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教學反思
作為八年級歷史老師的你還在為撰寫教學反思而坐不住嗎?下面小編為您整理了一篇優秀的范文,希望對您有幫助。
八年級歷史《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教學反思一
1、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基于學生的發展需要和課標的基本要求,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是:⑴知識與能力:①中共“十三大”制定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中共“十四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共“xx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②通過回顧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歷史過程,培養學生綜合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⑵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觀目標和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激勵人民為現代化建設努力拼搏。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證明了鄧小平理論的正確,顯示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優越性。
2、對教學模式、過程的反思:
本課是關于改革開放的歷史,與日常生活聯系較為密切,同學也比較感興趣。在教學中,注重新理念的滲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相互協作、對比分析、批判思辨,來完成學習任務。我讓學生在課前分成小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在課堂上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集中展示(分組派代表回答與搶答等回答問題的形式),這樣可能會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通過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式是可行的,學生學生積極性明顯提高。
3、對學生完成知識的學習與能力、情感培養完成的反思:
本課的知識目標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的總結,經課后的作業檢查,大部分學生掌握較好,個別同學掌握不是太好,這與教師的單獨指導較少、學生本人知識的狹窄有關。
本課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的一節綜合探究課,多數學生區別和處理資料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和發展。遺憾的是個別學生依賴性強,不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4、對教學媒體應用的反思:
本節課我全程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多次運用大量的教學圖片,使學生從視覺直觀形象的感知了具體的歷史情節,包括一些書本沒有的,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內涵,提高了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和熱情。實踐證明:歷史課和多學科整合,特別是歷史課與信息技術融合運用,效果比較理想。
5、教學中最大的遺憾:
在本節課的教學之中,有兩點遺憾。首先:因為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且有次問題比較深奧,例如:“什么是市場經濟和什么是計劃經濟?”,在教學此知識點時我舉例作了說明,花費了較多的時間,以至后來下課了還有課后練習(材料解析題)沒有完成。其次:從學生做課后的選擇填空來看,正確率很低,說明學生對本節課知識掌握不夠,也從側面反映出我的課堂設計還存在不足。
6、對今后教學的啟示:
本節課學生能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他們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對今后的歷史課程學習的興趣更大。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新課標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進一步領會新課標的精神,更加深入的了解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征,已有的知識結構,設計貼近學生的學習任務,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促使學生更大的發展,這是一個漫長的學習實踐過程,我將一如既往,爭取和學生共同進步。
八年級歷史《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教學反思二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十課的內容。在新課程標準解讀內容分析中,本課是中國現代史第八個學習要點的第三個知識點。本課主要介紹的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到xx大這一時期,鄧小平設計描繪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藍圖的過程,以及在構想和實踐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鄧小平理論的過程。這一課是本單元的重點,理論性知識很強,學生掌握吸收較困難。歷史新課程標準提倡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故而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我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讓學生直接參與教學中來,師生共同合作,較好地完成了本課的各項教學任務。現在我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課的課堂教學進行回顧和總結,本著初中歷史新課標新理念,我主要從“教學中的亮點”、“教學中的不足”、“再教設計”三個方面對本課的課堂教學進行分析。回顧本節課的點點滴滴,我的總結如下:
一、教學中的亮點:
1.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
在新課導入時,我先利用課前學生進教室、做上課準備前的這段時間,播放《春天的故事》這首歌曲的視頻,讓學生能有一個愉悅的心情進入學習。上課后通過對《春天的故事》中的一個老人的提問,講解引入新課。在講解鄧小平南方講話時,通過播放視頻短片《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讓學生感受鄧小平這一偉人形象和他講話的重要觀點,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這一知識點。在授課結束后播放了一段音樂視頻《走進新時代》,讓學生更好感知鄧小平提出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理論是正確的,使學生確立為祖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多媒體教學的充分運用,激發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教學思路清晰。
通過學習目標的展示,讓學生明確本課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圍繞學習目標,提出問題導學,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來解決問題,在學生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我再進行歸納,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本課所學的知識。使本課的學習始終圍繞學習目標進行,再通過板書給學生一個明確的主線。
二、教學中的不足: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感覺還存在以下不足的地方:
1.由于本課知識理論性強,政治色彩較濃,學生普遍不好理解,而我自己也是第一次講授這一課,所以在教學中我沒有進入更深層次的分析,怕加深學習的難度。
2.由于是借班上課,學生情緒上有所波動,在教學中部分學生有點緊張,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大部分同學都能主動參與,但回答問題不夠積極。
3.我自己在教學環節的過渡上處理的不是很好,還是欠缺教學經驗。
4.在課堂練習的連線問題的處理上,原本的設計是由會議連內容,但由于緊張變成從內容連會議,就沒有處理好。
三、再教設計:
如果再上這節課,我會處理好每個環節之間的聯系,使自己不再緊張,盡量以飽滿的熱情去感染學生,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盡量多地展示他們的機智,讓課堂更加和諧。在講課改革開放的成就時,可讓學生收集相關的資料,讓他們更好的參與到教學中,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小結”這一環節中,可引導學生根據板書來歸納,明確本課所需記憶的知識點可歸納為“一、二、三、四”,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步走、四次會議。教學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只有遺憾才可以發現自己存在的不足,才可以使我在教學中不斷地向前進,才能促使我不斷地進行學習。這次的教學競賽雖然結束了,但我的努力方向不會變,我今后的教學之路還很漫長,希望各位老師不吝賜教,多給我提出寶貴意見,我會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上好每一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