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教案(精選11篇)
《功》教案 篇1
。ㄒ唬┙虒W目的
1.知道電流可以做功和常見的電流做功的形式。
2.通過演示實驗,得出計算電功的公式并使學生掌握公式。
3.對電功的單位焦耳的大小有具體的認識,知道生活中電功的單位是“度”。
4.知道用電能表測電功的大小并會讀數。
5.通過用電能表測電功和1度電的作用,使學生能自覺地節約用電。
。ǘ┙叹
課本圖9梍1實驗裝置一套,米尺一根,電能表一只及電能表掛圖一張。寫有例題的小黑板。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1)提問
①在第一冊物理書中我們學習了功,大家還記得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么嗎?功的單位是什么嗎?(答略)
②流動的水能夠做功嗎?(學生答并舉例)
、圻@冊書中我們又學習了電流,電流是怎樣形成的呢?(學生答: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水流可以做功,那么電流可以做功嗎?
2.用演示實驗引入新課
介紹實驗裝置和電路:用電源、電動機、開關、滑動變阻器組成一串聯電路。用電動機提升砝碼。
①由實驗證實電流可以做功。
閉合開關后問:觀察到什么現象?(學生答:砝碼上升)
問:是誰把砝碼提起來?(學生答:電動機)
問:電動機為什么能提起砝碼?(學生答:因為給電動機通電,電動機轉動起來,所以把砝碼提起來)
問:此實驗表明什么?(學生答:表明電流是可以做功的)
教師指出:此實驗中電流對電動機做功,電動機又對砝碼做功,所以電動機把砝碼提起來。電流做的功叫電功,電流不僅通過電動機時做功,電流通過其他用電器時都要做功。電流做功的形式很多。
請同學舉例電流還有哪些做功的形式。(學生舉例略)
、谀芰哭D化情況。
問:砝碼上升過程中,機械能如何變化?(學生答:增加)
問:砝碼增加的機械能是從哪來的?(指出:因為電動要消耗了電能,所以砝碼的機械能增加)
師生再共同分析剛才學生舉出的例子中的能量轉化情況。
3.進行新課
問:電流做功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關呢?
。1)由課本圖9-1的演示實驗得出電功的計算公式
介紹實驗裝置和電路,在前面演示實驗的電路中再接入電流表和電壓表(兩表均用大型示教電表),在砝碼后豎立一根米尺。在黑板上畫出如圖1所示的實驗電路圖。
、僦赋觯弘娏鲗﹄妱訖C做功,電動機又對重物做功。我們可以近似地看做電流對電動機做的功等于電動機對重物做的功,即等地Gh。因此,從h變化的多少可定性地知道電流做功的多少。
、谘菔荆篴.在相同時間內,電壓低、電流小,砝碼上升得低;b.在相同時間內,電壓高、電流大,砝碼上升得高;c.通電時間越長,砝碼上升得越高。師生邊觀察實驗、邊分析討論,最后指出:研究表明,計算電功的公式:W=UIt。③請同學說出U、I、t、W各代表物理量。U就是某一段電路兩端的電壓,I是這段電路中的電流,W就是電流在這段電路中通過t秒內所做的功。
用文字表述公式: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等于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電路中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的乘積。
舉例:我們教室里的燈兩端的電壓是220伏,通過的電流是0.18安,那么通電10分鐘,電流做了多少功?(請同學計算)
(2)電功的單位
、僦赋錾侠兴愠龅碾姽Φ膯挝皇墙苟,簡稱焦符號J。1焦=1伏·安·秒。焦就是第一冊學過的機械功的單位。
通過舉例使學生對1焦形成具體的觀念。如把二個雞蛋托高1米,做的功大約是1焦,通過手電筒燈泡的電流,每秒做的功大約是1焦,通過洗衣機的電動機中的電流每秒鐘做的功大約是100焦。電力機車行駛1分鐘,電流做的功大約是3億焦等。②生活中常用“度”作電功的單位,1度=3.6×106焦。
、垭娔鼙恚ㄋ追Q電度表)
、俪鍪疽粋電能表和電能表掛圖(如沒有掛圖可自制一個如圖所示的掛圖),讓學生認識電能表:
a.作用:測量電功或用戶用電器所消耗的電能。
b.220V表示接在220伏的電路上使用。
C.5A表示這只表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5安。
d.3000轉/kwh表示每消耗1千瓦時(即1度)的電,電能表的轉盤轉3000轉。
e.如何讀數,所測的電功的單位是度。
f.例:小偉同學家在上月底裝了一只新的電能表,表的示數是零。在本月底查表時,電能表的讀數如圖9-2所示,問:在一個月內小偉家用了______度電?消耗了______焦的電能。
、谕ㄟ^課本圖9梍4介紹1度電的作用,并結合這節課后的“調查”,請一些同學說出自己家每月的用電情況,討論有哪些節約用電的措施,宣傳節約用電。(
4)例題:(寫在小黑板上)①電流做功表現在電流通過電燈時,電燈
______,通過電爐時,電爐_______,通過電動機時,電動機________。②推導電功的另一計算公式
W=UQ。③在
1分鐘內有18庫的電量通過手電筒的小燈泡,電流做了54焦的電功,則通過小燈泡的電流強度為______安,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為________伏。
④燈L1的電阻大于L2的電阻,將L1、L2串聯起來接到電路中,在相同時間內電流通過_______燈做的功多;若將它們并聯起來接到電路中,在相同時間內,電流通過______燈做的功多。
3.小結
。╨)電流做的功叫電功。電流做功有各種形式,電流做功的過程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量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的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2)電功的計算公式是W=UIt或W=UQ。
。3)在國際單位制中,電功的單位是焦,生活中常用的是度。l度=3.6×106焦。
(4)測量電功的儀表叫電能表。
。ㄋ模┱f明
1.通過與水流的類比提出了電流是不是可以做功,然后用演示實驗證實,這樣引入了新課。再通過演示實驗引出電功的計算公式。因對初中學生來說,電功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所以要做好這兩個演示實驗,在討論分析過程中,教師每提出一個問題,要啟發誘導學生分析回答。
2.教學大綱要求“掌握電功的公式”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由第二個演示實驗引出計算電功的公式并通過例題達到讓學生掌握電功的公式,會計算只有一個用電器的電功問題,定性討論兩個用電器的問題。
3.對于好的學生,除了推導W=UQ這個公式外,還可布置他們推
注:本教案依據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冊
《功》教案 篇2
第11課 漢武帝的文治武功
【課程標準】列舉漢武帝大一統的主要史實,評價漢武帝
【教學目標】
識記和理解:記住漢武帝實現大一統的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措施。理解其內容、作用、影響。
能力與方法:培養歷史人物評價能力 ,初步掌握歷史人物的評價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行維護國家統一觀念的教育 。 通過漢武帝時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其相互關系的教學,進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尊儒術興太學。開發邊 疆。
難點:“大一統”的含義!巴贫髁畹膬热莺妥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學生讀課文引言
2.教師:播放電視劇《大漢天子》的主題曲,創設歷史情景,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并引發思考,問:
(1)、講的是漢朝哪個皇帝的故事?
(2)、你知道關于漢武帝的哪些故事?
歷史上的漢武帝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今天穿越時空,置身西漢,走近大漢天子——漢武帝。
二、教授新課:
(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學生閱讀課文,了解西漢建立的時間、建立者、都城以及漢武帝的名字等。
2.歌中唱到“守業更比創業難”,西漢自高祖劉邦建立以來,歷經惠、文、景帝幾代人努力,到武帝時,他不但守住這份業,而且還發揚光大,今天把中國人稱為“漢人”,把我們的語言叫“漢語”,就是因為漢朝的強盛對后世影響深遠。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漢武帝是如何守住這份業的?
3.學生閱讀課文,自主學習。
①了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歷史背景
、谒枷耄褐鲝垺傲T黜百家,獨尊儒術”(廢除諸子百家的學說,惟獨推崇儒家學說。)興辦太學,推行儒家教育?磮D觀察太學的基本情況。從此,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
。ǘ╈柟虈医y 一
學生閱讀課文,找出漢武帝在政治、經濟面臨的問題?有什么措施?起什么作用?
政治:王國問題 →頒布“推恩令”→內容→作用:政治上一統于皇帝,加強中央集權。
。▎枺┡c景帝的“削藩”有何不同?(景帝用武力 “硬”的,武帝用“軟”的,手段更高明、更巧妙)。
經濟:措施:(統一鑄幣、鹽鐵官營)→原因→作用:經濟上一統于皇帝。
(展示)感受探究,討論“五銖錢”為什么是天圓地方的形狀?
這樣子就從政治 、思想、經濟等各方面將權力一統于大漢天子手中,這就是大一統。董仲舒宣稱天是萬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兒子,是人間的主宰!疤熳印币辉~由此而來。
。ㄟ^渡)看了武帝在文治方面的作為后,感到他確實是有勇有謀的政治家,那么,武功方面又如何呢?
