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鏡》教案(精選4篇)
《透鏡》教案 篇1
一、難點分析
1.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講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取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外,還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規(guī)律,參照下圖來進行分析.當一條平行于玻璃三棱鏡底邊的光由空氣射入玻璃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光進入玻璃以后又從玻璃射入空氣中,發(fā)生第二次折射,這時折射光線將遠離法線折射,兩次折射的折射光線都由玻璃三棱鏡(透鏡)薄的位置向玻璃三棱鏡厚的部分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透鏡對光會起聚作用.如上圖(乙)
凹透鏡對光起發(fā)散作用,可以用上述方法,參照下圖(甲),和圖(乙)來進行分析.
2.正確理解“會聚”和“發(fā)散”
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凸透鏡以后會變得收攏些,但是并不意味著一定會聚于一點.如下圖所示,以S點發(fā)出的光是發(fā)散光束,光經(jīng)過凸透鏡折射后仍是發(fā)散的,并不能會聚,凸透鏡在這里的作用只是減弱了它的發(fā)散程度.
凹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凹透鏡以后會更散開一些,但是散開不一定不能會聚,如下圖所示,從左側(cè)來的兩束光由于凹透鏡的作用沒有在S點會聚,而是在S′會聚,它減弱了入射光的會聚程度.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當判斷透鏡對光束是起會聚作用還是發(fā)散作用時(或者根據(jù)給定的光束判斷透鏡的種類),一定不能僅僅依據(jù)折射光是否能會聚于一點來判斷透鏡的作用或種類,而應(yīng)當對折射光束與入射光束進行比較,再依據(jù)前邊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學生活動設(shè)計
1.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
讓學生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各種形狀的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實物及截面圖,進而通過提問,認識這兩種透鏡.
2.通過實驗,觀察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
3.觀察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的演示實驗,并通過分析進一步認識什么是會聚,什么是發(fā)散.
4.利用光的折射規(guī)律,分析平行于玻璃三棱鏡底邊的光通過三棱鏡以后的光路,從理論上弄清凸透鏡為什么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凹透鏡為什么對光起發(fā)散作用.
四、教學過程 設(shè)計
1.引入課題
列舉放大鏡的鏡片、眼鏡的鏡片、照相機的鏡頭、幻燈機的鏡頭、以及電影放映機、顯微鏡、望遠鏡等儀器的鏡頭.可以把教學內(nèi)容事先繪制在膠片上用投影幻燈打在幕布上,方便課堂教學.
2.新課教學
讓學生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各種形狀的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截面形狀,進而通過提問,認識這兩種透鏡.
組織學生觀察、討論,引導同學先找出帶有共性的特征,這些特征是什么?
再分析不同類別的透鏡有什么不同特征.
用投影儀打出如下六個透鏡的截面圖,
使學生能明確辨別出哪些是凸透鏡,哪些是凹透鏡.
用投影儀打出下面的圖,具體講解薄透鏡“薄”的含義.
教師介紹光具座等實驗儀器及使用方法,應(yīng)在演示臺上邊演示邊講解,講述中應(yīng)強調(diào)以下幾點:
(1)光源發(fā)出的光是平行光,從無窮遠射來的光是平行光,前邊所提到的太陽光也是平行光.
(2)讓透鏡正對著射來的平行光,這樣入射光線將與主光軸平行,我們只研究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經(jīng)過透鏡發(fā)生折射的現(xiàn)象.
(3)注意觀察光線經(jīng)過這兩類透鏡折射以后是否能會聚于一點.(指導學生注意調(diào)節(jié)光屏位置)
學生開始實驗,教師在學生中巡視,并進行指導,實驗結(jié)束后提問.
演示實驗可以用激光演示儀進行,如果沒有條件可以用煙箱,不論用什么儀器,都應(yīng)使學生能清楚地觀察到,平行光經(jīng)過透鏡前后光的傳播路徑.
實驗進行過程中,可以邊讓學生觀察,邊提問學生,以引起學生注意.
