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禮贊》教學設計
《白楊禮贊》教案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運用。
2.理解排比句和反問句的表達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運用。
教學準備
小黑板或課件。
設計思路
《白楊禮贊》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寫作的經(jīng)典篇目,因而在設計中,對象征手法的理解就成了本文的學習重點。首先在導語中,就先將象征這一寫法初步滲透給學生,使學生從理性上認識什么是象征。接下來在整體感知的朗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明確文章中白楊樹象征什么。在品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要采用象征這一寫法,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學時數(shù)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人。
(播放歌曲《小白楊》。)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頌的僅僅是一棵小小的白楊樹嗎?我們的文學家也曾高聲禮贊過白楊樹,它們在手法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今天,讓我們一起研讀散文《白楊禮贊》。
2.簡介作者。
(1)讓學生起來介紹。
(2)明確:(出示課件或小黑板1。)
茅盾,小說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鄉(xiāng)。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春蠶》《林家鋪子》等等。
要求:記住作者。
二、自主學習
師:本文的題目《白楊禮贊》,“禮”是敬禮、致敬,“贊”是贊美,題目的意思是對白楊樹的致敬和贊美。下面放聲朗讀課文,用筆標注關鍵詞語,以此體會作者為何要贊美白楊樹。并做以下題目。(出示課件或小黑板2。)
1.畫出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畫出你認為好的句子。
2.讀完課文后,小組交流。交流句式為:我讀出了一株 的白楊樹,它表現(xiàn)在 。
3.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贊美白楊樹的?
4.作者為什么要寫白楊樹的生存環(huán)境——西北高原?
5.為什么要刻畫白楊樹的具體形象?
6.為什么要用幾個排比、反問句寫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7.為什么篇末寫楠木?
8.就自己的理解,談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9.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及你認為教材中存在的問題。
三、合作學習
1.先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解答疑難問題。
2.在班上討論研究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
四、反饋交流
1.解釋下列詞語,并給加點字注音
大氈子 開墾 外殼 錘煉 倦怠 潛滋暗長 旁逸斜出 婆娑
(要求:讓一學生起來讀,如果有讀不正確的,找其他同學糾正。)
2.能從整體上把握即可。
3.作者是從那些方面贊美白楊樹的?
明確:(景美、形美、神美。)
4.作者為什么要寫白楊樹的生存環(huán)境——西北高原?
明確:(生存環(huán)境的寫作目的有兩個:一是烘托白楊樹傲然挺立的形象;二是暗寫陜甘寧邊區(qū)抗日根據(jù)地,為后文揭示象征意義,表達主題思想作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