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學設計7
教學設想 在學習時,要注意學習文章選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體會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第一周星期三)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背誦《贈從弟》 二、釋題及寫作背景 1.學生速讀課文注釋①,了解文章的出處及藤野先生。 2.介紹寫作背景:這篇散文記敘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學的生活片斷。 三、學生默讀課文,疏通有關閱讀障礙 要求:1.標注出難字難詞。 2.注意:文章變換了幾個地點? 3.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并說說各部分的大意。 學生默讀后,討論明確: 1.需要注意的字詞列舉如下: 緋(fēi)紅:鮮紅。 會館:舊時同鄉或同業的人在京城、省會或大商埠設立的寄寓和機構。 流言:流傳的毫無根據的壞話。 瞥(pīe)見:很快地看一下。 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狀。 遺民:a.留下的在國外的人;b.改朝換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亂后遺留下來的 不遜(Xùn):不客氣;無禮貌;驕傲、蠻橫。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2.文章變換的地點有三個:(1)“我”在東京;(2)“我”在仙臺;(3)“我”離開仙臺后。 3.全文共有38段,劃分時可以“我”活動地點的變換為標志?煞殖扇齻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寫“我”在東京的見聞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這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寫“我”在仙臺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和離 第三部分(第36—38段):寫“我”離開仙臺后懷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對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學生自由朗讀第一部分內容。 2.思考:(1)請標出最能表現清國留學生丑態的詞語和句子。 (2)對于這些清國留學生,“我”是持什么態度?哪些詞語表明了“我”的態度? (3)從“我”的態度,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思想?
第三課時 (第一周星期四) 一、簡單回顧上課時的內容,引入新課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這一部分內容較多,請學生先默讀課文,然后思考:這一部分可以分為幾層? 討論后明確: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第4—5段):寫到仙臺的途中所見所聞和初到仙臺受到的優待。 第二層(第6—23段):寫與藤野先生的相識和相處的故事,贊揚他的高貴品質。 第三層(第24—31段):寫匿名信和看電影,激發作者的愛國熱情。 第四層(第32—35段):寫作者離開仙臺與藤野先生依依惜別。 2.提問:在去仙臺的途中,作者對“日暮里”和“水戶”這兩個地點記得很清楚,這是為 明確:“日暮里”,觸發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印象深刻;“水戶”則是反清志土客 3.提問:作者到仙臺后,受到了哪些優待? 明確:不但學校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我的食宿操心。 4.請細心體會以下幾個句子: (1)大概物以稀為貴罷。 (2)我在仙臺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 (3)在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無從插嘴,居然睡安穩了。 請體會一下:作者對這種種優待有什么感受? 明確:作者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包含著一個弱國國民的辛酸,表現出作者強烈的民族自尊
5.帶著以下問題,閱讀課文第6—-23段: 作者寫了與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四個典型事例,分別表現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質 這一環節旨在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本文選取的典型事例從不同的角度表現了人物品質的特 添改講義 工作認真負責 糾正解剖圖 對學生嚴格要求 關心解剖實習 熱情誠懇 了解女人裹腳 求實精神 6.學生閱讀第二部分第三層次內容,要求學生思考:這一層次中寫了幾件事情? 明確:寫了兩件事情,一是匿名信事件,二是看電影。 7.指名學生分別復述這兩件事的基本內容。 思考:這兩件事情給作者怎樣的刺激? 學生討論后明確:這兩件事對探索救國救民之道的魯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 可以引導學生誦讀文章第31段,進一步體會作者所受到的刺激。 8.教師補充講述,作者為什么要棄醫從文,進一步了解作者的愛國精神。 具體解釋請參看課文有關注釋。教師引導學生明確:作者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中國民眾的 9.閱讀第32—35段。引導學生想像作者與藤野先生分別時的情景。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齊聲朗讀課文第三部分。 2.與藤野先生分別后,作者說:“又因為狀況也無聊,說起來無非使他失望,便連信有怕 學生討論后明確:作者對中國在辛亥革命后依然是黑暗混亂的局面感到失望和不滿,而又不 3.作者為什么說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教師之一? 學生討論后明確:因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無民族偏見——他對“我”的熱心期 四、綜合評價 1.學生迅速默讀全文,思考:這篇散文是以什么順序記敘的?又是以什么作為中心記敘的? 明確:文章是按事情發展的時間先后順序來組織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為記敘的中心,以 要求學生再次結合課文第6—23段進行分析概括。總體性格請參看前面的分析。 3.再次感受藤野先生的主要事跡。 可以引導學生精讀藤野先生事跡中的某一個片段,深入理解。如精讀“訂正講義”一事,教 通過這些問題的解答,可以培養學生推敲詞句內涵的能力,領會詞語或者句子中所蘊涵的深 五、課文學習總結 這篇文章雖然主要是歌頌藤野先生,懷念藤野先生,但字字句句都傾訴著魯迅先生愛國的心 六、布置作業 課后記:學生對課文的獨立理解還不夠透徹,主要是對歷史和背景的不了解,人物的刻劃學生理解的比較透徹。自主力好!要發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