通過前邊的實驗同學們對光通過透鏡前后的路徑,以及兩類透鏡對光的作用有了比較深刻的感性認識.教師應(yīng)通過圖形對這兩類透鏡進行對比分析.
3.總結(jié)
研究兩種透鏡及它們對光線的作用,尤其是重點研究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教師可提問學生,由學生總結(jié)發(fā)言,以利于學生的思考與理解.
《透鏡》教案 篇2
一、難點分析
1.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講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取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外,還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規(guī)律,參照下圖來進行分析.當一條平行于玻璃三棱鏡底邊的光由空氣射入玻璃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光進入玻璃以后又從玻璃射入空氣中,發(fā)生第二次折射,這時折射光線將遠離法線折射,兩次折射的折射光線都由玻璃三棱鏡(透鏡)薄的位置向玻璃三棱鏡厚的部分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透鏡對光會起聚作用.如上圖(乙)
凹透鏡對光起發(fā)散作用,可以用上述方法,參照下圖(甲),和圖(乙)來進行分析.
2.正確理解“會聚”和“發(fā)散”
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凸透鏡以后會變得收攏些,但是并不意味著一定會聚于一點.如下圖所示,以S點發(fā)出的光是發(fā)散光束,光經(jīng)過凸透鏡折射后仍是發(fā)散的,并不能會聚,凸透鏡在這里的作用只是減弱了它的發(fā)散程度.
凹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凹透鏡以后會更散開一些,但是散開不一定不能會聚,如下圖所示,從左側(cè)來的兩束光由于凹透鏡的作用沒有在S點會聚,而是在S′會聚,它減弱了入射光的會聚程度.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當判斷透鏡對光束是起會聚作用還是發(fā)散作用時(或者根據(jù)給定的光束判斷透鏡的種類),一定不能僅僅依據(jù)折射光是否能會聚于一點來判斷透鏡的作用或種類,而應(yīng)當對折射光束與入射光束進行比較,再依據(jù)前邊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學生活動設(shè)計
1.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
讓學生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各種形狀的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實物及截面圖,進而通過提問,認識這兩種透鏡.
2.通過實驗,觀察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
3.觀察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的演示實驗,并通過分析進一步認識什么是會聚,什么是發(fā)散.
4.利用光的折射規(guī)律,分析平行于玻璃三棱鏡底邊的光通過三棱鏡以后的光路,從理論上弄清凸透鏡為什么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凹透鏡為什么對光起發(fā)散作用.
四、教學過程 設(shè)計
1.引入課題
列舉放大鏡的鏡片、眼鏡的鏡片、照相機的鏡頭、幻燈機的鏡頭、以及電影放映機、顯微鏡、望遠鏡等儀器的鏡頭.可以把教學內(nèi)容事先繪制在膠片上用投影幻燈打在幕布上,方便課堂教學.
2.新課教學
讓學生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各種形狀的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截面形狀,進而通過提問,認識這兩種透鏡.
組織學生觀察、討論,引導同學先找出帶有共性的特征,這些特征是什么?
再分析不同類別的透鏡有什么不同特征.
用投影儀打出如下六個透鏡的截面圖,
使學生能明確辨別出哪些是凸透鏡,哪些是凹透鏡.
用投影儀打出下面的圖,具體講解薄透鏡“薄”的含義.
教師介紹光具座等實驗儀器及使用方法,應(yīng)在演示臺上邊演示邊講解,講述中應(yīng)強調(diào)以下幾點:
(1)光源發(fā)出的光是平行光,從無窮遠射來的光是平行光,前邊所提到的太陽光也是平行光.
(2)讓透鏡正對著射來的平行光,這樣入射光線將與主光軸平行,我們只研究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經(jīng)過透鏡發(fā)生折射的現(xiàn)象.
(3)注意觀察光線經(jīng)過這兩類透鏡折射以后是否能會聚于一點.(指導學生注意調(diào)節(jié)光屏位置)
學生開始實驗,教師在學生中巡視,并進行指導,實驗結(jié)束后提問.
演示實驗可以用激光演示儀進行,如果沒有條件可以用煙箱,不論用什么儀器,都應(yīng)使學生能清楚地觀察到,平行光經(jīng)過透鏡前后光的傳播路徑.
