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說課稿
一、說教材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選自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講讀篇目,敘述了魯達路見不平,為解救金氏父女,三拳打死鎮關西,逼上梁山的俠義故事。本單元節編了一組小說,內容豐富,人物形象、情節生動,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通過學習,讓學生掌握小說的特點、寫作方法、語言風格、人物形象等。
本文是第一篇,八年級的學生七年級已經有了小說的基礎知識與閱讀經歷,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抓住其生動傳神的語言、動作、細節描寫,細致入微的俠義精神刻畫,提高學生的賞析名著能力和審美情趣。
新課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基于教材與學情的特點,根據新課標的“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我擬定教學目標如下:
1.理清文章脈絡,掌握有事情節。
2.從用詞和修辭的角度品析語言的特點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根據文本(內容和形式)的特點,及學生的認知情感特點。
教學重點:掌握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
教學難點:三拳打死鎮關西的俠義精神的理解
二、說教法
話說:教有常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學情、本課的教材特點和教學目標、,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選擇啟發誘導法、問題教學法、情景教學法。通過創設情境,啟迪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在尋求和探索問題的思維過程中,逐步深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
三、說學法
在制訂教法的依據上,考慮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及知識、能力水平的不平衡性。我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靈活采用誦讀品味、討論探究、圈點勾畫、練習遷移等方法,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中,獲得個性化閱讀的體驗,通過誦讀和理解相結合,提高學生分析細節、品味語言的鑒賞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本課分幾個課時完成,本節是第一課時。
(一)課前準備:
新課標要求拓展語文學習的領域和空間。課前讓學生通過網絡、圖書館等途徑搜集作者、“花和尚”故事的資料,制成知識卡或幻燈片,作好在課堂上與同學交流的準備。
(二)教學過程本課時的主要教學環節有:情境導入——誦讀品悟——活動遷移——小結——作業設計——板書設計等六個環節
1.導入:()
課間播放電視劇“水游傳”的片頭,在《好漢歌》中,教師引出梁山中的魯智深。引領學生交流花和尚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等故事,從而導出課題。
這一環節是為學生學習本課營造氣氛、激發興趣。
新課標要求: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語文教學是師生與文本的平等對話,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對學生的解讀加以啟發誘導。
2.誦讀品悟:通過“感知性地讀—按要求讀—鑒賞性地讀”這三個層次的誦讀,在師生的雙邊活動中,借助于圈點勾畫、探究討論法等,突破重難點。
(1)探究性地讀——學生快速朗讀:1找出文中難讀的字詞,師生一起正音、釋義。2個別段落段落教師范讀,強調人物的語氣、語調、表情。3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理清故事情節,標出小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