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第12課 鴉片戰爭教案
第四單元 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
第12課 鴉片戰爭教案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1)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國戰敗的原因。(2)認識戰敗對中國政局的影響
2、思想教育:通過揭露資本主義列強在第一、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在中國所犯的種種罪行,教育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3、能力培養:(1)根據《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其對中國的危害性,培養學生根據具體史實作具體分析的能力。(2)通過引導學生根據史實說明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培養學生運用史實論證問題的能力。
教材分析
(1)重點:鴉片戰爭與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與影響;《南京條約》《天津條約》
和《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危害。
(2)難點:正確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
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教 學 過 程
導入新課:鴉片戰爭一聲炮響,改變了古老中國的歷史命運,舊日的輝煌不再,中國伴隨著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步入存亡危機之秋,那么同學們知道鴉片戰爭是怎么引發的嗎?其爆發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
一 、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0年6月—1842年8月)
(一)背景和原因為什么會在19世紀中期爆發戰爭呢?(通過對比分析19世紀中期
中英兩國在社會形態、經濟基礎、軍事力量、對外政策、對外貿易、綜合國力
差別,讓學生總結出鴉片戰爭爆發的背景。)
1、背景:清王朝封建統治腐朽沒落 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崛起 驕虛自大,閉關鎖國
2、根本原因(和學生一起分析材料,根據材料歸納出其根本原因)材料一、1929年,柏金漢(英國資產階級代表)公開演說:“中國有龐大的人口,其人富有積極的消費的性格,如果把那個國家的市場開放給自由貿易商人,則英國貨物在那個市場上的銷量將比其余全部世界的總銷量還要大。” 回答問題:(1) 這段材料基本大意是什么?市場是資產階級生存、發展的“生命線” (2)市場”、貨物“銷量”對英國資產階級意味著什么?高額的利潤從而總結出其根本原因是:世界資本主義向外擴張,開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場。
3、借口:虎門銷煙
(1).鴉片走私原因:鴉片戰爭前,清王朝閉關自守。中外貿易中中國一直處于出超地位。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扭轉貿易逆差,向中國傾銷鴉片。
(2)危害:(出示材料讓學生歸納)材料一、18xx年—1838年英國鴉片輸入數量表。
材料二、由于鴉片的進口而“漏銀”,“以中國有用之財,填 海外無窮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漸成病國之憂。日復一年,年復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 ——引自黃爵滋的奏疏
材料三、從吸食者來說。“其初不過紈绔子弟,習為浮靡”,“嗣后上自官府縉紳,下至工商優隸,以及婦女、僧尼、道士、隨在吸食,置辦煙具,為市日中。” ——引自黃爵滋的奏疏讓學生結合材料分析鴉片走私給中國帶來的危害?白銀大量的外流,給清政府帶來財政危機;吏治腐敗;軍隊戰斗力低下;危害人的身心。
(3)清政府的對策:鴉片所產生的危害,引起朝野的廣泛關注。19世紀30年代后期,清政府就如何禁絕鴉片問題展開了激烈爭論。(分析三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