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生磁》教案(精選2篇)
《電生磁》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電流的磁效應;探究通電螺線管周圍的磁場。
【教材分析】
電流的磁效應是學習電磁現象的重要基礎。因此,要盡可能讓學生認識到電流及其周圍的磁場是同時存在而密不可分的。為了說明這個問題,在做奧斯特實驗的時候,要讓學生親手做實驗,把小磁針放在直導線附近,通過觀察導線通電時和斷電時小磁針發生的變化,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初步認識電與磁之間存在某種關系。
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是本節的重點之一,因此,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電流方向之間的關系,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探究結束后,讓學生自己歸納、判斷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和電流方向的方法,再在師生相互交流的氣氛中引導學生得出安培定則。
【學情分析】
學生已研究了簡單的磁現象,知道了磁體周圍存在磁場以及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律;知道磁場是有方向性的,并且能使放入其中的磁針發生偏轉;對條形磁鐵的磁場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
【教學重點】
認識電流的磁效應,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分布,通電螺線管極性與電流方向的關系。
【教學難點】
探究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極性與電流方向的關系并總結得出簡單的判斷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認識電流的磁效應,初步了解電和磁之間有某種聯系。
(2)知道通電導體周圍存在著磁場,通電螺線管的磁場與條形磁鐵相似。
(3)會判斷通電螺線管兩端的極性或通電螺線管的電流方向。
2.過程和方法
(1)觀察和體驗通電導體與磁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電和磁之間有某種聯系。
(2)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的關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奧斯特的圖片、事跡介紹,感悟奧斯特善于發現問題,勇于進行科學探索的精神;通過體驗電和磁之間的聯系,形成樂于探索自然界奧秘的習慣。
【課程資源】
教具準備:電腦平臺、實物投影儀、學生電源、螺線管演示器、小鐵釘、長直導線一根、干電池3節(帶電池座)、小磁針4個、導線若干、多媒體課件、鐵屑、紙杯(內裝 9 v 電池、小電磁鐵組成的電路)。
學具準備:鐵釘、鉛筆(或木筷)、鐵屑一小包、小磁針四個、長直導線一段、干電池三節(帶電池座)、塑料圓筒一個、導線若干。(分12個學習小組)
【教學流程圖】
魔術引入課題──探究奧斯特實驗──介紹奧斯特實驗,對學生進行物理史教育──由現象設疑,如何增強通電導體的磁場──學生探究活動:纏繞螺線管──學生探究活動:檢驗螺線管通電后產生磁場──學生探究活動:探究螺線管的磁場分布──學生探究活動:探究改變螺線管磁場的方法──師生探討得出安培定則──學生課堂練習──知識回顧──布置作業。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實驗興趣和求知欲)
教師:上課之前,老師先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紙盒吸鐵,然后提問學生:此盒中可能是什么?你猜想的依據是什么?
教師斷開開關,再去接觸鐵屑,由不能吸引鐵屑引起學生思維沖突,此時教師將紙盒打開,讓學生明白,剛才產生的磁可能跟電有關。
二、探究新課,釋疑解惑(經歷科學探究過程,獲得相關知識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1.探究奧斯特實驗──通電導體周圍有磁場
教師提問:我們怎樣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具有磁性呢?
學生回答:看他能否吸引鐵屑。利用磁體間的相互作用來檢驗。
教師:一個電池能吸引鐵屑嗎?我們怎樣做才有可能產生磁呢?
學生回答:要有電流……要形成一個電路,電路閉合才有電流。
教師:我們可以設計一個什么樣的實驗來檢驗你的猜想?
小組討論后交流。
教師:根據學生所述對該實驗進行演示。
學生實驗,并將觀察到的現象向全班交流。
過渡:其實我們今天研究的問題早在1820年丹麥偉大的物理學家奧斯特在一次偶然的實驗中就發現了電和磁之間是有聯系的,他是怎樣做這個實驗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視頻吧!
2.播放奧斯特實驗的操作方法。對學生進行物理學史的教育
教師提問:看了這個實驗后,大家覺得與我們剛才做的實驗相比,有哪些不同嗎?
視頻中的小磁針偏轉的角度那么大,而我們實驗的時候卻那么小,可能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學生思考后回答。
教師:在實驗中利用短路獲得較強的電流來增加磁性。在一般情況下是不允許的,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用什么辦法來增強通電導體的磁場呢?
設置問題過渡:
人們在生產實踐中把導線彎成各種形狀,發現把導線繞成一圈一圈的螺線管狀,磁場就會強得多,這樣在生產生活中用途就大,下面我們也來制作一個螺線管,怎樣做呢?
3.探究通電螺線管的磁場
探究1:制作螺線管
教師:針對教材內容演示螺線管的纏繞方法。
教師提問:下面請同學們利用桌上的器材制作兩個螺線管,為了纏繞方便,請大家一個纏繞在鉛筆上,一個纏繞在鐵釘上,比一比,看誰繞得即快又好。
教師:你認為可能有幾種纏繞的方法?
學生制作螺線管教師巡查,學生展示。(對展示的予以肯定和鼓勵)
教師:你認為可能有幾種纏繞的方法?
