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鴉片戰爭的烽煙教案
啟發學生通過討論、自由發言的形式來了解: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得危害。
問:你知道鴉片是什么嗎?它有什么危害?英國商人向中國輸入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了什么危害?
鴉片俗稱大煙,原產于南歐及小亞細亞由罌粟果內乳汁制成,是一種強烈的麻醉劑。早在七八世紀,阿拉伯商人已經將它帶入中國,但只為藥用,不知吸食。后葡萄牙人曾向中國販賣過鴉片,但數量有限。
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損害身心健康(吸食者達200多萬人、十數省,有官員、紳士、幕僚、兵丁和太監。);吏治敗壞,軍隊戰斗力下降;白銀大量外流(20年間流失1億元以上,為流通總額的1/5),造成政府統治危機。
鴉片對中國的危害讓許多有識之士深感憂慮,他們上書給道光皇帝希望可以禁煙,但并未引起朝廷重視。后林則徐又上書道光帝,道光帝任命他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
問:為什么道光皇帝采納了林則徐的禁煙請求?
(有利于維護清政府的統治)
3、林則徐虎門銷煙:
通過啟發式引導學生學習“林則徐虎門銷煙”。從而讓學生認識林則徐,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①林則徐禁煙:
林則徐,福建侯官人。19歲中舉人,26歲中進士。他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資本主義侵略,被史學界譽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問:林則徐到達廣州后采取了哪些禁煙措施和主張?通過這些措施可以看出林則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措施有力:收繳鴉片、嚴懲販運、虎門銷煙。主張合理;不禁止中外正常貿易。可以看出林則徐禁煙堅定,而且有遠見,不盲目排外。
②虎門銷煙:
引導學生講述“虎門銷煙”的故事。通過講述激活課堂氣氛,并進而指導學生對“虎門銷煙”做出正確的評價。
時間:1939年6月3—26日;地點:虎門海灘;鴉片量:110多萬公斤;過程:15丈方池、鹽鹵、石灰、涵洞;
反映:中國百姓——揚眉吐氣,外國商人——欽佩。
問:虎門銷煙起到了一個什么作用?
(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
我們該如何評價領導了虎門銷煙的林則徐?
(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通過提出一系列問題導入鴉片戰爭:
虎門銷煙損害了誰的利益?他們會善罷甘休嗎?為什么?
二、經過和結果——中英《南京條約》:
1、鴉片戰爭的起因和經過:
①起因:運用啟發式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了解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
學生對于原因可以說出:直接原因——虎門銷煙;根本原因——保護鴉片貿易,打開中國大門。
除此之外,還要強調:在同清政府的交往中,英國人發現了清政府的腐朽無能,及清朝官員的腐敗、軍隊的廢弛,因此不遠萬里發動戰爭。
②經過:指導學生通過識別歷史地圖的方法,簡單了解鴉片戰爭的經過,能正確認識鴉片戰爭的性質和中國戰敗的原因。
通過看圖讓學生找出:鴉片戰爭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840年6月——1840年8月,英艦隊侵入廣東海面戰爭爆發英艦隊北上天津大沽口,英軍提出割地、賠款、通商要求,道光帝將林則徐撤職查辦;
問:英軍提出這些要求的目的是什么?
(建立侵略據點、滿足侵略要求、擴大侵略)
第二階段:1841年1—6月,英軍攻占香港島并訂立《廣州和約》;
第三階段1841年8月—1842年8月英軍從廣東海面北上南京,迫使清政府簽署《南京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