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語文《大道之行也》導案 (教師版)
2、怎樣實施“大道”,實現“大同”? 天下為公;選賢任能;講信修睦!
3、文中的“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那 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桃花源記》比較閱讀,找出本文與《桃花源記》相對應的句子。
(1) 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故人不獨親其親..皆有所養 (2)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3)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講信修睦 (4)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男有分,女有歸
四總結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盡管這樣的理想社會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不可能成為現實,但它卻成為我國社會思想史上的一份寶貴財富,兩千多年來一直成為許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今天我們更要加強國防建設,以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
2、課外延伸:
① 背誦默寫課文。
② 請說一段話描繪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要求人人發言。然后選小組長為本組代言人,闡述本組看法,全班交流。
附譯文: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因此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養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及時婚配。(人們)憎惡財物被拋棄在地上的現象(而要去收貯它),卻不是為了獨自享用;(也)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