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出來》學習要點
《喂--出來》
關于作者
星新一,日本現代小說家,生于東京的一個科學世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那年,他進入東京大學攻讀農業化學,畢業后在該大學的研究生院研究微生物學。1956年為逃避生意上的失意加入飛碟研究會。他堪稱日本科幻界的一個奇才。以1000多篇精巧別致、富于哲思的超短篇小說享譽世界。
星新一的作品龐雜,除科幻小說外,還寫有大量推理小說、幽默小說、散文和隨筆。1976年他榮獲日本推理小說家協會大獎。
請同學們快速閱讀這篇科幻小說,了然大概故事情節,解決生字生詞。
一、字(給下列加紅的字注音)
牟取( ) 棘手( ) 履行( ) 小心翼翼 ( )
貪婪( ) 牟。 ) 哂笑( ) 眾目睽睽 ( )
二、詞語
1、解釋下列詞語。
哂笑:譏笑
莫衷一是:不能斷定哪一個對,形容意見分歧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
近義詞:眾說紛紜(本文中)
反義詞:異口同聲
眾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視著。睽睽,睜大眼睛注視著。
2、詞語積累。
眾說紛紜 深不可測 萬無一失 逍遙法外 一視同仁 任勞任怨
七嘴八舌 爭先恐后 無所不知 鎮定自若 得意洋洋 微不足道
莫衷一是 眾目睽睽 機不可失 時不再來
三、學習本文的內容。
1、弄清本文的體裁。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說。
2、本文本文的主要內容。
文章設想地球上突然出現了一個無底洞,可以容納一切垃圾,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沒有后顧之憂。并從"無底洞"的循環效應影射人類的現實生活--人類也在抱著一種僥幸心理,在污染大氣,在污染水源,在破壞著自然環境。人類一直將大自然自作是個"無底洞",長此以往,受害的終將人類自己,人類總要遭受大自然的懲罰。
3、本文的結尾寫到小石頭為止,有人說不太完整,同學們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結尾以小石頭的出現為止,初讀會覺得有點不太完整,可是再一想,就會明白了。這塊小石頭是那個年輕人扔下的,扔下的東西,原來都會從洞里出來。人類也將為自己的行為而受到懲罰。
4、本文以"喂--出來"為題,有什么好處?
以"喂--出來"為題,首先比較新穎,能夠吸引讀者的興趣。其次,"喂--出來"這句話是年輕人初次見到洞時所喊出來的,最終它又從洞里出來了,它也含蓄地反映了本文的主題。
四、問題探索。
1、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色?
提示:作者通過使用夸張和想象的寫作手法,使本文的語言生動而形象。
2、同學們學習完了本文,有哪些感觸?
提示:人類應該和自然界和諧相處。惡意地破壞自然,人類也必將飽嘗自己釀成的苦果。
3、請同學們以"環保"為話題,寫一篇小短文,介紹"環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考解析
(北京市崇文區)閱讀記敘文,完成文后問題。
太陽和霓虹燈
①這是我們來到北京的第三天,這一天的任務是采訪三位文化藝術界名人。
②早晨,我們先來到一位著名女演員家里。用北京人的土話說,這位"大腕"現在正"火"。從見面到講述完自己的奮斗經歷,她的眼神一直是冷漠孤傲的。講述完畢,"大腕"嚴肅地說:"你們的文章寫好以后一定要讓我過目。"快出門的時候,她又叮囑我們:"如果沒有把握寫好的話,我可以為你們推薦作者。"我們謝絕了她的好意。
③第二個采訪對象是某電視臺節目主持人。見面地點定在京廣大廈,這是主持人要求的。從頂層臨窗的位置往下看,大街上的人如同螞蟻一樣渺小,馬上使人產生一種君臨天下的感覺。主持人也的確給這種環境爭氣,不時打著標準的領袖手勢,言語間也常常引經據典。他偶爾也有卡殼的時候,說出文章中的一句甚至半句話后愣怔片刻,然后一揮手說:"你們回去再查吧,這么簡單的東西還用從頭到尾說完嗎?"這使我們對他的"敬仰"又增加了一分。
④來到季羨林老人家里已是傍晚了。秘書出來擋駕,為難地說,老人今天已接待過幾個外國代表團了,最好明天再來吧。我們的日程安排得很緊,明明知道老人很累,依然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秘書進去請示,老人竟答應了。秘書把時間限定為二十分鐘。
⑤老人的相貌、衣著和我們想象的竟非常吻合,這可能因為那個真實的故事:幾年前一個新生放學,看見路邊一個淳樸得像農民一樣的老者,以為是工友,便讓老人幫他看管一大堆行李。這位老人欣然同意,并盡職看管達半個小時之久。幾天以后,北京大學舉行入學典禮,這個學生驚訝地發現,坐在主席臺正中的,被介紹為北京大學副校長的,正是那天為自己看管行李的老者。