。ㄈ╅_發邊疆
1.文治上的大一統為武功提供了堅實的政治、經濟基礎,國力強盛后打敗了匈奴,開始了開疆拓 土的征戰,請認真觀察比較一 下:秦、漢的疆域對比:漢朝管轄范圍大大擴張,奠定了祖國地大物博的基礎。
2.具體措施:①重視軍隊的建設;②打敗 匈奴后設河西四郡;③重新設置郡縣,加強了對五嶺以南地區的管理;④把西南夷直接納入 了漢王朝的統治之下。
(四)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歸納
。ㄎ澹⿲W習測評
完成課后學習測評題。
【課后反思】略
《功》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認知:
憑借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讀懂課文內容,整合網絡教學的特點,利用專題網站、互聯網自主查尋收集資料,拓寬視野,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中國臺灣的歷史功績,并能運用自己的語言對鄭成功的偉大功績進行介紹。。
情感:
1、 把網絡教學請進語文課堂學習,豐富學習的內容,活躍學習的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研讀課文,查尋網絡,全方面了解民族英雄鄭成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技能:
1、 熟練電腦操作,會利用網絡資源拓展課文學習,了解更多的有關鄭成功的信息,深入問題研究,獨立思考,形成個體觀點。
2、 熟練制作,能在一定時間內進行整理、組合,利用網絡進行拓展性學習,結合口頭匯報完成學習成果,并能自主設計生成綜合性學習專題。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第九冊第七單元的課文。課文以簡潔的語言,清新的文筆,飽蘸著對鄭成功的一片深情,讓我們了解了一個民族英雄的偉大功績。
重點:研讀課文,查尋網絡,全方面了解民族英雄鄭成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解決措施:討論、朗讀、網絡瀏覽
難點:會利用網絡資源拓展課文學習,深入問題研究,獨立思考,形成個體觀點。能在一定時間內進行整理、組合,結合口頭匯報完成學習成果,并能自主設計生成綜合性學習專題。
解決措施:自主學習、網絡瀏覽、討論交流
三、教學對象及其學習需要分析:
1、 本課是選自小學語文蘇教版第九冊第九單元的課文,學習對象為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經過五年的學習,學生己經掌握了一定的讀書方法、學習方法,對于生字的學習,課文內容的了解基本能獨立進行。除此之外,也有了一定的電腦基礎,會打字,會上網,會利用網絡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一部分的學生更能在一定時間內對自己的調查進行整理、組合。
2、 針對“鄭成功”的資料內容比較多,而課文只是進行了簡單的介紹,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欲。為了能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深入地學習、研究,綜合所有查找到的資料制成了專題網站,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最好的學習資源。
三、教學媒體選擇與應用設計:
本課的教學選擇了網絡教學的方式,利用“鄭成功專題網站”延伸課堂教學,拓展學習空間。
1、 提供一人一機的網絡學習環境。
2、 以自制的《鄭成功》網站為主,并提供一些相關網站和新浪、百度搜索引擎。
3、 提供論壇,供學生交流使用。
四、教學過程:
。ㄒ唬、回顧舊知,導入學習:
1、 上節課,我們己經通過閱讀課文,瀏覽專題網站初步學習了課文《鄭成功》。(學生齊讀課題)
2、 請同學們打開課文,打開專題網站,回憶一下上節課你的收獲。(學生快速讀課文,瀏覽網站進行回憶)
*哪一位同學來說說通過上節課的網絡學習,你了解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1)“寶島”中國臺灣?(要求學生邊操作網站上的資源,邊簡單介紹)
*不錯,一幅美麗壯觀的衛星照片向我們展示了物產豐富的祖國寶島臺灣。
*你的進一步補充,更讓我們相信,富饒美麗的中國臺灣不愧是我們祖國神圣不可分割的領土。
。2)荷蘭侵略中國臺灣的歷史?
*是。≡诤商m侵略者統治的三十八年時間里,他們在中國臺灣人民身上犯下的種種罪行,讓中國臺灣人民恨透了他們,讓全國人民恨透了他們……
。ǘ、暢游網絡,深刻感知:
1、(出示“鄭成功的話”<課文第三節>)
。1) 指名讀
(2) 指導朗讀:當看到祖國母親的神圣領土正遭受著列強的殘酷奴役,作為一名炎黃子孫的你此時此刻是什么想法?會怎樣來讀這段話呢?
(3) 指名讀——評讀——指名讀
。4) *就讓我們跟著這位同學一起充滿激情地讀一讀。(學生齊讀)
2、(出示“鄭成功”的圖片)*幾百年前,我們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站在東海邊,臨風眺望祖國寶島臺灣,他也立下了這樣的誓言。(播放錄像)于是他帶領著英勇的鄭軍官兵,渡海東征收復中國臺灣……
。1)(學生看錄像)邊看邊思考:你在錄像里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2)這是一場正義之戰,打得是轟轟烈烈,蔚為壯觀。書上又是怎樣描寫的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四、五兩節,再看看錄像,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戰斗的激烈場面,抓住一些關鍵的詞句。(學生反復讀課文,看錄像找好詞佳句)
。3)學生交流:(要求學生在課文中操作顯示所說內容)
*是。【腿缒闼f的鄭軍官兵看上去是那樣紀律嚴明,軍容整肅……他們一定會取得這場戰斗的勝利。
*你抓住了這句關鍵的句子。你覺得哪個詞用得特別的好。(理解“掀起”)看來你己經體會到了文中描寫的戰斗的激烈。
*你看錄像認真,讀書更仔細。的確鄭軍官兵正是昌著雨點一樣的炮火,英勇作戰。
*面對英勇的鄭軍官兵,敵人是那樣的不堪一擊。你能通過“驚恐萬狀”這個詞,想像一下那是一幅怎樣的場面?
3、*就如剛才同學們所介紹的,課文四、五小節通過精彩的文字再現了當時的戰斗場面。請同學們再反復看看錄像中的畫面,結合書上的語言,把海戰的經過講一講。(學生準備,教師巡視并指導學生講述時注意感情)
。1) 學生交流:
*你真會學習,不一會兒就能用上書上的語句,讓我們領略到了鄭軍艦隊那宏偉的氣勢,感受到了他們的軍威。如果你此時此刻就身臨這場戰斗,你會用什么樣的語氣來向大家介紹那激烈的戰斗場面。
*你繪聲繪色的講解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隨著鄭軍官兵昌著密集的炮火勇敢地沖進了敵艦中……這個“沖”字用得可真好!為什么不用“駛”?……如果你能不看書,看著畫面的感情地講一講會更吸引人。
*看來你己經完全被這場正義之戰吸引住了。你激情的話語,準確的描述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特別是敵人那狼狽的樣子有的……有的……真可謂狼狽不堪、抱頭鼠竄。
*激烈的戰斗場面,再配上你精彩而富有創意的講述,相信每一位同學都為之震撼。
4、*通過專題網站中的影視資料,通過同學們激情的講解,讓我們感受到這真是一場激烈的海戰,鄭軍官兵浴血奮戰,最終成功地登上了中國臺灣(繼續欣賞錄像)鄭軍官兵登上了寶島后,又經過了一番交量,最終趕走了強占寶島三十八年的荷蘭侵略者……對于這一段戰斗場面,書上沒有進行描述,課后請同學們模仿課文第五節來寫一寫,相信你會寫得更精彩,更出色。
5、當荷蘭侵略者舉著白旗走出城堡,預示著鄭成功成功地收復了中國臺灣。臺灣同胞聽說鄭成功的軍隊到了……(引讀課文第六節)
6、是!中國臺灣人民歡慶鄭軍的到來,歡迎他們心中的英雄——鄭成功。在我們的心目中鄭成功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這難道僅僅是因為他率領官兵成功地收復了祖國寶島臺灣嗎?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七、八兩節,瀏覽一下專題網站,你肯定對鄭成功這個人會有新的認識。如果遇到困難或是自己的感受可以通過網絡短信來相互交流。(學生讀課文,瀏覽專題網站并充分利用網絡短信功能)
。1) 你對鄭成功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呢?
。2) 除此之外,通過瀏覽專題網站,你在鄭成功建設中國臺灣方面還有哪些收獲?
7、*鄭成功不但善于指揮,而且憑借自己的智慧努力建設中國臺灣,為中國臺灣的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讀到這兒,看到這兒,講到這兒,你有什么的感受呢?請你進入讀讀議議用一句話來表達對鄭成功的評價,或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在網絡平臺上進行書面交流)
8、是!鄭成功用他的一腔愛國之情成功地收復了祖國寶島臺灣;憑借他對中國臺灣人民的無比熱愛為中國臺灣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民族英雄的偉大形象。所以……(引讀課文第九節)
。ㄈ、總結學習,課外延伸:
1、今天我們通過網絡世界,讓我們走進了鄭成功,了解了他的偉大功業,使我們心目中樹立起了一個民族英雄的偉大形象。然而一堂課的時間對于我們來說太短暫了,從同學們的目光中看出你們還意猶未盡,是否通過學習課文,瀏覽專題網站又產生了許多的想法和學習的欲望呢?我想聽聽你們還想了解些什么?
。▽W生自由回答并指導學生上網站尋找)
2、看來同學們都愛學習會學習。雖然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但是我們可以從課內走向課外,走進我們這個神奇的網絡世界(指專題網站)去滿足我們學習知識的渴求,真正體會到網絡學習的快樂!祝同學們學有所的,學有所樂!
《功》教案 篇4
。ㄒ唬┙虒W目的
1.知道電流可以做功和常見的電流做功的形式。
2.通過演示實驗,得出計算電功的公式并使學生掌握公式。
3.對電功的單位焦耳的大小有具體的認識,知道生活中電功的單位是“度”。
4.知道用電能表測電功的大小并會讀數。
5.通過用電能表測電功和1度電的作用,使學生能自覺地節約用電。
。ǘ┙叹
課本圖9梍1實驗裝置一套,米尺一根,電能表一只及電能表掛圖一張。寫有例題的小黑板。
。ㄈ┙虒W過程
1.復習
(1)提問
①在第一冊物理書中我們學習了功,大家還記得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么嗎?功的單位是什么嗎?(答略)
②流動的水能夠做功嗎?(學生答并舉例)
、圻@冊書中我們又學習了電流,電流是怎樣形成的呢?(學生答: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水流可以做功,那么電流可以做功嗎?
