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感兩篇(從三到萬)
雜感兩篇
一、教學思路設計
雜感來自生活感受,一般而言,它更接近生活實際,寫起來比較自由,但對學生來說,卻難以把握中心。因此,中心的把握,中心與故事的有機聯系,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第一、二課時在教學《從三到萬》一文時,著重讓學生感受體會這兩點,第三課時帶讀(哨子)通過比較、討論的訓練真正做到理解和掌握。
二、教學方法
自讀+點撥+比較+訓練。
三、課文預習內容
1·利用注釋和詞典讀通課文,并理解下列詞:捷徑 妄人 殷盛 聘 搦 恚 坊 熱衷 欣欣然 自命不凡 獵取 歧途 沉迷 遺餡
2·細讀《從三到萬》第3節,準備口述故事的大概內容。
3,讀兩文,思考此兩文各要說明什么道理。
《從三到萬》[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歸納出中心論點。
2·理解故事與中心之間約有機聯系。
二、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
簡介作者:鄧拓是與吳晗同時期的學者和作家,兩人同受迫害,文革初期遭受批判的三家村,他倆就是其中的兩村。
2·檢查預習。生字聽寫(見課文預習)并釋義。
3·自讀課文。思考:《從三到萬》要說明的觀點是什么?這個觀點是怎樣引發出來的?
4·討論。
(1)怎樣的一個觀點?
明確,學習文化知識要循序漸進,戒驕戒躁,切不可狂妄自大。設想,整體感知課文。學生歸納意思接近即可,不必強求一致。
(2)這個論點提出的位置和《談骨氣》一文申論點有什么不同?
明確,前一篇是開門見山,首句就是,今天學的一文則是借故事引發出來。
設想,通過比較明確兩文的不同處并引出故事部分內容。
(3)既然我們知道這篇文章的中心是由故事引出來的,那它是怎樣的一個故事?
5·讀議、復述第3節。
設想,在教師指點下讀、議故事,解決難詞難句,理解故事含義,在復述中強調:輒欣欣然、得矣、謝、去等詞的意義。
6·討論,這是一則笑話還是嚴肅的故事?為什么?
明確,是笑話,現實生活不大可能存在。但又是一個嚴肅的故事,故事中富人兒子的學習態度很有代表意義。作者我則認為我們應該從這個故事中吸取一些學習方面的經驗教訓一也是這個意思。
設想,通過討論讓學生理解故事的深刻含義,然后再由此帶動課文以下幾節的學習。
7、討論課文第5、6一三節,作者從哪幾個角度來說它的嚴肅性?并請各用一話來概括三節的段意。
明確,段意,作者從學習態度、學習過程和老師作用三方面議論的。
8、作業
筆譯課文第三節。
《從三到萬》[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見第一課時)
二、教學過程
i·復習舊課。讓學生回億這篇課文的中心和借故事說理的特點。
2·討論新課。提問:故事與說理是怎樣聯系、結合、統一的?
明確:作者在5、6、7三段議論的內容,就是從故事田舍翁兒子的學習態度展開議論的。
3·討論。
(1)富翁兒子的學習態度怎樣?我們應該怎樣?為什么?
明確,富翁兒子。欣欣然,狂妄自大,自命不凡。我們應戒驕戒躁,謙虛謹慎。否則處理不好若干關節,勢必會影響學習效果。
設想:理解故事與說理之間的高度有機統一;加深議論文中語言內在聯系的邏輯性。
(2)那么,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應該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