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教案 > 八年級物理教案 > 《歐姆定律》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8-08

《歐姆定律》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及其表達式的物理意義,了解定律中各量的單位;

  2.能較熟練地運用歐姆定律分析解決有關的簡單問題;

  3.知道什么叫伏安法;

  4.培養運用物理公式解答物理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教具

  寫有課堂練習題的小黑板(或幻燈片)。

  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 引入新課

  教師:上節課我們通過實驗得出了導體中的電流跟它兩端的電壓和它的電阻的關系,請一位同學敘述一下這個關系(抽中等學生或差等生不看書回答)。大家認為他說得對嗎?(不足之處由學生訂正)上節課我們曾經把這個關系用數學式子表示出來,請一位同學回答是怎樣表示的?(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板書:R一定時,I1/I2=U1/U2 (1)

  U一定時,I1/I2=R2/R1 (2)

  教師: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就是將這些關系綜合起來,得出的一個電學的基本規律,即歐姆定律.

  板書:歐姆定律

  2.新課教學

  教師:歐姆定律的內容是什么呢?讓大家閱讀課本,請一位同學朗讀歐姆定律的內容,教師板書.

  板書: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教師:歐姆定律的內容中好像比上節實驗得出的關系少設了一點什么,你們發現了沒有?(在說到“正比”或“反比”時,沒有說“在電阻一定的情況下”或“電壓不變的情況下”)這是否意味著“導體中的電流跟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不需要保持電阻不變這個條件了呢?不是的.只有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才會跟它兩端電壓成正比.同樣,也只有電壓不變時,導體中的電流才會跟它的電阻成反比.定律作了簡明的敘述,但暗含了這兩個條件.這是對定律應注意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定律沒有指明“正比”、“反比”所應滿足的條件,還意味著它能適用于電壓、電阻同時都變化時,電流應如何變的情形,這種情形在以后的學習中將會遇到.其次歐姆定律中說到的電流、電壓、電阻都是屬于同一段導體的.在后面將歐姆定律用于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時,注意到這一點是很必要的.歐姆定律的內容可以用公式來表述,請大家看看課本上是怎樣表述的(學生看書,教師板書)

  現在請大家解答下面兩個問題.(出示小黑板或幻燈片.請兩個學生在黑板上解答,教師巡視指導.兩個問題均有兩種解法.例如①,可以先用歐姆定律解出電阻值,再用歐姆定律解電流值;也可以直接用前面比例式(1)求解.)

  問題①一個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是0.25伏時,流過它的電流是0.13安.如果流過它的電流變為0.91安,此時它兩端的電壓多大?

  問題②一個電阻箱接在電壓不變的電源上.把它的電阻調到350歐時,流過它的電流是21毫安.若再調節電阻箱,使流過它的電流變為126毫安,此時電阻箱的電阻應是多大?

  教師:在解答問題①時,除了黑板上的解法外,有同學還用了另一種解法(教師板書出來)大家看都對嗎?(學生答)歐姆定律是一個普遍適用的定律.但在涉及只求兩個量的變化關系的問題中,直接用比例式解通常要簡捷些.

  3.讓大家閱讀“想想議議”中提出的問題,議論一下.(學生閱讀,分組議論)

  教師:為什么安培表不能直接接到電源兩極上去?(學生回答,教師訂正)伏特表接到電源兩極上為什么不會被燒毀?(學生回答,教師訂正)

  4.小結

  教師:這節課我們在實驗得出的規律的基礎上概括總結出了歐姆定律.剛才大家看到,應用歐姆定律,不僅可以定量計算各種電學問題,而且還能簡單明了地解釋像安培表為什么不能直接接到電源兩極上這類物理問題.今后學習中我們將會接觸到這一電學基本規律的廣泛應用.今天的復習任務首先是把定律的物理意義真正理解清楚.在作業中一定要注意解答的書寫格式,養成簡明、正確表達的好習慣.

  5.布置作業

  (1)工廠中車床照明燈采用36伏的安全電壓,某車床照明燈工作時燈絲電阻是32歐,求通過燈絲的電流.

  (2)一段導體兩端電壓是2伏時,導體中的電流是0.5安,如果電壓增大到3伏,導體中的電流多大?

  (3)電壓保持不變,當接電阻為242歐的燈泡時,電路中的電流為0.91安,如改接電阻為165歐的電烙鐵,電路中的電流是多大?

  設想、體會

  1.本課題教學設計的關鍵之一是處理好第一節的實驗規律和歐姆定律的關系,使學生易于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的物理意義.特別是歐姆定律的公式為什么那樣表達,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難點.采用根據實驗結果寫出,再令=1的辦法引出,超出初中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是不可取的;直接把公式抬出來,不說明它為什么綜合概括了實驗規律,就急急忙忙用公式去解題的辦法,給學生理解公式的物理意義留下懸案,也是不妥當的.本教案設計的基本思路是,從實驗規律出發,引出定律內容,再把定律的結論與實驗的結論對比理解,說明定律既概括了實驗的結果,又比實驗結論更具有普遍性.在引出公式后,由公式導出兩個實驗的結論,說明公式也的確是實驗結論的概括.這樣,學生對定律的內容和公式的物理意義就有了切實的理解.對課文開頭提出的歐姆定律是“實驗結果綜合起來”的才會有真切的體會。這樣做的前提是在本章第一節的教學中,先通過實例運用學生在小學和中學數學學習中已較熟悉的比例知識導出本教案中的(1)(2)兩式,根據第一節的內容和課時實際,不難做到.培養學生理解運用數學表達物理規律和應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是本章的一個重要特點。上述設計和課堂練習題的設計都有利于這種能力的培養.

  2.本課題的另一重點教學目標是初步培養學生應用歐姆定律解題的能力。“掌握歐姆定律”的教學要求是本章以至電學學完后的最終要求.這節課只應是既簡單又基礎的應用。由于學生已經較長時間沒有涉及到用公式進行定量計算,在這一節課對解題加以強調是非常必要的.教案中采取學生先閱讀課文例題,再一起概括小結解題思路方法;在本課小結中再次強調,對學生提出要求等措施來實現.

  3.由于采用了學生閱讀課文的措施,這不僅有力地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而且也減少了教師的重復板書,節約了一些教學時間,有條件加兩個課堂練習題。這兩個練習題的目的不僅在于強調在涉及物理量的變化關系時,可以用比例法巧解,而且也再一次強化了歐姆定律與實驗所得的規律的一致性的認識。但對U、I、R三個量同時變的問題,僅在教師闡明定律的意義時提及,在練習題中沒有涉及,留待后續學習中去深化,以免加大學習的難度。

  4.定律中的U、I、R是對同一導體而言,在本節課只需提醒學生注意就可以了。不必去講不同導體的U、I、R要用下標區別的問題。待學習電阻的串聯時,有了這種需要再提出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

  2.能初步運用歐姆定律計算有關問題.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介紹歐姆的故事,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品格教育.

  教學重點:

  歐姆定律的定義

  教學難點:

  歐姆定律的應用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1.找學生回答第一節實驗得到的兩個結論.在導體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加在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加在導體兩端電壓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有一個電阻,在它兩端加上4v電壓時,通過電阻的電流為2a,如果將電壓變為10v,通過電阻的電流變為多少?為什么?