2.用演示實驗引入新課
介紹實驗裝置和電路:用電源、電動機、開關、滑動變阻器組成一串聯電路。用電動機提升砝碼。
①由實驗證實電流可以做功。
閉合開關后問:觀察到什么現象?(學生答:砝碼上升)
問:是誰把砝碼提起來?(學生答:電動機)
問:電動機為什么能提起砝碼?(學生答:因為給電動機通電,電動機轉動起來,所以把砝碼提起來)
問:此實驗表明什么?(學生答:表明電流是可以做功的)
教師指出:此實驗中電流對電動機做功,電動機又對砝碼做功,所以電動機把砝碼提起來。電流做的功叫電功,電流不僅通過電動機時做功,電流通過其他用電器時都要做功。電流做功的形式很多。
請同學舉例電流還有哪些做功的形式。(學生舉例略)
、谀芰哭D化情況。
問:砝碼上升過程中,機械能如何變化?(學生答:增加)
問:砝碼增加的機械能是從哪來的?(指出:因為電動要消耗了電能,所以砝碼的機械能增加)
師生再共同分析剛才學生舉出的例子中的能量轉化情況。
3.進行新課
問:電流做功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關呢?
。1)由課本圖9-1的演示實驗得出電功的計算公式
介紹實驗裝置和電路,在前面演示實驗的電路中再接入電流表和電壓表(兩表均用大型示教電表),在砝碼后豎立一根米尺。在黑板上畫出如圖1所示的實驗電路圖。
①指出:電流對電動機做功,電動機又對重物做功。我們可以近似地看做電流對電動機做的功等于電動機對重物做的功,即等地Gh。因此,從h變化的多少可定性地知道電流做功的多少。
、谘菔荆篴.在相同時間內,電壓低、電流小,砝碼上升得低;b.在相同時間內,電壓高、電流大,砝碼上升得高;c.通電時間越長,砝碼上升得越高。師生邊觀察實驗、邊分析討論,最后指出:研究表明,計算電功的公式:W=UIt。③請同學說出U、I、t、W各代表物理量。U就是某一段電路兩端的電壓,I是這段電路中的電流,W就是電流在這段電路中通過t秒內所做的功。
用文字表述公式: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等于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電路中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的乘積。
舉例:我們教室里的燈兩端的電壓是220伏,通過的電流是0.18安,那么通電10分鐘,電流做了多少功?(請同學計算)
。2)電功的單位
①指出上例中算出的電功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J。1焦=1伏·安·秒。焦就是第一冊學過的機械功的單位。
通過舉例使學生對1焦形成具體的觀念。如把二個雞蛋托高1米,做的功大約是1焦,通過手電筒燈泡的電流,每秒做的功大約是1焦,通過洗衣機的電動機中的電流每秒鐘做的功大約是100焦。電力機車行駛1分鐘,電流做的功大約是3億焦等。②生活中常用“度”作電功的單位,1度=3.6×106焦。
、垭娔鼙恚ㄋ追Q電度表)
①出示一個電能表和電能表掛圖(如沒有掛圖可自制一個如圖所示的掛圖),讓學生認識電能表:
a.作用:測量電功或用戶用電器所消耗的電能。
b.220V表示接在220伏的電路上使用。
C.5A表示這只表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5安。
d.3000轉/kwh表示每消耗1千瓦時(即1度)的電,電能表的轉盤轉3000轉。
e.如何讀數,所測的電功的單位是度。
f.例:小偉同學家在上月底裝了一只新的電能表,表的示數是零。在本月底查表時,電能表的讀數如圖9-2所示,問:在一個月內小偉家用了______度電?消耗了______焦的電能。
、谕ㄟ^課本圖9梍4介紹1度電的作用,并結合這節課后的“調查”,請一些同學說出自己家每月的用電情況,討論有哪些節約用電的措施,宣傳節約用電。(
4)例題:(寫在小黑板上)①電流做功表現在電流通過電燈時,電燈
______,通過電爐時,電爐_______,通過電動機時,電動機________。②推導電功的另一計算公式
W=UQ。③在
1分鐘內有18庫的電量通過手電筒的小燈泡,電流做了54焦的電功,則通過小燈泡的電流強度為______安,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為________伏。
④燈L1的電阻大于L2的電阻,將L1、L2串聯起來接到電路中,在相同時間內電流通過_______燈做的功多;若將它們并聯起來接到電路中,在相同時間內,電流通過______燈做的功多。
3.小結
(l)電流做的功叫電功。電流做功有各種形式,電流做功的過程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量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的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2)電功的計算公式是W=UIt或W=UQ。
(3)在國際單位制中,電功的單位是焦,生活中常用的是度。l度=3.6×106焦。
。4)測量電功的儀表叫電能表。
(四)說明
1.通過與水流的類比提出了電流是不是可以做功,然后用演示實驗證實,這樣引入了新課。再通過演示實驗引出電功的計算公式。因對初中學生來說,電功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所以要做好這兩個演示實驗,在討論分析過程中,教師每提出一個問題,要啟發誘導學生分析回答。
2.教學大綱要求“掌握電功的公式”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由第二個演示實驗引出計算電功的公式并通過例題達到讓學生掌握電功的公式,會計算只有一個用電器的電功問題,定性討論兩個用電器的問題。
3.對于好的學生,除了推導W=UQ這個公式外,還可布置他們推
注:本教案依據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冊
《功》教案 篇5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 小學六年級
2、學科:語文 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鄭成功》
3、課時:第二課時
4、課前準備:
用微機課提前瀏覽互聯網站上的與《鄭成功》一文有關的內容。
二、教學課題
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鄭成功》
第2課時教學目標:
1、憑借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讀懂課文內容,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中國臺灣的歷史功績。
2、通過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對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敬仰之情。
3、小練筆:以“敵人驚恐萬狀,敵艦隊亂作一團。”為開頭,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來續寫。
三、教材分析
《鄭成功》一文是一篇歷史故事,記述了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中國臺灣的史實。圍繞這一中心,作者著重寫了兩個方面內容,一是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勝利收復中國臺灣的經過,突出了戰斗的激烈及官兵的英勇頑強。二是鄭成功收復臺灣后大力發展生產、開辦學校。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但課文涉及的歷史背景與現實生活相距甚遠,因此學生僅僅依據課文中描述很難形成對新知的意義建構,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為了很好的解決這個困難,在教學中可以采用網絡輔助教學的方式,利用超媒體組織教學內容,把課文涉及到的歷史、地理等相關學科內容整合其中,創設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學生可以自主地開展學習,形成對新知的意義建構,從而克服本課教學的最大障礙。
四、教學方法:
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及教學對象分析,本課的教學通過語言講授和互聯網搜索,以啟發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為主線,輔以討論、協作和個別輔導等方法組織教學過程,體驗獲得成功后的歡樂,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導入課題:
1、孩子們,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英雄人物燦若群星,仁人志士數不勝數,請看——(課件出示一組民族英雄圖像),他們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也是民族的棟梁。(將鄭成功的畫像定格在屏幕上),今天繼續學習的民族英雄鄭成功。(板書課題)
【百度搜索】
【百度搜索】
2、幻燈出示鄭成功圖片和一段歷史資料。
3、學生閱讀資料。
4、讀了這段資料,你想到了什么?
5、歡迎大家選取以下話題來研究學習《鄭成功》
(1) 有關鄭成功的:
為人 “民族英雄”稱號的來歷 偉大功績 后人的懷念(或評價)……
(2) 有關中國臺灣的:
風景名勝 特產 礦產資源 歷史 回歸 現狀……
(3)有關收復中國臺灣的:
原因 準備 經過……
(4)建設中國臺灣:……
。ǘ┭凶x課文,小組合作,嘗試借助互聯網搜索學習:
1、相信在這些問題中,一定有你最感興趣的,最想了解的,那么今天就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大家可以盡情地暢游網絡世界,在互聯網中上查找自己想知道的內容,學有所獲。
2、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為學習單位,圍繞你們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共同學習。
同學們可以由2-4名伙伴組成學習小組,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一兩個問題,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理解、品味有關《鄭成功》的知識。
。1)、圍繞共同研究主題組合成學習小組,進行分工,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一項內容的研究。
。2)、圍繞所研究的主題,共同網絡搜索的有關資料,相互交流,集體討論,形成共識。
。4)、結合研究成果進行學習成果的交流,并每組推薦一個代表進行全班交流,其他小組成員作補充。
3、小組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三)匯報交流,暢所欲言: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交流。
。1)祖國寶島臺灣方面:
抓住“寶島”,讓學生通過同學的介紹與網站上的圖片加深印象;也可引導學生談談你所知道的中國臺灣的一些風景名勝及物產,做一次簡單的網絡旅游,讓學生深深地體會到“祖國寶島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塊神圣的領土。師:你知道哪些有關祖國寶島臺灣的資料?【百度搜索】
。2)收復中國臺灣方面:
這部分內容也是課文介紹的重點,讓學生充分地交流,引導學生根據課文中的內容找到相關資料加深印象,更重要的是補充一些課文中沒有的內容,借此指導學生學會運用網絡資源來解疑答難,進一步了解鄭成功等人的特點。
【百度搜索】
(3)收復中國臺灣后的建設問題:
針對這方面的內容課文只是簡單一帶而過,所以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通過百度網站搜索相關資料。適當地對課文資源進行添加,體現學習過程中的創新意識參與意識。 【百度搜索】
。4)談民族英雄:
引導學生可以先談談什么叫民族英雄?為什么稱鄭成功為民族英雄?我國歷史上還有哪些民族英雄?
