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消逝的仙湖(通用5篇)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篇1
20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培養學生搜集數據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3.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過程與方法:
1.利用地圖及沙漠風光圖讓學生引學生進入學習情景。
2.運用對比、探究的方法,使羅布泊今昔進行碰撞,體會文章的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觀念,并理解作者借胡楊林來傾訴痛惜之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對比和引用數據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掌握課文詞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蕭瑟(sè) 和煦(xù) 干涸(hé) 吞噬(shì)
裸索(lǔo) 戈壁灘(gē)無垠(yín) 邊緣(yuán)
2.解釋下列詞語。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和煦:溫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沒有水了。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戈壁:蒙古人稱沙漠地區,這種地區盡是沙子和石塊,地面上缺水,植物較少。
滄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顆谷粒。
無限:遼闊無邊。
邊緣:沿邊的部分。
二、導入
位于x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的羅布泊,曾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沖而聞名于世。昔日的羅布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水清澈的生命綠洲,而今卻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灘,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劇?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從文中找出自己發現的問題,并記在學習筆記本上。
四、學習課文內容
(一)提問:在文中劃出闡述羅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明確:
問題主要出在近30年時間里。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各種需求也跟著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礦需要水,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站抽水!八拿ぁ毕駛巨大的吸水鬼,終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干湖。羅布泊干涸以后,周邊生態環境馬上惡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羅布泊消失了。
(二)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1.找一位學生讀課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讀出感情)
2.組織學習思考、回答問題: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樣的悲劇?(訓練復述能力)
(2)作者引用了具體資料,告訴人們同樣的悲劇仍在繼續,呼吁人類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引導學生把資料整理出來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直接表達作者憂患意識的句子。
學生討論交流,進一步明確作者充滿了憂患意識。
(三)學習對比的寫法。
組織學生討論。
1.作者采用這種對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2.課文中還有類似的對比嗎?請找出來。
明確:
過去的羅布泊:‘‘在船的不遠處幾只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它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現在的羅布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樹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里已脫盡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膚筋骨!
五、作業布置
熟讀課文,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
六、板書設計:
七、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探究活動,讓學生感知生態環境的惡化現狀。
教學過程:
一、探究活動
提問:
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1.我與羅布泊同齡,共百歲。
2.我的成長史就是羅布泊的坎坷史。
3.從出生~20歲(從斯文•赫定發現仙湖,想象要豐富、擬人化、有情調。)
從20歲~60歲(扣兩次改道、“四盲”危害,重點講人類對羅布泊的破壞。)
從60歲~100歲(扣我的少年、青年時代的美好記憶,尋找回來的世界,思念、牽掛、魂牽夢繞的故鄉山水。展開聯想,懇求上蒼再賜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羅布泊養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報羅布泊。)21教育網
二、拓展學習
課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瀕臨干涸的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試寫一封公開信,呼吁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的惡化。
三、小結
這篇課文是從一篇報告文學中節選下來的。羅布泊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還曾經是一片美麗的仙湖,但現在卻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無數的生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狀況?作者通過翔實的數據說明,人對自然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這一悲劇主要原因。課文最后,作者發出了拯救生態環境的呼吁。
課文全篇充滿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痛惜之情,為羅布泊生態之惡化而痛苦,為人們索取之盲目而痛惜。為了表達這種感情,作者運用了各種表現手法,一是拿羅布泊過去的繁華與現在的破敗對比;二是運用擬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訴說引起人內心的震動,如“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一句所描寫的羅布泊的慘狀,實在讓人痛心疾首;三是運用資料客觀說明。這些在教學中都要引導學生仔細體會。
四、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二。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板書設計:
羅布泊,消失的仙湖
廣闊、美麗
充滿生機
昔日羅布泊 牛馬成群 生命綠洲
綠樹環繞
河流清澈
愛
護 塔里木河人為改道 盲目濫用塔里木河水資源;
環 下游干旱缺水 河道干涸、羅布泊斷水、生態環境徹底破壞 憂患
境
胡楊林成片死亡
今日羅布泊 寸草不生 死寂的荒漠,令人恐怖
不見飛鳥
五、課后反思: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篇2
12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及其分析
1、內容:作者以飽含憂思的筆調,描述了羅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羅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強烈的呼聲,警醒世人,要樹立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
2、分析:《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一篇自讀課文,是報告文學家吳崗的佳作,被評為XX年度中國最佳報告文學。 本文是歷史教訓的總結,報告水資源的濫用怎樣破壞了生態環境,今天學習這篇文章,對培養學生生態、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3、學習重點:理解文章主旨,積累寫作素材。
二、教學目標及其分析
1、目標:(1)了解羅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強烈痛惜之情及憂患意識。(2)增強環保意識,積累環保素材,訓練寫作能力。
2、分析:(1)通過對文章的分析,感受作者強烈痛惜之情。
(2)思考文章的時代意義,培養學生生態、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同時為寫作積累素材。
三、教學問題分析:因為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有限,因此分析語句是教學的難點,應多讀多感受,教師做適當的分析指導。
四、教學過程
。ㄒ唬┗玖鞒蹋簩дn——檢查預習-----閱讀自學、合作學習——語句分析———拓展延伸-——檢測——小結
。ǘ┙虒W情境
導入:學生描述ppt所出示的圖片。昔日的羅布泊與今日的羅布泊的對比引出課題。
預習任務:
1、 收集有關環境問題的資料。
2、完成課后“讀一讀,寫一寫”
3、閱讀思考:課文圍繞羅布泊寫了哪些內容?
