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教語文八上教學用書: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怎樣搜集資料
一、活動目標 1.了解搜集資料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端正的學習態度。 2.學習搜集資料的三種常用方法,在搜集資料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活動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3.利用搜集的資料寫一篇專題論文;并進行口語交際。 二、活動指導 本單元設計的三個專題都是為了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實際操作能力。它的教學目標 可以分解為下列由低到高的層次: 1.對搜集資料活動的理性認識。教師可以通過具體事例來說明搜集資料的重要性。比如《故宮博物院》這篇文章,作者就用到許多數據,“紫禁城的城墻十米多高”,“宮城呈長方形,占地72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城墻外是五十多米寬的護城河”。這些數據從何而來?是作者搜集資料的結果。不僅說明文如此,記敘文、議論文、抒情散文都是如此,要對所寫的事物達到歷史的、現實的、自然的、人文的、多角度、深層次的理解,就必須廣泛占有資料。教師還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掌握搜集資料方法的重要性。有相當多的同學面對一個搜集資料的選題,無從下手,所以掌握操作性強的方法極為重要。 2.利用搜集資料的方法進行實踐的訓練。最好確定一個選題,分別采用到圖書館、實地調查、上網搜集等方法來搜集資料。這個過程一定要落到實處,看起來這三種方法都很簡單,但是實際操作起來會遇到許多具體問題,比如怎樣才能做到查詢過程簡便快捷,怎樣把眾多的材料進行分類、整理等,都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的。 3.對材料作歸納總結。與同一選題相關的材料很多,學生往往不知如何下手。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確定主選題下的子選題,縮小查找范圍,力求事半功倍。材料搜集齊備,就要進入歸納總結的階段,這個環節是對本次活動的總結,不可搜集完材料就草草收兵。要通過總結鍛煉學生駕馭材料的能力,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與創造思維能力。 4.寫作。寫作能力是基本的語文能力之一,要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搜集資料就是為寫作做準備的。利用豐富的材料進行寫作訓練,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不要貪大求多。有的同學看到材料很多,就東抄一段,西抄一段,內容分散,主題不集中,要指導學生從小處下筆,寫得深入一些。第二,不要照抄照搬。寫作訓練不是資料匯編,要指導學生寫出自己的思想,寫出獨創性。第三,要讓材料為我所用。要培養學生對材料的懷疑精神,不迷信已有的說法,敢于在作文中提出獨到的觀點。關于在小論文中使用材料的形式,可以告訴學生要根據自己的需要引用全部或部分,引用原文或是轉述,靈活處理。 5.口語交際。其實口語交際的訓練在搜集資料的實踐中就已經滲透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時是自主活動,遇到困難就需要和老師同學進行溝通,無形中就鍛煉了交流與合作能力。但是,把口語交際單獨作為一個教學環節也是很必要的。這個環節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交流有關搜集資料的心得體會,二是組織優秀論文宣讀。 三、活動建議 1.在校內安排學生上圖書館或上網查詢,完成“中秋節”(或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電腦”(或其他主題)和“三峽”選題資料的搜集。 2.課內安排1~2課時完成此項綜合性學習任務。 3.教師要及時解答學生在搜集資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4.寫作的成果最好進行課堂交流。 5.至于實地調查,沒有條件的可以不集中組織。但是要將此項活動落實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節假日去旅游,要養成隨時記錄或拍照的好習慣,把各地的神話傳說、軼聞趣事、詩文妙語、科學數據都記下來,形成自己的小小資料庫,寫作時就不會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了。 