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波的海洋”,(精選2篇)
“電磁波的海洋”, 篇1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在許多版本的舊教材中都是選學內容,所以在以往的教學中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新教材充分挖掘這一部分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身邊的事物講起,讓學生體會到了物理學確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充分展示了物理學科的實用性、趣味性、實驗性和科學性等特點,進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思考。體現出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生活的思想。相比之下,舊教材注重知識的傳授,在概念的引入上比較直截了當;新教材則更注重物理知識的探究過程和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
這種教學的理念更貼近于國外一些專家的教育觀。在北美的一些國家里,從小學五年級起,學生們就會在“科學”這門課里接觸到一些粗略的物理學上的知識。教師在教學中會使用實物玩具這類的更直觀的物品,讓孩子們在直接地看、聽,甚至是動手,引導學生在拆裝、操作的過程中去感受事物,引起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繼續探索的興趣,到了高年級再輔以深層的理論教學,更利于學生學習。他們把這樣的教學方法稱作“training aids”(實踐協助)。
電磁波是一種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農村的學生可能對“電磁波”這個名詞還有些陌生,城市的學生雖然對“電磁波”不生疏,但也未必能深入體會到電磁波的存在。教材在安排本節內容時,注重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從“想一想”到“做一做”,從身邊的知識、熟悉的事物中去感受到新的、未知的世界這一思想。在教學中布置學生課前探究活動,其中一項就是查閱相關資料,使他們對電磁波有初步了解。另外與舊教材相比,新課標要求學生對波長、頻率和波速三者的關系有初步認識,并不要求學生深入掌握這三個物理量的定義。
本節內容密切聯系生活,與社會活動緊密結合,為學生學習無線電知識,做好了鋪墊,課后將電磁波的危害作為作業練習,指導學生去搜集更多有關電磁波的材料,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物理學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借助網絡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了解電磁波的產生;
②知道電磁波能在真空中傳播;
③了解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速度;
④會用c=fλ求速度、波長或頻率;
⑤了解光是一種電磁波;
⑥培養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實驗知悉可以人為獲得電磁波。培養學生想像與實踐結合的科學的學習態度;
②通過對信息的收集、整理,了解電磁波的大家族;
③通過動手實驗證明電磁波能在真空中傳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②深入體會物理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興趣。
重點與難點
重點
①電磁波的產生、傳播和應用;
②通過設計實驗、動手實驗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物理就在他們身邊。
難點
①使學生切切實實體驗到電磁波的存在;
②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對物理
學科、自然奧秘的探索的興趣。
教學準備
電視塔圖片、手機(兩部)、收音機、真空罩、導線、電池、學生收集的資料、投影儀和課件。
板書設計
第二節 電磁波的海洋
一、電磁波的產生
導線中電流的迅速變化會在空間激起電磁波。
二、電磁波的傳播
1.電磁波可在真空中傳播
2.波速:c=fλ
3.真空中電磁波傳播速度:
c=2.99792458×108m/s
教學流程
多媒體圖片引入→課堂討論交流→實驗探究電磁波的產生→實驗驗證電磁波的傳播可以不需要介質→電磁波傳播速度→小結→作業。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課前活動
分小組布置,學生利用各種方法了解:什么是電磁波?列舉生活中應用電磁波的例子。
學生在家中利用手邊的各種工具收集資料、處理信息。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獲得信息的手段越來越先進了,學生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在信息的海洋里暢游。
課堂活動
打開收音機、電視機收到幾個節目,提出以下問題:收音機、電視機和廣播電臺、電視臺之間并沒有連著線,那它們是怎樣收到聲音和圖像的呢?
學生會回答是靠無線電或電磁波傳播信號的。
通過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引出要講的內容,讓學生更容易理解電磁波的用途。
展示電視發射塔的圖片,問學生知道它是做什么的嗎?在學生回答后向學生介紹本省、市或當地的電視發射塔。
學生通過課前的預習回答是發射電磁波的。
多媒體就是充分利用人的視覺、聽覺等各種感受器官,來體驗事物。
演示實驗:打開一臺收音機,取一節干電池和一根導線,拿到收音機附近。將導線的一端與電池的負極相連,再將導線的另一端與正極摩擦,驗證電磁波的存在。
學生們在教師演示的過程中聽到“咔咔”聲,教師可由此現象證明電磁波確實存在我們周圍的世界中。還由此引出電磁波的產生的問題。
有了對聲音的感受,再講電磁波時就不那么抽象了。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體驗到電磁波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們生活的世界中。
設計實驗:由聲音的傳播類比電磁波的傳播,引出問題,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證明電磁波在液體中、真空中傳播。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設計,自行提出需要什么器材,也可以使用教師準備的手機、真空罩等用具到臺上來邊說邊做這個實驗。
自己設計、自己驗證,這正是科學探究的方法。
分組討論:光和電磁波傳播速度相等,意味著什么?