實驗進行過程中,可以邊讓學生觀察,邊提問學生,以引起學生注意.
通過前邊的實驗同學們對光通過透鏡前后的路徑,以及兩類透鏡對光的作用有了比較深刻的感性認識.教師應(yīng)通過圖形對這兩類透鏡進行對比分析.
3.總結(jié)
研究兩種透鏡及它們對光線的作用,尤其是重點研究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教師可提問學生,由學生總結(jié)發(fā)言,以利于學生的思考與理解.
《透鏡》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認識凸透鏡、凹透鏡,了解主軸、光心、焦點、焦距等基本概念。
2.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會作出相關(guān)的光路圖。
學習重點:
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凸透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線起發(fā)散作用。
學習難點:
凸透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線起發(fā)散作用,會正確作出光路圖。
教具學具:
凸透鏡、凹透鏡、放大鏡。
導學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實驗法.
學習過程:
一、快樂自學、合作探究
(一)情景導入
一隊旅行者冒著-48℃的嚴寒長途跋涉著。到了中午,當他們揀來了一堆干草準備生火做飯時,卻發(fā)現(xiàn)打火機丟了,怎么辦?一位博士靈機一動,帶領(lǐng)大家用冰磨制了一塊像放大鏡一樣的冰塊,博士拿著這一冰塊迎著太陽,把陽光聚集到干草上,一會兒,干草就著了火。你能說出其中的道理嗎?
(二)自主探究
探究一:認識凸透鏡和凹透鏡
觀察生活中的透鏡,閱讀教材,結(jié)合教材中圖5.1-1完成下面的問題:
1.中間厚、邊沿薄的是 ,例如:
2.中間薄、邊沿厚的是 ,例如:
3.仔細觀察教材中圖5.1-2中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示意圖,回答
通過 叫主軸,
光心的特殊性在于 。
探究二: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從透鏡盒中拿出一個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再把一張紙放在它的另一側(cè),來回移動,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做做看)
有亮點出現(xiàn),那你知道亮點是怎么形成的嗎? “亮點”會隨著紙的來回移動而在亮度上、大小上發(fā)生變化。亮點變亮說明它的光進入我們眼睛中的變多。
歸納:凸透鏡對光有 作用。
現(xiàn)在,請你動手,讓光斑變得最小,最亮。并測量這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記錄下來,換另一個凸透鏡,重做上面的實驗。
再換一個凹透鏡,重做上面的實驗,紙上能夠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嗎? (做做看)
用凹透鏡無論如何移動,都得不到很小、很亮的光斑。這些現(xiàn)象說明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線有不同的作用,根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不難發(fā)現(xiàn):
歸納:凹透鏡對光有 作用。
鞏固練習
1. 如圖所示,下列透鏡屬于凸透鏡的是 ( )
2.下圖中各圖分別表示經(jīng)過透鏡后的光路圖,其中正確的是 ( )
3.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適當?shù)耐哥R。
探究三: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射到地面的太陽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鏡能使平行于主光軸的光會聚在一點(如下圖左所示),這個點叫做 ,用字母 表示;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做 ,用字母 表示。
凹透鏡使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發(fā)散,因此它沒有實焦點(如上圖右所示),但通過凹透鏡的光反向延長也可以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點是凹透鏡的虛焦點。
合作探究:
1.讓平行光通過厚薄不同的凸透鏡,觀察焦點位置的變化?(認識焦距和凸透鏡的厚薄的關(guān)系)
2.將一點光源(如小電珠)放在凸透鏡的焦點位置,觀察它發(fā)出的光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怎樣傳播?這掲示了光的什么性質(zhì)?
二、自我小結(jié):
本節(jié)課我的收獲是
1.凸透鏡對光有 作用,凹透鏡對光有 作用。
2.依據(jù)下圖敘述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
3.討論交流:說一下“情境導入”中博士磨制的是是一個凸透鏡還是凹透鏡?用它點火的原理是什么?