⑥來之前就聽說老人有兩套房子,我們展開俗人的想象后,非常羨慕。但看了才知道,室內空間大部分被書占據著,而供老人活動的空間極小。老式家具,陳設簡單、樸素。
⑦雖然某些問題問得幼稚,但在交談的過程中,我們每提出一個問題,老人都要思考片刻,有兩次竟手撫額頭陷入長時間思考。老人留給我們最深刻的印象便是認真思考,這可能已經成為老人生活中的一種習慣。由此可以看出老人的兩種美德:一、尊重知識。用老人的話說就是"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說半句空"。二、尊重別人。用老人的話說就是"我的自知之明有些過了頭"。
⑧一個多小時眨眼之間就過去了。采訪結束,老人一直把我們送到門口,一一握手告別。
⑨紫禁城的傍晚很美。太陽懸掛在地平線上,光線柔和。它是至高無上的,但在某些時候卻情愿尋求平等,因為它知道這種姿態更有利于交流。都市的霓虹燈也亮了起來,五彩繽紛并且極富動感,竭力招攬著人們的目光。太陽和霓虹燈同時出現,看上去竟不覺得有什么不和諧,也許因為它們都發光吧。(原文有改動)
1.本文總體上采用了記敘順序是________,第五段采用的順序是__________。
2.本文略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詳寫的是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五段記敘季先生為新生照看行李的事情,表現了先生什么樣的作風和品質?
答:
4.聯系《藤野先生》第一段,說說本文第三段描寫人物采用了什么筆法,并說說這樣寫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答:
5.文章采用了對比手法,請選取一個例子,說明怎樣進行對比,并簡要分析作用。
答:
6.結尾描寫了太陽和霓虹燈,結合全文內容說說這兩種事物各暗示了什么樣的人。
答:
7.結合文章內容,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應該如何看待像文中的演員、主持人一類的名人。
答:
【考點】:閱讀記敘文的綜合能力
【分析】:
1.本題考查對記敘文記敘順序的把握。記敘順序有三種:順敘(按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局順序寫)、插敘(在記敘過程中,插入另一些有關情節,再接敘原來的事情)、倒敘(后發生的先寫,先發生的后寫)。選文總體上采用的是順敘,第五段采用的是插敘。
2.本題考查詳寫、略寫的作用。安排材料的詳略要根據中心的需要,凡能突出中心的詳寫,次要材料略寫,與中心無關的不寫。本文略寫的是作者采訪名演員、名主持人的事,詳寫的是采訪季羨林先生的事。這樣安排詳略的作用是突出了中心思想,熱情贊頌了季羨林先生平易近人的作風和尊重知識、尊重別人的思想品質。
3.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文章中記敘季先生為新生照看行李的事情,表現了他的平易近人(或"不擺架子")的作風及熱心助人的思想品質。
4.本題考查對作者行文思路及感情的把握。題干把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結合起來,給考生以暗示。正如《藤野先生》第一段,選文第三段描寫人物也采用了諷刺(或"嘲諷")的筆法。這樣寫表現了作者厭惡文中的名主持人的感情。
5.本題考查對寫作方法的分析。解答這個題目關鍵是整體感知文章,準確理解中心思想,把握作者的思路。答案必須寫出用于對比的兩個方面,例如:名主持人偶爾也有卡殼的時候,說出文章中的一句甚至半句話后愣怔片刻,然后一揮手說:"你們回去再查吧,這么簡單的東西還用從頭到尾說完嗎?"季羨林先生對待別人提出的問題,都要思考片刻,有兩次竟手撫額頭陷入長時間思考。兩相對比突出季羨林先生尊重知識。
6.本題考查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和修辭手法的運用。太陽暗示了像季羨林先生一樣的尊重知識、尊重別人、有謙遜美德的人。霓虹燈暗示了像名演員、名主持人一樣盛氣凌人、不尊重知識、不尊重人的人。
7.本題考查考生的生活經驗、認識水平和表達能力。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試題可供選擇的答題角度比較多:可以從主觀上分析他們的言行和思想作風,也可以從客觀上挖掘形成這種現象的社會原因;可以只談對他們的看法,也可以結合他們的言行思想談應該吸取的教訓;可以結合文章內容和寫法,對他們和季羨林先生截然不同的形象發表看法,談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聯系中學生"追星"的現象進行一些實事求是的分析,等等。要符合題目要求,言之成理。
