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感:讓孩子在繪畫的海洋中盡情暢游
每當看到孩子們嘟嘟嚷嚷,念念有詞地投入繪畫過程中,我就打心眼里高興!孩子心情愉快,對繪畫就會躍躍欲試,“戰斗力”就會很強,對繪畫“作品”很可能一觸即發,一揮而就,所以在孩子準備完成繪畫作業前,我會想辦法讓孩子心情快樂起來,積極性高漲起來。比如講個小笑話,找些孩子感興趣的事談一談,表揚有進步的平時調皮的學生,孩子就會心里高興,來興趣了,作畫的過程也會很愉快,畫出來的作品就會更理想。以前自己在教學時,把情緒帶進課堂中,催促孩子,說些諸如“沒時間了,還不快畫”“過了大半節課了,畫還沒動手畫完,早干什么去了!”等過分指責的話,現在想來,很不明智!那只會讓孩子灰心喪氣地去應付作業,怎能激情飽滿地創作出優秀作品!孩子們在作畫時,總愛帶著話語以及手舞足蹈的動作,這是一種孩子投入繪畫創作的表現,一種忘我的境界,懂得兒童繪畫心理特點的教師是不會壓抑孩子的這種表現的。因為孩子的創造潛能就在這時得到了開發,繪畫水平就在這時得到了提高。只要孩子在用心地畫,就讓孩子去盡情釋放自己的心靈,宣泄自己的情感,教師的教學效果才會好!教師要幫助每個孩子找到快樂!讓孩子體驗畫畫的快樂,享受畫畫的樂趣,遠比要求孩子怎么畫好更重要得多!快樂能刺激孩子對繪畫產生更大的興趣,快樂與興趣的相互作用,為孩子提供了最佳的精神食糧。
通常在孩子動筆作畫前,我都會強調“在畫畫時,膽應大一些,心應細一些,構圖應飽滿一些,內容應多一些,主要的要畫大一些,次要的要畫小一些,心要放松一些,”而教師則“約束應少一些”。如果孩子有了成熟的想法,就讓他獨立完成整幅畫,如果孩子一時不知如何下手,感到無能為力,我再來和他們談一談要畫的內容,在談的過程中,逐漸啟發孩子直到他們露出欣喜的目光,喜悅的笑容。
孩子在繪畫時,不要輕易打斷孩子,因為孩子的“滿意作品”并沒有完成,過早發表意見,容易干擾孩子的思路,破壞孩子的整體構思。作為教師,要做到珍惜愛護尊重兒童自我的想法和看法,所以如果站在孩子身邊,無法克制自己,就選擇離開,等孩子畫出他腦中所想象的物體,他自會高興地向老師報喜,到時再進行評論也不遲。為孩子創造繪畫時的輕松氣氛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