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獄歡迎會上的演說》教案
學習目標了解作者有關的文學常識及本文寫作背景
品味文中的語言,領悟其中所蘊含的哲理
學習作者為民族解放事業勇于付出的無私無畏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猜猜他是誰。
在波瀾壯闊的中國近現代革命進程中,與時代發展息息相關的新聞出版界涌現出了許多杰出人士。宋慶齡稱贊他“精神愛國”,在他去世時,毛澤東同志題詞說他“熱愛人民,真誠地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周恩來為他題詞說他“經歷的道路是中國知識分子走向進步走向革命的道路”,他是誰?
鄒韜奮(1895-1944),中國新聞出版界是最優秀、最有影響力者之一。他被稱為卓越的文化戰士,杰出的政論家、出版家、散文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今天我們學習他在出獄歡迎會上的演說。
2。同學交流搜集的鄒韜奮的資料。
二。內容感知
提出問題
回答問題并闡述
三。鄒韜奮的人格魅力
1。韜奮在1937年時自己曾說:時光過得真快,我這后生小子,不自覺地干了15年的編輯。為著做了編輯,曾經亡命過;為著做了編輯,曾經坐過牢;為著做了編輯,始終不外是個窮光蛋,被靠我過活的家族埋怨得要命。但是我至今“樂此不疲”,自愿“老死此鄉”。
2。韜奮因為做編輯“亡命過,坐過牢,是個窮光蛋,被家族埋怨得要命”,那他為什么還要做編輯?你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嗎?
努力于大眾所要求的事情,無論力之大小,最后一定會取得勝利。(抗戰的勝利)
個人心目中,惟大眾的事,務須和大眾有益,以前皆可以不管,但愿今后能合作。(凡事以大眾為重)
個人盡可殺即殺,打即打,心中滿不在乎(對革命事業無私奉獻)
3。鄒韜奮寫有一條幅“保衛祖國,為民先鋒”,結合課文和和鄒韜奮的事跡資料談一談,他是如何實踐這一諾言的。
四。鄒韜奮和《蔣委員長抗戰言論集》
1939年,鄒韜奮創辦的生活書店出版了一本《蔣委員長抗戰言論集》,這本集子有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蔣介石發表過的抗戰言論,第二部分是有關國共合作實行抗戰以及承認陜甘寧邊區政府和改編紅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等宣言。有些人不明白,生活書店是個進步書店,怎么會出蔣介石的書?解放后的非常時期,一些別有企圖的人把當年出版這本言論集說成生活書店是黑店的罪證。其實揭開謎底,這是一個高超斗爭藝術的舉措。它的發明人是毛澤東。毛主席對周恩來說:“在國民黨地區還應該出版蔣介石主張抗日救國的言論集,這比我們自己宣傳抗日救國的主張有時還要有用,因為我們自己的宣傳在國民黨地區常常是不合法的,而宣傳蔣介石的言論則是合法的;國民黨頑固派如果反對我們作這樣的宣傳,那末他們就是非法的了。”還說:“許多共產黨員還不知道去利用蔣介石的抗戰言論去作為動員人民和孤立頑固派的武器,應該懂得這個策略。”帶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本書再版了四次,最后被國民黨宣布為禁書。
四。語言特點
簡略,質樸,口語化,多用短句
五。補充資料
六次流亡,一次入獄,九死而未悔
鄒韜奮原名恩潤,筆名韜奮,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19年由南洋大學轉入圣約翰大學文科,畢業后任中華職業教育社編輯股主任,并負責編輯《教育與職業》月刊和主編職業教育叢書,同時兼任中華職業學校和海瀾英文專門學校的英文教員。1926年2月接辦中華職業教育社和機關刊物《生活》周刊的編務。從1927年起主持生活周刊社,開始致力于新聞出版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積極為抗日募捐。1932年創辦生活書店。該店相繼在全國許多城市設立分店,大量編印發行各抗日救亡書籍和馬列主義書籍。次年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當選為執行委員。楊杏佛遇刺后被迫流亡國外。1935年8月回國,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先后在上海、香港等地主編《大眾生活》周刊、《生活日報》、《生活星期刊》,并擔任上海各界救國會和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的領導工作。1936年11月22日深夜與沈鈞儒等在上海被捕,是“七君子”之一。宋慶齡領導救國會采取一系列措施營救“七君子”。抗日戰爭爆發后獲釋。先后在上海、武漢、重慶主編《抗戰》、《全民抗戰》等刊物。1938年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1年各地生活書店被國民黨政府查封,辭去參政員職,出走香港,復刊《大眾生活》,抨擊國民黨的內外政策。5月協助成立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2年1月離開香港到廣東東江抗日根據地。10月經上海到蘇北解放區。1943年因患腦癌秘密回上海治病。次年7月24日在上海病逝。中共中央根據他生前的申請,追認其為中國共產黨黨員。9月26日宋與董必武等發起召開鄒韜奮追悼大會,并在重慶《新華日報》刊登啟事。10月1日宋參加重慶道門口銀社舉行的鄒韜奮追悼大會,親題“精神愛國”的挽詞。1949年7月24日宋在上海市紀念鄒韜奮逝世五周年大會上致詞,贊揚“韜奮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一位英勇的人民戰士。他的斗爭歷史,提供了革命知識分子所走道路的一個最光輝的榜樣。”指出“在我和韜奮先生幾年工作接觸的中間,他所發揮的革命知識分子的特點,一直受到大家的敬仰。他完全舍己為公,凡是人民革命的利益所在,總是竭盡全力以赴;對于任何反人民、反民主的惡勢力,他絕不肯作絲毫的片刻的妥協。”強調“韜奮先生的一支筆,曾經鼓動了中國無數萬愛國民眾走上爭取民族解放與人民民主的道路。”1981年5月12日宋應鄒韜奮紀念館的要求,為《韜奮手跡》一書題寫書名。主要著作收入《韜奮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