四、活動評價 教師可以采用階段評價法:搜集資料階段占50分,提交論文階段占50分。指導學生將搜集來的資料匯總成“某某資料小檔案”,搜集材料不是最終目的,要讓材料為我所用。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小論文能夠體現學生的思考能力。所以論文的質量是評價本次活動的重要依據。 有可能的話建立一個信息交流平臺,或是利用互聯網,或是開辟學習園地,還可以裝訂成冊供大家傳閱,共享資源,擴大知識面。組織一次優秀論文宣讀會,將搜集到的內容進行交流,并且互相交流有效快捷地搜集資料的經驗。 有關資料 一、中秋節史話 八月十五中秋節,江南又稱八月節,八月節的起源與興盛都和南京有關。 作為歲時節令,中秋節形成較晚,但玩月之舉卻由來已久。東晉時,在南京“牛渚玩月”,即是流傳至今影響最廣的賞月佳話,以至演化為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群眾樂以歡度的中秋佳節。 牛渚(今采石磯),漢時即屬丹陽郡秣陵(今南京)。《續漢書·郡國志》說,秣陵縣“南有牛渚”。早在一千六百年前,東晉于南京(當時叫建業)建都,鎮守牛渚的謝尚月夜泛舟牛渚江上,聽到有人在運租船上諷詠自己的《詠史》詩,大為贊賞,于是邀請過船,此人即是袁宏。他們一見如故,吟詩暢敘直到天明。當時謝尚身為鎮西將軍,而袁宏只是個靠運租為業的窮書生,由于相互賞識,他們之間打破了身份的地位壁障。袁宏因受到謝尚的贊譽,從此名聲大振。謝尚玩月聞袁宏詠史于前,文人雅士亦趨之于后,于是泛舟、登樓玩月者連綿不絕。唐朝大詩人李白游金陵時聞知此事,即賦詩曰:“昔聞牛渚詠五章,今來何謝袁家郎?”感慨系之,登城西孫楚酒樓“玩月達曙”。唐歐陽詹作《玩月詩序》也說:“玩月古也,謝賦、鮑詩,眺之亭前,亮之樓中,皆玩月也”。唐明皇是夜游月宮,這些都是流傳至今的玩月佳話。 八月十五,時屆三秋之中, 故謂中秋。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為玩月最佳時令,人們多愛此時玩月,自唐以下漸演為節令,這就是中秋節的由來。 宋時人們在中秋之夜吃瓜果、圓餅,這圓餅即月餅之始。蘇東坡有“小餅如嚼月”的詩句。南宋年間中秋之夜,建康(今南京)、臨安(今杭州)競放水燈,燭搖月白,尤呈奇觀(后來,南京將放水燈移到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放水燈”)。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稱帝。八月初二,徐達攻下元大都,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到來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佳品。這一夜的南京,人們繪月宮圖,陳列鮮果、月餅,燃點斗香,講“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的故事,競放水燈等等,熱鬧非常。此后,無論南方、北方,中秋之夜都十分熱鬧。北方人在這一天要吃月餅、水果,購兔兒爺給孩子玩。“兔兒爺”,有紙繪、布扎、泥塑之分,人身兔首,衣冠彩色,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舉旗,十分別致。 南方人中秋節愛吃月餅、鮮藕、熟菱、柿子、石榴、糖竽頭等。南京人是夜月下聚飲,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于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 “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桂花,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肴。 據《正德江寧縣志》記載,中秋之夜,南京人必賞月,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游街市稱“走月”。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筑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游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游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 “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是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后,漸漸衰落,后人有詩云:“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 民國以后,南京是國民黨中央政府所在地,夫子廟前燈紅酒綠,八月十五,達官富賈泛舟秦淮玩月,而千家萬戶苦不堪言。