我還有的疑惑是
三、當堂訓練:
必做題
1.我們所指的薄透鏡是 ( )
a.厚度很薄的透鏡 b.中央很薄的透鏡
c.中央比兩頭薄的透鏡 d.厚度比球面半徑小得多的透鏡
2. 如圖所示,是幾種光學器材的示意圖,其中對光線起發(fā)散作用的是 ( )
3.關(guān)于透鏡對光線的作用,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b.點光源發(fā)光經(jīng)凸透鏡后的光線一定是發(fā)散的;
c.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d.點光源發(fā)光經(jīng)凹透鏡后的光線一定是發(fā)散的.
4.無論是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作用,還是凹透鏡對光線的發(fā)散作用,實際上都是因為光通過玻璃后發(fā)生 而產(chǎn)生的。
5.如下左圖是一束平行與主光軸并射向凹透鏡的入射光線,請畫出穿過透鏡的折射光線。
6.如下右圖所示,兩條入射光線分別過凸透鏡的焦點f和光心o,分別畫出經(jīng)過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
四、選做題
課堂作業(yè)
課本p15動手動腦學物理1--4題
五、我的反思
《透鏡》教案 篇4
《透鏡》教學設(shè)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1)了解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了解透鏡的光心、主光軸、焦點和焦距。(2)了解凹透鏡和凸透鏡對光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實物及板圖,得出兩種透鏡的兩種不同構(gòu)造,培養(yǎng)學生通過觀察時抓住事物本質(zhì)特征,通過觀察能夠識別不同事物的不同特點的能力。 (2)經(jīng)歷探究凹透鏡和凸透鏡對光的作用的實驗過程,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的主人翁意識; (2)通過師生雙邊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lǐng)略自然現(xiàn)象的美好與和諧。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本節(jié)內(nèi)容主要包括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概念以及它們對光線的作用。是光的折射的深入,是初中光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匯點,是歷年中考的高頻考點。(2)教學重、難點:重點:觀察凹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凸透鏡對光發(fā)散作用。難點:凹透鏡和凸透鏡對光的作用的實驗過程。三、學情分析和教學方法通過上一章的學習,學生已有一定光學知識基礎(chǔ),具備一定的實驗、觀察和分析概括能力。本節(jié)課采用的主要的教學方法是在演示實驗和學生活動的基礎(chǔ)上,通過觀察分析概括物理概念、總結(jié)物理規(guī)律。四、教學器材透鏡一組、老花鏡、近視鏡、飲料瓶(無色透明、表面沒有波紋、去瓶口上部)、蚊香、火柴、激光燈、手電筒。五、教學過程
教學
環(huán)節(jié)
師 生 互 動
方法意圖
引
入
新
課
引
入
新
課
師:首先,請同學們回憶,在上一章我們學習了哪些鏡子?生:平面鏡、凹面鏡和凸面鏡。師:在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不同的鏡子呢?生:放大鏡、近視眼鏡、老花眼鏡。師:放大鏡、近視眼鏡、老花眼鏡與平面鏡、凹面鏡和凸面鏡有什么不同呢?生甲:形狀不同生乙:對光的作用不同。……教師演示:將光照分別射到平面鏡和放大鏡、近視眼鏡上,觀察現(xiàn)象。師生總結(jié):平面鏡——會發(fā)射光;放大鏡、近視眼鏡、老花眼鏡——會透光。會透光的鏡子叫透鏡。這堂課我們就來研究有關(guān)透鏡的知識。板書課題:3.1 透鏡由生活中的鏡子引入,體現(xiàn)了從生活走進物理的新課程理念。從對比中了解什么是透鏡。
新
課
教
學
新
課
教
學
探究一:認識透鏡師:在我們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鏡,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動手動腦,看有什么不同。讓學生明確兩個任務(wù):①將透鏡分類;②說出出它們的特征。提醒學生:我們桌子上是實驗用的是透鏡,可以用手摸。但實際光學儀器鏡頭一定不能用手直接去摸!學生仔細觀察、討論,并進行比較。師:通過觀察和討論,概括出它們的特征。生甲:透鏡可以分為兩類。生乙:透鏡有兩面往里凹的,也有往外凸的。……師生總結(jié):1、中間厚、邊緣薄的叫凸透鏡(convex lens),中間薄,邊緣厚的叫凹透鏡(concave lens)。(板書)師:看投影,看看它們中哪些是凸透鏡;哪些是凹透鏡?