活動一:自讀質疑,合作解疑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師生活動:讓學生先給課文標上段序,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提出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后小組合作共同解決問題,最后展示學習成果。教師注意學生對以下幾個問題的解決:1.羅布泊消逝的原因和危害何在?2.課文再舉青海湖、月牙泉二例,跟文章的題目有什么關系?
活動二:語句分析:找一找文中最能表達作者痛惜之情的句子,并作簡要分析。
設計意圖: 通過對作者情感的分析,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并歸納一些寫作方法。
師生活動:學生尋找句子,合作分析,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歸納寫作方法。如: 擬人句:那奇性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這句運用擬人手法,賦予胡楊林以人的感情,“掙扎與痛苦”表現作者為人類盲目破壞環境而痛惜不已的感情、更能激起讀者的惋惜之情,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排比句: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連用三個“救救”,構成了排比,以強烈的語氣發出了拯救生態環境的呼聲,表達了強烈的環保意識、憂患意識,振聾發聵】。對比句:( 昔日 ) “羅布泊使我驚訝,羅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鏡子一樣,在和煦的陽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遠處幾只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現在 ) “被斯文•赫定贊譽過的這片水域于20世紀70年代完全消失,羅布泊從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緦Ρ仁址ǖ倪\用,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文勢了跌宕,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活動三:拓展延伸
1.在我們的周圍,這樣的悲劇還在不斷地上演,你能舉出幾個身邊的事例嗎?
2.關注身邊環境問題,寫一寫你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設計意圖: 充實內容,加深學生對環保問題的認識,同時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并積累素材。
師生活動:ppt出示圖片,學生談感受,并進行當堂片斷寫作訓練。
檢測:
設計意圖: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1. 作為中學生,面對環保問題,我們現在或將來應當做些什么?
小結:地球是我們人類共有的家園。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是靈魂的棲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沒有了,那我們還能剩下什么?請看看我們自己的雙手,是創造,還是毀滅?請看看我們自己的雙眼,是熱切的盼望,還是無助與茫然?讓理性回歸吧,我們有理由相信:天會變得更藍,樹會變得更綠,水會變得更清……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自我做起,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
a組題: 見《同步指導》
b組題: 假如你就是羅布泊或者是羅布泊上的最后一株草,最后一朵小花,最后一棵樹,最后一滴水,最后一條小溪……你將代表你失去的同伴向后人們訴說些什么呢?請結合課文,發揮想象,寫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
課后反思:
1、千雙一次性木筷的危害
一次性筷子消耗木材驚人 20年大樹僅能制四千雙
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450億雙,耗費木材166萬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約2500萬棵大樹,減少森林面積200萬平方米,造成極大浪費。45000雙一次性木筷=1立方米木材。中國市場每年消化一次性筷子450億雙,耗費木材166萬立方米。僅北京一地,每天就消耗一次性飯盒、筷子80萬套;一年365天就是29200萬套。一雙一次性筷子重5.5克,29200萬雙筷子總重1606噸,折合木材3212立方米,還不包括皮、心、邊和鋸末等廢料。早有專家指出,像中國這樣擁有12億人口的大國,廣為使用一次性筷子是對林業資源的極大浪費。
然而,正是這種吃一餐就扔掉的東西加速著對森林的毀壞。森林是二氧化碳的轉換器,是降雨的發生器,是洪澇的控制器,是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區。這些功能決不是生產一次性筷子所得的效益能取代的。
在中國,直接受荒漠化危害影響的人口約5000多萬人。西北、華北北部、東北西部地區 (簡稱“三北”)每年約有2億畝農田遭受風沙災害,糧食產量底而不穩定;有15億畝草場嚴重退化;有數以千計的水利工程設施因受風沙侵襲排灌效能減弱。
2、沙漠化
沙漠化最嚴重的地方是以撒哈拉沙漠為中心的非洲大陸。讓人驚奇的是撒哈拉沙漠正在以每年150萬公頃的速度擴張,要任其發展下去,非洲的大陸就會變成一個沙漠的大陸。還有,中國的沙漠化已經影響到中國東部,沙漠里的沙子隨著風吹到了北京。不僅僅是這些地區,其它區域也遭遇到了沙漠問題,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人口增長、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以及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資源粗放式開發等人為因素,鄱陽湖湖區植被遭到很大破壞、生態環境衰退,面臨著濕地功能退化、土地嚴重沙化現象,甚至出現了江南最大沙地,水污染問題不斷加劇,農藥化肥過量使用、工農業生活污水未經處理肆意排放,對周邊居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極大不便和安全隱患。
