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歷史第1課 鴉片戰爭的烽煙教案
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在于開辟國內外市場,推銷工業產品和掠奪工業原料,所以英國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
2.《南京條約》簽訂的影響
《南京條約》破壞了中國領土完整和關稅、司法主權,并使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成為中國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 成為近代中華民族的雙重歷史使命。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從割地、賠款、開通商口岸、喪主權等方面來歸納《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理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社會性質、革命任務等由此發生的根本性變化。
問題探究
問題1:有人認為“如果沒有林則徐禁煙,鴉片戰爭就不會發生”。你同意這種觀點嗎?為什么?
應該結合中英貿易情況簡表、英國對華鴉片輸入數量表、受鴉片毒害的典型資料,思考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以及清朝皇帝下決心查禁鴉片的原因,從而明白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英國要打開中國市場,其直接原因是中國的禁煙運動。
探究:不同意。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因為鴉片戰爭發生的根本原因是英 國資產階級保護鴉片貿易、推行殖民擴張政策的必然結果。他們渴望打開中國的商品市場,在鴉片戰爭之前,就曾與中國進行過多次較量 ,試圖侵略中國;加上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中國更加貧窮落后,不堪一擊。因此,虎門銷煙只是英國發動侵略戰爭的借口,即使沒有林則徐禁煙,外國侵略中國也是必然要發生的。
問題2:有人說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在于英國侵略者力量過于強大,也有人說是因為清政府太腐敗。你的觀點是什么?
應聯系實際談學習體會,比如中西的巨大落差: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先進與落后、傳統文化與反思、侵略與反侵略的沖突,逐步樹立起對民族、對國家的歷史責任感。
探究:由于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閉關鎖國政策,失去了通過對外經濟文化交往來發展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的機遇,卻造成了故步自封、愚昧落后、夜郎自大的心理,而當時的英國正處在資本 主義的上升階段,科技發達,軍事力量強大。因此,盡管中國所進行的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盡管有愛國將士的英勇抵抗,結果在戰爭中吃了敗仗,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說明了“落后就要挨打”這一道理。
典題精講
例1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 )
a.使鴉片走私合法化 b.占領中國的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來源:]
c.扭轉對華貿易的逆差 d.報復林則徐虎門銷煙的經濟損失
思路解析:本題旨在考查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分析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應抓住其工業革命的完成需開拓更多的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進行分析。a項是重要原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c項是直接原因,d項是借口。
答案:b
綠色通道:解答此類題目,要注意仔細審題,切忌牽強附會、望文生義。本題所提供的選項都屬于導致鴉片戰爭的原因。但到底是直接原因還是主要原因,這必須結合教材進行認真推敲。
變式訓練1之所以說鴉片戰爭是不可避免的,最主要是因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