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歷史第12課 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教案
第12課 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一、 教學目標
1、 識記:九一八事變 偽滿洲國的建立 東北抗日聯軍 西安事變
2、 分析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的原因。歸納張、楊發動西安事變的背景和原因及中共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 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同日本侵略者之間的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表現出的民族使命感和強烈的愛國心。
二、 教 學重難點
1、 重點: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
2、 難點:深入淺出地分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必要性和正確性。
三、 教學用具及教學方法
1、 中國地圖
2、 問題教學法
四、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出示一張中國地圖,將其中的東北地區用色記區分開來。然后提問:這是中國的什么地區?學生回答后,說明其領土、人口、經濟指標在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占有重要的比例,但九一八事變后,被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以此導入新課。
1、 九一八事變
設問(1):在中國近代史上,日本在九一八事變前以侵占過中國的哪些領土?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加以總結(以下同)。
總結:日本在甲午戰爭打敗清政 府后,于1895年通過不平等的《馬光條約》侵占了中國臺灣。
設問(2):日本為什么選擇在1931年發動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
這一題可引導學生從日本的國內國外兩方面的因素加以考慮。
總結:日本侵略中國蓄謀以久;從日本的國 內因素看,它急需擺脫經濟危機;從日本國外的因素看,國民黨政權的全力“剿共”,給它侵略中國提供了可乘之機。
設問(3):為什么說九一八是蓄謀已久、精心策劃的?
“蓄謀已久”可以從日本1927年的東方會議為例,“精心策劃”可介紹柳條湖炸鐵軌事件。
設問(4):為什么東北地區僅四個多月就全部論三個?
總結:一方面是日軍精心策劃,傾力出動;另一方面是蔣介石不許東北軍抵抗,客觀上為侵略者開了方便之門。
設問(5):九一八事變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總結:中國十分之一以上的國土變成日本的侵占下的殖民地,變成日本進一步擴大侵華的基地。中國與日本帝國主義之間的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2、 抗日救亡運動高漲
設問:九一八事變后,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表現在哪里?
其一,在東北淪陷后,人民群眾自發組織抗日義勇軍。中 共產黨員起核心作云的東北抗日聯軍堅持游擊戰爭。
其二,許多大中城市的群眾舉行各種形式的抗日活動,要求國民黨政府抗日。
其三,部分愛國將士堅持局部抗戰,痛擊日本侵略軍。
3、 西安事變
設問(1):課本83頁圖片中的報紙標題有 “爭取中華民族生存”、“全國民眾迫切要求”
之句,請你說一說這樣的分析張學 良、楊虎誠發動政變的原因對不對?
總結:張學良、楊虎誠兩將軍之所以發動事變,是為了反對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也是深感追隨蔣介石的“剿共”沒有前途,而呼應中共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
設問(2):有沒有可能不以兵諫的形式勸蔣抗日?
總結:蔣介石在九一八事變后仍堅持先安內 、后攘外,在事變前夕,蔣還親臨西安對張、楊施加壓力,強令進攻紅軍 ,鎮壓學生請原。凡此種種表明,“勸蔣”無濟于事,只有兵諫才能逼蔣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