盡管中國從來沒有停止過對荒漠化的治理,由于種種原因,中國土地荒漠化擴大的趨勢還在繼續。50-70年代,中國荒漠化土地平均每年以1650平方公里的面積在擴大。80年代以來,荒漠化土地面積平均每年擴大2100平方公里,每天就有5.6平方公里的土地荒漠化!
3、湖床縮小
鄱陽湖--由于“圍湖造田”和過度放牧對自然植被的破壞,位于鄱陽湖北岸的都昌縣的濕地功能退化,土地出現嚴重沙化現象。當地科技部門人士告訴記者,都昌縣有沙山面積4.5萬畝,是江南最大的沙地。沙山由贛江注入長江沉積的沙土形成,造成沙埋、沙塵災害頻繁發生,植被遭到毀滅性破壞,風沙吞噬良田、水土流失現象加劇。
洞庭湖區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棉基地,但長期以來,由于經濟發展中沒有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致使長江中上游、四水流域水土流失嚴重,湖區泥沙大量淤積,湖面面積急劇減少(從1825年的6000平方公里萎縮到新中國成立以前的4350平方公里,截至1995年洞庭湖的水面面積已下降至2625公里)。
湖床和水位不斷抬升,導致蓄洪和瀉洪能力減弱,“人水”矛盾突出,洪澇災害頻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財富的不斷密集,水災造成的經濟損失越來越大。1996年和1998年直接經濟損失分別達150億和89億,嚴重影響了湖南乃至全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根治水患,恢復濕地生態功能,實現洞庭湖區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問題已迫在眉睫。
4、干旱
云南省水資源總量居全國第三,卻連續三年遭遇大旱。中國科學院水利部專家稱,氣象干旱這是根本性原因,人為因素可能涉及到涉農水利工程不足,另外一個原因是生態水文系統遭受到一定破壞。
云南元陽哈尼梯田因旱災出現龜裂現象
黃果樹瀑布在長期干旱的侵襲下,失去了往日的雄壯風采。只剩下狹窄的細流和干裂的土地。
自XX年11月至今年2月下旬,由于氣溫持續偏高,降水總量偏少(降雨量僅為12mm),加上雨季提早結束,芒市已連續3年出現較為嚴重的旱情,群眾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人畜飲水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截至XX年2月28日,芒市11個鄉鎮47個行政村的10244戶42586人已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其中14942人和3172頭大牲畜飲水困難);農作物受旱面積達88200畝,成災7300畝,絕收100畝,造成經濟損失1119.06萬元。
5、甘肅騰格里沙漠萬余株防沙林木遭砍伐
今年春天,武威市涼州區頭墩營苗圃有關工作人員,以苗圃樹木需要“更新”為名,將苗圃周圍的萬余棵樹木集體砍伐,還有部分刺柏樹木被燒毀,使往日茂盛的護林防沙帶一夜之間變成了光禿禿的“樹樁”。對于生活在沙漠邊緣的人來說,最讓人頭痛的是每年春天的沙塵暴。沙漠邊緣防沙治沙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種樹防沙。XX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總理在參加甘肅代表團審議時說:“我關心甘肅,除了經濟發展外,最大的就是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問題”。但今年春天,在騰格里沙漠邊緣的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頭墩營苗圃,發生了一件讓人難以想象不和諧的“怪事”。武威市涼州區頭墩營苗圃有關工作人員,以苗圃樹木需要“更新”為名,將苗圃周圍的萬余棵樹木集體砍伐,還有部分刺柏樹木被燒毀,使往日茂盛的護林防沙帶一夜之間變成了光禿禿的“樹樁”。
6、原油泄漏
XX年4月22日美國一座石油鉆井平臺爆炸起火,隨后沉入墨西哥灣 11人失蹤 17人受傷環境影響:浮油威脅至少600種動物安全 •經濟影響:恐導致美國經濟二次衰退
美國此前發生過兩次特大原油污染海洋事件。1969年,加利福尼亞州南部海岸發生10萬余桶原油泄漏事故,導致沿岸60余平方公里遭到嚴重污染。1989年“?松•瓦爾迪茲”號漏油事故影響阿拉斯加州海域生態長達20年,部分海洋生物至今仍未重新發現。輿論普遍認為,按現在的態勢,墨西哥灣漏油事故的嚴重性將遠超過上述兩次,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原油污染海洋災難。環保人士指出,這次油污沖向路易斯安那州海岸,預計全美逾40%濕地將需數十年才能恢復。死海龜躺在沙灘上,紅褐色的液體從海底涌出油污中掙扎的醍醐
7、人為捕殺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魚翅的暢銷,導致鯊魚被捕殺的數量與日俱增,由此,可能導致全球海洋發生惡性變化。
8、工業排污
在浙江海鹽,也有兩條“黃河”,一條是位于海鹽縣武原街道明珠村的白洋河,另一條是縣城西面的大曲浜。河道泛黃可不是因為其中的泥沙,而是污染。環保部門工作人員向記者解釋,那是排入河水中的鐵離子在“作怪”。
9、觸目驚心的環境污染隨處可見:天空昏暗、空氣污濁、污水橫流、垃圾圍城……,連遠在冰天雪地的南極企鵝體內也發現ddt等農藥殘余,珠穆朗瑪峰遍地狼藉?藍天碧水已經成為許多人兒時的記憶和遙不可及的夢想。
10、南極臭氧空洞,是因為過去氟利昂用量過多,排放到空氣中造成的,會有大量紫外線照射地球,皮膚癌等發率升高,地球溫度升高;許多水域會發生赤潮等是因為生活工業廢水進入水域,這些水富含氮,磷,使水富營養化造成的,會導致魚蝦死亡,也會通過生物富集作用損害人們的健康;美國的原始森林遭破壞,是人為的,有很多樹木都是被砍伐的。造成很多動物流離失所,甚至有些物種滅亡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篇3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學目標 :
1.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3.學習對比和引用數據的方法;
