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背起行囊走四方》八下
石人山地處中原,地理條件優越。緊鄰焦枝鐵路,國道311、207貫穿景區,交通便捷。石人山風景名勝區總面積268平方公里,區中的奇峰怪石、山花、紅葉、飛瀑、溫泉、湖面、云海、原始森林、珍禽異獸及人文景觀構成了完整的風景體系。現已命名的景觀有240多處,60-200米高的瀑布17處,200-300米高的石柱40多處,石人、將軍石、千丈巖、姐妹峰、白牛城、王母橋、通天河、九曲瀑、鬼門關、南天門、報曉峰等景點遍布景區。石人山地處亞熱帶與暖濕帶分界線上,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石人山四季風光別致,春天鳥語花香,綠映溪吟;秋日滿山紅遍,層林盡染;冬季銀裝素裹,林海雪原。初夏時節使人領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清新景象。盛夏,當平原大地上"赤日炎炎似火燒",氣溫達35-38度,這里只有23-26度,涼爽宜人。
四、活動的第二個環節:“走”的發現 [出示課件40]
1.名勝古跡對聯考。[出示課件41—48]
在我國不少旅游勝地,都可以見到精彩的對聯、題詠。這些詩聯,不僅概括出旅游勝地的欣賞價值,往往還形象地提供了歷史、地理、文學、書法方面的許多知識,豐富了人們的旅游見聞。
講述同學們在旅游中所看到的對聯,介紹昆明滇池第一長聯。
2.后生斗膽對對子。[出示課件49]
(1)講解對聯知識。
(2)由同學自創上聯,其他同學對下聯。[出示課件50]
活動由主持人組織,分五個小組討論、寫作、發言。
五、活動的第三個環節:“走”的文學
1.老師介紹“走的文化”。 [出示課件51]
“通過以上三個活動環節的學習,我們不難發現,衣食住行,行是最高境界。只有生活好了,我們才能到世界的任何角落;只有志在四方,才能增長我們的見聞,開闊我們的視野。無論是《岳陽樓記》《醉翁亭記》,還是《西游記》《徐霞客游記》,古人用行動證明了“走”其實就是一種文化追求,一種理想實現的過程。現代社會,無論媒體還是個人,又在行走中找尋人類精神的家園。”(老師語)
2.走的文學:現代文化人的采風。
(1)你讀過與“旅游”有關的文學作品嗎?請寫出幾部這樣的作品。[出示課件52]
余秋雨、唐師曾、周國平與他們的作品。
余秋雨與《文化苦旅》《千年一嘆》《行者無疆》。
唐師曾與《我在美國當農民》《我鉆進了金字塔》《我從戰場歸來》《重返巴格達》。
周國平與《南極無新聞》。
請大家談談對這些作品的感受。
(2)請寫出一些以“旅游”為主要話題的影視節目[出示課件53]
◆永遠的三峽
◆兩極之旅
◆歐洲之旅
◆千禧之旅
◆縱橫中國
◆穿越風沙線
◆走近非洲
一起欣賞《三江源》 [出示課件54] (點擊三江源畫面播放)
六、課后寫作訓練
“走”的講述[出示課件55]
讀游記可以使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領略到天下奇景和各地的風土人情;寫游記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傳達給別人,使別人也賞心悅目。
現在就請你根據自己旅游中的經歷及以上活動積累的材料和感受,寫一篇游記。
寫作提示:游記的寫法靈活,在敘事記人、寫景狀物的過程中,可以抒發情感,夾雜議論。那么,怎樣才能把一篇游記寫好呢?
首先,寫游記要有中心思想。即通過描寫游覽中的所見所聞,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現出來,或是表達自己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熱愛之情,或是說明在游覽中所發現的生活哲理,以理動人。