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歷史第19課 重慶談判和人民解放戰爭轉入反攻教案
第19課 重慶談判和人民解放戰爭轉入反攻
[課標內容]
(1)知道重慶談判,理解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 認識國民黨獨裁內戰的 本質。
(2)了解中共中央轉戰陜北和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史實,知道人民解放軍戰爭開始轉入戰略反攻。
[教學目標]
(1)通過指導學生分析討論“蔣個石為什么要三次電邀毛澤東去重慶談判”、“毛澤東不應該去參加重慶談判”、“為什么說《雙十協定》簽訂后,蔣介石再在發動內戰就將在政治上處于被 動地位”等問題,培養學生 初步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
(2)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歸納中共中央轉戰陜北一目的要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
(3)通過引導學生識讀《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示意 圖》,并結合地圖講述三路大軍挺中原的經過,要求學生自己動手用簡單的圖示法描述人民解放軍轉入反攻的戰略態勢,培養學生識讀歷史地圖并結合地圖敘述歷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動手和創新能力。
[重點和難點]
重點:重慶談判和劉鄧大軍挺進中原。
難點:重慶談判的背景。
[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問題解決法
[教學過程]
提問:抗日戰爭勝利的時間和意義是什么?
導入新 課
一、重慶談判
引導學生依次思考、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抗戰剛 剛結束,蔣介石為什么陰謀發動內戰?
( 2)蔣介石既然內戰的方針已定,為什么還三次電邀毛澤東赴重慶談判?蔣介石打了什么如意算盤?
( 3)你認為毛澤東應不應該去參加重慶談判 ?說說你的理由。
(4)重慶談判的結果如何?
(5)重慶談 判有何意義?
(6)為什么說《雙十協定》簽訂后,蔣介石再要發動內戰就將在政治上處于被動地位?
二、中共中央轉戰陜北
本目內容讓學生看書回答下列問題:
(1)全面內戰爆發的時間和標志是什么?
(2)人民解放軍 是怎樣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的?
(3)1947年春,國民黨重點進攻哪兩個解放區?
(4)陜北解放區是怎樣粉碎敵人的重點進攻的?
(5)解放區軍民為什么能粉碎敵人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
三、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本目內容如下問題進行教學:
(1)解放戰爭第二年,人民解放軍進行戰略反攻的條件有哪些?
(2)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主攻方向在哪里?為什么要選擇在這個地區?
(3)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的標志是什么?
(4)三路大軍是怎樣挺進中原的?
(5)從地圖上找出大別山的位置,說一說為什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心臟?
(6)你能否用圖示法,描述人民解放軍轉入反攻的戰略態勢?
[小結]
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還是發動了內戰。第一目重慶談判講的是內戰爆發前,國共雙方在談判桌上的政治較量,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為爭取和平民主冒風險赴重慶談判;第二目中共中央轉戰陜北講的是內戰爆發后的第一年,戰爭初期國共雙方的軍事斗爭情況; 第三目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講的是1947年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 戰略進攻,開始外線作戰。
[作業]
指導學生完成課后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