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醉翁亭記》中的“樂其樂”
歐陽修《醉翁亭記》寫他與眾賓野宴盡歡以后,感嘆道:“人知從太守游而樂,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對“樂其樂”的解釋,中學課本以及一些注本都是:“樂他所樂的事情,意思是自有他的樂趣。”這種理解恐怕并不準確。
依照一般的說法,“樂其樂”中的“其”就指歐陽修自己。也就是說,歐陽修樂的是自己獨得的山水之樂趣,而與滁人的“從太守游而樂”不相干。如果真是如此,那就跟文章所要表達的“與民同樂”這個主題發生了牴牾。說滁人“不知”,言外之意就是只有自己才懂得山水的樂趣,滁人只是陪著太守“隨喜隨喜”而已。這樣的的理解,跟整篇文章的情感內容也是不相吻合的。
我以為,“其”字應該是指代滁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以證明。“其”作為代詞,必然有上下文提供的內涵基礎。“人知從太守游而樂,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主語是人而不是太守,如果把后一分句說完整,那就是“人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其”所指代的對象正是“人”;下文“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中的“其”,指代滁人之意更為顯明。這兩個“其”字所指的不能不是同一對象。
把百姓的快樂看作自己(太守)的快樂,這也符合當時歐陽修的思想感情。《孟子》中說:“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深受儒家思想浸染的歐陽修,具備這樣的思想意識,應該說并沒有什么特別出人意料的地方。太守游山玩水的樂趣,滁人不會不知道,而太守的真正樂趣卻在于滁人的幸福安樂,這深一層的快樂,卻除了太守本人以外,別人是很難真正體會到的。作者所要表示的,正是這樣一種切身的感受。
就《醉翁亭記》全文的結構上看,我們這樣的理解也是順理成章的。前文極力渲染山水之樂,而山水之樂寫到“四時之景無窮,而樂亦無窮也”已經達到高潮,后文已經難以措手了,作者于是筆鋒陡轉,寫出滁人“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的游樂情景,從而把自己的樂趣引申到“樂民之樂”、“與民同樂”這樣更為深廣的一步。振起后文,全靠這一句話。
作者郵箱:
- 歐陽修《醉翁亭記》教案匯總(通用16篇)
教學要點:1、認識歐陽修“與民同樂”思想的進步性和局限性。2、掌握全文的脈絡并理解寫景敘事和抒情相結合的'寫法。3、學習本文精練優美、流暢自然的語言。...
- 《醉翁亭記》教案范文(精選14篇)
醉翁亭記教材分析及教學構想 《醉翁亭記》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貫徹全文的主線是“樂”字。“醉”和“樂”是統一的,“醉”是表象,“樂”是實質,寫“醉”就是為了寫“樂”。...
- 《醉翁亭記》練習(通用14篇)
一、填空題。1、本文選自,作者,他是時著名的家,家。作者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這八大家是。2、貫穿全文的主線是。文中有句話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調,后成為千古名句,這句話是。3、文中描寫山間四時景色的句子是:。...
- 語文《醉翁亭記》優秀教案模板(精選15篇)
《醉翁亭記》是一篇美文,應注重語言的品味與誦讀,積累文言詞句。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賞析方法。本設計以“醉”字為切入點,以“太守醉”、“我們醉”為突破口,帶動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內容與寫作特色,最后進行歸納、遷移。...
- 《醉翁亭記》教案(精選16篇)
《醉翁亭記》教案1、識字2、熟讀課文,理解課文,詞,句。3、了解文中“也”“于”“之”“而”等虛詞的用法。理解古文中的判斷句。本節課:(第二課時)教學目的1、理解文章語言的優美。...
- 《醉翁亭記》同步練習(精選15篇)
《醉翁亭記》同步練習一、做客“聯想吧” 請同學們從你積累的古詩文中,寫出一句與“亭”有關的詩句。(含“亭”即可,加油啊!) 二、測測你的注音速度!(既快又準哦!...
- 第六冊《醉翁亭記》(通用15篇)
醉翁亭記》是歐陽醉翁亭修被貶為滁州太守后寫的一篇散文,在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內心抑郁和苦悶寄情于山水之間,消融于與民同樂之中。描繪出了一幅幅變化多姿、秀麗嫵媚的優美圖畫。...
- 《醉翁亭記》綜合能力測試(精選15篇)
基礎能力測試1.選出字形及注音全正確的一組[ ]a.滁州 ch* 林壑 hu^ 瑯琊 y2 輒醉 zh6b.朝暮 ch2o 提攜 xi8 山肴 y2o 弈者 y@c.宴酣 h1n 野蔌 s) 觥籌 g#ng 傴僂 y( l[d.頹然 tu0 陰翳 y0 盧陵 l* 釀泉 li2n2....
- 《醉翁亭記》最新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教學目標: 通過《岳陽樓記》與《醉翁亭記》的對比閱讀,了解二者的異同;欣賞二者的立意美、結構美和語言美;背誦這兩篇課文。 教學重點: 同“教學目標”前一項。 教學時數: 3~4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 醉翁亭記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通過《岳陽樓記》與《醉翁亭記》的對比閱讀,了解二者的異同;欣賞二者的立意美、結構美和語言美;背誦這兩篇課文。教學重點:同“教學目標”前一項。教學時數:3~4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
- 《醉翁亭記》(精選12篇)
是歐陽醉翁亭修被貶為滁州太守后寫的一篇散文,在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內心抑郁和苦悶寄情于山水之間,消融于與民同樂之中。描繪出了一幅幅變化多姿、秀麗嫵媚的優美圖畫。...
- 《醉翁亭記》優秀教案設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品味文美、情美,背讀課文。2.理解融情入景、“卒章顯志”的手法。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重點: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對醉翁亭周圍美好的自然風光和人物歡樂場景的描繪,體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 《醉翁亭記》教例評析(精選17篇)
[教例簡述] 課始,教師定向:這節課的任務是進一步理解課文寫法和內容,并背誦全文:方法是師生一起,從不同的角度歸納段意,明寫法,在此中穿插背誦訓練。...
- 《醉翁亭記》授課提綱(精選13篇)
教學目的 一、理解本文從“樂”和“醉”中所抒發的政治理想。 二、了解本文寫景、抒情的特色,并復習鞏固駢散結合的句法。教學設想 一、安排兩課時。...
- 《醉翁亭記》教案設計(精選16篇)
一 教學目標1.理解本文難詞難句,掌握部分實詞的古今異義,體會部分虛詞的一詞多義。2.理清本文的段落層次,體會語句的形式特點及其與表意的關系。3.理解本文寫景敘事和抒情相結合的寫法。4.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
-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