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一單元教案
河姆渡遺址 長江流域 約70XX年 氣候濕潤水網密布 干欄式木結構長屋 水稻 牛 黑陶
半坡遺址 黃河流域 約五六千年 氣候干燥河流少 半地穴式圓形尖頂 小麥、粟 豬 彩陶
[歸納]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生活在新石器時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會建筑房屋,建立了農業村落,過著定居生活,從事原始農業和畜牧業。可見他們的物質生活已經相當豐富了。那么他們的精神生活是怎么樣的呢?
[出示]阿爾塔米拉洞穴巖畫
[師問]1.祖先們還會干什么?(繪畫藝術)
2.圖中所畫事物主要以什么為主?(姿態各異的不同種類的動物。)
3.這些畫面反映了什么歷史信息?(當時人們的生活主要以狩獵為主,對動物非常了解。)
[出示] 牛角號、山頂洞人的項鏈、鳥形象牙圓雕、青海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
[師問] 1.牛角號體現了什么?(原始音樂)
2.山頂洞人的項鏈、鳥形象牙圓雕的出現反映出什么現象?(原始的審美意識萌芽)
3.青海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表現的是什么?(原始舞蹈)
[師述]在新石器時代,人們不但懂得了美,出現了原始音樂和原始舞蹈,而且還出現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宗教儀式,并有巫師負責宗教活動。
[出示]龍虎堆塑圖(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墓葬中發掘出用貝殼堆塑的龍,距今60XX年左右,被譽為“中華第一龍”。這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
[出示]半坡出土的小口尖底瓶圖
[師問]1.它是用來干什么的?(汲水)
2.這個用來汲水的瓶子為什么被做成這個樣子?
3.當把它放入水中汲水時,會出現什么樣的情形?為什么?(教師事先制作小口尖底瓶,讓學生通過實驗回答---當把它放入水中汲水時,它會口朝下,汲滿水后,口會朝上。重力平衡原理)
4.這說明了什么?(先民們積累了許多生產和生活經驗,形成了科學知識的萌芽)
[討論]當時人們的精神生活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歸納]①藝術:繪畫、音樂、舞蹈、飾物②初步的科學知識③宗教信仰④圖騰崇拜
[結束] 請同學談談本課的收獲。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教學設計思想
● 教材分析
本課選擇了古代西亞、希臘和中國三個不同區域的典型的傳說故事,講述了向文明時代過渡的傳說時代,突出了先民的創造和文明成就。
兩河流域的《吉爾伽美什》是迄今所知的世界最早的史詩;古希臘文明源于愛琴文明,它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礎;古代黃帝、炎帝、堯、舜、禹的傳說在我國幾乎家喻戶曉。對于每個傳說故事,教材都是先講傳說故事,引發學生的興趣,然后再講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的考證和推測。這樣既可顧及教材的趣味性、可讀性,又體現了嚴謹的科學態度。同時,還突出了傳說故事的一大特點,即作為一種重要的歷史資料(口述資料),傳說故事中包含了一定的事實成分,對了解上古歷史起到了橋梁作用,保持了歷史的連貫與豐富多彩。它和考古發掘都對我們了解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著重要的社會意義和歷史價值。
傳說時代反映了文明起源時期社會的巨大變動。教材通過不同角度與層面,如政治與經濟、生產與生活、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杰出人物與人民大眾等,向我們展示了人類從史前社會向文字、國家出現的文明時代過渡的社會特點。另外,課文所選區域均為世界早期文明的發源地,為學生進入下一單元的學習做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