【百度搜索】
。ㄋ模┛偨Y
同學們,鄭成功的一生雖然是短暫的,但留給后人的卻是恒久的懷念,他用自己的激情點燃了無數愛國者的熱血;他用自己謙祥播撒著民族共融的種子;在中華民族的抗爭史上,鄭成功用言行驕傲地書寫著“英雄”兩個大字,讓我們永遠銘記住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鄭成功!
。ㄎ澹┱n堂練習:出示課后習題3的成語,讀后請學生將成語重新排列,說說排列依據,并選擇造句:慷慨激昂 喜出望外 載歌載舞/橫行霸道 負隅頑抗 驚恐萬狀
。┌鍟O計:
2、 鄭 成 功
收復中國臺灣 出征——戰斗——歡迎
發展生產
建設中國臺灣
興辦學校
六、教學反思
網絡只是環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學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本教學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讓學生在網絡的天空下自由馳騁。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預設”的目標大多數實現,但課上還出現了一些小問題:如學生間觀點的爭論,個別小組配合不緊湊,部分學生操作技術不嫻熟,時間緊張,少數學生被精彩的網上資料吸引不能很好的投入課堂學習……盡管對課堂進行了有效的調控,課堂效果較好,可還是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是只要我不斷反思,大膽嘗試,那今后一定能借助互聯網的資源搜索,更好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功》教案 篇6
(一)教學目的
1.知道電流可以做功和常見的電流做功的形式。
2.通過演示實驗,得出計算電功的公式并使學生掌握公式。
3.對電功的單位焦耳的大小有具體的認識,知道生活中電功的單位是“度”。
4.知道用電能表測電功的大小并會讀數。
5.通過用電能表測電功和1度電的作用,使學生能自覺地節約用電。
(二)教具
課本圖9梍1實驗裝置一套,米尺一根,電能表一只及電能表掛圖一張。寫有例題的小黑板。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1)提問
、僭诘谝粌晕锢頃形覀儗W習了功,大家還記得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么嗎?功的單位是什么嗎?(答略)
、诹鲃拥乃軌蜃龉?(學生答并舉例)
、圻@冊書中我們又學習了電流,電流是怎樣形成的呢?(學生答: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水流可以做功,那么電流可以做功嗎?
2.用演示實驗引入新課
介紹實驗裝置和電路:用電源、電動機、開關、滑動變阻器組成一串聯電路。用電動機提升砝碼。
、儆蓪嶒炞C實電流可以做功。
閉合開關后問:觀察到什么現象?(學生答:砝碼上升)
問:是誰把砝碼提起來?(學生答:電動機)
問:電動機為什么能提起砝碼?(學生答:因為給電動機通電,電動機轉動起來,所以把砝碼提起來)
問:此實驗表明什么?(學生答:表明電流是可以做功的)
教師指出:此實驗中電流對電動機做功,電動機又對砝碼做功,所以電動機把砝碼提起來。電流做的功叫電功,電流不僅通過電動機時做功,電流通過其他用電器時都要做功。電流做功的形式很多。
請同學舉例電流還有哪些做功的形式。(學生舉例略)
、谀芰哭D化情況。
問:砝碼上升過程中,機械能如何變化?(學生答:增加)
問:砝碼增加的機械能是從哪來的?(指出:因為電動要消耗了電能,所以砝碼的機械能增加)
師生再共同分析剛才學生舉出的例子中的能量轉化情況。
3.進行新課
問:電流做功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關呢?
(1)由課本圖9-1的演示實驗得出電功的計算公式
介紹實驗裝置和電路,在前面演示實驗的電路中再接入電流表和電壓表(兩表均用大型示教電表),在砝碼后豎立一根米尺。在黑板上畫出如圖1所示的實驗電路圖。
、僦赋:電流對電動機做功,電動機又對重物做功。我們可以近似地看做電流對電動機做的功等于電動機對重物做的功,即等地gh。因此,從h變化的多少可定性地知道電流做功的多少。
、谘菔:a.在相同時間內,電壓低、電流小,砝碼上升得低;b.在相同時間內,電壓高、電流大,砝碼上升得高;c.通電時間越長,砝碼上升得越高。師生邊觀察實驗、邊分析討論,最后指出:研究表明,計算電功的公式:w=uit。③請同學說出u、i、t、w各代表物理量。u就是某一段電路兩端的電壓,i是這段電路中的電流,w就是電流在這段電路中通過t秒內所做的功。
用文字表述公式: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等于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電路中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的乘積。
舉例:我們教室里的燈兩端的電壓是220伏,通過的電流是0.18安,那么通電10分鐘,電流做了多少功?(請同學計算)
(2)電功的單位
、僦赋錾侠兴愠龅碾姽Φ膯挝皇墙苟,簡稱焦符號j。1焦=1伏·安·秒。焦就是第一冊學過的機械功的單位。
通過舉例使學生對1焦形成具體的觀念。如把二個雞蛋托高1米,做的功大約是1焦,通過手電筒燈泡的電流,每秒做的功大約是1焦,通過洗衣機的電動機中的電流每秒鐘做的功大約是100焦。電力機車行駛1分鐘,電流做的功大約是3億焦等。②生活中常用“度”作電功的單位,1度=3.6106焦。
、垭娔鼙(俗稱電度表)
、俪鍪疽粋電能表和電能表掛圖(如沒有掛圖可自制一個如圖所示的掛圖),讓學生認識電能表:
a.作用:測量電功或用戶用電器所消耗的電能。
b.220v表示接在220伏的電路上使用。
c.5a表示這只表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5安。
d.3000轉/kwh表示每消耗1千瓦時(即1度)的電,電能表的轉盤轉3000轉。
e.如何讀數,所測的電功的單位是度。
f.例:小偉同學家在上月底裝了一只新的電能表,表的示數是零。在本月底查表時,電能表的讀數如圖9-2所示,問:在一個月內小偉家用了______度電?消耗了______焦的電能。
、谕ㄟ^課本圖9梍4介紹1度電的作用,并結合這節課后的“調查”,請一些同學說出自己家每月的用電情況,討論有哪些節約用電的措施,宣傳節約用電。(
4)例題:(寫在小黑板上)①電流做功表現在電流通過電燈時,電燈
______,通過電爐時,電爐_______,通過電動機時,電動機________。②推導電功的另一計算公式
w=uq。③在
1分鐘內有18庫的電量通過手電筒的小燈泡,電流做了54焦的電功,則通過小燈泡的電流強度為______安,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為________伏。
、軣鬺1的電阻大于l2的電阻,將l1、l2串聯起來接到電路中,在相同時間內電流通過_______燈做的功多;若將它們并聯起來接到電路中,在相同時間內,電流通過______燈做的功多。
3.小結
(l)電流做的功叫電功。電流做功有各種形式,電流做功的過程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量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的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2)電功的計算公式是w=uit或w=uq。
(3)在國際單位制中,電功的單位是焦,生活中常用的是度。l度=3.6106焦。
(4)測量電功的儀表叫電能表。
(四)說明
1.通過與水流的類比提出了電流是不是可以做功,然后用演示實驗證實,這樣引入了新課。再通過演示實驗引出電功的計算公式。因對初中學生來說,電功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所以要做好這兩個演示實驗,在討論分析過程中,教師每提出一個問題,要啟發誘導學生分析回答。
《功》教案 篇7
(一)教學目的
1.掌握電功的概念:知道電流做功的常見形式是推動機械做功,使導體發熱發光等;理解電功的公式(W=UIt)和單位(焦);能綜合歐姆定律和電功公式計算用電器(只限于一個)的電功。
2.知道電度表的用途和讀數方法。
。ǘ┙叹
1.課本上電流做功把砝碼提起來的實驗裝置;電鍵一只。
2.電動玩具汽車一只。
3.帶燈座的小燈泡(或電阻絲)一只。
4.電度表掛圖(或實物)。
。ㄈ┙虒W過程
引言在前幾章中,我們學習了電路的連接方法,引入了反映電路工作狀態的幾個物理量椧壞緦鰲⒌繆購偷繾,壹s罷廡┝康南嗷ス叵禇椗紡范傘U廡際塹繆У幕≈丁T詰諞徊嶂形頤茄芯苛肆Χ暈鍰遄齬Φ奈侍,那么,稻岟奶d齬β穡肯勻唬諶粘I詈蛻,大量的工佐|怯傻緦髯齬賜瓿傻。今虤e頤且暗氖牽旱緦髯齬τ心男┨氐恪T躚撲愕緦髯齙墓。_
璤(板書:第九章電功和電功率)
首先學習電流做功問題。
(板書:電功)
1.復習提問
。╨)過去學過力可以做功,怎樣才算力對物體做了功?(答:力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一段距離,就算力對物體做了功)
。2)你能舉出日常見到的做功的例子嗎?
