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拱橋
教學目標 :1、了解說明要抓住事物的特點。掌握“拱、貞、撐、澗、虹、弧”等6字。
2、初步學會從“抓住特點”的角度分析一般說明性文章,圈畫關鍵性語句。
3、感受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感受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教學重點:
掌握抓住特點進行說明的方法,初步學會分析一般說明性文字,找出關鍵性語句。 教學難點 :
如何掌握舉例的典型性。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
介紹中國古代的一項發明:魔鏡。并由它引出石拱橋。
相關資料:中國人于公元5世紀還發明了魔鏡;英國結晶學家威廉·布萊格到1932年,系統地闡明了魔鏡的理論,比中國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魔鏡是世界上最奇異的物品之一。魔鏡有何奇妙之處呢?在魔鏡的反面鑄有青銅圖案——圖像或文字,或二者兼而有之。反射光線的一面為凸狀,是由經拋光處理的青銅制成用作鏡面。在大多數照明情況下,這種鏡子看上去與其它的普通鏡子無異。但是,在明亮的陽光下使用魔鏡時,它反光的一面就能被“看透”。用鏡面將陽光反射到暗色的墻上,人們就能從投在墻壁上的影像中看到鏡面的圖案或文字。堅實的青銅制品變得透明了,這種令人感到神秘不解的現象使中國人給魔鏡取了透光鏡名稱。青銅是不透光的,然而實際使人感到透光,這是為什么?這奧妙之深讓中外學者探討了幾百年,中國的科學家沈活和外國科學家威廉·布萊格爵士都發表過高見。威廉·布萊格爵士于1932年發現這一奧妙時說:“正是反射的放大作用使圖案清楚地顯現出來。”李約瑟正確地將這一切稱為“是在通向掌握金屬表現微細結構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
二、 學習文章的重點段落——兩個典型:
1、出示趙州橋的投影片(或看文中圖片),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它。
2、看課文是如何寫的。
提問:
(1)趙州橋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2)它有什么特征?
(3)這些特征分別有什么作用?
(4)這幾個特征之間可否調換位置?
(5)文章如何來形容、概括趙州橋?
3、同學介紹盧溝橋
4、文章是如何寫的?
(1) 寫了盧溝橋的什么呢?
(2) 可以看出它有什么特點?
5、課文題目是,寫的卻是趙州橋和盧溝橋,切題嗎?為什么寫這兩座橋?
明確:用有代表性的典型實例來說明事物的方法。
6、能說有的像趙州橋,有的像盧溝橋嗎?
7、為什么先寫趙州橋,后寫盧溝橋?(時間、簡單到復雜)
三、 為什么會取得這樣光輝的成就?原因是什么?劃出關鍵性的句子。
四、僅僅寫這兩座橋行嗎?課文還寫了什么?找出前三段的關鍵句子。
石拱橋的外型
石拱橋的結構
的一般特點
五、段與段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可否調換位置?
明確:一般到個別。
板書:
石拱橋 形式優美
一般 結構堅固
的一般特點
的杰作 趙州橋 歷史 長寬
結構特點 設計施工
造型
盧溝橋
個別
取得成就的原因
的新發展
六、小結:
本文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說明了我國石拱橋在設計和施工上的獨特創造、輝煌成就和飛躍發展,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
教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