當時曾流行一首歌謠:“八月十五是中秋,有人快活有人愁,有人樓上吹簫管,有人樓下皺眉頭。”加上這時舊跡多湮,河水污染,游人涉足不多了。 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二、中秋節的起源傳說 中秋節原是豐收的節日。在中國農業社會,農民在豐收的季節里,總是大肆慶祝一番。這個節日之所以成為佳節也和“嫦娥奔月”這個美麗的神話有關。 相傳,遠古的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多余的太陽,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將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門客逢蒙看見,逢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不是逢蒙的對手,危急之時當機立斷,取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后,身體立刻飛離地面,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來后,侍女們哭訴了一切。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別圓,特別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擺上香案,放上嫦娥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上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三、長江三峽工程簡介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簡稱三峽工程),因位于長江干流三峽河段而得名。三峽河段全長約兩百公里,上起四川奉節白帝城,下迄湖北宜昌南津關,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選定的壩址位于西陵峽中的三斗坪鎮。壩址地質條件優越,基巖為完整堅硬的花崗巖(閃云斜長花崗巖),地形條件也有利于布置樞紐建筑物和施工場地,是一個理想的高壩壩址。選定的壩線在左岸的壇子嶺及右岸的白巖尖之間,并穿過河床中的一個小島—中堡島。該島左側為主河槽,右側為支漢(稱后河)。 經國務院審查并報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三峽工程方案是: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相對吳淞基面,以下均同),初期蓄水位156米,大壩壩頂高程185米;“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一級開發”系指從三峽壩址到重慶之間的長江干流上只修建三峽工程一級樞紐;“一次建成”指工程按合理工期一次連續建成,不采用有些大型工程初期先按較小規模建設以后擴建的方式;“分期蓄水”指樞紐建成后水庫運行水位分期抬高,以緩和水庫移民的難度,并可通過初期蓄水運用時水庫泥沙淤積的實際觀測資料,驗證泥沙試驗研究的成果;“連續移民”則指移民分批不分期,連續搬遷。 三峽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汛期防洪限制水位145米,枯季消落最低水位155米,相應的總庫容、防洪庫容和興利庫容分別為393億立方米、221.5億立方米和165億立方米。工程建成后,防洪方面可將荊江河段的防洪標準由目前的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遭遇大于100年一遇特大洪水時,輔以分洪措施可防止發生毀滅性災害。發電方面,可安裝單機容量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26臺,總裝機容量1 820萬千瓦,年發電量847億千瓦時,對緩和華中、華東、川東地區能源緊張狀況有重要作用。航運方面,可改善長江特別是川江渝宜段(重慶—宜昌)的航道條件,對促進西南與華中、華東地區的物資交流和發展長江航運事業具有積極作用。此外,還具有巨大的養殖、旅游等方面的效益,是一個條件優越、效益顯著的綜合利用水利樞紐,是治理開發長江的一項關鍵工程。 三峽工程由大壩、水電站廠房、通航建筑物等主要建筑物組成。