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鴉片戰爭
基礎知識1.了解或掌握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和世界;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則徐領導的禁煙運動;鴉片戰爭的經過、結果及影響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原因、經過、結果
2、能力要求
(1)分析鴉片戰爭前夕中國和世界的形勢,使學生認識到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是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產物,是資本主義國家開拓殖民地、爭奪世界市場和霸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2)探討中國戰敗的原因
(3)比較兩次鴉片戰爭的關系
重點、難點
1. 重點 :深刻理解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及影響
2. 難點 :(1)鴉片戰爭爆發的歷史必然性
(2) 兩次鴉片戰爭的關系
教學過程
導課:同學們,談到古代中國的文明成就,可以這樣說,在近代以前的所有文明中,沒有一個國家的文明比中國更發達,更先進。但從17世紀開始,西方主要國家相繼進入資本主義社會,而中國卻依然在封建主義的道路上緩慢發展。1840年一場血與火的鴉片戰爭,叩開了中國的國門,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古老的中國翻開了近代歷史的一頁。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終結,大約1xx年。這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在這1xx年間,以1919年為界標,又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后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鴉片戰爭,就是中國封建社會變為半殖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轉折點。
第10課鴉片戰爭
一、 鴉片戰爭前夕的世界和中國
1. 鴉片戰爭前的世界——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迅速崛起
從17世紀開始,西方主要國家相繼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到19世紀上半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工業資本主義生產的存在和發展,需要不斷開辟新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正是這種需要,推動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加緊對外侵略擴張。自然,古老的東方大國——中國,就成為英國覬覦的目標之一,所以進入19世紀以后中國遭受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正是世界資本發展的必然趨勢。了解了這種世界的形勢后,讓我們再把視線移到地球的東方,看看此時中國的社會狀況。
2. 鴉片戰爭前中國——清王朝封建統治的腐朽沒落。
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到鴉片戰爭前夕,已經走到窮途末路,呈現出危機四伏的衰落景象。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歸納一下清王朝封建統治腐朽沒落的表現。
1經濟上 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資本主義萌芽雖已出現但發展緩慢
2政治上 統治腐敗 官場中結黨營私,互相傾軋,賣官鬻爵賄賂成風
3財政上 國庫虧空入不敷出
4軍事上 軍隊裝備陳舊,操練不勤,營務廢弛,紀律敗壞
5外交上 閉關鎖國,愚昧無知,虛驕自大
以上情況充分說明到19世紀上半期,歐亞大陸兩端的中英兩國興衰局勢已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鴉片戰爭的爆發已是歷史的必然。
二、中國的禁煙運動----直接原因
英國起初打算用商品打開中國的大門,但我們知道鴉片戰爭前中國的自然經濟一直占主導地位對外來商品有很大的抵制性,所以在正當的中英貿易中中國一直處于出超地位,基于此為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找到了一種特殊的商品—鴉片,企圖把它作為打開中國大門的敲門磚并把它偷偷的運到中國來,這就嚴重的摧殘了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在上述情況下為鞏固統治道光帝接受了湖廣總督林則徐禁煙的建議,派林則徐赴廣東查禁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