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有女初長成》教案1
2.作者說“我一度對女兒很失望”,為什么?后來她覺得女兒“一下子長大了”,“長大了”有哪些表現呢?作者通過女兒的成長要告訴人們什么道理?
——因為她不是作者理想中的淑女,沒有按作者所設計的道路走下去,所以作者說“我一度對女兒很失望”;沒有人強迫反而愛看書了,愛彈鋼琴了,寫的東西也很令人滿意了,等等,都是“長大了”的表現;作者通過女兒的成長告訴人們不要早早地為自己的子女設計他應該走的路,應該讓他自由長成,只要生命是健康的又是向上的,就是美好的。
3.找出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談談你對它的理解和看法。
——“生命,是無法定制和預先設計的,只要生命是健康又向上的,就是美的。”(談見解是開放性的,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看法;在討論中培養學生的口才和思辯能力。)
4.點示課后練習。
(1)練習三。下邊是從課文中摘出的“我”和女兒的幾個觀點,選擇本班學生喜歡的一兩個進行討論,發表各自的看法。最好能結合自己的實際談看法。本題是開放性練習,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見解。
①“我”認為理想中的女兒應該是個淑女,懂音樂、愛好文學、彈得一手好鋼琴……
②作文不及格,女兒還振振有詞。
③女兒評價“我”寫的《女兒經》:“沒勁。要我來寫這部《女兒經》,保證那三個女兒把家里搞得天花板都掀了,把媽媽弄得發神經病為止。”
④當代影壇歌壇的明星,女兒“永遠比我嫻熟。”
(2)練習二。根據上下文,推斷加底線的詞語在句子中的含義。
①女兒的文章其實很稚拙。
稚拙——很嫩,很樸拙,不像大家的文章。
②如果一定說有什么長處,那就是本色,如同她的為人。
本色——樸素,實在,有什么說什么,不虛假。
③理想中的女兒應該是個淑女……
淑女——文文靜靜的女孩子。
④女兒經受不起閑話,“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不懂得包涵。
包涵——替別人掩飾,原諒別人。
⑤女兒還是我的背景材料的最佳資訊呢。
資訊——提供材料、信息。
六、疑難解析,互動探究
1、目的:考慮到學生的不同個性和接受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查漏補缺;故意留白,培養學生質疑、分析能力,進一步落實重點,突破難點。
2、方式:采用“學生考老師、老師考學生”師生互動生生合作的方式進行。
3、環節:學生質疑——析疑——釋疑或教師設疑——點撥——解疑等穿插進行。
七、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這篇文章有相當強的現實意義,作者女兒的成長經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者從女兒身上得到的啟示,不僅能引起我們家長的深思,對同學們也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課外練習續尾;或把文章推薦給自己家長,通過作者女兒成長的故事來啟發家長,明白育兒的道理,使自己從中得益。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