。ń處熞龑W生答:水流推動水輪機做功,汽車、電車的牽引力帶動車輛行駛做功等。)
2.講授新課
。1)電流可以做功:電車的牽引力實際是由電動機產生的,電動機是通了電流才工作的。所以,電車行駛,實際上是電流做功的結果。
。ㄑ菔荆和婢唠妱悠嚨男旭偅
(2)電流做功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電流通過電動機可以做功,那么電流通過電燈時發光。電流通過電爐時發熱,算不算做功呢?
在這里我們應把“功”的概念加以擴大。用電動機移動物體或使機械轉動,是電流做功的一種表現。電流使導體發熱、發光,是電流做功的又一種表現?傊,電流做功的現象很多,例如電流通過電鈴發聲,電子表顯示數字,電視機顯示圖像等,都是電流做功的表現。
。3)電流做功多少跟什么有關系?
演示課本圖9-1的實驗時,電流和電壓應采用大型的示教電表來顯示。實驗分兩步:
、儆米冏杵鞲淖冸娏骱碗妷,觀察在相同時間內做功的多少。
首先指明:砝碼被提升越高,表示電流做功越多。
先將變阻器滑片移至某位置(使接入電阻較大),閉合電鍵,觀察砝碼上升的時間和高度(通電時間由電鍵控制),并記下電流、電壓值。
再將變阻器滑片移至另一位置(使接人電阻較小),閉合電鍵,觀察相同時間砝碼上升的高度,并記下電壓、電流值。
比較兩次實驗,得出:
在相同時間內,電壓和電流越大,電流做功越大。
、诒3蛛妷汉碗娏鞑蛔,通電時間越長,電流做功越多。
(這一步可以不做實驗,直接推出。)
指出:上述實驗,所得出的電功與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的關系,是定性關系。如果把實驗做得精確些,可以得出:電功跟電流、電壓、通電時間都是正比關系。如果電壓U用伏做單位,電流I的單位用安,時間t的單位用秒,電功W的單位用焦,則有
W=UIt
應當提醒學生注意兩點:一是公式中的W、U、I均指電路中同一段電路(即某個用電器)而言;二是W、U、I、t必須統一采用國際單位制。
(4)電功的計算。
。ò颜n本圖9-1的實驗裝置中的電動機換成小燈泡,做兩次改變電壓(取整數)電流的實驗,通電時間都取10秒鐘。讓學生觀察燈泡的亮度,并根據實驗數據計算兩次電流做功的大小)
提問:把重為1牛的物體舉高1米所做的功是多少?(答:l焦)這些功如果由電動機完成,那么,電流所做的功是不是1焦呢?
(引導學生分析:電流做功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電流通過電動機時,除了提舉重物做功外,電流也會發熱做功,因此電流的功為這兩部分功的和。這就是課本圖9-l的實驗不定量的原因。因此在選用電動機時,發熱愈小的效率愈高。)
列舉常用電器工作時,1分鐘能做的功:如手電燈泡為幾十焦,照明燈泡為幾百至幾千焦,洗衣機為幾萬焦。
由于焦這個單位很小,生活中常用“度”作電功的單位:
l度=3.6×106焦。
。5)電能表(俗稱電度表)。
出示電度表掛圖(或實物)。讓學生觀察并讀出讀數。
指出電流做功時,表的轉盤就轉動(盤的邊緣有個紅點顯示轉動),每轉3000轉,耗電1度。表面上最后的數字是小數點后的一位數。
最后結合課本圖9-4介紹1度電的作用,對學生進行節約用電的教育。
3.鞏固練習
。1)電流做功有哪些表現?(列舉常見的實例來說明)電功的大小由什么決定?
(2)把同一個燈泡先后接到220伏和110伏的電路中,則電流在相同時間內所做的電功之比:
A.2∶1;B.1∶2;C.4∶1;D.1∶4。
(3)一盞電燈所用的電壓是36伏,電流是1.5安,通電50分鐘,電流做了多少功?
。4)一個電爐通電4小時耗電6度,所用的電壓是200伏,通過電爐絲的電流是多少?
這四道題應預先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和計算。學生回答第2題,可能有爭議,有的選A,有的選C,教師可讓選C的學生說明理由,然后提問:對同一個用電器只改變電壓,而不改變電流是否可能?對不同阻值的用電器,電壓相同時電流是否相同了引導學生用電功公式結合歐姆定律分析問題;對同一用電器I∞U,因此U增2倍,I亦增2倍,故W增4倍;對不同R的電熱器,U相同時,I與R成反比,故W亦與R成正比)
4.家庭作業
如果鞏固練習第3、4題在課堂上沒有時間完成,可留為作業 ,課本習題一第1題也可留做作業 。
5.板書設計
第九章電功和電功率
電功
電流做功的各種表現:
電動機牽引物體或帶動機器轉動
電爐發熱
電燈發光
凡是通過電流引起的任何變化,都是電流做功的表。電功大小與什么有關?
電功公式W=UIt
注意:公式中各個量是對同一段電路而言。
各個量應統一采用國際單位制單位。
電功單位:焦
常用單位:度
1度=3.6×106焦
電度表用來測定電功的一種儀表。
。ㄋ模┰O想、體會
這節課的內容,表面上看較簡單。學生學習也不會有什么困難,實際上隱含著兩個疑點:一個是從力學的功過渡到電功,另一個是由定性實驗后直接給出電功公式。但這兩點都不能用擴展知識的辦法去解決,而只能從現象的分析中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學生達到表觀上的掌握。
例如,教學中強調:電流做功要引起各種變化,或牽引物體運動、或發熱、發光、發聲,或引起化學反應……,凡是電流引起的任何變化,都是電流做功的表現。反之,如果電流不引起任何變化,例如電流通過電阻很小,甚至電阻為零(超導體)的導體,不產生熱效應,也不產生其它效應,則雖有電流但都不做功。這樣學生雖然沒有掌握電功的概念的內涵(電能轉換為其它形式的能),卻掌握了電功的全部外延。
又如,引出電功公式后,在教學中加了一個電流通過燈泡做功的實驗和計算。這個實驗和課本圖9-1的實驗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圖9-l為電流通過電動機提起的砝碼做功,這個。實驗為電流產生熱做功。圖9-l的實驗為定性地探索電功與什么有關,為引出電功公式提出依據,這個實驗則是承認電功公式正確,定量地測量和計算,以加深鞏固電功知識。這樣就彌補了定性實驗引出定量關系之不足,也從力和熱兩方面顯示了電功的效果。
在新課授完后,安排了四道鞏固練習題,其目的一方面是小結、鞏固這節課的知識,另一方面是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電功與電壓、電流和時間三個量有關,探索它們間的關系時,在物理學研究中總是讓其它量保持不變,讓應變量隨一個自變量而變化,依此類推。這是物理學研究問題的基本方法。在電功的實驗中,電壓和電流卻是同時變化以引起電功變化的。這就要聯系到歐姆定律來分析。學生常易犯的錯誤如電壓(或電流)增大2倍,電功亦增大2倍。這是由于孤立分析、顧此失彼所致,本題即為糾正這種錯誤而設計的。
引出電功公式后,提醒學生注意公式中各量應對同一電路取值并且要統一單位,這也是學生容易忽視的。
注:本教案依據的是人教初中物理教材第一冊第九章
《功》教案 篇8
。ㄒ唬┙虒W目的
1.掌握電功的概念:知道電流做功的常見形式是推動機械做功,使導體發熱發光等;理解電功的公式(W=UIt)和單位(焦);能綜合歐姆定律和電功公式計算用電器(只限于一個)的電功。
2.知道電度表的用途和讀數方法。
。ǘ┙叹
1.課本上電流做功把砝碼提起來的實驗裝置;電鍵一只。
2.電動玩具汽車一只。
3.帶燈座的小燈泡(或電阻絲)一只。
4.電度表掛圖(或實物)。
。ㄈ┙虒W過程
引言在前幾章中,我們學習了電路的連接方法,引入了反映電路工作狀態的幾個物理量椧壞緦鰲⒌繆購偷繾瑁約罷廡┝康南嗷ス叵禇椗紡范傘U廡際塹繆У幕≈丁T詰諞徊嶂形頤茄芯苛肆Χ暈鍰遄齬Φ奈侍,那么,稻岟奶d齬β穡肯勻唬諶粘I詈蛻校罅康墓ぷ魘怯傻緦髯齬賜瓿傻。今虤e頤且暗氖牽旱緦髯齬τ心男┨氐恪T躚撲愕緦髯齙墓。_
璤(板書:第九章電功和電功率)
首先學習電流做功問題。
(板書:電功)
1.復習提問
(l)過去學過力可以做功,怎樣才算力對物體做了功?(答:力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一段距離,就算力對物體做了功)
。2)你能舉出日常見到的做功的例子嗎?
(教師引導學生答:水流推動水輪機做功,汽車、電車的牽引力帶動車輛行駛做功等。)
2.講授新課
。1)電流可以做功:電車的牽引力實際是由電動機產生的,電動機是通了電流才工作的。所以,電車行駛,實際上是電流做功的結果。
。ㄑ菔荆和婢唠妱悠嚨男旭偅
(2)電流做功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電流通過電動機可以做功,那么電流通過電燈時發光。電流通過電爐時發熱,算不算做功呢?
在這里我們應把“功”的概念加以擴大。用電動機移動物體或使機械轉動,是電流做功的一種表現。電流使導體發熱、發光,是電流做功的又一種表現?傊,電流做功的現象很多,例如電流通過電鈴發聲,電子表顯示數字,電視機顯示圖像等,都是電流做功的表現。
。3)電流做功多少跟什么有關系?
