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學會按要求篩選文本信息,并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⑵ 明確文章雙線索寫法的作用,學習融情于序敘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⑴ 聯系上下文語言環境、背景資料,對文章的主題進行多元化探究。
⑵ 討論法、問答法、分析法相結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 通過揣摩關鍵詞語把握作者對人物的感情。
⑵ 體會作者對老師的崇敬之情,強烈的愛國主義與民族自尊心。
【教學重、難點】
1、明確文章的雙線索,對文章的主題進行多元化探究。
2、歸納文章的語言風格,從語言中揣摩作者對人物的感情。
3、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歸納其性格特征。
4、聯系教材,領會作者棄醫從文的情感因素,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與民族自尊心。
【教學模式或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已學過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從中了解到三味書屋中的老先生雖然施行的是封建書塾教育,但思想還算開明,因此,魯迅對他“很恭敬”。雖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仙臺學醫時的一位日本醫專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呢?魯迅對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讓我們來一起學習魯迅的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個明白。
明確本文出處、教學重點、寫作背景以及與《回憶我的母親》寫法上的不同。
二、簡介作者留學目的
魯迅是抱著尋求救國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學醫的。1904~1906年在仙臺醫學專門學校學醫,他原準備畢業回來救治像他父親一樣被誤的病人的疾苦,來實現治病救人,救人救國的人生夢想。可魯迅最終并沒有成為一名醫生,他后來放棄了醫學,從事了文學,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學家,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理清全文結構層次
提示:根據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將全文分成三個部分。
投影顯示文章結構層次圖如下:
相識前 相識相處時 相別后
東京(離 往、初到、在)仙臺 (回)北京
見聞感受 ? ? 相識 肖像 聲調 深切懷念
? ? 相處 四件事例 珍藏講義
? ? 懸掛照片
相別 神情 話語 多寫文章
明確:從結構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敘事線索的,這是全文的一條明線。那全文的暗線是什么呢?
四、分析講解直接寫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學生瀏覽6~10段,找出有關描寫人物外貌、語言等方面的語句:
明確這些語句體現了人物什么特點。(投影顯示如下)
⑴ 外貌描寫的句子 符合人物身份
⑵ 動作 體現人物特點
⑶ 說話聲調 治學嚴謹
⑷ 介紹解剖學歷史 生活儉樸
⑸ 忘帶領結,穿舊外套
讀到此,一個生活儉樸、治學嚴謹的學者形象已展現在我們的目前了,這是作者,也是我們讀者對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讓我們繼續讀下去,看作者為我們敘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過這些事情,我們將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內在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