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教學設計
課題俗世奇人課型自讀.點撥課時兩課時授課喻安君
素質教育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1.積累詞語,掌握“蔫、怵、摳”三個詞的讀音、詞義。
2.了解作家馮驥才及其創作情況。
3.了解刷子李和泥人張的高超技藝,見識他們的“奇”。
過程與方法目標1.指導學生朗讀,力求讀得活靈活現,再現人物之奇和語言之奇。
2.賞析生動活潑的人物語言、敘事語言,品味巧妙的情節安排,學習抓住一事,神韻畢現地寫人的技巧。
3.探究思考。加強思維訓練,引導學生對作品的思想內容及人物作出自己的評價。
情感與價值目標文章生動地介紹了刷子李、泥人張的高超技藝和獨特才華,熱情頌揚了我國民間高人的超群智慧。教讀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感情,激勵他們開掘生活底蘊,為拯救民間文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重點1.品味詞句,體會文章的語言風格。
2.把握文章只寫一事,曲折有致的敘事技巧。
教學難點1.引導學生對文章的思想內容作出自己的評價。
2.練習寫人物速寫,體現人物的“奇”“絕”。
教學準備1.學生利用工具書掌握“讀一讀,寫一寫”的詞語。
2.查找作者資料。
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活動形式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大家也許不會忘記那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遠的故事吧。他能把一個長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現了蘇軾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絕!妙絕!今天,我們再來見識兩位高人,他們就是馮驥才筆下的刷子李、泥人張。
二、檢查預習,簡介作者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發蔫(niān)擅長(shàn)綽號(chuò)刷漿(jiāng)
難堪(kàn)一瞅(chǒu)發怔(zhèng)褒貶(bāo)
怵(chù)摳(kōu)戳(chuō)瓢(piáo)
(二)解釋下列詞語。
發蔫:表現出精神不振。
擅長:在某方面有特長。
闊綽:排場大,生活奢侈。
天衣無縫:神話傳說,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針線制作,沒有縫兒。比喻事物(多指詩文、話語等)沒有一點破綻。
發怔:發呆。
大名鼎鼎:形容名聲很大。鼎鼎:盛大的樣子。
板書課題,作者。
采取提問方式完成。
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活動形式
(三)作者簡介
馮驥才(1942~),當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從小喜愛美術、文學、音樂和球類活動。1960年高中畢業后到天津市書畫社從事繪畫工作,對民間藝術、地方風俗等產生濃厚興趣,1974年調天津工藝美術廠、在工藝美術工人業余大學教圖畫與文藝理論。1978年調天津市文化局創作評論室,后轉入作協天津分會從事專業創作,任天津市文聯主席、國筆會中國中心會員,《文學自由談》和《藝術家》主編等職。著有長篇小說《神燈前傳》,中篇小說集《鋪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說集《雕花煙斗》等。短篇小說《雕花煙斗》,中篇小說《啊!》、《神鞭》,分獲全國優秀短篇、優秀中篇小說。部分作品已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國外出版。馮驥才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歷史故事見長。注意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致深入描寫,開掘生活的底蘊,咀嚼人生的滋味。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