演示課本圖9-1的實驗時,電流和電壓應采用大型的示教電表來顯示。實驗分兩步:
、儆米冏杵鞲淖冸娏骱碗妷,觀察在相同時間內做功的多少。
首先指明:砝碼被提升越高,表示電流做功越多。
先將變阻器滑片移至某位置(使接入電阻較大),閉合電鍵,觀察砝碼上升的時間和高度(通電時間由電鍵控制),并記下電流、電壓值。
再將變阻器滑片移至另一位置(使接人電阻較。,閉合電鍵,觀察相同時間砝碼上升的高度,并記下電壓、電流值。
比較兩次實驗,得出:
在相同時間內,電壓和電流越大,電流做功越大。
、诒3蛛妷汉碗娏鞑蛔,通電時間越長,電流做功越多。
。ㄟ@一步可以不做實驗,直接推出。)
指出:上述實驗,所得出的電功與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的關系,是定性關系。如果把實驗做得精確些,可以得出:電功跟電流、電壓、通電時間都是正比關系。如果電壓U用伏做單位,電流I的單位用安,時間t的單位用秒,電功W的單位用焦,則有
W=UIt
應當提醒學生注意兩點:一是公式中的W、U、I均指電路中同一段電路(即某個用電器)而言;二是W、U、I、t必須統一采用國際單位制。
(4)電功的計算。
。ò颜n本圖9-1的實驗裝置中的電動機換成小燈泡,做兩次改變電壓(取整數)電流的實驗,通電時間都取10秒鐘。讓學生觀察燈泡的亮度,并根據實驗數據計算兩次電流做功的大小)
提問:把重為1牛的物體舉高1米所做的功是多少?(答:l焦)這些功如果由電動機完成,那么,電流所做的功是不是1焦呢?
。ㄒ龑W生分析:電流做功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電流通過電動機時,除了提舉重物做功外,電流也會發熱做功,因此電流的功為這兩部分功的和。這就是課本圖9-l的實驗不定量的原因。因此在選用電動機時,發熱愈小的效率愈高。)
列舉常用電器工作時,1分鐘能做的功:如手電燈泡為幾十焦,照明燈泡為幾百至幾千焦,洗衣機為幾萬焦。
由于焦這個單位很小,生活中常用“度”作電功的單位:
l度=3.6×106焦。
。5)電能表(俗稱電度表)。
出示電度表掛圖(或實物)。讓學生觀察并讀出讀數。
指出電流做功時,表的轉盤就轉動(盤的邊緣有個紅點顯示轉動),每轉3000轉,耗電1度。表面上最后的數字是小數點后的一位數。
最后結合課本圖9-4介紹1度電的作用,對學生進行節約用電的教育。
3.鞏固練習
(1)電流做功有哪些表現?(列舉常見的實例來說明)電功的大小由什么決定?
。2)把同一個燈泡先后接到220伏和110伏的電路中,則電流在相同時間內所做的電功之比:
A.2∶1;B.1∶2;C.4∶1;D.1∶4。
。3)一盞電燈所用的電壓是36伏,電流是1.5安,通電50分鐘,電流做了多少功?
。4)一個電爐通電4小時耗電6度,所用的電壓是200伏,通過電爐絲的電流是多少?
這四道題應預先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和計算。學生回答第2題,可能有爭議,有的選A,有的選C,教師可讓選C的學生說明理由,然后提問:對同一個用電器只改變電壓,而不改變電流是否可能?對不同阻值的用電器,電壓相同時電流是否相同了引導學生用電功公式結合歐姆定律分析問題;對同一用電器I∞U,因此U增2倍,I亦增2倍,故W增4倍;對不同R的電熱器,U相同時,I與R成反比,故W亦與R成正比)
4.家庭作業
如果鞏固練習第3、4題在課堂上沒有時間完成,可留為作業 ,課本習題一第1題也可留做作業 。
5.板書設計
第九章電功和電功率
電功
電流做功的各種表現:
電動機牽引物體或帶動機器轉動
電爐發熱
電燈發光
凡是通過電流引起的任何變化,都是電流做功的表。電功大小與什么有關?
電功公式W=UIt
注意:公式中各個量是對同一段電路而言。
各個量應統一采用國際單位制單位。
電功單位:焦
常用單位:度
1度=3.6×106焦
電度表用來測定電功的一種儀表。
。ㄋ模┰O想、體會
這節課的內容,表面上看較簡單。學生學習也不會有什么困難,實際上隱含著兩個疑點:一個是從力學的功過渡到電功,另一個是由定性實驗后直接給出電功公式。但這兩點都不能用擴展知識的辦法去解決,而只能從現象的分析中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學生達到表觀上的掌握。
例如,教學中強調:電流做功要引起各種變化,或牽引物體運動、或發熱、發光、發聲,或引起化學反應……,凡是電流引起的任何變化,都是電流做功的表現。反之,如果電流不引起任何變化,例如電流通過電阻很小,甚至電阻為零(超導體)的導體,不產生熱效應,也不產生其它效應,則雖有電流但都不做功。這樣學生雖然沒有掌握電功的概念的內涵(電能轉換為其它形式的能),卻掌握了電功的全部外延。
又如,引出電功公式后,在教學中加了一個電流通過燈泡做功的實驗和計算。這個實驗和課本圖9-1的實驗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圖9-l為電流通過電動機提起的砝碼做功,這個。實驗為電流產生熱做功。圖9-l的實驗為定性地探索電功與什么有關,為引出電功公式提出依據,這個實驗則是承認電功公式正確,定量地測量和計算,以加深鞏固電功知識。這樣就彌補了定性實驗引出定量關系之不足,也從力和熱兩方面顯示了電功的效果。
在新課授完后,安排了四道鞏固練習題,其目的一方面是小結、鞏固這節課的知識,另一方面是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電功與電壓、電流和時間三個量有關,探索它們間的關系時,在物理學研究中總是讓其它量保持不變,讓應變量隨一個自變量而變化,依此類推。這是物理學研究問題的基本方法。在電功的實驗中,電壓和電流卻是同時變化以引起電功變化的。這就要聯系到歐姆定律來分析。學生常易犯的錯誤如電壓(或電流)增大2倍,電功亦增大2倍。這是由于孤立分析、顧此失彼所致,本題即為糾正這種錯誤而設計的。
引出電功公式后,提醒學生注意公式中各量應對同一電路取值并且要統一單位,這也是學生容易忽視的。
注:本教案依據的是人教初中物理教材第一冊第九章
《功》教案 篇9
。ㄒ唬┙虒W目的
1.知道電流可以做功和常見的電流做功的形式。
2.通過演示實驗,得出計算電功的公式并使學生掌握公式。
3.對電功的單位焦耳的大小有具體的認識,知道生活中電功的單位是“度”。
4.知道用電能表測電功的大小并會讀數。
5.通過用電能表測電功和1度電的作用,使學生能自覺地節約用電。
。ǘ┙叹
課本圖9梍1實驗裝置一套,米尺一根,電能表一只及電能表掛圖一張。寫有例題的小黑板。
。ㄈ┙虒W過程
1.復習
。1)提問
①在第一冊物理書中我們學習了功,大家還記得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么嗎?功的單位是什么嗎?(答略)
、诹鲃拥乃軌蜃龉?(學生答并舉例)
③這冊書中我們又學習了電流,電流是怎樣形成的呢?(學生答: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水流可以做功,那么電流可以做功嗎?
2.用演示實驗引入新課
介紹實驗裝置和電路:用電源、電動機、開關、滑動變阻器組成一串聯電路。用電動機提升砝碼。
、儆蓪嶒炞C實電流可以做功。
閉合開關后問:觀察到什么現象?(學生答:砝碼上升)
問:是誰把砝碼提起來?(學生答:電動機)
問:電動機為什么能提起砝碼?(學生答:因為給電動機通電,電動機轉動起來,所以把砝碼提起來)
問:此實驗表明什么?(學生答:表明電流是可以做功的)
教師指出:此實驗中電流對電動機做功,電動機又對砝碼做功,所以電動機把砝碼提起來。電流做的功叫電功,電流不僅通過電動機時做功,電流通過其他用電器時都要做功。電流做功的形式很多。
請同學舉例電流還有哪些做功的形式。(學生舉例略)
、谀芰哭D化情況。
問:砝碼上升過程中,機械能如何變化?(學生答:增加)
問:砝碼增加的機械能是從哪來的?(指出:因為電動要消耗了電能,所以砝碼的機械能增加)
師生再共同分析剛才學生舉出的例子中的能量轉化情況。
3.進行新課
問:電流做功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關呢?
