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一單元教案
[出示]陶器文物圖
[師問]這些陶器有什么用?(引導學生回答出可以存放東西、舀水、煮東西等。)
[師述]從這些陶器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已經出現了原始的手工業。
[過渡]有了原始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人們就可以告別以前的穴居和到處漂泊的生活,開始走向定居生活,并且出現了古老的村落。
[出示]古代世界地圖
[猜一猜] 世界上最早的農業村落出現在哪里?(西亞地區,考古學家在約旦河谷發現了一個90XX年前的農業村落,有數以百計的用泥磚砌成的房屋。)為什么?(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 有密切關系)
[出示]古代西亞村落想象圖
[師問]1.這個村落有有哪些部分構成?(引導學生回答出村落由長方形厚厚的石墻、生活區、生產區組成。)
2.人們從事哪些生產活動?(人們在村落內外從事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生產。)主要馴養了哪些動物?(豬牛羊等)
3.從圖中可以看出他們使用怎樣的家具和生活用具?(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出當時人們的家具比較簡陋,只有簡單的石臺,地上鋪草作為床,他們使用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
4.村落居民與外界怎樣溝通往來?(他們的村落圍墻有大門,可以走出村落放牧牛羊、獲取村落所需要的東西;有時他們也用特制的梯子翻過圍墻。)
5.厚厚的石墻是用來干什么的?(引導學生回答出石墻是用來防御兇猛的野獸、防御外部入侵、保護自己的。)
[過渡]在中國也發現了類似的農業村落,他們是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
[出示]中國境內氏族聚落重要遺址分布圖
[師問]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分別位于什么位置?距今多少年?
(河姆渡氏族距今約 70XX年,生活長江中下游地區,在今天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半坡氏族距今約五六千年,生活在黃河流域,在今天的陜西省西安市半坡村。)
[師述] 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都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們的考古學家在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發掘出土了許許多多的文物,從這些出土的文物身上,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當時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情況。
[出示] 半坡人的房屋復原圖
[師問]半坡人房屋有什么特點?這與當地自然環境有什么關系?
(半地穴式房屋。半坡遺址處于黃河流域,冬季比較寒冷,夏季炎熱,半地穴式的房屋冬暖夏涼。)
[出示]半坡出土的石斧、漁鉤和紡輪圖
[師問]能看出半坡居民的生產活動有哪些嗎?(制作磨制石器、從事漁獵和原始的紡織業)
[出示]人面魚紋彩陶盆
[師問]體現了半坡居民在哪些方面的藝術創造?(在陶器的造型與色彩的搭配、圖案的繪制等方面)
[出示]、河姆渡居民房屋示意圖。
[師問]1、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點?這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什么關系?(干欄式建筑,以木結構為主。當地處于長江中下游地區,氣候溫暖濕潤,這種房屋利于通風防潮。)
[出示] “稻谷遺存”圖
[師問] 我們可以看出河姆渡居民主要以什么為食?從中反映出什么?(當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已經種植水稻,這也與當地自然條件密切相關。)
[出示] 黑陶缽圖
[師問] 體現了河姆渡居民在哪些方面的藝術創造?(制作黑陶、造型、繪畫)
[討論]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的異同及造成的原因(完成下表)
生活區域 距今時間 自然環境特征 建筑形式 農作物 馴養的動物 制作的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