探究2:通電螺線管吸引鐵屑
教師:很好,大部分同學都非常成功地繞好了螺線管,下面請每個小組給螺線管通電,然后去吸引鐵屑,看哪一個螺線管吸引的鐵屑最多。
學生實驗。教師巡查,不能吸引的小組討論解決,可以請其他小組的同學幫忙(通過吸引鐵屑的多少讓學生內心明了用鐵釘的實際意義)。
探究3: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分布情況
教師設問:剛才同學們的探究已經證實了通電螺線管能產生磁場,它的磁場以前研究的哪種磁體的磁場相似?說出你的猜想及猜想的依據。
學生回答。
我們用什么方法來研究它的磁場分布情況呢?(教師播放幻燈片,讓學生通過對比找出判定辦法。)
教師:要求學生按照教材圖示進行實驗并在圓圈中畫出小磁針,把小磁針的n級涂黑。
教師:演示用鐵屑研究螺線管磁場分布的實驗。
教師將用鐵屑做的演示螺線管磁場的分布投影到銀幕上并播放螺線管的磁場與條形磁鐵的磁場對比圖,引導學生分析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形狀。即: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與條形磁體的磁場相似。
探究4:通電螺線管的極性與電流方向的關系
教師提問:如何改變螺線管的極性?
引導學生思考:在電路不變的情況下,將螺線管掉頭,看看螺線管中哪些因素發生了變化?
學生:實驗檢驗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
教師:我們知道通電螺線管兩端的極性跟螺線管中的電流方向有關,有什么樣的關系?我們能不能找到一種判定的方法呢?(出示投影),下面請大家看畫面中螞蟻和猴子是怎么說的,我們能否受到某種啟示呢?
學生合作學習:學生看螞蟻和猴子說的話,小組討論。
教師給予適當提示:如果我們自己沿著電流方向走,北極在哪一邊?你能用右手來概括通電螺線管的北極與電流方向的規律嗎?
教師:偉大的物理學家安培通過實踐發現在我們的右手上找到了規律,人們為了紀念他,把他總結的規律規定為安培定則下面我們來一起學習一下吧!
安培定則:右手握螺線管,讓四指彎向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電螺線管的n極。并教會學生安培定則歌:右手握住螺線管,四指順著電流轉,拇指指向n極端。出示投影,讓學生熟記安培定則歌。
學生練習:將長直鋁導線纏繞在黑色的膠管上,假設電流從螺線管的左流入右流出,應該怎樣判斷?如果電流從螺線管的右邊流入左邊流出呢?再改變螺線管的纏繞方向試試看?
教師投影,檢驗學生掌握情況。
三、交流小結、隨堂練習、總結評估(幫助鞏固知識,讓物理走向應用、走向社會)
1.今天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有哪些新的體會。
2.布置作業:
(1)反饋練習:動手動腦學物理:①②③
(2)知識拓展:研究你家或附近住宅樓的電動門是如何工作的,主要靠什么控制門鎖。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通電螺線管在生活中的應用。
(3)走進生活:研究牽牛花、菜豆的莖纏繞的方向與生長的方向之間的關系。觀察葡萄、絲瓜的卷須的纏繞方向與生長的方向之間的關系。看看與我們研究的磁場與電流方向之間有沒有某種聯系。
【板書設計】
第三節 電生磁
一、電流的磁效應
1.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
2.磁場的方向跟電流的方向有關。
二、通電螺線管的磁場
1.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與條形磁體的磁場相似。
2.通電螺線管兩端的極性跟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有關。當電流的方向變化時,通電螺線管的極性也發生改變。
3.安培定則歌──右手握住螺線管,四指順著電流轉,拇指指向 n 極端。
《電生磁》教案 篇2
課題
第九章:電與磁 第三節:電生磁
學習
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電流的磁效應;
2.知道通電導體周圍存在著磁場;通電螺線管的磁場與條形磁體相似。
過程方法:
1.通過觀察直導線電流磁場和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實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2.通過對實驗的分析,提高學生比較、分析、歸納得出結論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認識電與磁之間的相互聯系,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界的奧妙,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是態度,初步領會探索物理規律的方法和技巧。
學習重點
奧斯特的實驗;通電螺線管的磁場
學習難點
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及其應用
教學方式
實驗法、討論法、啟發式
教具與
媒體
奧斯特實驗器材一套、通電螺線管、小磁針、投影儀、大頭針、微機
教
學
程
序
內容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
依據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5min)
〖師〗電和磁從現象上看有非常相似的地方,它們之間有沒有一定的聯系呢?
