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6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12課《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培養概括能力。
2、掌握羅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預習,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2、CAI課件演示法、討論法、點撥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把握文章感情,理解本文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痛惜之情。
2、探究生態環境遭破壞的深沉原因,汲取歷史教訓,愛護生態環境,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法突破
重 點:
①了解報告文學的特點。
②理解本文運用對比、擬人、列數據等方法表現詣的寫作方法。
③體會課文的基本理念(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
難 點:
①培養學生科學理性和人文關懷。
②感受并體會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四】教學突破
課文全篇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痛惜之情,為了表達這種感情,作者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引導學生對對比、擬人、客觀數據的分析、體會、從而整體把握該篇文章內容。
【五】教具準備:自制CAI課件
【六】教學過程 :
一、情境導入
課前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配有九寨風光圖片),聽到這首非常熟悉的歌曲,想必大家早已神游于以高原湖泊眾多、瀑布雄偉壯觀、植物景觀奇妙的人間仙境——九寨溝。其實,除了這個美麗的地方外,今天教師也準備帶領大家去另一個人間天堂。
二 整體感知 激發興趣
1、(播放CAI課件:昔日羅布泊圖片)
那是一個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那是西北地區一個曾經非常美麗的仙湖;
2、訴慘狀聯想。
我這兒還有幾張更為美妙的獨特的圖片,大家想看嗎。(播放CAI課件:今日羅布泊圖片)那是一個充滿神秘的地方,我國科學家彭家木、探險家余純順先后在那里失蹤、遇難;
那是一個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怖的地方;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沒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0攝氏度。天空中沒有一只鳥,沒有任何飛鳥敢于穿越,它是一個神秘而又令人恐怖的地方。(板書:沙漠) 剛才我們看到的兩組圖片,一組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一組是大漠沙若浪,寂寞無人家。一邊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一邊是戈壁灘,狂風卷,鳥不拉屎馬不前。你們可曾想,這天壤之別的兩處景,竟是同一地方——那就是神秘的羅布泊。(板書:羅布泊)
。是什么原因使羅布泊發生了如此大的變故呢?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曾經的仙湖——羅布泊。(板書)
請同學們翻開12課,朗讀課文 1、準備的朗讀
分別從文中找出羅布泊青春亮麗和恐怖凄涼景象的句子。(學生自由勾畫并朗讀)
齊讀文段(投影顯示文段)
三、追溯原因(1、聯系生活漫談天堂走進地獄的橋;2、回頭看作者的科學分析借助地圖分析。)
1、生動的描繪,準確的數據讓我們覺得綠洲與沙漠,天堂與地獄,滄海與桑田般的變化,沒有千年的洗禮,僅是幾十年的瞬息。天壤之別,原因何在?請聯系你生活的經驗推測這其間的原因。
學生思考后回答(濫砍濫伐、破壞森林、過度放牧等)
2、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通過科學的考察后尋得羅布泊消逝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請根據課文內容歸納總結。
3、造成羅布泊消逝的罪魁禍首是誰?
四、胡楊訴衷腸(1、出示圖片2、討論設計臺詞3、渲泄悲情控訴人的貪婪。)
由于人們的貪婪與盲目,仙湖般的羅布泊消逝了。羅布泊上生長著一種號稱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樹,那就是生命力極強的胡楊樹,請看他的勃勃生機。(播放CAI課件:昔日的胡楊)
可就是這樣的樹,面對人們無知和無盡的對水的掠奪,今天他成了什么樣兒了?再看。(播放CAI課件:今日胡楊)
它衰敗死亡,樹干扭曲,樹皮全無,僵硬的身軀支撐在沙漠之上。千年不死的胡楊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涸后終于成了干枯的“木乃伊”,整天以沙漠為伴,尷尬的面對人類。
五、本文從體裁看是一篇報告文學,它兼有新聞和文學兩種特點。新聞要求真實;文學要求形象性、抒情性。下面我們就來探究學習本文是怎樣把羅布泊的今昔情景寫得歷歷在目,把羅布泊消逝的原因說得明明白白的,為什么能使讀者對羅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小組討論)
并板書
1、體味真實性。
文章列舉數據、敘述事實真實可靠。
如:《漢書 西域傳》記載了……
另據史書記載……
2、感受形象性。
(1)對比手法
集中表現在對羅布泊今昔情況進行對比。作者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反差,使讀者產生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2)擬人手法
如寫胡楊林,“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蕩,為人類自身盲目破壞生態環境而痛惜不已。如替換為“一棵棵胡楊樹,只剩下奇形怪狀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如寫羅布泊“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同樣賦予羅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如果替換為“站在羅布泊的邊緣,你會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那就遜色多了。
(3)排比
如“四盲”:遺憾之情,譴責之意呼之欲出。
3、體會抒情性
A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直抒內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羅布泊的慘狀,強化了生態被破壞的悲劇。)
B這出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一針見血地指出羅布泊的消失是人為地破壞生態的惡果,具有強烈的譴責意味,指責悲劇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C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聲,表達了強烈的環保意識、憂患意識
六、設置情景讓學生探討并提示本文的主題。
1、角色獨白、情景對話表演。(胡楊、沙漠、人類)
2、千年不死的胡楊在干渴中枯死,我們可以想像在胡楊林中生活的動物在瀕臨死亡的時刻他們有何感想,假設自己就是胡楊中的一類動物,站在他們的角度說一說心理話。
3、假設當年探險的斯文·赫定同作者站在羅布泊邊緣看到此情此景會有何感嘆?請選擇其中一個情景,組內合作表演。
六、月牙泉美景不在,悲劇仍在重演。希望依然存在,我們都攜手共勉。
胡楊干枯,羅布泊的消逝,他們的慘狀令人痛心疾首。類似這樣的悲劇終止了嗎?(沒有)仍在其他地方上演著。(播放悲劇重演畫面)
昔日的月牙泉:碧波蕩漾,綠林環繞。
今日的月牙泉:人們盲目的采集地下水,現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勢。
青海湖湖水下降顯著,陸地已向湖中延伸10多公里。真令人痛心啊!
浙江部分地區非法挖沙取土數畝導致農田被毀,河床干涸;農田干涸小孩的腳都可以放進去;四川冶煉廠排出的毒液把原本清澈見底的河流給污染了……
水資源短缺和污染;臭氧層破壞;土壤沙漠化;森林面積銳減;部分珍稀動物和礦物瀕臨枯竭;生態環境屢遭破壞,它們的慘狀實在令人震驚。你們忍心看到這樣的悲劇再延續嗎?
結束語:今天,我們喝的是自然甘露
明天,我們喝的將是人類的最后一滴眼淚。
地球是我們人類共有的家園。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是靈魂的棲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沒有了,那我們還能剩下什么?請看看我們自己的雙手,是創造,還是毀滅?請看看我們自己的雙眼,是熱切的盼望,還是無助與茫然?讓理性回歸吧,我們有理由相信:天會變得更藍,樹會變得更綠,水會變得更清……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自我做起,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
C從出生到20歲,斯文 赫定發現仙湖,想象要豐富,用擬人化的口吻最好。
【七】板書
12、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列數據
對 比 表達強烈的憂患意識
擬 人
【八】教學反思
通過觀看羅布泊的命運的圖片,讓人痛心疾首。教學時,我更多地考慮營造課堂氣氛,感性資料的觸動、抒情語句的感染。讓學生的心靈受到振動,讓我們一起關心、保護我們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