4.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教學設計:
1.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各個環節,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2.課前預習,提出并整理發現的問題;動手查找資料;帶著問題和資料走進教室;
3.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中提高學生對文章的解讀能力;透視文章的寫作軌跡,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4.結合“研討與練習”:“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么?”拓展思維,暢想表達。
教學內容設計:
一、課前預習
1.閱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寫作思路。
2.完成“讀一讀,寫一寫”。
3.查找并搜集有關“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等的資料。
4.在閱讀和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將發現的問題整理到學習筆記上。
二、課堂教學內容
第一板塊:羅布泊消逝的原因
1.導入
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的羅布泊,曾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沖而聞名于世。昔日的羅布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水清澈的生命綠洲,而今卻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灘。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
2.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收集的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資料、圖片。
圖片1:西北地區地圖,指導學生查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克拉瑪干沙漠、塔里木河、羅布泊的地理位置。
圖片2:“茫茫大戈壁”“龜裂大地”
圖片3:“青海湖”“月牙泉”。
資料投影:“昔日碧波蕩漾,如今舉目荒涼羅布泊變故誰能評說”(新華社烏魯木齊二月4日電)
資料投影:“探險樂園羅布泊”(摘自1998年1月5日《南方日報》
3.再讀課文,在文中劃出闡述羅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4.投影顯示問題的答案。
問題主要出在近30年時間里。塔里木河兩岸入口激增,各種需求也跟著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礦需要水,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干湖。羅布泊干涸以后,周邊生態環境馬上惡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羅布泊消失了。
第二板塊: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1.找一位學生讀課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讀出感情)
2.組織學習思考、回答問題: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樣的悲?(訓練復述能力)
。2)作者引用了具體數據,告訴人們同樣的悲劇仍在繼續,呼吁人類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引導學生把數據整理出來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討論后出示投影:
胡楊林
1958年 780萬畝 現在 420萬畝
沙漠化
過去 66% 現在 84%
青海湖
50年間下降8.8米,平均每6年下降
1米,陸地向湖中延伸10多公里。
月牙泉
50年代1.1652萬平方米 現在 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
討論后明確:作者充滿了憂患意識。
4.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直接表達作者憂患意識的句子。
5.學生齊讀。
第三板塊:學習作比較的方法
1.投影顯示圖表:
羅布泊
過去:
1.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生命綠洲。
2.張騫眼中:遍地的綠色和金黃的麥浪、絲綢之路。
3.斯文·赫定:羅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鏡子,和煦的,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
羅布泊
現去:
1.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0℃,天空不見一只鳥,沒有任何飛禽敢于穿越此地。
2.綠色長城在干渴中崩塌。羅布泊與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
2.組織學生討論:
。1)作者采用這種對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2)課文中還有類似的對比嗎?請找出來。
3.教師小結第2題。
。1)出示投影
過去的羅布泊:“在船的不遠處幾只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現在的羅布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樹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里已脫盡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膚筋骨!