  要求學生答出,通過電阻的電流為5a,因為電阻一定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加在電阻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3.在一個10 的電阻兩端加上某一電壓u時,通過它的電流為2a,如果把這個電壓加在20 的電阻兩端,電流應為多大?為什么?

  要求學生答出,通過20 電阻的電流為1a,因為在電壓一定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電阻大小成反比,我們已經知道了導體中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關系,導體中電流跟這段導體電阻的關系,這兩個關系能否用一句話來概括呢?

  啟發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復述,指出這個結論就叫歐姆定律.

  (一)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節兩個實驗結果的綜合,電流、電壓、電阻的這種關系首先由德國物理學家歐姆得出,所以叫做歐姆定律,它是電學中的一個基本定律.

  2.介紹《歐姆堅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歐姆定律中的電流是通過導體的電流,電壓是指加在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電阻是指這段導體所具有的電阻值.如果用字母u表示導體兩端的電壓,用字母r表示導體的電阻,字母i表示導體中的電流,那么歐姆定律能否用一個式子表示呢?

  (二)歐姆定律公式

  教師強調

  (l)公式中的i、u、r必須針對同一段電路.

  (2)單位要統一i的單位是安(a)u的單位是伏(v)r的單位是歐( )

  (三)運用歐姆定律計算有關問題

  【例1】 一盞白熾電燈,其電阻為807 ,接在220v的電源上,求通過這盞電燈的電流.

  教師啟發指導

  (1)要求學生讀題.

  (2)讓學生根據題意畫出簡明電路圖,并在圖上標明已知量的符號及數值和未知量的符號.

  (3)找學生在黑板上板書電路圖.

  (4)大家討論補充

  (5)找學生回答根據的公式.

  鞏固練習

  練習1 有一種指示燈,其電阻為6.3 ,通過的電流為0.45a時才能正常發光,要使這種指示燈正常發光,應加多大的電壓?

  練習2 用電壓表測導體兩端的電壓是7.2v,用電流表測通過導體的電流為0.4a,求這段導體的電阻?

《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的基本定律,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和分析電路的基礎,是本章的重點。本次課的邏輯性、理論性很強,重點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實驗得出歐姆定律,最關鍵的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實驗方法,另一個就是歐姆定律。歐姆定律的含義主要是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逐漸理解,而且定律的形式很簡單,所以是重點而不是難點。學生對實驗方法的掌握既是重點也是難點,這個實驗難度比較大,主要在實驗的設計、數據的記錄以及數據的分析方面。由于實驗的難度比較大,學生出現錯誤的可能性也比較大,所以實驗的評估和交流也比較重要。這些方面都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協助,所以這次課采用啟發式綜合教學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使學生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其中的電流。

  ②通過實驗認識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

  ③會觀察、收集實驗中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

  過程與方法

  ①根據已有的知識猜測未知的知識。

  ②經歷歐姆定律的發現過程并掌握實驗的思路、方法。

  ③能對自己的實驗結果進行評估,找到成功和失敗的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讓學生用聯系的觀點看待周圍的事物并能設計實驗方案證實自己的猜測。

  ②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小心求證,形成嚴謹的科學精神。

  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實驗方法;理解歐姆定律。

  難點:設計實驗過程;實驗數據的分析;實驗結果的評估。

  教學方法

  啟發式綜合教學法。

  教學準備

  教具:投影儀、投影片。

  學具:電源、開關、導線、定值電阻(5Ω、10Ω)、滑動變阻器、電壓表和電流表。

  板書設計

  已學的電學物理量:電流I、電壓U、電阻R。

  猜測三者之間的關系:I=UR、I=U/R、I=U—R、……

  實驗所需器材:電源、開關、導線、電阻、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

  實驗電路圖:見圖—10

  記錄表格:

  結論:(歐姆定律)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復習提問

  ①我們學過的電學部分的物理量有哪些?

  ②他們之間有聯系嗎?

  ③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越高,通過它的電流如何變化?當導體的電阻越大,通過它的電流如何變化?

  學生以舉手的形式回答問題,并將自己的想法寫在學案上。

  這部分問題學生以前已經有了感性的認識,大部分學生回答得很正確,即使有少數同學回答錯誤也沒有關系,學生之間會進行糾正。

  導入新課

  提問:電壓增大,電流也隨著增大,但是你知道電流增大了多少嗎?

  讓學生猜測電流I、電壓U、電阻R之間的關系式。

  學生大膽猜想。

  不論對錯,教師都應認真對待,但應該注意:猜想不是瞎猜、亂猜,不是公式越多越好,應該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有根據,符合邏輯進行猜想。同時可將所有學生的猜想寫在黑板上,這對其他的同學有啟發作用。

  進行新課

  一、設計實驗

  讓學生闡述自己進行實驗的初步構想。

  ①器材。

  ②電路。

  ③操作。

  對學生的實驗方法提出異議,促使學生思索實驗的改進。

  鎖定實驗方案,板書合理的器材選擇、電路圖、數據記錄方法、操作過程。

  學生按照學案的過程,補充實驗器材,畫電路圖,并且簡單陳述自己的實驗操作過程。

  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異議,討論實驗的改進方案,并修正器材、電路圖、操作方法。

  設計實驗部分是一個難點,教師要進行引導,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想法,在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自我發現問題。

  二、進行實驗

  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困難學生。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

  實驗數據之間的關系非常明顯,要讓學生從分析數據的過程中感受歐姆定律發現的邏輯過程,傳授學生控制變量法。

  三、分析論證

  傳授學生觀察數據的方法,投影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數據找到問題的答案,最終得到結論。

  學生根據教師投影出的問題觀察數據,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規律。

  四、評估交流

  讓學生討論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和解決辦法,教師引領回答幾個大家普遍遇到的問題。

  學生小組內討論。

  使學生意識到共同討論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借鑒別人的經驗。

  鞏固練習

  擴展記錄表格,讓學生補充。

  投影一道與生活有關的題目。

  學生補充表格。

  學生在作業本上完成。

  這個練習很簡單,但能使學生沿著前面的思維慣性走下去,強化學生對歐姆定律的認識。

  這一道練習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歐姆定律在生活中的應用。

  課堂小結

  讓學生歸納這節課學到的知識,回顧實驗的設計和操作過程,既強化了知識又鍛煉了學生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

  學生歸納。

  讓學生意識到課堂回顧的重要性,并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重要作用

《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篇4

  《歐姆定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

  2.能初步運用歐姆定律計算有關問題.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介紹歐姆的故事,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品格教育.

  教學重點:歐姆定律的定義

  教學難點:歐姆定律的應用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1.找學生回答第一節實驗得到的兩個結論.在導體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

  跟加在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加在導體兩端電壓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

  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有一個電阻,在它兩端加上4v電壓時,通過電阻的電流為2a,如果將電壓變為10v,通過電阻的電流變為多少?為什么?

  要求學生答出,通過電阻的電流為5a,因為電阻一定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加在電阻兩

  端的電壓成正比.

  3.在一個10 的電阻兩端加上某一電壓u時,通過它的電流為2a,如果把這個電壓加在20 的電阻兩端,電流應為多大?為什么?

  要求學生答出,通過20 電阻的電流為1a,因為在電壓一定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

  電阻大小成反比,我們已經知道了導體中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關系,導體中電流跟這段導體電阻的關系,這兩個關系能否用一句話來概括呢?