選定的樞紐布置方案是:泄流壩段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兩側為電站壩段及非泄流壩段(亦稱非泄洪、非溢流、非溢洪壩段);水電站廠房位于電站壩段壩后,另在右岸留有將來擴機的地下廠房位置;通航建筑物均位于左岸。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175米,大壩軸線總長2 309.47米。泄流壩段總長483米,設23個7米×9米(寬×高)的深孔和22個寬8米的表孔,深、表孔底高程分別為90米及158米。左廠房安裝14臺水輪發電機組,右廠房安裝12臺。永久船閘為雙線5級連續梯級船閘,閘室有效尺寸為280米×34米×5米(長×寬×閘坎上水深),可通過萬噸級船隊;升船機為單線1級垂直升船機,承船廂有效尺寸為120米×18米×3.5米,可通過1條3 000噸級的客貨輪;另設施工期臨時通航船閘1座,閘室有效尺寸為240米×24米×4米。 四、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以其險峻的地形、綺麗的風光、磅礴的氣勢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著稱于世,為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是我國的旅游熱點。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它西起四川省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跨奉節、巫山、巴東、秭歸、宜昌五縣市,全長約200公里。 瞿塘峽 出白帝城登船東行就來到以“雄”著稱的瞿塘峽。瞿塘峽長約八公里,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峽。峽口處江面寬不到百米,兩岸懸崖峭壁如同刀劈,云天一線,水急浪高,山勢險峻,山巖上有“夔門天下雄”五個大字,沿江而下可觀粉壁墻、孟良梯、鳳凰飲泉、倒吊和尚、犀牛望月等奇景。其中粉壁墻上布滿了歷代碑刻,篆、隸、楷、行俱全,儼如一面掛滿書法墨寶的廳堂之壁,所以有人給它取了個文雅的名字,叫“粉壁墻”。 巫峽 出了瞿塘峽,經過25公里的大寧河寬谷就來到了幽深秀麗的巫峽。巫峽西起巫山縣的大寧河口,東到湖北省的官渡口,全長約40公里。峽中兩岸青山連綿,群峰如屏,江流曲折,幽深秀麗,宛如一條天然畫廊。峽兩岸為巫山十二峰,江北由西向東依次為登龍、圣泉、朝云、神女、松巒、集仙六峰;江南為凈壇、起云、飛鳳、上升、翠屏、聚鶴六峰。但在江上只能看到九座山峰,其中南岸的凈壇、起云、上升三峰要在長江支流青石溪上才能看到。在十二峰中以神女峰最為俏麗,也最有名,人們把她看作巫山的象征。在十二峰最東的集仙峰臨江絕壁上,刻有六個蒼勁大字──“重崖疊嶂巫峰”,傳為諸葛亮所書,故稱孔明碑。 西陵峽 西陵峽西起秭歸縣香溪口,東止宜昌市南津關,全長約七十六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以險峻聞名于世。峽內有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崆嶺峽、黃貓峽、燈影峽、青灘、泄灘、崆嶺灘等名峽險灘和黃陵廟、三游洞、陸游泉等古跡。峽中險峰夾江壁立,峻嶺懸崖橫空;奇石嶙峋,銀瀑飛瀉,古木森然,水勢湍急,浪濤洶涌,景象萬千。但很多礁石險灘業已得到整治,驚險萬狀的“崆嶺灘”“鬼見愁”“鬼門關”已成為歷史陳跡。西陵峽中的兵書寶劍峽位于香溪東1.5公里、長江北岸的陡壁峭巖上,巖上石隙中有物迭置其間,狀若書卷,名曰“兵書”,其右下方有條形巖石凸起,宛如巨劍直插激流,名曰“寶劍”。“兵書”實為巴人巖棺葬之遺跡。從兵書寶劍峽向東過新灘不遠,江北有巖壁,上有兩塊重疊下垂的赭黃色巖石,一塊形似牛肝,一塊形似馬肺,故名牛肝馬肺峽。蓮陀至南津關間有燈影峽及黃貓峽。燈影峽又名明月峽,峽雖不長,但景致不凡,可謂“無峰非峭壁,有水盡飛泉”。西陵峽南岸的馬牙山上有四塊奇石,很像《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悟空探路,八戒牽馬,唐僧合十,沙僧挑經,姿態酷肖。每當落霞晚照,從峽中遠望,極似燈影戲中人物,故名燈影峽。黃貓峽一帶,山形如黃貓蜷伏,風光綺麗。 (摘自熊貓假期四川旅游網) 五、史蒂夫·鮑爾默:未來十年互聯網將啥樣? 近日,微軟總裁史蒂夫鮑爾默訪華,宣講微軟的net計劃,在微軟的概念里,未來的軟件將是一種服務的概念。同一天鮑爾默在清華大學向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近兩千名學子做了題為“新一代互聯網時代的機遇與挑戰”的演講。在演講中,他指出大學生們在“i時代”(指1994年至今的互聯網時代)的學習、交流、購物和娛樂的方式都會隨之改變。i時代的生活方式將是無紙化的完成作業 、電子化的研究方式、智能化的學生證、在線尋找工作的機會、在線化的課本等等。 