生:①③⑤是凸透鏡,②④⑥是凹透鏡。學生活動:桌子上放著幫助人們矯正視力,保護眼睛的近視眼鏡的鏡片和遠視眼鏡的鏡片,讓學生鑒別它們是什么透鏡?學生鑒別后回答:遠視鏡的鏡片是凸透鏡,近視鏡的鏡片是凹透鏡。師:關(guān)于透鏡,有兩個名詞必須了解——透鏡的主光軸和光心,它們是進一步研究透鏡的基礎(chǔ)。2、透鏡的主光軸和光心多媒體展示,強調(diào)通過光心的光線不改變方向。師:透鏡是會透光的鏡子。那么,透鏡對光到底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呢?探究二:透鏡對光線的作用實驗一:分別將一凸透鏡和凹透鏡正對著平行光,再把一張紙放在它的另一側(cè),來回移動,觀察有什么變化?實驗二:將無色透明飲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中放置點燃的香頭,這就形成一個“煙室”,用自制的平行激光垂直射入煙室,然后在中間分別放入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光的路徑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并總結(jié)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讓同學們把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作用的光路圖畫出來 。課件展示,師生總結(jié):1、實驗表明,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2、透鏡的焦點強調(diào):透鏡兩側(cè)各有一個對稱的焦點。師:我們研究了透鏡對光的作用。老師要告訴同學們,在初中階段我們重點研究凸透鏡,凹透鏡只要知道它的會聚作用就可以了。下面我們就對凸透鏡作進一步研究。師:不同的凸透鏡,對光線會聚作用的程度是不是一樣呢?我們用實驗來研究。演示實驗:用煙室來展示出平行光分別通過凹凸程度不同的凸透鏡后折射光線的經(jīng)跡,比較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大小。師生總結(jié),多媒體展示:我們把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凸透鏡越凸,焦距越小,會聚光的能力越強。師:凸透鏡的焦距非常重要,凸透鏡的型號以及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都與焦距有光。下面我們就來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實驗: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師:怎樣測量凸透鏡的焦距?測量方法:將凸透鏡上正對太陽光(或手電筒的光),調(diào)節(jié)光屏(白紙)的位置,使上面的光斑最亮、最小,再用刻度尺測出這時光屏到透鏡的距離就是焦距。換另一各凸透鏡,重做上面實驗。師:由于時間原因,這一實驗請同學們帶回家完成。事后大家交流。
動手
體驗
觀察
討論
分析
概括
應(yīng)用
鞏固過渡借助多媒體教學過渡
實驗改進實驗,使現(xiàn)象更加明顯。在實驗的基礎(chǔ)上概括總結(jié)。過渡實驗多媒體輔助教學自然過渡把活動帶下課堂,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總結(jié)物理規(guī)律的能力。
小
結(jié) 師:請同學們總結(jié)一下,這堂課我們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些什么收獲?1、了解了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而且知道了凸透鏡的焦點和焦距;2、通過實驗,知道了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會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其次,我們更進一步體驗了觀察和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
收獲
平臺
知
識
反
饋(一)完成光路圖。(見課件)強調(diào):①會聚與發(fā)散的含義;②折射光路也具有可逆性;③3條特殊光線。(二)物理、生活與社會(1)為什么不能把剩有液體的飲料瓶扔在森林里?(2)是誰惹得禍?
鞏固
提高
作
業(yè)
布
置1、完成本節(jié)課后習題,并將3、4、5題做在課堂作業(yè)本上;2、收集你周圍有哪些透鏡;查閱資料,了解透鏡的多種用途。課后鞏固、提高。
板
書
設(shè)
計板書內(nèi)容是整堂課的綱要。
教
學
反
思 在新課結(jié)束后完成。是總結(jié)得失、促進教學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