感悟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產生關注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發展的歷史使命感。
能夠運用歷史的、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分析保護文物古跡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樹立自覺保護文物古跡的意識。
掌握基本的社會調查方法,增強社會實踐能力,解決現實社會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析保護文物古跡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樹立自覺保護文物古跡的意識。
難點:保護文物古跡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如何正確處理這樣的問題。
教學方法:調查討論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頤和園圖片;中國的世界遺產圖片。
學生準備:查找有關文物保護的資料。
導入:圓明園文物回歸
提出問題:呈現現在圓明園保護的現狀
分析問題:提供圓明園大修的材料,讓學生分析材料中做法
解決問題:提出圓明園保護的措施
學生探討有關我國的世界遺產的問題,并結合文物保護發表看法。[教師展示相關的資料和圖片]
最后圍繞自己的調查和探討過程寫一篇感想。
板書設計
誰來保護北京人的家園 提出問題
怎樣評價他們的做法 分析問題
我們的行動 解決問題
四、教與學的過程
[導入新課]
讓學生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了解當前文物古跡保護等 方面的熱點問題,如中國歷年考古大發現、三峽庫區的文物古跡保護、現場直播的考古挖掘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進入教學活動。
[展示圖片,學生討論]
如果“用火燒過的獸骨”沒有保存下來,我們能否知道北京人會使用火?
我們以前把這塊獸骨叫做什么資料?(實物資料或第
一手資料)
最后,師生再次認識到第一手資料對于我們了解歷史的重要價值,因而理解文物保護的重要作用。
[展示圖片,(有關我國頤和園的圖片)]
將文物古跡破損修復前后的不同圖片進行對比;
將文物古跡修復前后的不同圖片進行對比。
通過對比所形成的強烈反差,能夠對學生的心靈產生巨大的震撼。在比較的過程中,學生會自然而然的產生保護文物古跡的責任感、使命感。
[怎樣評價他們的做法]:學生分組討論教材第20頁提供的資料,回答下面的問題。
資料一:埃及金字塔體現了文物保護與旅游開發之間的矛盾;
資料二:平遙古城體現了文物保護與城市發展之間的矛盾;
資料三:尼羅河沿岸古跡體現了文物保護過程中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的矛盾。
[活動]城市建設、旅游開發、資金短缺、技術落后、能源開發等。
[課后作業]:你所生活地方的文物古跡由哪些,現狀如何? 結合本課所學習的內容,寫一篇有關文物保護的感想。
第一課 人猿相揖別
一、 教學設計思想
(一) 教材結構分析
本課是在學習了“我們生活的世界”的方方面面之后,對現實社會追根尋源、探索人類社會發展歷程的起點。課文向學生展示了一幅人類由低級向高級進化歷程的歷史畫卷,目的在于引起學生對人類起源問題的興趣,讓學生初步了解由古猿演變、進化到人類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