(1)由課本圖9-1的演示實驗得出電功的計算公式
介紹實驗裝置和電路,在前面演示實驗的電路中再接入電流表和電壓表(兩表均用大型示教電表),在砝碼后豎立一根米尺。在黑板上畫出如圖1所示的實驗電路圖。
、僦赋觯弘娏鲗﹄妱訖C做功,電動機又對重物做功。我們可以近似地看做電流對電動機做的功等于電動機對重物做的功,即等地Gh。因此,從h變化的多少可定性地知道電流做功的多少。
、谘菔荆篴.在相同時間內,電壓低、電流小,砝碼上升得低;b.在相同時間內,電壓高、電流大,砝碼上升得高;c.通電時間越長,砝碼上升得越高。師生邊觀察實驗、邊分析討論,最后指出:研究表明,計算電功的公式:W=UIt。③請同學說出U、I、t、W各代表物理量。U就是某一段電路兩端的電壓,I是這段電路中的電流,W就是電流在這段電路中通過t秒內所做的功。
用文字表述公式: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等于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電路中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的乘積。
舉例:我們教室里的燈兩端的電壓是220伏,通過的電流是0.18安,那么通電10分鐘,電流做了多少功?(請同學計算)
。2)電功的單位
、僦赋錾侠兴愠龅碾姽Φ膯挝皇墙苟喎Q焦符號J。1焦=1伏·安·秒。焦就是第一冊學過的機械功的單位。
通過舉例使學生對1焦形成具體的觀念。如把二個雞蛋托高1米,做的功大約是1焦,通過手電筒燈泡的電流,每秒做的功大約是1焦,通過洗衣機的電動機中的電流每秒鐘做的功大約是100焦。電力機車行駛1分鐘,電流做的功大約是3億焦等。②生活中常用“度”作電功的單位,1度=3.6×106焦。
③電能表(俗稱電度表)
①出示一個電能表和電能表掛圖(如沒有掛圖可自制一個如圖所示的掛圖),讓學生認識電能表:
a.作用:測量電功或用戶用電器所消耗的電能。
b.220V表示接在220伏的電路上使用。
C.5A表示這只表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5安。
d.3000轉/kwh表示每消耗1千瓦時(即1度)的電,電能表的轉盤轉3000轉。
e.如何讀數,所測的電功的單位是度。
f.例:小偉同學家在上月底裝了一只新的電能表,表的示數是零。在本月底查表時,電能表的讀數如圖9-2所示,問:在一個月內小偉家用了______度電?消耗了______焦的電能。
②通過課本圖9梍4介紹1度電的作用,并結合這節課后的“調查”,請一些同學說出自己家每月的用電情況,討論有哪些節約用電的措施,宣傳節約用電。(
4)例題:(寫在小黑板上)①電流做功表現在電流通過電燈時,電燈
______,通過電爐時,電爐_______,通過電動機時,電動機________。②推導電功的另一計算公式
W=UQ。③在
1分鐘內有18庫的電量通過手電筒的小燈泡,電流做了54焦的電功,則通過小燈泡的電流強度為______安,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為________伏。
④燈L1的電阻大于L2的電阻,將L1、L2串聯起來接到電路中,在相同時間內電流通過_______燈做的功多;若將它們并聯起來接到電路中,在相同時間內,電流通過______燈做的功多。
3.小結
。╨)電流做的功叫電功。電流做功有各種形式,電流做功的過程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量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的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2)電功的計算公式是W=UIt或W=UQ。
(3)在國際單位制中,電功的單位是焦,生活中常用的是度。l度=3.6×106焦。
(4)測量電功的儀表叫電能表。
(四)說明
1.通過與水流的類比提出了電流是不是可以做功,然后用演示實驗證實,這樣引入了新課。再通過演示實驗引出電功的計算公式。因對初中學生來說,電功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所以要做好這兩個演示實驗,在討論分析過程中,教師每提出一個問題,要啟發誘導學生分析回答。
2.教學大綱要求“掌握電功的公式”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由第二個演示實驗引出計算電功的公式并通過例題達到讓學生掌握電功的公式,會計算只有一個用電器的電功問題,定性討論兩個用電器的問題。
3.對于好的學生,除了推導W=UQ這個公式外,還可布置他們推
注:本教案依據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冊
《功》教案 篇10
——新授課
★整體設計說明★
本課由生活中大量實例建立模型,引出功的概念,讓學生知道只有在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且物體沿力的方向移動了距離時,該力才對物體做了功。即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并了解不做功的三種情況。
★教材分析★
各種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間的轉化都與功緊密相連,而且功的計算能夠為能量的定量表達即能量的轉化提供分析的基礎,可見該節內容的重要性。
★教法建議★
本課有兩個內容:知道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并能在實際應用中判別三種不做功的情況,能正確計算力對物體做的功。很多學生對于功的計算只關注力和距離,而忽略了物體移動距離是否沿力的方向,這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點。教師可根據生活中的大量實例,并對這些事例進行分析,歸納,提煉出一種模型,即物體在受到力時,且使物體沿力的方向移動一段距離,力才對物體做了功,讓學生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的因素。再利用學,F有的器材,如鉛球、啞鈴等讓學生體驗,感受做功的多少與作用在物體上力的大小及物體沿力的方向移動的距離都有關。在得出功的計算公式之后,再讓學生體驗測量直接提4個鉤碼上升5cm做的功。這樣的探究過程體現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學生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在建立模型的基礎上建立功的概念,使思路清晰起來,并逐步培養學生總結規律的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對受力分析、力的測量、判斷物體的移動距離及其測量方法已經了解,但往往對兩者方向的一致性要求并不清楚;常導致功的計算產生錯誤,本課通過對大量生活實例的歸納,及實驗測量,讓學生在充分的體驗中學習功,將有利于學生對功的理解。
★學法引導★
放手讓學生通過對生活中的大量事實認真觀察,同時深入思考,然后小組同學之間動手做實驗,相互討論交流,歸納總結。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也鍛煉了動手能力、溝通能力,自然也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2.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初步分析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實踐操作,使同學們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熱愛科學的情感。重點難點運用功的公式進行計算是本節課的重點。判斷物體是否做功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約分鐘)
學生:拉力。
教師:物體運動過程中,運動方向與這個力的方向有什么關系?
學生:物體受到繩子施加的拉力,且物體運動方向與拉力方向一致。
教師:(再展示兩幅圖片,①搬石頭卻沒搬起,②拉汽車卻沒拉動)人對物體施加了什么力?
學生:拉力。
教師:這個力是否改變了物體的運動狀態?
學生:物體雖然受力,但未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沒有移動距離。
教師:(播放一段視頻,頭頂西瓜的神騎哥;圖片:學生背書包行走)在物體勻速運動的過程中,人對物體施加了什么力?
學生1:神騎哥給了西瓜向前的摩擦力。
學生2:因為西瓜已經勻速運動,所以水平方向不受力,神騎哥給西瓜豎直向上的支持力。
。▽W生之間相互交流、補充,并明確學生2的說法是正確的。)
學生3:學生給書包施加了豎直向上的支持力。
教師:(播放一段視頻,足球比賽視頻;圖片:子彈離開槍膛的瞬間)不計阻力時,球離開腳后(子彈離開槍膛后)水平運動過程中,豎直方向受到什么力?
學生1:足球在草地上受重力和支持力。
學生2:子彈受重力。
教師:它們的運動方向與受力方向有什么關系?
學生:兩個物體運動方向都與受力方向垂直。教師:(用課件將以上四種情況展示在一張幻燈片上)請將上述四種情況對應填入下表。
是否受力 運動距離 兩者方向 1 2 3 4 學生: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寫。
【設計意圖】課始,通過一系列的生活現象,引發學生對物體受力情況及運動情況的思考,通過學生討論相互啟發,發現這些現象中的異同點,從而提煉出物體受到力且使物體沿力的方向移動了距離這一模型,引出本課的主題。
二、新課講解
1.功的定義(約分鐘)
。
板書功的計算公式:w=fs
教師:介紹功的單位及焦耳生平。
板書:功的單位
【設計意圖】通過對焦耳生平的介紹,讓學生了解物理學史,進行人文教育,并學習這位偉大科學家為了科學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教師::5cm所做的功。
要求:
。1)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2)選擇實驗儀器
。3)設計實驗數據表格
學生討論交流實驗方案,并根據方案選擇儀器,設計數據表,然后進行實驗。
教師:請大家在實驗時必須沿力的方向勻速緩慢拉動彈簧測力計,并正確記錄實驗數據。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設計實驗數據表格,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確定實驗方案及儀器,并設計數據表,如下表:
彈簧測力計示數f/n 鉤碼上升的距離s/m 做功的大小w/j 直接用手做功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去思考,去選擇儀器并動手實驗,練習設計實驗數據表格。
三、課堂小結(約分鐘)(約分鐘),司機對汽車做的功是多少?
2.如圖為運動員投擲鉛球的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從a到b,運動員對鉛球做了功
b.從b到c,運動員對鉛球沒有做功
c.從c到d,沒有力對鉛球做功
d.從a到d,鉛球的運動狀態在不斷的變化
讓學生快速思考回答,老師做適當點評。
五、達標測試(約分鐘)用,要研究的物理,激發興趣,從而順利。為了化解難點突出重點,在設,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實驗探究”這一個性化的過程,去主動突這一教學重難點,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所以然。
《功》教案 篇11
課題
功
課型
新授課(計劃2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兩個要素;
(2)會利用公式進行有關運算。
2.過程與方法
(1)理解正、負功的含義,能解釋相關現象;
(2)w=fscosa要靈活運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導出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并學習物理學的研究方法,認識物理模型和數學工具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功的概念及正負功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利用功的定義式解決有關問題。
教學關鍵
學生要在理解力對物體做功的兩個要素的基礎上掌握功的概念和機械功的計算公式。
教學工具
計算機、投影儀、cai課件等。
教學方法
從學生已學的知識出發,循序漸進,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得出結論,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采用啟發和引導學生對它們加以綜合比較,進一步完善和鞏固“功”的概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入新課
1.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我們來重溫“神舟7號載人飛船”直擊長空,振奮人心的發射錄像。播放視頻,教師講解,說明在燃料燃燒的推力作用下,火箭冉冉升起于碧空之中。這個過程涉及了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ò鍟5.2 功)
2.提問:什么叫做力做功?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么?
