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5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課程標準]
知道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要內容
簡述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的史實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和掌握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針和成就。
(2) 掌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萬隆會議、“求同存異”方針。
(3) 了解周恩來在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活動等基本史實。
(4) 培養學生讀圖及處理信息的能力。
(5) 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1) 引導學生對新舊中國外交進行對比。
(2) 實施師生互動、小組探究式學習。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認識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被認為是處理國與國關系的基本準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的影響。
(2) 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我國贏得了良好的外部環境,萬隆會議的成功,贏得了廣大亞非國家的理解與尊重。
(3) 了解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與作用,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點]
1、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難點]
1、正確分析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國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國內外復雜形勢。
2、對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與國關系的基本準則的正確理解。
[教學思路]
本課教學有兩條主線,一條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條是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最后這兩條線索合二為一,兩者都為我國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為我國贏得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樹立了嶄新的國際形象。
[設計思路]
[教學過程]
(導入①)
補充完整本課導言中的小故事(由學生講)
(導入②)
日內瓦會議錄相
(導入③)
毛澤東接受羅馬尼亞大使遞交國書儀式小故事
[講授新課]
一、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我國建國初期所處的國際、國內環境。
[說一說]
面對我們所處的國際國內環境,你認為我們應當采取什么樣的外交策略?
[材料分析]
(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的原則,為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各國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戰爭政策。
(材料二)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
① 從這兩則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國建立后我們采取了什么樣的外交政策?
② 在這個外交政策下,我國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績?
[比一比]
① 你知道最早和中國建交的是哪個國家嗎?
② 到1950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17個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系,得到25個國家的公開承認,你能說出這17個與中國正式建交的國家嗎?
[材料分析]
(材料)近代中國由于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蔣介石國民政府實行對帝國主義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據統計,中國近代同法外國簽定的不平等條約有1000多個,被迫開放的口岸有100多個,租借地上百,租界有40多處。賠償白銀13億兩、割地僅俄國一家竟達150多萬平方公里。難怪一位外國人說:中國已經達到了一個國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