(2)明確擬人的修辭手法。
(3)強烈的對比效果。
(4)再次感受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第四板塊:世紀老人的述說
1.實物投影,展示108歲高齡的羅布老人熱合曼的圖片。
2.暢想表達:“如果我是世紀老人,我該如何講述羅布泊的百年滄桑?”
提示:
1.我與羅布泊同齡,共百歲。
2.我的成長史就是羅布泊的坎坷史。
3.從出生~20歲(從斯文·赫定發現仙湖,想象要豐富、擬人化、有情調。)
從20歲~60歲(扣兩次改道、“四盲”危害,重點講人類對羅布泊的破壞。)
從60歲~100歲(扣我的少年、青年時代的美好記憶,尋找回來的世界,思念、牽掛、魂牽夢繞的故鄉山水。展開聯想,懇求上蒼再賜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羅布泊養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報羅布泊。)
三、課后拓展學習
課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瀕臨干涸的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試寫一封公開信,呼吁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的惡化。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篇4
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有個羅布泊。自20世紀初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闖入羅布泊,它才逐漸為人所知。
1980年,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彭家木在那里進行科學考察失蹤;16年后,探險家余純順又在那里遇難,更給羅布泊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羅布泊.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0℃。羅布泊,天空中不見一只鳥,沒有任何飛禽敢于穿越。
可是,從前的羅布泊不是沙漠。在遙遠的過去,那里卻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
羅布泊,“泊”字左邊是三點水啊!
翻開有關西域的歷史書籍,你會驚異于羅布泊的熱鬧繁華。
《漢書·西域傳》記載了西域36國在歐亞人陸的廣闊腹地畫出的綿延不絕的綠色長廊,夏季走人這里與置身江南無異。昔日塔里木盆地豐富的水系滋潤著萬頃綠地。當年張騫肩負偉大歷史使命西出陽關,當他踏上這片想像中荒涼蕭瑟的大地時,卻被它的美麗驚呆了。映人張騫眼中的是遍地的綠色和金黃的麥浪,從此,張騫率眾人開出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另據史書記載,在4世紀時,羅布泊水面超過20萬平方公里。到了20世紀還有l OOO多平方公里水域。斯文·赫定在20世紀30年代進羅布泊時還乘小舟。他坐著船饒有興趣地在水面上轉了兒圈,他站在船頭四下遠眺,感嘆這里的美景;貒,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亞洲腹地探險8年》一書中寫道:羅布泊使我驚訝,羅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鏡子一樣,在和煦的陽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遠處幾只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被斯文·赫定贊譽過的這片水域于20世紀70年代完全消失,羅布泊從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羅布泊的消亡與塔里木河有著直接關系。
塔里木河全長1321公里,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內陸河。據《西域水道記》記載,20世紀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豐盈,碧波蕩漾,岸邊胡楊叢生,林木茁壯。1925年至1927年,國民黨政府一聲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匯入羅布泊,導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個村莊的310戶村民逃離家園,耕地廢棄,沙化擴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輪臺大壩,又將塔里木河河道改了過求。塔里木河下游生態環境得以好轉,胡楊枝重吐綠葉,原來廢棄的耕地長出了青草,這里變成牧場。
問題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水的需 求也跟著增加。擴大后的耕地要用水,開采礦藏需要水,水從哪里來?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萬多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旨日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將塔罩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長度由60年代的1 321公里急劇萎縮到現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萬多市耕地受到威脅。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干湖。羅布泊干涸后,周邊生態環境馬上發牛變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
羅布泊消失了。
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橋上。
放眼望去,塔里木河兩岸的胡楊林似一道綠色的長城。
胡楊,維吾爾語稱做“托克拉克”,意為“最美麗的 樹”。胡楊林是牲畜天然的庇護所和棲息地,馬、鹿、野 駱駝、鵝喉羚、鷺鷥等百余種野生動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還伴著甘草、駱駝刺等多種沙生植物,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特殊的牛態體系,營造了一個個綠洲,養育著南疆750余萬各民族兒女。