從哲學角度看,應該是有的,但很多年都沒發現。直到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的一個實驗開始,揭開了電與磁聯系的發展史。(板書課題──電生磁)
二、進入新課,科學探究
(一)電流的磁效應(10min)
1.【奧斯特實驗】演示:沿著靜止的小磁針方向,把一導線水平放置在它的正上方,最好是銅導線,因為它能夠不受磁場的影響。當導線中通有電流后,發現小磁針發生了偏轉,課本圖8.2—2所示。
【分析】
(1)小磁針偏轉→受到了磁力的作用;
(2)由磁場的基本的性質可判斷出小磁針處于某個磁場中;
(3)導線通有電流,小磁針就偏轉,斷開電流,又會恢復原來的狀態;說明是通電導線產生了磁場,即通電直導線產生了磁場。
【結論】電流周圍能夠產生磁場。(板書課題)
學生回答
學生觀察
學生觀察、討論
師生分析
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直觀的演示實驗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的關系
【問題】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有沒有關系呢?
【猜想】有或沒有。
【演示】
改變電流方向,發現小磁針的偏轉方向也發生了改變,說明磁場方向也改變了。
【結論】電流產生的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系,電流方向變了,其磁場方向也會相應地改變。
3.電流的磁效應
【總結】總結以上現象,可以得出結論。
【結論】通電導線周圍有磁場,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這種現象叫做電流的磁效應。
(二)通電螺線管的磁場(20min)
1.【問題】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較弱,怎樣才能將這種較弱的磁場能夠明顯地顯示出來,供我們加以應用呢?
【猜想】(1)增大電流;(2)讓直導線集中起來繞成管狀,這就是螺線管。
【練習】讓學生練習螺線管的畫法、有骨架的螺線管的畫法等。
2.【探究】: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是什么樣的?
【設計實驗】
(1)如何確定一個磁場是怎樣分布的?需要什么器材?
(2)直導線的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那么螺線管的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嗎?如何驗證是否有某種關系?
【進行實驗1:探究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分布】
(1)向學生介紹螺線管磁場演示儀的構造,線圈的位置,鐵屑的均勻分布情況等。
(2)向螺線管磁場演示儀中通有電流,振動演示儀,觀察鐵屑的重新分布情況。
(3)把它與條形磁體的鐵屑分布進行對比。
【結論】
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與條形磁體的磁場相似。
【進行實驗2:探究通電螺線的磁場方向】
(1)在螺線管一端放一個小磁針,當電流的方向變化時,觀察小磁針的方向是否也隨著偏轉。
(2)觀察小磁針的n極指向,從而判斷出通電螺線管磁場的方向。
(3)改變電流方向,觀察小磁針的指向是否發生改變。
【現象】
當電流方向改變時,小磁針的方向也隨著發生偏轉;改變電流方向,小磁針偏轉的方向正好相反。
【結論】
(1)通電螺線管的磁場與條形磁體的磁場是相似的。
(2)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
3.【新問題】
由于把導線繞成螺線管后,還存在一個繞向的問題,磁場方向除了與電流方向有關外,與線圈的繞向是否也有關系呢?
【猜想】有關或者無關。
【實驗驗證】
拿兩個繞向不同的螺線管,給它們通有相同方向的電流,用小磁針判斷螺線管的極性是否發生改變。
【現象】小磁針的偏轉方向正好相反。
【結論】在電流方向一定的情況下,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方向還與線圈的繞向有關,繞向變了,則磁場方向也會改變。
(三)安培定則(5min)
【總結】如何由電流方向、線圈的繞向確定磁場方向呢?
大家看課本上的幾種說法有沒有道理。
【安培定則】用右手握住螺線管,讓四指彎向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線管的北極。
〖視頻〗通電螺線管磁場演示。
(四)思考與練習
學生思考
師生講論
學生思考
學生回答
學生練習
學生回答
學生觀察
學生觀察
師生討論
學生思考
師生討論
學生回答
小探究也要體現猜想這一重要環節
滲透轉換的思想,培養創新能力
放手發動學生,是成敗的關鍵
用類比的方法揭示問題
演示要盡量體現直觀性
為得出安培定則打基礎、做鋪墊
給定一個易掌握的法則,比單獨記住某個結論更簡便
小
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電與磁的第一個關聯──電能生磁,即電能轉化為磁能的現象。
該現象是由丹麥的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的,所以也叫奧斯特實驗,這個實驗直接證明了電流可以通過導體在其周圍產生磁場;這個磁場比較弱,為了進一步的研究和應用,我們把直導線繞成了螺線管,使其磁場進一步增強,發現通電螺線管的磁場與條形磁體的磁場是相似的,磁場方向遵循右手定則,也稱安培定則。
作
業
動手動腦學物理:①、②、③、④
教學流程
板
書
設
計
第三節:電生磁
一、電流的磁效應
通電導線周圍有磁場,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這種現象叫做電流的磁效應。
二、通電螺線管的磁場
1.通電螺線管的磁場與條形磁體的磁場是相似的。
2.判斷方法:用右手握住螺線管,讓四指彎向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線管的北極。
課
后
反
思
這節課的概念較多,中間的小探究實驗有二、三個,所以時間會很緊,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靈活控制。
雖然有幾個探究實驗,但還是要突出探究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是比較好的,該實驗在器材不多的情況下,要重演示實驗的質量,讓大多數學生看到其中鐵屑的分布是至關重要的。
另外幾個實驗盡量讓學生動手,因為該實驗涉及的器材以前都用過,步驟也不復雜,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