  啟發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復述,指出這個結論就叫歐姆定律.

  (-)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節兩個實驗結果的綜合,電流、電壓、電阻的這種關系首先由德國

  物理學家歐姆得出,所以叫做歐姆定律,它是電學中的一個基本定律.

  2.介紹《歐姆堅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歐姆定律中的電流是通過導體的電流,電壓是指加在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電

  阻是指這段導體所具有的電阻值.

  如果用字母u表示導體兩端的電壓,用字母r表示導體的電阻,字母i表示導體中的電流,那么歐姆定律能否用一個式子表示呢?

  (二)歐姆定律公式   

  教師強調

  (l)公式中的i、u、r必須針對同一段電路.

  (2)單位要統一i的單位是安(a)u的單位是伏(v)r的單位是歐( )

  (三)運用歐姆定律計算有關問題

  【例1】  一盞白熾電燈,其電阻為807 ,接在220v的電源上,求通過這盞電燈的電流.

  教師啟發指導

  (1)要求學生讀題.

  (2)讓學生根據題意畫出簡明電路圖,并在圖上標明已知量的符號及數值和未知量的符號.

  (3)找學生在黑板上板書電路圖.

  (4)大家討論補充,最后的簡明電路圖如下圖

  (5)找學生回答根據的公式.

  鞏固練習

  練習1  有一種指示燈,其電阻為6.3 ,通過的電流為0.45a時才能正常發光,要使這種指示燈正常發光,應加多大的電壓?

  練習2  用電壓表測導體兩端的電壓是7.2v,用電流表測通過導體的電流為0.4a,求這段導體的電阻? 

  板書設計:(略)

  教學后記:

《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篇5

  《歐姆定律》分兩課時進行教學,本節課是第二課時,在上節課已經進行同一導體兩端電流電壓的關系實驗后進行,重點在培養學生自己總結得出歐姆定律的內容及表達式,并理解三個公式的物理意義,教師要注意引導,還要注意對歐姆定律建立的講解,增加學生的物理學史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歐姆定律編排在學生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識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系統性。歐姆定律(初中學習的是部分電路歐姆定律)作為一個重要的物理規律,反映了電流、電壓、電阻這三個重要的電學量之間的關系,是電學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決電路問題的金鑰匙。歐姆定律是電和磁一章的教學重點,也是初中《自然科學》中重點內容之一。歐姆定律這節課特點是,十分重視科學方法教育,重視科學研究的過程。讓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體驗方法、學習方法,了解得出歐姆定律的過程。教學內容的編排是根據實驗目的和實驗方法,提出實驗方案,通過做實驗和對實驗數據分析、處理得到定律以及數學表達式。通過本節課學習,主要使學生掌握同一電路中電學三個基本量之間的關系,初步掌握運用歐姆定律解決實際電學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了解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多個變量關系的實驗方法,同時也為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打下了基礎。

  在本節課中,教材是通過演示實驗,來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系,從而得出歐姆定律。雖然,這樣安排教師的主導作用能發揮得比較好,但演示實驗可見度不大,學生動手參與率不高,學生主體作用也沒有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另一方面,學生已初步學會了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使用,具備做此實驗的基本技能。因此,本節課我把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在實驗中進一步體驗“控制變量法”,同時也使學生通過實驗,對歐姆定律有了感性認識。然后由各小組根據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得出初步結論,并交流探究成果,及時調控矯正,這一環節的操作要點,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主。其目的是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反饋,對學生參與實驗的態度和效果進行考證。

  本節課的設計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諸如:教學內容有點繁瑣,沒有給學生充分自由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學生的科學探究有效性不高,有點照本宣科,還有歐姆定律的計算還有待進一步的鞏固和深化。

《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篇6

  一、電壓

  (一)、電壓的作用

  1、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壓使電路中的自由電荷定向移動形成了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電路中獲得持續電流的條件①電路中有電源(或電路兩端有電壓)②電路是連通的。

  注:說電壓時,要說兩端的電壓,說電流時,要說通過的電流。

  3、在理解電流、電壓的概念時,通過觀察水流、水壓的模擬實驗幫助我們認識問題,這里使用了科學研究方法“類比法”

  (類比是指由一類事物所具有的屬性,可以推出與其類似事物也具有這種屬性的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方法)

  (二)、電壓的單位

  1、國際單位: v       常用單位:kv  mv 、μv 

  換算關系:1kv=1000v 1v=1000 mv  1 mv=1000μv

  2、記住一些電壓值:    一節干電池1.5v     一節蓄電池 2v        家庭電壓220v   安全電壓不高于36v

  (三)、電壓測量:

  1、儀器:電壓表 ,符號:

  2、讀數時,看清接線柱上標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電壓值

  3、使用規則:兩要、一不

  ①電壓表要并聯在電路中。

  ②電流從電壓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否則指針會反偏。

  ③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最大量程。

  ⅰ 危害:被測電壓超過電壓表的最大量程時,不僅測不出電壓值,電壓表的指針還會被打彎甚至燒壞電壓表。

  ⅱ 選擇量程:實驗室用電壓表有兩個量程,0—3v 和0—15v。測量時,先選大量程,用開關試觸,若被測電壓在3v—15v可 測量 ,若被測電壓小于3v則 換用小的量程,若被測電壓大于15v則換用更大量程的電壓表。

  (四)、電流表、電壓表的比較:

  電流表 電壓表

  異 符號 

  連接 串聯 并聯

  直接連接電源 不能 能

  量  程 0.6a 3a 3v  15v

  每大格 0.2a 1a 1v  5v

  每小格 0.02a 0.1a 0.1v  0.5v

  內阻 很小,幾乎為零

  相當于短路 很大

  相當于開路

  同 調零;讀數時看清量程和每大(小)格;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不能超過最大測量值。

  (六)、利用電流表、電壓表判斷電路故障

  1、電流表示數正常而電壓表無示數:

  “電流表示數正常”表明主電路為通路,“電壓表無示數”表明無電流通過電壓表,則故障原因可能是:①電壓表損壞;②電壓表接觸不良;③與電壓表并聯的用電器短路。

  2、電壓表有示數而電流表無示數

  “電壓表有示數”表明電路中有電流通過,“電流表無示數”說明沒有或幾乎沒有電流流過電流表,則故障原因可能是①電流表短路;②和電壓表并聯的用電器開路,此時電流表所在電路中串聯了大電阻(電壓表內阻)使電流太小,電流表無明顯示數。

  3、電流表電壓表均無示數

  “兩表均無示數”表明無電流通過兩表,除了兩表同時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電路斷路導致無電流。

  二、電阻

  (一)定義及符號:

  1、定義:電阻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

  2、符號:r。

  (二)單位:

  1、國際單位:歐姆。規定:如果導體兩端的電壓是1v,通過導體的電流是1a,這段導體的電阻是1ω。

  2、常用單位:千歐、兆歐。

  3、換算:1mω=1000kω 1 kω=1000ω

  4、了解一些電阻值:手電筒的小燈泡,燈絲的電阻為幾歐到十幾歐。日常用的白熾燈,燈絲的電阻為幾百歐到幾千歐。實驗室用的銅線,電阻小于百分之幾歐。電流表的內阻為零點幾歐。電壓表的內阻為幾千歐左右。

  (三)影響因素:

  1、實驗原理: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通過電流的變化來研究導體電阻的變化。(也可以用串聯在電路中小燈泡亮度的變化來研究導體電阻的變化)

  2、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所以定論“電阻的大小與哪一個因素的關系”時必須指明“相同條件”

  3、結論: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于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還與溫度有關。

  4、結論理解:

  ⑴導體電阻的大小由導體本身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決定。與是否接入電路、與外加電壓及通過電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無關,所以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⑵結論可總結成公式r=ρl/s,其中ρ叫電阻率,與導體的材料有關。記住:ρ銀<ρ銅<ρ鋁,ρ錳銅<ρ鎳隔。假如架設一條輸電線路,一般選鋁導線,因為在相同條件下,鋁的電阻小,減小了輸電線的電能損失;而且鋁導線相對來說價格便宜。

  (四)分類

  1、定值電阻:電路符號:        。

  2、可變電阻(變阻器):電路符號                  。

  ⑴滑動變阻器:

  構造:瓷筒、線圈、滑片、金屬棒、接線柱

  結構示意圖:

  。

  變阻原理: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

  使用方法:選、串、接、調

  根據銘牌選擇合適的滑動變阻器;串聯在電路中;接法:“一上一下” ;接入電路前應將電阻調到最大。

  銘牌:某滑動變阻器標有“50ω1.5a”字樣,50ω表示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為50ω或變阻范圍為0-50ω。1.5a表示滑動變阻器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為

  1.5a.

  作用:①通過改變電路中的電阻,逐漸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②保護電路

  應用:電位器

  優缺點:能夠逐漸改變連入電路的電阻,但不能表示連入電路的阻值

  注意:①滑動變阻器的銘牌,告訴了我們滑片放在兩端及中點時,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②分析因變阻器滑片的變化引起的動態電路問題,關鍵搞清哪段電阻絲連入電路,再分析滑片的滑動導致變阻器的阻值如何變化。

  ⑵電阻箱:

  分類:

  旋盤式電阻箱:結構:兩個接線柱、旋盤

  變阻原理:轉動旋盤,可以得到0-9999.9ω之間的任意阻值

  讀數:各旋盤對應的指示點的示數乘以面板上標記的倍數,然后加在一起,就是接入電路的電阻

  插孔式電阻箱:結構:銅塊、銅塞,電阻絲

  讀數:拔出銅塞所對應的電阻絲的阻值相加,就是連入電路的電阻值。  

  優缺點:能表示出連入電路的阻值,但不能夠逐漸改變連入電路的電阻。

  三、歐姆定律。

  1、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①提出問題:電流與電壓電阻有什么定量關系?

  ②制定計劃,設計實驗:要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即:保持電阻不變,改變電壓研究電流隨電壓的變化關系;保持電壓不變,改變電阻研究電流隨電阻的變化關系。

  ③進行實驗,收集數據信息:(會進行表格設計)

  ④分析論證:(分析實驗數據尋找數據間的關系,從中找出物理量間的關系,這是探究物理規律的常用方法。)

  ⑤得出結論:在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與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歐姆定律的內容: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3、數學表達式 i=u/r

  4、說明:①適用條件:純電阻電路(即用電器工作時,消耗的電能完全轉化為內

  能)

  ②i、u、r對應 同一導體或同一段電路,不同時刻、不同導體或不同段電路三者不能混用,應加角碼區別。三者單位依次是 a 、v  、ω

  ③  同一導體(即r不變),則i與u 成正比   同一電源(即u不變),則i 與r成反比。

  ④

  是電阻的定義式,它表示導體的電阻由導體本身的長度、橫截面積、材料、溫度等因素決定。 

  r=u/i 是電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導體的電阻可由u/i給出,即r 與u、i的比值有關,但r與外加電壓u 和通過電流i等因素無關。

  5、解電學題的基本思路

  ①認真審題,根據題意畫出電路圖;

  ②在電路圖上標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時加角碼);

  ③選擇合適的公式或規律進行求解。

  四、伏安法測電阻

  1、定義: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分別測出電路中某一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就可以根據歐姆定律算出這個導體的電阻,這種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電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電路圖:    (右圖) 

  4、步驟:①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

  連接實物時,必須注意 開關應斷開

  ② 檢查電路無誤后,閉合開關s,三次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分別讀出電流表、電壓表的示數,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討論:⑴本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改變被測電阻兩端的電壓(分壓),同時又保護電路(限流)。

  ⑵測量結果偏小是因為:有部分電流通過電壓表,電流表的示數大于實際通過rx電流。根據rx=u/i電阻偏小。

  ⑶如圖是兩電阻的伏安曲線,則r1>r2

  五、串聯電路的特點:

  1、電流:文字:串聯電路中各處電流都相等。

  字母:i=i1=i2=i3=……in

  2、電壓:文字: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電壓之和。

  字母:u=u1+u2+u3+……un

  3、電阻:文字:串聯電路中總電阻等于各部分電路電阻之和。

  字母:r=r1+r2+r3+……rn

  理解:把n段導體串聯起來,總電阻比任何一段導體的電阻都大,這相當于增加了導體的長度。

  特例: n個相同的電阻r0串聯,則總電阻r=nr0   .

  4、分壓定律:文字:串聯電路中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與其電阻成正比。

  字母:u1/u2=r1/r2    u1:u2:u3:…= r1:r2:r3:…

  六、并聯電路的特點:

  1、電流:文字:并聯電路中總電流等于各支路中電流之和。

  字母: i=i1+i2+i3+……in

  2、電壓:文字: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都相等。

  字母:u=u1=u2=u3=……un

  3、電阻:文字:并聯電路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支路電阻倒數之和。  

  字母:1/r=1/r1+1/r2+1/r3+……1/rn

  理解:把n段導體并聯起來,總電阻比任何一段導體的電阻都小,這相當于導體的橫截面積增大。

  特例: n個相同的電阻r0并聯,則總電阻r=r0/n   .

  求兩個并聯電阻r1、r2的總電阻r=

  4、分流定律:文字:并聯電路中,流過各支路的電流與其電阻成反比。    

  字母:i1/i2= r2/r1  

《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篇7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歐姆定律》是人教版物理義務教育八年級下冊第六章“歐姆定律”的第四節內容。

  本節是在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之后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電流、電壓、電阻與電壓和電壓的關系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后面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和“安全用電”打下基礎。所以歐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本節教材的特點之一是適合于學生探究學習,同時也適合讓學生閱讀自學。

  2、說教材目標

  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及認識能力,確定以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歐姆定律,并能進行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歐姆定律的認識,體會物理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增強對科學和科學探究的興趣。

  3、說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探究同一段電路中電流與電阻和電壓的關系,體驗控制變量法在實驗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學重點:對歐姆定律的理解和應用。

  二、說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據一年多來的實施新課程的經驗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幾方面:一是大膽設計了學生探究同一段電路中電流與電壓和電阻之間的關系實驗,突出物理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體現新課程“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基本理念,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精神以及創新意識。二是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提高法、講授法、觀摩法、閱讀法、分析、歸納法等,使整個教學過程處于引導——啟發的教學狀態之中,以求獲得最佳教學效果。三是注重滲透物理科學方法——控制變量法,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會物理學研究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性素質。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再是一種簡單的刺激和反應關系,而是個人借助某種“認知橋梁”或者“同化和異化”不斷組織和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我覺得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應重視學情,突出自主學習。本屆初二學生一年半新課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的物理新教材的學習,已基本領會了科學探究的各主要環節,也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及操作能力。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培養學生學會通過自學、觀察、閱讀等方法獲取物理知識。本節課通過閱讀三道例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模仿分析、推理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讓學生親自經歷運用科學方法探究物理知識的過程,真正掌握控制變量實驗這種科學方法。如在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保持電阻阻值不變,而在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則調節變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

