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說課稿2
正義之拳 俠義之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說課稿
一、說教材與教學目標
(一)說本課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是人教版初六冊第三單元的第三篇講讀課文,雖歷經教材刪改,該課文仍然是保留篇目,主要原因就在于其生動傳神的語言、動作、細節描寫,細致入微的俠義精神刻畫,對學生了解那個特定時代的精神風貌來說有著十分典型的意義。
新《語文課程標準》在對7——9年級的閱讀要求中提出:“欣賞文學作品,能讀出體驗;作出評價”依據此標準,本課學習,應引導學生體會小說的語言;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利用閱讀期待、閱讀批判等環節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指導學生實現讀出自我,讀出問題的梯度跨越,落實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因此,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難點設置如下。
(二)說教學目標:
1、學會分析重點語句,體會人物性格,讀出作品意旨。
2、學會提煉文章精華,抓住重點段落,讀出自我感悟。
3、學會辨證看待魯提轄的行為及《水滸傳》的意義與局限。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學會分析重點語句,體會人物性格
2、學會提煉文章精華,抓住重點段落,讀出自我感悟
難點:對魯提轄俠義行為的辨證理解。
二、說教與學
針對本課教材篇幅長的特點,教學全過程將運用預習、復述、默讀、勾畫、批注、歸納、討論等教學方法對全文進行解讀。
教學過程(www.jcsycorp.com)中,重點和難點應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重點部分,側重引導學生思考,以學生分析為主;難點部分,以師生對話,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完成。小說中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部分,教師將結合啟發與講述,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完成創造性閱讀。
同時,為了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習過程中將通過適當的學法指導,引導學生自主自覺的運用預習、復述、批注、歸納、討論等學習方法完成全文解讀,希望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引下,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實現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說教學過程(www.jcsycorp.com)
(一)導入新課
課間播放電電視連續劇《水滸》的主題曲《好漢歌》
(設計意圖:開頭激趣相當重要,通過同學們熟悉的《水滸傳》主題歌,引入《水滸》,并介紹作家作品;另外,以行俠仗義的豪俠之士觸擊學生的興奮點,通過學生講述梁山好漢的英雄故事,感受梁山英雄的俠義精神,再導入教材。)
同學們聽完之后是否有熱血沸騰,暢快淋漓之感?那高亢激越的氣勢,讓我們慨然想見了那些“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的豪俠之士。那么,你們想到了那些人物?(逼上梁山的林沖?醉打猛虎的武松?勇猛憨直的李逵?還是行俠仗義的魯智深?)由此導入魯智深。你們都知道關于花和尚魯智深的哪些英雄故事?(拳打鎮關西!大鬧五臺山!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引出課題: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板書: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二)、結構梳理,感知俠義之文:
(設計問題):魯達為什么要打?怎么打法?打的結果如何?
借助之前的預習,結合學生的思考,依此問題進行復述。
(設計意圖:開頭設疑,以情節的發展來梳理全篇,幫助學生理清結構,以課文的復述訓練其口頭表達能力。)
(三)、標注旁批,分析俠義之士
請學生精讀全文,要求結合《范進中舉》和《孔乙己》等以前學過的小說中所運用的分析方法,把突出表現魯提轄性格特征的內容畫上曲線,并在旁邊用鉛筆注上體現了怎樣的性格特征。比如:性格豪爽,嫉惡如仇、火暴剛烈等。
學生以四人為小組討論交流,提出自己上節課找出的內容并由教師明確魯提轄的俠義精神:
1、爽快剛烈。 2、嫉惡如仇。3、粗中有細。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勾畫與批注,落實本課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教學中運用對話、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讀出魯提轄身上的俠義情懷在課文中的充分體現,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
(四)、細品三拳,感受俠義之舉
方法指導:提醒學生在朗讀文章16——18段時抓住重要的動詞、形容詞、擬聲詞,讀出暢快之感,然后以四人為小組進行討論,綜合意見后學生暢所欲言,教師以個人讀書札記的形式出示自己的體會:
一奇在于曲盡三拳之妙。拳打鎮關西有選擇、有步驟,很有節奏感。三拳的效果,全從鄭屠被打的不同部位所產生的不同感覺寫去。比喻形象,使魯達三拳,各盡其妙,絕不雷同。
二奇在于點染出魯達的英雄性格。三拳不打在一處,顯示出他粗中有細,三拳就結果了鄭屠的狗命,足見他嫉惡如仇,毫不手軟。三拳打得是痛快淋漓,也正是這三拳,結束了他的“提轄”生涯,從此亡命江湖,落草為寇,最終上了梁山。
三奇在于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文中以調侃口吻暢寫三拳,讀罷之后,大快人心。
總之,“三拳”打出的是正義之拳,是俠義之氣,更是受壓迫千百年來人們對邪惡的痛恨,對正義的渴望。
(設計意圖:本步驟著重在于讀出自我,希望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和對關鍵字詞句的體驗探討,以合作學習的方式,說出自己對作者筆端所流露的俠義精神的體驗,)
(五)、各抒己見辨“俠義”
上文業已說到:三拳打出了魯達的俠義,打出了作者的愛憎,也打出了人民的渴望。然而,卻結束了魯達的“提轄”生涯,從此亡命天涯,落草為寇。那么,今天的我們應該怎樣去看待“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俠義行為呢?
(設計意圖:本步驟著重在于讀出問題,辨析俠義精神與法理精神。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體現語文的人文關懷。教學以探究、合作為主,希望引導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
引導學生正確的看待該行為,希望也相信他們能自覺自主的認識到:在解讀“水滸精神”中,存在著這樣一個普遍現象:我們往往愿意接受和肯定書中綠林的英雄性和江湖的豪俠氣,而往往忽略了那些人物身上存在的思想的非理性和行為的非人道。而且,不光是《水滸傳》,現在所流行的眾多武俠作品,皆有如此傾向,視人命如草芥,小人物的生死在那些所謂的“大俠”眼中顯得無足輕重,殺戮與血腥中的俠義被人們用放大鏡渲染到醒目的程度,卻把對生命、對人性的漠視藏在背后,使得本應相互友愛的社會變得冷酷而殘忍。“一將功成萬骨枯”本就是人性異化的悲哀,更何況當人間正義淪落到只有靠非法的俠義來宏揚的時候,人文精神出路何在?所以,我們寧愿相信,在社會法制不斷完善的今天,真正的俠義是《中國農民調查》灼灼萬言的深刻披露;是沈陽高院對黑幫老大劉涌作出的莊嚴宣判;是安南秘書長為了世界的安定與和平奔走呼告的人道情懷;是特麗莎擁抱愛滋患者時的從容微笑;更應該是用人間的溫情與法律的正義來代替無端的殺戮!至于魯達,至于武俠,就當它是我們在年少時做的一個奇異而刺激的夢吧!
(六)、研究性學習
同學們可
1、如何學習魯達的俠義行為?2、“三拳”是審美還是暴力?3、從《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看水滸的藝術成就。另外,相信也希望同學們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展開研究。
(設計意圖:體現語文教學的延伸性與綜合性。)
附錄:板書設計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俠義之士 魯提轄 爽快剛烈 性急如火 嫉惡如仇粗中有細
俠義之舉 拳打鎮關西 痛快淋漓 大快人心
俠義之神 伸張正義
關愛弱者 特麗莎修女;《中國農民調查》;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