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2、理解本文語言濃厚的感情色彩。
3、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質。
【教學設想】
1、本文所寫的是作者早年留學日本時的生活片斷,年代較為久遠,今天的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教學時,教師應把有關本文的一些資料和情況向學生作簡要的介紹 。例如:
、拧◆斞噶魧W日本的目的和有關情況。
、啤◆斞笇懽鞅疚牡臅r代背景和有關情況。
、恰√僖跋壬纳簡歷和有關情況。
2、本文組織材料的方法,學生理解有困難,教學時,可先引導學生理清以魯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為組織材料的線索。再分析理解洋溢全篇的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這是本文內在的線索。
3、課文中有一些難點,需要講清楚,讓學生理解:
、拧 按蟾攀俏镆韵橘F罷!
、啤∧涿攀录。
⑶ 課上看時事片和“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⑷ 結尾段的“良心發現”、“增強勇氣”和“正人君子”。
、伞∥闹械挠行┰~語,例如“無非”、“實在”、“大概”、“居然”、“似乎”等副詞,在句子中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也是難點,需要講清楚。
4、本文和《回憶我的母親》都是回憶錄,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但在寫法上又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梢髮W生進行對照比較,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5、教學中應注意讀與寫結合的訓練,可指導要求學生學習《加憶我的母親》、《藤野先生》之后,學寫一篇以父母、師長、好友為題的以記人為主的記敘文。
6、本課可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1、了解作者留學日本的情況、與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寫作背景。
2、把握課文的組織結構,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藤野先生和作品的寫作背景
1、魯迅和本文的寫作背景:
魯迅(1881~1936),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寫作了許多小說、雜文、散文、詩歌、日記、書信、論著,還翻譯了不少作品,這些都是我國現代文學的寶貴財富。
課文《藤野先生》選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冻ㄏκ啊罚囚斞赣1926年2月至11月間寫作的十篇回憶散文。最初在《莽原》半月刊上陸續發表時,總題為《舊事重提》;1927年5月,編印成書時改題為《朝花夕拾》。這是魯迅回憶青少年時代生活經歷的一組文章。
《藤野先生》寫于1926年10月12日。當時作者正在廈門大學任教。魯迅是應廈門大學聘請于1926年8月26日離開北京南下到上海,同年9月4日到達廈門的。
1926年3月17日,北洋段祺瑞執政府的衛隊血腥屠殺愛國請愿學生,死47人,傷300多人,女師大學生劉和珍、楊德群就是其中的兩個殉難者。魯迅說“三月十八日,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北洋政府血腥鎮壓愛國者的當天下午,就下了通緝令,抨擊過北洋政府及其首領的魯迅,自然是被列入這個通緝名單的。后馮玉祥的國民軍把段祺瑞趕下臺,而奉軍又攻進北京,趕走國民軍。奉軍進北京,騷擾百姓,*淫擄掠,大肆逮捕和殺害進步人士。北京成了一個充滿恐怖和令人窒息的地方。魯迅遭到北洋軍閥反動政府的迫害。這年的七月,魯迅接到廈門大學的任教聘請,8月離開北京去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