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蓮文化的魅力》教案3
2、結合本冊課本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內容,指導學生搜集資料和觀察的方法。例如:如何在圖書館查閱資料和書籍,如何在互聯網上搜索需要的信息,如何記觀察筆記等等。并開始著手搜集文字和圖片資料。
(古人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又云:磨刀不誤砍柴功。)
3、向學生簡要介紹研究性學習的范圍:蓮文化的魅力,明確研究總目標和基本方法。
(點到為止,讓學生明確將要做什么,怎樣著手,要達到怎樣的預期效果。有這一步驟與發揮學生主體性并不矛盾,只有有了一定的“約束”,學生才能更好地“自由”發揮,盡情表現。)
4、在老師說明分組要求和原則后,學生根據需要自由分組,組成“探究小組”。
(分組合作是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既鼓勵個人目標的達成,又強調集體目標的實現,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人人參與,人人進步;學習效率也會隨之大大提高。)
(二)活動階段
1、欣賞蓮、了解蓮(生物教師指導)
組織學生利用假期前往公園觀賞蓮。細心觀察,與從書本和網絡上了解到的有關蓮的習性、特點、品種、用途等知識相聯系,分組探討,現場介紹蓮花的某一部分的特點,并說明其價值所在。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在生物老師的指導下栽培蓮,寫好種植觀察記錄。
(要求有清晰的觀察、說明的思路和步驟。學生表達能力的體現,首先表現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維和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訓練口頭表達能力是不能忽視的。)
2、 蓮的繪畫、攝影(美術教師指導)
通過觀察、欣賞,用畫筆或者相機表現眼前的蓮。學會捕捉能給人一美好遐想或深刻感悟的瞬間、部分。畫的形式不拘一格。整理后用展板展出。
(和上面的一個活動相映成趣,上面的活動適合理性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關注事物的自然屬性,而這一個活動適合偏向于感性思維方式的學生。)
以上兩個活動學生小組可以自由選擇期中一個在假期完成。
3、追根溯源,自主探究蓮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淵源。
提供參考課題,各小組自主選擇
①蓮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②詠蓮文學作品賞析
③關于蓮的名勝古跡
④蓮與佛教
⑤關于蓮的傳說故事
隨著對蓮研究的深入,研究者的目光漸漸由蓮本身轉移到蓮的社會屬性,也就是蓮的人文價值。
這是接近真理的關鍵階段,在搜集整理的基礎上要進入下一環節)
二、感悟環節
分小組活動(一課時)學生充分、自由討論,教師巡回指導。
注意主題的挖掘和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分小組學習采用“半開放式”,即全班確定一個共同的內涵豐富的研究學習主題,然后由學生選擇一個在該主題范疇下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題目,小組研究的題目可以重復,每個題目都有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小組獨立開展合作研究,易于達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效果,促進研究水平的提高。全年級同步開展時,還可以鼓勵跨班級合作。)
三、表達環節
語文教師指導小論文寫作常識(1/2課時)
各小組完成課題研究報告(小論文)
匯報形式:1、展板:圖片、文字、美術作品
2、賽詩會
3、小論文交流評比
(這一環節正是體現一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與班隊活動的區別所在,即活動的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把自己所觀、所感,經過思維加工,流暢地、生動地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