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學設計3
第四層(第二十四至三十一段),寫作者棄醫從文的原因:
這一層主要寫了匿名信事件和時事影片事件。先寫一天日本學生干事借“我”的講義看而引出匿名信事件。由匿名信又使作者回想起前幾天干事在黑板上寫廣告的事。事情的結局是遭到“我”和幾個主持公道的日本學生的詰責之后,“終于這流言消滅了”。他們“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這件事,諷刺了日本的所謂“愛國青年”,表現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維護了祖國的尊嚴。事情的解決,也說明藤野先生和有些日本學生是主持公道的。弱國的子民在軍國主義勢力強大的日本學習也備受污蔑欺凌。作者一次在課上看日俄戰爭的時事片,所放映的是一群中國人圍著看被日本軍槍斃的中國人。這是宣揚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污蔑中國人民的影片。作者看后受到強烈的刺激和極大的震動。“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這次看影片以后,他學醫的想法改變了,決定棄醫從文。他深深感到,要救國,首先要救治人們的精神,喚醒沉睡麻木的人們。許多耳聞目睹的現象、一系列殘酷的現實,使他認識到醫學救國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于是決定棄醫從文。這是魯迅思想上的一次巨大飛躍,也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大轉折。
第五層(第三十二至三十五段),寫作者與藤野先生告別:
作者去找藤野先生,告訴他“我將不學醫學,并且離開這仙臺”。藤野先生的臉色“仿佛有些悲哀”,表情“似乎想說話,但竟沒有說”。藤野先生對魯迅的棄醫離去感到悲哀和痛苦,師生之間有很深的感情。魯迅看見藤野先生因自己離去而引起藤野先生的悲傷難過而深感不安,于是便用謊話來安慰藤野先生,體現了對藤野先生的尊敬和感激。臨別前幾天,藤野先生叫魯迅去他家,交給魯迅一張背后寫著“惜別”兩個字的相片。贈相片、題詞,“還說希望將我的也送他,”表現了藤野先生對他與魯迅的友誼的珍視。這種友誼也是魯迅終生難忘的。
第三部分(第三十六至三十八段),寫作者對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懷念,以及從藤野先生的精神品格中受到的激勵和鼓舞。
作者離開仙臺之后,雖未給藤野先生寄過照片和寫過信,但“我總還時時記起他”。作者深情地懷念和稱頌藤野先生:“在我所認為我的師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作者有時“常常想”:“他的對于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作者把對老師的懷念變為行動、化為力量:把經藤野先生改正過的講義,裝訂成三厚本,收藏著,“將作為永久的紀念”;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掛在居室里書桌對面的東墻上,以激勵、鞭策自己,增加斗爭的勇氣和力量。
文章最后一段里的“良心發現”,是指作者熱愛祖國、勇于革命、立志使自己的祖國富強起來的思想受到觸動。“增加勇氣”,是指作者長期遭受封建勢力、帝國主義勢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對自己乃至對中國的希望,便增加了斗爭的決心和勇氣。“正人君子”,是反語,諷刺那些為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和軍閥政客張目、效勞而自命為“正人君子”的文人。
文章的結尾,把藤野先生的深厚情誼與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統一在一起,把對往事的回憶與現實的斗爭結合在一起,起到了總結全文,深化主題和加強文章戰斗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