學生根據兩個相同的數字,很容易地想到電磁波與光的關系。
有些事物表面上看沒什么聯系,但其本質卻是相連的。
鞏固與小結
課后作業
本案例選自延邊教育出版社《課堂--與案例》新課標教案物理八年級下冊,如欲購買此書,請按以下方式聯系:
郵購電話:010-82608550
服務電話:010-82608377,82608850
郵政信箱:10080-155
網址:
“電磁波的海洋”, 篇2
第二節 電磁波的海洋●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了解電磁波的產生和傳播.2.知道光速是電磁波以及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3.知道波長、頻率和波速的關系.二、能力目標通過演示了解電磁波的產生,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提高學生應用科學文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三、德育目標通過對電磁波的學習,激發學生敢于向科學挑戰、熱愛科學、掌握科學的情感.●教學重點電磁波.●教學難點通過演示了解電磁波的產生.●教學方法演示法、討論法.●教具準備微機、收音機、無線尋呼機、真空罩、干電池.●課時安排1 課時●教學過程一、復習提問,引入新課1.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多少?(聲音在真空中不傳播)2.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多少?(3×105 km/s)3.聲音是如何產生的?(一切發聲物體都在振動)4.聲音的傳播是靠什么?〔聲音的傳播是靠介質(固體、液體、氣體)〕[師]生活中我們收聽廣播、看電視節目,廣播中的聲音怎么能從很遠的地方傳到這里呢?看到的電視節目的圖像是怎么從熒屏上得到的呢?[生甲]是電線傳送的.[生乙]我們沒有看到收音機、電視機有電線直接通向電臺或電視臺,所以這些都不是用電線來傳播信號的.[生丙]是靠電磁波來傳播信號的.[師]電磁波在信息的傳遞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那么電磁波是怎樣產生的?怎樣傳播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二、進行新課第二節 電磁波的海洋[板書]一、電磁波是怎樣產生的?[板書][師]我們前面提到過水波、聲波.用實驗來說明什么是水波、聲波.[生甲]手持木棍,讓木棍下端接觸水槽水面上,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間的狀態從木棍接觸水面處向外傳播,形成水波.[生乙]兩個音叉并排放置,并離得很近,敲擊其中一個音叉,和另一個音叉接觸的小珠被彈起.音叉振動時,在空氣中會有疏密相間的狀態向外傳播,形成聲波.聲波看不見,摸不到,但聲波傳到我們的耳朵,會引起鼓膜振動,使我們產生聽覺.[師]那么電磁波是怎樣產生的?看演示.[演示]打開收音機的開關,將調諧旋鈕旋至沒有電臺的位置,將音量開大,取一節干電池和一截導線,拿到收音機附近,先將導線的一端與電池的負極相連,再將導線的另一端與電池的正極相摩擦,使它們時斷時續地接觸,從收音機里聽到什么?[生甲]在收音機里聽到“喀喀”的雜音.[生乙]這是因為在導線與電池組成的電路中產生了快速變化的電流,變化的電流產生了電磁波,收音機接收了這一電磁波,并把它放大轉換成聲音,這就是我們聽到的“喀喀”聲.[師]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現象.電磁波就是當導體中有快速變化的電流時,會向周圍空間發射電磁波.我們知道聲波的傳播需要介質,那么電磁波的傳播是否也需要介質?二、電磁波是怎樣傳播的?[板書][師]我們想想如何做實驗才能知道電磁波傳播是否也需要介質?(啟發:回憶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的實驗)[生甲]把無線尋呼機放在塑料袋,再放入水槽中,打電話請尋呼臺呼叫,尋呼機能夠收到信號.[生乙]這個實驗說明,電磁波在液體中能夠傳播.[生丙]把無線尋呼機放在密閉的木制(或鐵制)的盒子里,呼叫,能夠收到信號.[生丁]這個實驗說明電磁波在固體中能傳播.[生戊]把無線尋呼機放在真空罩中,呼叫,尋呼機能夠收到信號.[生己]這個實驗說明,電磁波在真空中能夠傳播.[師]月球上沒有空氣,聲音無法傳播.但是電磁波能夠在真空中傳播,所以宇航員在月球上可以用電磁波來通信.大家看屏幕(微機模擬不同形式的電磁波),觀察到什么?[生甲]看到一圈一圈明暗相間的狀態向外傳播.[生乙]看到一圈一圈凸凹相間的狀態向外傳播.[師]凸凹相間說明有凸起部分和凹下部分,這樣向上部分就形成像山峰似的浪尖,叫做波峰;向下部分就形成凹谷,叫做波谷.每上、下振動一次就形成一個波峰和波谷,若上、下振動若干次,那么這列水波就以波峰—波谷—波峰—波谷向外傳播出去.相鄰兩個波峰(或波谷)間的距離是一定的,這個距離叫波長(λ).波在1秒內出現的波峰數(或波谷數),叫做頻率(f).真空中電磁波的波速為c,它等于波長λ和頻率f的乘積:c=λfc=2.99792458×108 m/s=3×105 km/s電磁波頻率的單位也是赫茲(hz),也可以用千赫(khz)和兆赫(mhz).電磁波是個大家族,通常用于廣播、電視和移動電話的頻率為數百千赫至數百赫的那一部分,叫做無線電波.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天線,它們有的是發射電磁波的,有的是接收電磁波的,我們就生活在電磁波的海洋中.大家閱讀科學世界“微波爐”.看完后小結本節內容.三、小結請同學們小結本節內容:電磁波是怎樣產生的;電磁波是怎樣傳播的.四、布置作業動手動腦學物理:①、②、③、④.[參考答案]1.此題要求學生知道波長、頻率和速度關系,根據c=λf,得出此立體聲廣播的波長是3.08 m.2.學生通過此題可以知道收音機選臺指示盤上的數字、單位,了解其物理意義.3.雷達是利用無線電波測定物體位置的無線電設備.電磁波如果遇到尺寸明顯大于波長的障礙物就要發生反射,雷達就是利用電磁波的這個特性工作的.波長越短的電磁波,傳播的直線性越好,反射性能越強,因此雷達用的是微波.利用雷達可以探測飛機、艦艇、導彈等軍事目標,還可以用來為飛機、船只導航.“隱形飛機”是一種先進的軍用飛機,可以防止雷達發現.隱形飛機用的主要是吸波材料,它的功能是通過吸收、散射和干涉等多種方式,使材料表面的電磁波能量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從而減少飛機對電磁波的反射,使雷達很難發現它.4.略五、板書設計第二節 電磁波的海洋一、電磁波是怎樣產生的.二、電磁波是怎樣傳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