課外拓展
閱讀《水泥地上的野花》。
每天早晨上班,都要經過一片鋪了水泥的停車場。這停車場若不是年歲已久,就是當初修建時偷工減料:凸凹不平不說,還有許多裂縫,縫里長了小草,還熱鬧的冒出許多野花。初夏的時候,有些像牽牛花的藤和花,在清晨的陽光和露水里晶瑩閃爍。仲夏以后,有一些葉子細長,枝莖粗細有致,均勻盛開的紫藍色花。到了秋天,在那幾乎看不到泥土的細縫里,竟然長出一叢叢三四尺高的小白花來。這些花,在我們家后園的樹林里也有,可是這幾棵卻長得有點特別:枝莖朱紅微帶透明,葉子細小翠綠,每朵花直徑約四分之一寸,有著深黃的花心和白色的花瓣。花瓣一片片攤平的圍著花心,成為一個個像用圓規精心著意畫出的圓圈,開得滿枝椏都是。每次走過,看到這些野花,擠在糖紙、煙頭和啤酒罐可樂罐里,開得那么恣意燦然,心中總感到人類渺小而宇宙偉大,自然灑脫。
上下班的路上,常常有許多發胖的中年人在做健身跑。他們流著汗、喘著氣,拖著一身上上下下多余的肌肉,一抖一跳地跑著,這情景總使我為文明帶來的矛盾感到可笑,現代人發明了洗衣機、洗碗機和許許多多只要一按電鈕就可代替人工的機器,以為從此可以舒舒服服的享受日子了,怎料缺乏運動的身體發了胖,反又得把用機器省下來的時間和力氣還原出來。自然規律是不能用科技來違反吧!每個時代,因為承受了先人的經驗,都會創造出一份獨特的進步,可是每每因不自覺或不自省而走上極端,人類變得越來越盲目和愚蠢,F代人的愚蠢是太崇信科技,傲視宇宙,睥睨自然。每次看到肯尼迪太空中心發射人造衛星,心里總怏怏不樂。望著那火箭冒著幾里白煙。劃破長空而去,就好像看到一個抽煙的人,把還燒著火的煙頭,往青綠的草地上一扔,染污了自然!文明科技,原是人類從觀察自然里創造出來的,而今,它卻變成一堵墻,隔離了人和自然,而自然,應是生命和智慧的源泉。
- 《敬畏自然》學習要點
《敬畏自然》 關于本文: 生態問題是一個全球問題,《敬畏自然》從總體上理性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提倡一種新的理念。作者立意高遠,眼界開闊,能從長遠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將大自然擬人化,令人感覺大自然神奇之至,敬畏...
- 《短文兩篇·日·月》學習要點
《短文兩篇》 這是文壇泰斗巴金的兩篇短文。無數人詠嘆過太陽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詩篇。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對著這永恒的星球發出了自己的感嘆。...
- 《組歌》學習要點
《組歌》 關于作者 紀伯倫,黎巴嫩詩人、散文作家、畫家,生于黎巴嫩,是阿拉伯近代文學史上第一個使用散文詩體的作家。他的作品多以"愛"和"美"為主題,通過大膽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達深沉的感情和高遠的理想。...
- 《海燕》學習要點
《海燕》 高爾基 1、高爾基(1868一1936),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高爾基是筆名。...
- 《雪》學習要點
《雪》 作者及本文: 魯迅(1881~1936),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881年9月25日誕生(農歷八月初三)。姓周,名樹人,字豫才,小名樟壽。...
- 《雷電頌》學習要點
《雷電頌》 關于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又名郭鼎堂。四川樂山人。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 郭沫若出生在一個中等地主兼商人的家庭。早年留學日本,先學醫,后從文。...
- 《列夫·托爾斯泰》學習要點
《列夫·托爾斯泰》 關于作者及寫作背景: 茨威格,奧地利作家,生于維也納一個猶太資產階級家庭,自幼徜徉沉浸在音樂、詩歌、戲劇的藝術之宮里。...
- 《再塑生命》學習要點
《再塑生命》 作者簡介 海倫·凱勒是二十世紀美國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幼年時患病而失聰失明。后在家庭教師安妮·莎莉文·麥西的悉心幫助下,先后就讀于劍橋女子學校和拉德克利夫學院。...
- 《大雁歸來》學習要點(精選15篇)
《大雁歸來》大雁是人類的朋友,大雁的回歸帶來了初春的信息,這些可愛的生命喚醒了沉睡的大自然,通過本文,體會大雁為春天帶來的情趣,讓我們隨大雁去天空遨游……關于作者被譽為"美國自然保護之父"的業余作家奧爾多·利奧波德(Aldo L...
-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