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級上《動物尾巴的功能》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
1. 了解分類說明的好處。
2. 掌握“鰭、澳、卵、槳、鱷、蝎、鼎、蝙、蝠、蚤”等10個字。
(二)能力訓練:
1. 仿效課文,口頭說明一種動物器官的功能。
2. 初步學會運用下列詞語:翱翔、擾亂、攀附、潛逃。
(三)思想情感教育:
1. 感受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激發求知的欲望。
一、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重點、難點:
1. 分析文章的結構、內容要點和說明方法(分類別)。
二、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2) 出示幻燈,檢查生字、詞語。
(3) 進行聽的訓練:
² 快速閱讀幻燈上出示的20道題目。(約3分鐘收起題目。)
² 合上書本,聽一次課文錄音,要求邊聽邊記。(有目的的聽,有選擇的記,比一比誰聽得最仔細,記得最準確。)
² 以搶答的方式回答問題:
1. 世界上大約生活著多少種動物?(150余萬)
2. “動物身上都長有一條尾巴”這句話對還是不對?
(錯,“大都”一詞,用語準確。)
3.動物的尾巴有哪些功能?(注意順序)
(游泳器、飛行器、平衡器、武器、音響器、警告器和捕食工具。)
4.魚的尾巴有什么功能?還可起什么作用?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仿效魚在水中搖尾前進的原理,仿造出什么?(游泳器。舵。船櫓。)
5.鴨嘴獸是卵生的嗎?(對)
6.鴨嘴獸的尾巴有什么特點?(扁平而寬闊,幾乎為體寬的三分之二。)
7.鴨嘴獸生活在什么地方?屬于哪一類動物?(澳洲。哺乳動物。)
8.尾巴可當飛行器的有哪些動物?(鳥、飛魚)
9.所有的魚只能在水中游動,不能躍出水面飛行,是嗎?(錯,飛魚)
10.什么動物是澳大利亞的象征?(袋鼠)
11.袋鼠的尾巴可長達多少米?它用后肢作什么式前進?(一點三米。跳躍式。)
12.馬、牛等大型哺乳動物的尾巴末端還長有什么?(叢生的毛)
13.啄木鳥靠什么攀附在直立的樹干上?(尾巴)
14.生活在熱帶地區的非洲鱷,體長可達多少米?重可達多少?它的尾巴有什么功能?具有同樣功能的還有什么動物?
(長達五米,重約一噸左右,重型武器。東印度產的噬人鱷和我國的揚子鱷。)
15.針鼴的尾巴如何打擊對方?還有哪些昆蟲也有類似的作用?
(背對敵人,針刺會脫離身體,刺入對方的體內。蝎子。)
16.尾巴可發聲的是什么動物?它尾巴上有一條條角質環紋,那表示什么?(響尾蛇。每脫一層皮就留一條。)
17.海獺和臭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出色的警告器。海獺警告的是同伴。)
18.什么動物會放毒屁來警告敵人?(臭鼬)
19.蝙蝠會把自己偽裝成什么東西?(吊籃)
20.世界上尾巴很小的動物是誰?小到什么程度?
(雪蚤。三十二只雪蚤成一條直線也不過25毫米長。)
(4)小結:
通過這20道題,我們檢查了同學們聽的能力,我們在聽一篇文章時,應有目的地聽,有選擇地記。
(5)分析結構和說明方法。
1.本文的結構特點:總——分——總。
2.提問:
² 本文介紹了動物尾巴幾種功能?
² 根據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屬性的異同,把事物分成若干類,然后分類逐一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² 其好處:不僅能使文章條理清楚,而且能反映知識體系,把事物說明得更清楚,更明確。
(6)總結:文章在具體介紹某種動物尾巴的功能時,一般都同時介紹這種動物尾巴的形體特征。不同的動物,介紹的方法也不同。文章首尾呼應,結構勻稱,正文六個章節,每個章節都用小標題提綱挈領,一般都介紹兩種動物尾巴的功能,字數也大致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