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基礎知識、練習、拓展
海燕
一 字音字形:
(一) 字音:
高傲(ào) 呻吟(shēnyín) 翡翠(fěi)
掠起(lüè) 困乏(fá) 蜿蜒(wānyán)
(二)形近的字:
崖(yá):懸崖 享(xiǎng):享受
涯(yá):天涯 亨(hēng):萬事亨通
二 詞語解釋:
[高傲]:原指極為驕傲,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人。貶義詞,課文中貶詞褒用,指清高、自負、不卑躬屈膝。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發出聲音。
[翡翠]:一種名貴的半透明的翠綠色的硬玉。課文比喻海浪。
[掠起]:輕輕擦過或拂起。
[震怒]:異常憤怒,大怒。震,情緒過分激動。
[困乏]:疲乏。
[蜿蜒]:蛇類爬行的樣子,彎彎曲曲地。
[膽怯]:膽小,畏縮。
[蒼茫]:空闊遼遠,沒有邊際。
[敏感]:感覺敏銳。
[爭鳴]:比喻學術上進行爭辯。
三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高爾基(1868—1936),蘇聯作家,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生在木工家庭,當過學徒、碼頭工、面包師傅等,曾流浪俄國各地,經歷豐富。1892年開始發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寫沙皇統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19xx年和列寧會面,思想上受了很大影響,19xx年發表了長篇小說《母親》,反映了俄國工人階級的革命斗爭,被列寧稱為是“一本很及時的好書”。高爾基的小說有《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劇本有《底層》等,除此以外,作者還寫了許多政論、特寫、回憶、文學論文等,對世界文學的影響很大。
2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19xx年,那時正是俄國19xx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當時人民群眾的革命運動風起云涌,沙皇反動政府加緊了對人民的鎮壓,正是革命與激烈搏斗的時候.高爾基當時在彼得堡,親身感受到了工人運動、學生運動的磅礴氣勢目睹了沙皇政府鎮壓學生運動的殘暴罪行。他為了熱情地歌頌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揭露沙皇反動政府,抨擊機會主義者、資產階級自由派的丑惡嘴臉,滿懷激情地寫下了這篇文章。作者以海燕為題,一是醒目,可以象征無產階級革命先驅,二是可以躲過沙皇檢查機關的耳目。
四課文內容分析:
(一)題目解說:
海燕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常在海面上飛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詞含有“暴風雨的預言者”之意, 《海燕》又稱《海燕之歌》,是高爾基19xx年3月寫的一篇帶有象征意義的短篇小說《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作者創造了“海燕”的藝術形象,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為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斗激情的頌歌。《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鮮明的抒情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的節律和流動感的油畫,具備詩的音樂美和繪畫美,給人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二).結構分析:
本文以暴風雨漸次逼近為線索,把海燕放在暴風雨來臨之前——逼近之時——即將來臨三個場面中進行刻畫,仿佛是三幅濃烈的油畫,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在這三幅畫面中,海燕的性格隨著情節的發展逐步鮮明,海燕形象所著暴風雨的漸次逼近而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