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未來的糧倉》說課稿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說課稿科目:語文 姓名:連恩凱 年級:八年級一、說教材本篇課文選自八年級(上)第五單元的第3篇課文(自讀課文),整個單元均是事理性說明文,本課主要介紹海洋科學方面的知識。說明文在上學期就已經接觸過,學生基本能掌握說明文的結構、說明對象、說明方法等,教材安排本課主要目的在于學生運用掌握的說明文的方法自學課文!逗Q笫俏磥淼募Z倉》是一篇淺顯易懂的事理性說明文,主要闡釋原因:即海洋是未來糧倉的原因。全文主要從第二部分闡釋海洋可能成為未來糧倉原因。文章談了海洋是未來的糧倉,但這糧倉的糧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糧食,而是廣義的糧食——海藻、浮游生物和魚蝦。文章的結構為總——總——總式。這篇文章主要要求學生通過自學把握文章要點,了解本文運用的主要說明方法及其作用,主要說明方法有作詮釋、舉例子、列數字、分類別、作比較。使學生能運用這些說明方法來寫作事理性說明文!逗Q笫俏磥淼募Z倉》之所以安排在本冊還有一個原因:我國是世界上海洋國家之一,有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相當于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遼闊的海域是祖國經濟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動力,在21世紀,無論對一個國家或一個公民來講,增強“海洋意識”都是一個不可等閑視之的一大問題,文雖短,所談的問題卻很大。大海對于內地學生而言是很陌生的,尤其是對于農村的孩子來更是如此,學生們沒有過“親吻”大海,海的體驗較少,因而,這篇課文的教學將是給學生帶來的是一個新的體驗,認識大海,了解海洋知識,對樹立海洋意識是很有幫助的,保護海洋,實際上是保護了人類,增強環境意識,也是本課的一個教學目標。由于初二的學生已具備了初步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在課前的預習的過程中,要求閱讀相關的海洋知識(包括教師提供的一些資料),增強知識的積累,加之,學生已學過相關的地理知識,學習本文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困難,通過自學能夠達到教學目標。二、說教學設計這篇科普文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自學了解本文適用的主要說明方法及作用:指導學生初步掌握事理性說明文的寫作方法。教學過程與方法是通過創設場景,導入課文,以來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方法主要采取點撥法、個人筆答、兩人交流互評法對課文進行綜合全面的學習。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習樹立起環境保護的意識。教學的重點在于學生能找出使用說明方法的例句并分析其作用,并運用到事理說明文的寫作中。難點是讓學生嘗試寫作事理性說明文。由于本課的學習難度不大,教學突破不是太大的問題,主要應該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針對以上所述,因此我的教學教程設計如下:教學目標1、通過自讀課文,了解關于海洋的科學知識。2、把握文中所使用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3、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的結構形式,學以致用,訓練寫作事理說明文。教學重、難點1、了解知識,把握方法。2、學習文章結構形式,學以致用。教學過程(一)預習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妥善 危言聳聽 水域 羊棲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