我生于1956年,我長大之后個人電腦才出現。在我的印象中,電腦就是長長的紙條和捧著一沓卡片來回地跑。甚至在我的閱歷中,也看到了隨著無線電廣播和電視的發展成長起來的幾代人。我的孩子,他們年齡還小,屬于基本上認為個人電腦和互聯網的存在是理所應當的一代人。我四歲的小兒子對我說:“爸爸,我想上。”“好吧,我們去。”我承認,我還是先審閱了一下這個網站。我是他的“私人內容顧問”,無論如何,也許不是你們這一代,而是我孩子這一代人,也許會認為下一代互聯網是理所應當的。這一點是很重要的,我們在談論下一代互聯網,其實使用者適應所使用工具的方式,恰恰改變了工具本身。當個人電腦還是少量生產、用途單一、并且只有技術專家才可以使用的機器時,它的定義并沒有得到擴展。成千上萬每天使用互聯網的用戶的介入,為技術的改進創造了某種條件。互聯網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設想一下,你要設計這樣一個網站,當你訂了機票之后,它能在你遠方父母的日歷上標明你回家的日子。比如,你將于9月份一個星期天的中午12點回到家中,假如你的航班延誤了,能不能設法告知你的父母,你將稍后回家呢?是否有辦法讓你的父母告訴你:“如果在周日,請傳呼我或給我打手機,如果在周一,請到辦公室找我?”也許你可能會說,每個網站都可以做到這些,但是把這些網站整合起來的模式并不存在。所以,我們正構想一種稱做xml的標準,作為基礎,來整合所有的網站,建立一個嶄新的世界。 今天的互聯網,可以說是愚笨而瘦小的客戶對機靈而有學問的服務器說話,明天的互聯網應該是機靈的客戶對機靈的服務器說話。我喜歡把聰明的客戶端,而不是愚笨的客戶端放在口袋里,因為這樣我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潤。目前的客戶端有什么問題呢?他們需要有人照顧,要有人及時告知他們,為他們安裝最新的軟件──在座所有人都知道是什么。關鍵是如何對下一代互聯網上軟件的定義作出新的詮釋。軟件將演變成服務,軟件會自我維護,自我更新,在未來10年內將成為現實的寬帶互聯網上,所有這一切都是自動的。 今天,互聯網應用的99%都是通過個人電腦實現的。個人電腦將繼續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設備,但是10年之內,你的電視機也將成為接入互聯網的工具,還有你的移動電話。我在設想這樣一種圖景:周末,我在家中觀看籃球比賽,當時正在進行一場精彩的比賽,有我喜歡的奧尼爾參加。我的塊頭和他差不多。我對電視機大聲叫喊道:“比爾,你在看比賽嗎?”我的電視機配有語音識別裝置,網絡回應:“比爾,他指的是誰?”“比爾·蓋茨,”網絡說:“查看好友名單,把他選為短信息的收件人。”“比爾·蓋茨”,于是比爾在家里聽到了聲音。10年內,所有這些都會在互聯網上實現。今天的互聯網界面就是瀏覽器,它的功能還不像別的個人電腦應用程序那樣豐富,也沒有自然語言界面和語音識別。這種技術將使用戶界面變得更加靈活,從移動電話到電視機和個人電腦,我們將有全新的用戶體驗,全新的用戶界面。現在說說醫療保健方面的例子。如果我家住西雅圖,但是不幸在舊金山患病,當地的醫護人員是根本無法閱讀我的醫療記錄的。如何去解決呢?答案當然是下一代互聯網。我必須把我的醫療檔案放在網上,并且告訴醫生如何進入、查看。“但是,我今天只是摔斷了腿,所以你只能看有關我的腿的內容,而不是我的心臟或者我的腦袋,今天只看腿。”你對這些消息保留隱私權。在下一代互聯網的新世界中,就是采用這種方法在保證適當的安全等的前提下分享共有信息。 再來看看我們的家里將發生什么變化呢?大家可能知道一些關于電視方面將出現的變化,但是還有更多。我們甚至今年就能推出一種新技術:你在家里看電視,覺得口渴,于是按下暫停鍵,休息五分鐘,取一些冷飲,然后再回來,接著看,而所有的節目都會從你離開的那一點重新開始。為什么可以這樣呢?就是因為你的電視機連接了一個硬盤,在你離開期間所有的節目都被存儲到了硬盤上面,然后回放給你觀看。它能夠讓電視暫停五分鐘,讓你錄像和回放。 更重要的方面,就是教育如何改變。大家是否想到10年之后的情形?所有的這些幻燈片將以電子形式,通過大會堂無線設備傳送到大家的寫字板電腦上,大家可以坐在那里,在幻燈片上作注解、記筆記,這就是大家通常的工作方式。大家收集資料、寫文章、與其他同學共同進行學術研究,將從根本上轉變到電子的方式上。微軟為這種轉變所開發的軟件平臺,就是net平臺。net平臺跨越許多新型設備,具有新的用戶體驗,它還有新型的編程指導功能,幫助大家創造可以相互協同工作的xml程序。將出現一系列新型服務,它們可以在客戶端或服務器上運行,也可以在互聯網上運行。大家可以在網上存儲信息,并不一定要在你們的校園網上或自己的筆記本電腦上,而是遍布世界各地。 |
※版權歸本站或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學習欣賞,任何人不得私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