  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自己摸索,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出“新”的物理規律。如讓學生從實驗得到的兩組數據進行討論分析,最終得出“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程序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試電筆是檢修電路時必備的工具,使用它來檢查電路時手指必須接觸到筆尾的金屬體,讓電流通過人體,流入大地。

  讓一位學生當場檢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線和零線,并說說有沒有不良的感覺。

  引導學生分析、提問:通過人體的電流有多小?它與電路的電壓和電阻有什么關系? 通過演示,創設物理情景激發學生探究心向,引導學生提問問題。本節課從試電筆的使用引入新課,試電筆是家庭常備工具,同學大多有使用過,用這個例子引入,目的要體現新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探究發現 提出問題:

  師:如果知道一個導體的電阻,還知道加在它兩端的電壓,能不能計算通過它的電流呢?

  2、猜想或假設

  允許同桌進行討論。請學生發言,老師給予肯定、鼓勵、引導,對學生的回答加以篩選,如:

  電壓越大,電流越大。

  電阻越大,電流越小

  也許是其中的兩個相乘等于第三個?也許是其中的兩個相除等于第三個。

  3、設計實驗

  學生實驗桌上擺著的器材:定值電阻若干個、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學生電源、開頭、導線若干。讓學生根據以下電路圖進行實驗:在電路中測量電阻兩端的電壓u和通過電流i,研究電流i與電阻r和電壓u這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4、進行實驗

  按圖連接電路,測量并記下幾組電壓和電流值。

  電阻r/ω 電壓u/v 電流i/a

  1

  2

  3

  換接另一個電阻,再次記下幾組電壓和電流值。

  5、分析和論證

  結論:電流i、電阻r、電壓u的關系可以用公式表示為

  6、評估與交流

  遷移拓展 例題分析:我們已經,試電筆內必須有一支很大的電阻,用來限制通過人體的電流。現有一支試電筆,其中的電阻為880kω,氖管的電阻和人體的電阻都比這個數值小得多,可以不計。使用時流過人體的電流是多少?

  教師啟發指導:

  要求學生讀題;

  讓學根據題意畫出簡明電路圖,并標出已知量的符號及數值和未知量的符號;

  找學生回答根據的公式。

  布置作業:

  動手動腦學物理1、4

《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篇8

  一、電壓

  (一)、電壓的作用

  1、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壓使電路中的自由電荷定向移動形成了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電路中獲得持續電流的條件①電路中有電源(或電路兩端有電壓)②電路是連通的。

  (二)、電壓的單位

  1、國際單位: v 常用單位:kv mv 、μv

  換算關系:1kv=1000v 1v=1000 mv 1 mv=1000μv

  2、記住一些電壓值: 一節干電池1.5v 一節蓄電池 2v 家庭電壓220v 安全電壓不高于36v

  (三)、電壓測量:

  1、儀器:電壓表 ,符號:

  2、讀數時,看清接線柱上標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電壓值

  3、使用規則:①電壓表要并聯在電路中。

  ②電流從電壓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否則指針會反偏。

  ③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最大量程。

  二、電阻

  (一)定義及符號:

  1、定義:電阻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

  2、符號:r。

  (二)單位:

  1、國際單位:歐姆。規定:如果導體兩端的電壓是1v,通過導體的電流是1a,這段導體的電阻是1ω。

  2、常用單位:千歐、兆歐。

  3、換算:1mω=1000kω 1 kω=1000ω

  4、了解一些電阻值:手電筒的小燈泡,燈絲的電阻為幾歐到十幾歐。日常用的白熾燈,燈絲的電阻為幾百歐到幾千歐。實驗室用的銅線,電阻小于百分之幾歐。電流表的內阻為零點幾歐。電壓表的內阻為幾千歐左右。

  (三)影響因素:

  結論: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于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還與溫度有關。

  (四)分類

  1、定值電阻:電路符號: 。

  2、可變電阻(變阻器):電路符號 。

  ⑴滑動變阻器:

  構造:瓷筒、線圈、滑片、金屬棒、接線柱

  結構示意圖:

  變阻原理: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

  作用:①通過改變電路中的電阻,逐漸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②保護電路

  ⑵電阻箱。

  三、歐姆定律。

  1、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結論:在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與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歐姆定律的內容: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3、數學表達式 i=u/r

  四、伏安法測電阻

  1、定義: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分別測出電路中某一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就可以根據歐姆定律算出這個導體的電阻,這種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電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電路圖: (右圖)

  五、串聯電路的特點:

  1、電流:文字:串聯電路中各處電流都相等。

  字母:i=i1=i2=i3=……in

  2、電壓:文字: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電壓之和。

  字母:u=u1+u2+u3+……un

  3、電阻:文字:串聯電路中總電阻等于各部分電路電阻之和。

  字母:r=r1+r2+r3+……rn

  六、并聯電路的特點:

  1、電流:文字:并聯電路中總電流等于各支路中電流之和。

  字母: i=i1+i2+i3+……in

  2、電壓:文字: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都相等。

  字母:u=u1=u2=u3=……un

  3、電阻:文字:并聯電路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支路電阻倒數之和。

  字母:1/r=1/r1+1/r2+1/r3+……1/rn

  初三物理上冊知識點: 第八章 《電與磁》復習提綱

  一、磁現象:

  1、磁性:磁鐵能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吸鐵性)

  2、磁體: 定義:具有磁性的物質

  分類:永磁體分為 天然磁體、人造磁體

  3、磁極:定義: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磁體兩端最強中間最弱)

  種類:水平面自由轉動的磁體,指南的磁極叫南極(s),指北的磁極叫北極(n)

  作用規律: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4、磁化: ① 定義: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獲得磁性的過程。

  ②鋼和軟鐵的磁化:軟鐵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稱為軟磁材料。鋼被磁化后,磁性能長期保持,稱為硬磁性材料。

  二、磁場:

  1、定義:磁體周圍存在著的物質,它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殊物質。

  2、基本性質:磁場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力的作用。磁極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磁場而發生的。

  3、方向規定:在磁場中的某一點,小磁針北極靜止時所指的方向(小磁針北極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該點磁場的方向。

  4、磁感應線:

  ①定義:在磁場中畫一些有方向的曲線。任何一點的曲線方向都跟放在該點的磁針北極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體周圍的磁感線都是從磁體的北極出來,回到磁體的南極。

  5、磁極受力:在磁場中的某點,北極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該點的磁場方向一致,南極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該點的磁場方向相反。

  6、分類:

  ι、地磁場:

  ① 定義:在地球周圍的空間里存在的磁場,磁針指南北是因為受到地磁場的作用。

  ② 磁極:地磁場的北極在地理的南極附近,地磁場的南極在地理的北極附近。

  ③ 磁偏角:首先由我國宋代的沈括發現。

  ⅱ、電流的磁場:

  ① 奧斯特實驗:通電導線的周圍存在磁場,稱為電流的磁效應。該現象在1820年被丹麥的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該現象說明:通電導線的周圍存在磁場,且磁場與電流的方向有關。

  ② 通電螺線管的磁場: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和條形磁鐵的磁場一樣。其兩端的極性跟電流方向有關,電流方向與磁極間的關系可由安培定則來判斷。

  ③應用:電磁鐵

  三、電磁感應:

  1、學史: 英 國物理學家 法拉第 發現。

  2、感應電流:

  導體中感應電流的方向,跟 運動方向和 磁場方向 有關。

  4、應用——交流發電機

  5、交流電和直流電:

  四、磁場對電流的作用:

  1、通電導體在磁場里受力的方向,跟 電流方向 和 磁場方向 有關。

  2、應用——直流電動機

《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篇9

  歐姆定律這一節課的重點是歐姆定律的導出以及對它內容的理解。這一部分知識內容對學生來說又是一個難點,所以在我進行講授新課之前先讓學生回顧上一節的教學內容: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論,然后重新給出上一節課的實驗數據表格,讓學生自己分析實驗數據得出了結論: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即歐姆定律的內容。再根據內容給出表達式I=U/R.。這節課對歐姆定律的應用和進行練習前先給學生做好準備工作:1、明確公式中各符號所代表的物理量是誰及其單位是什么。2 、重新回顧串并聯電路中電流、電壓、電阻的特點,這樣使學生在練習時知道如何思考,更節省時間,使后面的內容安排上不過于緊張。

  在例題講解和學生練習過程中,還不斷地引導學生去發現歐姆定律在應用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例如,在應用時,I、U、R必須是同一段電路上的三個物理量,必須滿足同一性等相關問題。并要求要有完整的計算步驟。基本上來講,本節課三個班完全都是按照預計的去完成,在八二班上的時候,學生參與意識不強,上課回答不積極,所以課的效果有點平淡,同樣的課,在一、三班就不同,一、三班的學生已漸漸適應了新課的變化,能夠積極投身于課堂中,思維比較活躍,在談到電流形成的原因時,余鎮塔把電流和生物上的生長素做了對比,不論這種對比有沒有道理,重要的是學生可以放開想問題。對于如何測車的流量,學生考慮的比較全面。這不全是因為這兩個班的學生比較好的緣故——上課的積極狀態與學習好壞沒有太大的關系,八二班之所以這樣是與我們長期的被動式教學模式有關,要改變這種現象,可以從兩上方面入手,一是鼓勵,多給那些平時不回答問題的學生表達的機會,二是讓學生在課前(回答前)做充分的準備,只有心中有了底,才敢站起來。

  但總的來講,不知道學生是怎么感覺的,我覺得課沒有新意,有一種模式化的感覺,可能是課堂新教學的新鮮感已漸漸淡化的緣故,對于我來講,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模式就是用來打破的,可能打破它為時尚早,但這是遲早的事。然而,突破口在哪里?下一個努力的方向是什么?課的目標定位在知識上,再好的課層次也不會很高,用知識去培養學生,發展學生,鍛練學生,而不是讓學生去學知識,這才是正確的道路。我隱隱約約感覺到,可能下一步的出路也就在這里。

《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篇10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歐姆定律》是人教版物理義務教育八年級下冊第六章“歐姆定律”的第四節內容。

  本節是在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之后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電流、電壓、電阻與電壓和電壓的關系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后面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和“安全用電”打下基礎。所以歐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本節教材的特點之一是適合于學生探究學習,同時也適合讓學生閱讀自學。

  2、說教材目標

  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及認識能力,確定以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歐姆定律,并能進行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歐姆定律的認識,體會物理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增強對科學和科學探究的興趣。

  3、說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探究同一段電路中電流與電阻和電壓的關系,體驗控制變量法在實驗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學重點:對歐姆定律的理解和應用。

  二、說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據一年多來的實施新課程的經驗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幾方面:一是大膽設計了學生探究同一段電路中電流與電壓和電阻之間的關系實驗,突出物理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體現新課程“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基本理念,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精神以及創新意識。二是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提高法、講授法、觀摩法、閱讀法、分析、歸納法等,使整個教學過程處于引導——啟發的教學狀態之中,以求獲得最佳教學效果。三是注重滲透物理科學方法——控制變量法,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會物理學研究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性素質。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再是一種簡單的刺激和反應關系,而是個人借助某種“認知橋梁”或者“同化和異化”不斷組織和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我覺得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應重視學情,突出自主學習。本屆初二學生一年半新課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的物理新教材的學習,已基本領會了科學探究的各主要環節,也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及操作能力。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培養學生學會通過自學、觀察、閱讀等方法獲取物理知識。本節課通過閱讀三道例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模仿分析、推理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讓學生親自經歷運用科學方法探究物理知識的過程,真正掌握控制變量實驗這種科學方法。如在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保持電阻阻值不變,而在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則調節變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

  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自己摸索,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出“新”的物理規律。如讓學生從實驗得到的兩組數據進行討論分析,最終得出“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程序 設計意圖入新課 試電筆是檢修電路時必備的工具,使用它來檢查電路時手指必須接觸到筆尾的金屬體,讓電流通過人體,流入大地。

  讓一位學生當場檢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線和零線,并說說有沒有不良的感覺。

  引導學生分析、提問:通過人體的電流有多小?它與電路的電壓和電阻有什么關系? 通過演示,創設物理情景激發學生探究心向,引導學生提問問題。本節課從試電筆的使用引入新課,試電筆是家庭常備工具,同學大多有使用過,用這個例子引入,目的要體現新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探究發現 提出問題:

  師:如果知道一個導體的電阻,還知道加在它兩端的電壓,能不能計算通過它的電流呢?

  2、猜想或假設

  允許同桌進行討論。請學生發言,老師給予肯定、鼓勵、引導,對學生的回答加以篩選,如:

  電壓越大,電流越大。

  電阻越大,電流越小

  也許是其中的兩個相乘等于第三個?也許是其中的兩個相除等于第三個。

  3、設計實驗

  學生實驗桌上擺著的器材:定值電阻若干個、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學生電源、開頭、導線若干。讓學生根據以下電路圖進行實驗:在電路中測量電阻兩端的電壓u和通過電流i,研究電流i與電阻r和電壓u這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4、進行實驗

  按圖連接電路,測量并記下幾組電壓和電流值。

  電阻r/ω 電壓u/v 電流i/a

  換接另一個電阻,再次記下幾組電壓和電流值。

  5、分析和論證

  結論:電流i、電阻r、電壓u的關系可以用公式表示為

  6、評估與交流遷移拓

  展 例題分析:我們已經,試電筆內必須有一支很大的電阻,用來限制通過人體的電流。現有一支試電筆,其中的電阻為880kω,氖管的電阻和人體的電阻都比這個數值小得多,可以不計。使用時流過

  人體的電流是多少?