3.要求學生動手將物理課本從桌子的一端移動到另外一端(或移到窗臺上)。
4.請一學生將一書包從教室左端提到右端。
5.請一學生將放有重物并帶有拉繩的小車從教室的前排拉到后排。
6.提示: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平推、上提、斜拉等搬運方法達到搬運的目的。
7.提出問題:幾位同學在上述操作過程中,他們對物體的作用力在那些階段做了功?若做功,所做的功如何計算?
1.觀看視頻,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明確今天的學習內容。
2.讓學生回憶和復習初中已學過的功的概念。
3.回憶初中學過的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4.動手操作后并將操作過程用示意圖畫在黑板上。
5.思考問題。
進行新課
(一)功的概念
提出問題:高中對功是怎樣定義的呢?
引導學生擴展:高中我們已學習了位移,所以做功的兩個要素我們可以認為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位移。
3.舉例并指導學生分析:人拉車向前運動,說明拉力對車做了功。(強調車在拉力作用下,發生了哪一段位移,并指明位移的方向。)
4.強調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生一段位移,是做功的兩個不可缺少的因素。
5.想一想,高中物理中功的概念與初中有什么不同?
6.“位移”與“距離”有什么區別?“發生”跟“通過”有什么差異?
7.引導學生分析后講解:位移是矢量,距離是標量。發生的一段位移并不要求物體非要沿著發生位移的路徑通過,如人提水桶上坡,提力對水桶做功。人提水桶上坡的運動可分解為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兩個分運動。提力對作水平方向上分運動的水桶不做功,對作豎直方向上分運動的水桶不做功。用“發生一段位移”取代“通過的距離”不是簡單的更換詞組,它使我們所學的功的概念更深刻、更嚴密、更科學、更具普遍意義。其實,功這個概念是19世紀人們在廣泛使用各種機械時總結出來的。隨著實踐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功的概念也漸趨嚴密、科學、完善。我們學習功的概念也應由淺入深,由局部到一般。在今天和往后的學習中,我們是能體會到這一點的。(適時地對學生進行科學史觀和認知規律的教育)
1.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在老師的引導思考,回答問題。
3.分組討論得出不同點:①高中講“位移”,初中講“距離”。②高中講“發生”一段位移,初中講“通過”的距離。
4.通過分析、討論、歸納,認識到做功的兩個因素: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②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位移。
(二)推導功的表達式
1.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了一段位移,這時,我們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初中學習功的概念時,強調物體運動方向和力的方向的一致性,如果力的方向與物體的運動方向不一致呢?相反呢?力對物體做不做功?若做了功,又做了多少功?怎樣計算這些功呢?本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有關功的知識,在初中的基礎上進行擴展。
2.如果力的方向與物體的運動方向一致,該怎樣計算功呢?
展示問題一:物體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水平向前行駛的位移為s,如圖甲所示,求力f對物體所做的功。
3.如果力的方向與物體的運動方向不一致,而是成某一角度,又該怎樣計算功呢?
展示問題二:物體m在與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駛的距離為s,如圖乙所示,求力f對物體所做的功。
4.展示學生的推導結果,點評、總結,得出功的定義式。
5.講解:力f對物體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夾角的余弦這三者的乘積。即:w=fscosα
w表示力對物體所做的功,f表示物體所受到的力,s物體所發生的位移,α力f和位移之間的夾角。功的公式還可理解成在位移方向的分力與位移的乘積,或力與位移在力的方向的分量的乘積。在si制中,功的單位為焦。1j=1n·m在用功的公式計算時,各量要求統一采用國際單位制。
6.對功的一般公式w=fscosα是如何理解的?
1.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根據功的概念獨立推導。
在問題二中,由于物體所受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成一夾角α,可根據力f的作用效果把f沿兩個方向分解:即跟位移方向一致的分力f1,跟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f2,如圖所示:
據做功的兩個不可缺少的因素可知:分力f1對物體所做的功等于f1s。而分力f2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物體在f2的方向上沒有發生位移,所以分力f2所做的功等于零。所以,力f所做的功w=w1+w2=w1=f1s=fscosα。
2.在教師的指導下進一步體會:①功是標量、過程量;②f一般為恒力,可以是某一個力也可以是幾個力的合力,但要求這個合力也是恒力,若作用力是變力,千萬不能用;③s為力f作用時物體所發生的位移,不一定是力的方向上的位移;④α是f與s的夾角;⑤要計算功只要找恒力f、s和α就可以了,不必計較物體的做怎樣的運動。
(三)正功和負功
1.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5頁的正功和負功一段。
通過上邊的學習,我們已明確了力f和位移s之間的夾角,并且知道了它的取值范圍是0°≤α≤180°。那么,在這個范圍之內,cosα可能大于0,可能等于0,還有可能小于0,從而得到功w也可能大于0、等于0、小于0。請畫出各種情況下力做功的示意圖,并加以討論。
2.根據學生畫圖情況,點評、總結。
3.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提出問題,力對物體做正功或負功時有什么物理意義呢?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說明。
4.傾聽學生回答,點評、總結。
在對功的意義認識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討論體會正功的意義是:力對物體做功向物體提供能量,即受力物體獲得了能量。負功的意義是:物體克服外力做功,向外輸出能量(以消耗自身的能量為代價),即負功表示物體失去了能量。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5.也可以引導學生這樣來理解正功和負功:
、俟Φ恼摫硎臼莿恿ξ矬w做功還是阻力對物體做功;
功的正負由力和位移之間的夾角決定,所以功的正負決不表示方向,而只能說明做功的力對物體來說是動力還是阻力。當力對物體做正功時,該力就對物體的運動起推動作用;當力對物體做負功時,該力就對物體運動起阻礙作用。
、诠Φ恼撌墙枰詤^別誰對誰做功的標志;
功是標量,只有量值,沒有方向。功的正、負并不表示功的方向,而且也不是數量上的正與負。我們既不能說“正功與負功的方向相反”,也不能說“正功大于負功”,它們僅表示相反的做功效果。正功和負功是同一物理過程從不同角度的反映。同一個做功過程,既可以從做正功的一方來表述也可以從做負功的一方來表述。一個力對物體做負功,往往說成物體克服這個力做功。打個比喻,甲借了乙500元錢,那么從甲的角度表述,是甲借了錢;從乙的角度表述,乙將錢借給了別人。例如:一個力對物體做了-10j的功,可以說成物體克服這個力做了10j的功。
1.認真閱讀教材,思考老師的問題。
、佼敠=π/2時,cosα=0,w=0。力f和位移s的方向垂直時,力f不做功;
②當α<π/2時,cosα>0,w>0。這表示力f對物體做正功;
、郛敠/2<α≤π時,cosα<0,w<0。這表示力f對物體做負功。
2.閱讀課文,理解正功和負功的含義。回答老師的問題。
(四)合力做功
1.剛才我們學習了一個力對物體所做功的求解方法,而物體所受到的力往往不只一個,那么,如何求解幾個力對物體所做的功呢?
2.出示例題:如圖所示,一個物體在拉力f1的作用下,水平向右移動位移為s,求各個力對物體做的功是多少?各個力對物體所做功的代數和如何?物體所受的合力是多少?合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抽幾名學生在黑板上演示解題過程,點評總結。
3.進一步解析:物體受到拉力f1、滑動摩擦力f2、重力g、支持力f3的作用。重力和支持力不做功,因為它們和位移的夾角為90°;f1所做的功為:w1=fscosα,滑動摩擦力f2所做的功為:w2=f2scos180°=-f2s。
各個力對物體所做功的代數和為:w=(f1cosα-f2)s根據正交分解法求得物體所受的合力f=f1cosα-f2 合力方向向右,與位移同向;
合力所做的功為:w=fscos0°=(f1cosα-f2)s
4.強調:在求合力功的時候一定要分析清楚所有做功的外力是否在同一過程中。
1.認真審題,解決問題。
2.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
3.在老師的指導下討論得出:當物體在幾個力的共同作用下發生一段位移時,這幾個力對物體所做的功可以用下述方法求解
(1)求出各個力所做的功,則總功等于各個力所做功的代數和;
。2)求出各個力的合力,則總功等于合力所做的功。
典型例題
出示題目:一個質量m=2kg的物體,受到與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方的拉力f1=100n,在水平地面上移動的距離s=10m。物體與地面間的滑動摩擦力f2=40n。求外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
認真審題,解答,并闡述自己的解題方法。
課堂小結
1.引導學生在交流的基礎上小結本節內容。
2.讓學生概括總結本節的內容。請一個同學到黑板上總結,其他同學在筆記本上總結,然后請同學評價黑板上的小結內容。
3.總結課堂內容,培養學生概括總結能力。
認真總結概括本節內容,比較黑板上的小結和自己的小結,并補充完整。
板書設計
1.功的概念: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生一段位移,我們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發生一段位移是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功的公式:w=fscosα,這是計算功的普適公式,f、s均是矢量,α是兩矢量間的夾角,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焦耳。
3.對功的公式的討論
①當0≤α<π/2時,力對物體做正功
②當π/2<α≤π時,力對物體做負功
、郛敠=π/2時,力對物體不做功
4,合力的功
合力的等于各分力功的代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