如此重要的胡楊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而夫面積死 亡。1%8年,塔甲木河流域有胡楊林780萬畝,現在已減 少到420萬市。伴隨著胡楊林的銳減,塔里小河流域土地 沙漠化面積從66%上下到84%!吧尺M人退”在塔里木河 下游變成現實,至羅布莊一帶的庫魯克庫姆與世界第二大 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合攏,瘋狂地吞噬著夾縫中的綠色長城,從中穿過的218國道已有197處被沙漠掩埋。
我們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200公里后,綠色長城突然從眼中消失。塔里木河兩岸的胡楊林與兩邊的沙地成了一個顏色。由于缺水,長達數百公里的綠色長城在干渴中崩塌。
號稱千年不死的胡楊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終于變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再向前,我們到了羅布泊的邊緣。同來的同志告訴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若想進入羅布泊,至少要有兩輛汽車,必須備足食品和水。我們只得鉆出汽車,將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羅布泊。
站在羅布泊邊緣,會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住這里已脫盡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膚筋骨。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
羅布泊還能重現往日的生機嗎?我問自己。
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3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楊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這瞬間從我們的眼中消失。
這出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
悲劇并沒有止住。同樣的悲劇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世界著名的內陸湖 青海湖,50年問湖水下降8.8米,平均每6年下降l米,陸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數千年風沙未能掩埋的甘肅敦煌月牙泉,近年來卻因當地超采地下水,水域而積從50年代的1.1652萬半方米縮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十涸之勢……這一切也都是人為的!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篇5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3.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對比和引用數據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教學過程
自主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蕭瑟(se4) 和煦(xu4) 干涸(he2) 吞嘍(shi4) 裸索(luo3) 戈壁灘(ge1)無垠(yin1) 邊緣(yuan2)
2.解釋下列詞語。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和煦:溫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沒有水了。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戈壁:蒙古人稱沙漠地區,這種地區盡是沙子和石塊,地面上缺水,植物較少。
滄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顆谷粒。 無限:遼闊無邊。
邊緣:沿邊的部分。
3、導語
探究質疑
快速閱讀全文,思考以下問題。
<1>羅布泊為什么被稱為“仙湖”?描繪一下這“仙湖”的景色。
在船的不遠處幾只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2>現在的羅布泊是什么樣子?這“仙湖”為什么會消逝?請說說你的看法。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3>本文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痛惜之情,為羅布泊生態之惡化而痛苦,為人們索取之盲目而痛惜
合作探究 :
1、自由閱讀課文,畫出文中你認為最精彩的句子,點評其好在哪里。(至少2例)
2、設問:本文主要運用了哪些方法使文章讓人讀后感到真實可信?
作者運用了各種表現手法,一是拿羅布泊過去的繁華與現在的破敗對比;二是運用擬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訴說引起人內心的震動,如“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一句所描寫的羅布泊的慘狀,實在讓人痛心疾首;三是運用數據客觀說明。這些在教學中都要引導學生仔細體會。
3、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么?
1.我與羅布泊同齡,共百歲。
2.我的成長史就是羅布泊的坎坷史。
3.從出生~20歲(從斯文•赫定發現仙湖,想像要豐富、擬人化、有情調。)
從20歲~60歲(扣兩次改道、“四盲”危害,重點講人類對羅布泊的破壞。)
從60歲~100歲(扣我的少年、青年時代的美好記憶,尋找回來的世界,思念、牽掛、魂牽夢繞的故鄉山水。展開聯想,懇求上蒼再賜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羅布泊養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報羅布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