  教師啟發指導:

  要求學生讀題;

  讓學根據題意畫出簡明電路圖,并標出已知量的符號及數值和未知量的符號;

  找學生回答根據的公式。

  布置作業:

  動手動腦學物理1、4

《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篇11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歐姆定律》是人教版物理義務教育八年級下冊第六章“歐姆定律”的第四節內容。

  本節是在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之后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電流、電壓、電阻與電壓和電壓的關系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后面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和“安全用電”打下基礎。所以歐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本節教材的特點之一是適合于學生探究學習,同時也適合讓學生閱讀自學。

  2、說教材目標

  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及認識能力,確定以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歐姆定律,并能進行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歐姆定律的認識,體會物理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增強對科學和科學探究的興趣。

  3、說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探究同一段電路中電流與電阻和電壓的關系,體驗控制變量法在實驗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學重點:對歐姆定律的理解和應用。

  二、說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據一年多來的實施新課程的經驗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幾方面:一是大膽設計了學生探究同一段電路中電流與電壓和電阻之間的關系實驗,突出物理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體現新課程“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基本理念,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精神以及創新意識。二是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提高法、講授法、觀摩法、閱讀法、分析、歸納法等,使整個教學過程處于引導——啟發的教學狀態之中,以求獲得最佳教學效果。三是注重滲透物理科學方法——控制變量法,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會物理學研究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性素質。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再是一種簡單的刺激和反應關系,而是個人借助某種“認知橋梁”或者“同化和異化”不斷組織和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我覺得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應重視學情,突出自主學習。本屆初二學生一年半新課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的物理新教材的學習,已基本領會了科學探究的各主要環節,也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及操作能力。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培養學生學會通過自學、觀察、閱讀等方法獲取物理知識。本節課通過閱讀三道例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模仿分析、推理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讓學生親自經歷運用科學方法探究物理知識的過程,真正掌握控制變量實驗這種科學方法。如在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保持電阻阻值不變,而在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則調節變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

  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自己摸索,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出“新”的物理規律。如讓學生從實驗得到的兩組數據進行討論分析,最終得出“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

  1、教學環節 教學程序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試電筆是檢修電路時必備的工具,使用它來檢查電路時手指必須接觸到筆尾的金屬體,讓電流通過人體,流入大地。

  讓一位學生當場檢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線和零線,并說說有沒有不良的感覺。

  引導學生分析、提問:通過人體的電流有多小?它與電路的電壓和電阻有什么關系? 通過演示,創設物理情景激發學生探究心向,引導學生提問問題。本節課從試電筆的使用引入新課,試電筆是家庭常備工具,同學大多有使用過,用這個例子引入,目的要體現新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探究發現

  提出問題:

  師:如果知道一個導體的電阻,還知道加在它兩端的電壓,能不能計算通過它的電流呢?

  2、猜想或假設

  允許同桌進行討論。請學生發言,老師給予肯定、鼓勵、引導,對學生的回答加以篩選,如:

  電壓越大,電流越大。

  電阻越大,電流越小

  也許是其中的兩個相乘等于第三個?也許是其中的兩個相除等于第三個。

  3、設計實驗

  學生實驗桌上擺著的器材:定值電阻若干個、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學生電源、開頭、導線若干。讓學生根據以下電路圖進行實驗:在電路中測量電阻兩端的電壓u和通過電流i,研究電流i與電阻r和電壓u這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4、進行實驗

  按圖連接電路,測量并記下幾組電壓和電流值。

  電阻r/ω 電壓u/v 電流i/a

  1

  2

  3

  換接另一個電阻,再次記下幾組電壓和電流值。

  5、分析和論證

  結論:電流i、電阻r、電壓u的關系可以用公式表示為

  6、評估與交流

  遷移拓展

  例題分析:我們已經,試電筆內必須有一支很大的電阻,用來限制通過人體的電流。現有一支試電筆,其中的電阻為880kω,氖管的電阻和人體的電阻都比這個數值小得多,可以不計。使用時流過人體的電流是多少?

  教師啟發指導:

  要求學生讀題;

  讓學根據題意畫出簡明電路圖,并標出已知量的符號及數值和未知量的符號;

  找學生回答根據的公式。

  布置作業:

  動手動腦學物理1、4

《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篇12

  第四部分 歐姆定律

  一、電壓

  1、電源的作用是給電路兩端提供電壓;電壓是電路中產生電流的原因。電路中有電流,就一定有電壓;電路中有電壓,卻不一定有電流,因為還要看電路是否是通路。

  2、電壓用字母u表示,單位是伏特,簡稱伏,符號是v。常用單位有千伏(kv,1kv = 103v)和毫伏(mv,1mv = 10-3v)。家庭照明電路的電壓是220v;一節干池的電壓是1.5v;對人體安全的電壓不高于36v。

  3、電壓表的使用:a、電壓表應該與被測電路并聯;當電壓表直接與電源并聯時,因為電壓表內阻無窮大,所以電路不會短路,所測電壓就是電源電壓。b、電壓表的正接線柱接電源正級,負接線柱接電源負極度。c、根據被測電路的不同,可以選擇“0 ~ 3v”和“0 ~ 15v”兩個量程。

  4、電壓表的讀數方法:a、看接線柱確定量程。b、看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多少伏)。c、看指針偏轉了多少格,即有多少伏。

  5、電池串聯,總電壓為各電池的電壓之和;相同電池關聯,總電壓等于其中一支電池的電壓。

  二、探究串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

  1、實驗步驟:a、提出問題;b、猜想或假設;c、設計實驗;d、進行實驗;d、分析和論證、e、評估;f、交流(大體內容相同即可,有些步驟可省略)

  2、在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用電器的電壓之和。

  三、電阻

  1、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鉛筆芯、金屬、人體、大地等;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橡膠、塑料、陶瓷等。導電能力介于兩者之間的叫半導體,如硅金屬等。

  2、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電阻,用r表示,單位是歐姆,簡稱歐,符號是ω。常用單位有千歐(kω,1kω = 103ω)和兆歐(mω,1mω = 106ω),它在電路圖中的符號為 。

  3、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有:a、材料;b、長度;c、橫截面積;d、溫度。一般情況下,某一導體被制造出來以后,其電阻除了隨溫度的變化有一點改變之外,我們就近似地認為其電阻不變了,它也不會隨著電壓、電流的變化而變化。

  4、某些導體在溫度下降到某一溫度時,就會出現其電阻為0的情況,這就是超導現象,這時這種導體就叫超導體。

  5、滑動變阻器的工作原理是:電阻部分由涂有絕緣層的電阻絲繞在絕緣管上,通過滑片在上面滑動從而改變接入電路的電阻大小。所以滑動變阻器的正確接法是:一上一下的接。它在電路圖中的符號是

  它應該與被測電路串聯。

  四、歐姆定律

  1、歐姆定律是由德國物理學家歐姆在1826年通過大量的實驗歸納出來的。

  2、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兩端的電阻成反比。公式為:i = u / r ,變形公式有:u = i r , r = u / i

  3、歐姆定律使用注意:a、單位必須統一,電流用a,電壓用v,電阻用ω;b、不能把這個公式理解為:電阻與電壓成正比,與電流成反比,因為電阻常規情況下是不變的。

  4、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叫額定電壓;正常工作時的電流叫額定電流;但是生活中往往達不到這個標準,所以用電器實際工作時的電壓叫實際電壓,實際工作時的電流叫實際電流。

  5、當電路出現短路現象(電路中電源不經過用電器而直接被接通的情況)時,根據i = u / r可知,因為電阻r很小,所以電流會很大,從而會導致火災。

  五、測量小燈泡的電阻

  1、根據歐姆定律公式 i = u / r 的變形 r = u / i 可知,求出了小燈泡的電壓和電流,就可以計算出小燈泡的電阻,這種方法叫做伏安法。

  2、電路圖:

