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鴉片戰爭的烽煙教案
第1課 鴉片戰爭的烽煙教案備課時間: 教案序號:1
課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一課時 第 1課時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①通過課文及相關文字、圖片、影像資料的學習,了解林則徐虎門廣州禁煙的史實,講述虎門銷煙的故事,培養閱讀理解和口頭表達能力。②通過學習《南京條約》的內容,分析其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培養知識遷移能力。③了解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要思想及作用。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認識到:①林則徐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學習他的不畏強敵、敢于斗爭的精神;②鴉片戰爭是英國發動的不義戰爭;戰后以魏源為代表的開明知識分子提出了向西方學習的主張的進步性;③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教學重點:虎門銷煙、《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認識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教學過程與方法:
【導入新課】
今天是新學期的第一節歷史課。經過上學期的學習,我們已經對中國古代史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通過復習對上學期的內容進行簡單回顧,并由此導入本課:
哪一位同學能將中國封建社會的朝代按順序排列下來?
(秦、西漢、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北宋、南宋、元、明、清)
對于清朝,我們許多同學都通過電視比較熟悉,有哪位同學能將清朝皇帝的世系表排列出來?
(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清朝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個朝代,而且是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它不但經歷了中國社會向近代化的轉變,而且還遭受了外國殖民者的侵略。因此,學習清朝歷史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來了解中國近代史上那段不堪回首的過去。我們學習歷史的目的是希望同學們能: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從歷史中得到借鑒和經驗。
【講授新課】
一、導火索——林則徐虎門銷煙:
1、英國為什么要向中國走私鴉片?
①英國的發展:通過向學生簡單介紹英國發展狀況,讓學生了解英國對外擴張的必然。由于英國最先適應歷史的發展潮流,建立了與近代化因素相適應的政治體制——君主立憲制;并進行了產業革命,使機器大生產取代了手工生產。使得英國在19世紀上半期成為頭號工業強國。由于機器大生產效率很高,因此大量的工業產品需要傾銷,而本國原料也難以滿足機器大生產的需求。因此,尋找海外市場和原料產地成為英國發展迫切需要的條件。
②中英貿易:引導學生回憶上學期講到的“中英貿易”,以及雙方在貿易中所居的地位。從而為“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的原因”做好鋪墊。早在乾隆時期英國就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希望可以打開中國巨大的市場。在最早的中英貿易中,英國向中國輸入棉花和毛織品,中國則輸出茶絲瓷器等。中國的商品在英國很受歡迎,供不應求;而英國的產品卻在中國滯銷。為了扭轉貿易上的逆差,英國商人開始非法向中國輸入可以牟取暴利的鴉片。
問:你知道英國產品在中國滯銷的原因嗎?
(中國的閉關政策和自給自足的經濟形態決定的。)
2、鴉片走私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