  3、測量時注意:a、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應該滑到電阻最大端;b、測量電阻時,應該先觀察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然后測量時使用的電壓應該按照從額定電壓依次降低測量。c、可以將幾次測量的結果求平均值,以減小誤差。

  4、測量過程中,電壓越低,小燈泡越暗,溫度越低,因此電阻會略小一點。

  六、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

  1、對人體安全的電壓應該不高于36v,因為根椐歐姆定律 i = u / r 可知,在電阻不變的情況下,電壓越高,通過人體電流就會越大,所以高壓電對人體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2、我們不能用潮濕的手去觸摸電器,因為人的皮膚潮濕時,電阻會變小,從而會增大觸電的可能性。一般情況下,不要靠近高近帶電體,不要接觸低壓帶電體。

  3、雷電是自然界一種劇烈的放電現象,對人來說是非常危險的,所以在有雷電現象時,不要站在大樹或其它較高的導電物體下,也不能站到高處。

  4、為了防止雷電對人們的危害,美國物理學家富蘭克林發明了避雷針,讓雷電通過金屬導體進入大地,從而保證人或建筑物的安全。

《歐姆定律》教學設計 篇13

  一、教學系統分析

  本節內容前承電路、電壓、電阻及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是前面電學知識的聚焦;后啟電功、電功率,并為高中階段學習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電磁感應定律、交流電等內容做了鋪墊。甚至于對學生將來參加生產勞動也有指導作用,即使在電工技術電子專業等學習中,歐姆定律同樣是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其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是學習關于電阻大小影響因素的研究方法的延續,是物理問題研究思想的再次體現。

  二、學習任務分析

  本節重點是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通過實驗探究,歸納總結出歐姆定律,讓學生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形成尊重事實、探究真理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歐姆定律中電流i、電壓u、電阻r的同一性是本節難點,在探究過程中通過適時引導、恰當點撥,利用實物電路使學生達到理解歐姆定律的目的。

  三、學習者分析

  學習了電路基礎知識,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多數學生能正確連接電路元件,正確使用電流表、電壓表和滑動變阻器,對于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了解。學生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渴望自己動手進行科學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但對于u、i、r三者關系知之甚少,規律性知識的概括往往以偏概全。他們的思維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教學中讓學生自主設計研究問題的方案,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途徑。

  四、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

  會用實驗的方法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公式;

  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⑵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學習研究物理問題常用的方法──控制變量法。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認真謹慎的學習習慣。

  重點: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

  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導體中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難點: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

  弄清變形公式的含義。

  五、教法設計

  依據本節課的知識特點、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確定本節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把學生視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當好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探究式學習可以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在探究新問題時使知識活化、重組,形成知識結構并向能力轉化;讓學生體會科學發現的全過程,從中感悟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

  六、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展示平臺,自制課件

  學具:三節干電池、定值電阻(5ω、10ω、15ω)、滑動變阻器(20ω、1a)、電壓表、電流表、開關、導線若干。

  七、教學流程圖

  八、教學過程設計

  九、教學評價

  1.知識反饋

  導體兩端的電壓(u/v)

  導體的電阻(r/ω)

  導體的電流(i/a)

  3

  5

  0.6

  3

  0.3

  3

  15

  ⑴在研究電壓不變,電流跟電阻關系的實驗中,表中有兩個數據漏填了,請根據實驗結論填寫表中的兩個空格。

  ⑵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電路,來研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跟導體電阻的關系,其中r為定值電阻。他第一次實驗用的定值電阻的阻值為r1,閉合開關后,記下電流表的示數為i1,他第二次實驗僅將定值電阻的阻值換為2r1,閉合開關后,記下電流表的示數為i1,i2,結果發現i2<i1,但i2=i1/2,由此,他認為電流跟電阻不成反比,他的結論是______的(選填“正確”或“錯誤”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實驗探究,學生掌握了控制變量法這一物理研究方法。探究過程中,通過自行設計、自己動手操作,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分別概括出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以及兩條結論的融合,提高了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增強了主體參與意識。

  問題:實驗中仍有學生對控制變量法理解不夠,選擇電阻出現差錯;也有學生對利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部分電路的電壓原理不能理解。

  措施:課余時間對知識存在疑問的學生,通過舉例分析講解,幫助他們透徹地理解知識之間的聯系。

《歐姆定律》教學設計(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通用4篇)

    Ⅰ.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①理解并掌握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②了解光的直線傳播規律在社會生活與生產中的一些應用。③了解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

  • 《電與熱》教案(精選2篇)

    課題第八章:電功率 第四節:電與熱學習目標知識目標:1.知道電流的熱效應;2.理解焦耳定律的內容、公式、單位及其運用。過程方法:知道科學研究中常用的等效替代法和控制變量法在本節實驗中的運用。...

  • 《質量》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的:1、知識;通過實驗測定,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原因。2、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應用實驗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3、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方法。...

  • 《光的直線傳播》教案(精選6篇)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理解并掌握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2)了解光的直線傳播規律在社會生活與生產中的一些應用。(3)了解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3×10(8 次方)m/s。...

  • 《3.1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精選2篇)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 2)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知道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2、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思維和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

  • 《常見的力》教案(精選2篇)

    第四單元 常見的力教材分析:本單元包括力的現象、重力、大氣壓力、彈力、浮力、摩擦力等六部分。力的現象介紹了物體受力作用的效果和生活中常見的力的現象。...

  •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體驗蒸發現象,通過實驗探究知道蒸發的吸熱本質,了解蒸發可以制冷的應用;了解沸騰現象;知道蒸發和沸騰的異同。過程與方法1.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時的現象,記錄數據,描繪圖象,經歷科學實驗的基本過程,體會物理實驗的魅...

  • 和風能的利用教案示例(精選2篇)

    教學目的1.常識性地了解水能和風能的利用。2.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節能教育。教學過程(一)復習提問1.重力勢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2.動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3.河水從高處落下,說明水的能量轉化情況。...

  • 動能和勢能教案示例(精選2篇)

    (一)教學目的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什么是動能及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3.知道什么是勢能及影響勢能大小的因素。4.知道什么是機械能及機械能的單位。(二)教具斜槽,鋼球,木塊,橡皮筋,壓縮彈簧等。...

  • 八年級物理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精品免费视频欧美 | 免费看黄色片子 |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 日本一二三区在线视频 | 日韩国产一区三区 | 美女视频黄a全部免费看小说 | 国产特黄一级毛片 | 成人av网站在线播放 | 国产网红主播精品av | 黄色高清av| 亚洲日本在线播放 | 在线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一区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 haodiaoniu视频只精品 | 国产精品小视频网站 | 毛片综合| 天天天天天天天天操 | 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午夜免费大片 | 久久久三级 | 久久私拍视频 | 最新国产露脸在线观看 | av片毛片| 久久精品伊人波多野结衣 | 麻豆资源在线观看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处处不卡 | 亚洲涩涩 | 天堂8在线天堂资源BT | 久久久人精午夜精国 |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网站 | 波多野结衣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 四虎看片 | 日本免费黄色网 | 日日夜夜精彩视频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88av |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三区 |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